《黑暗騎士》-小丑實驗後的謊言餘燼 - 電影
By Sierra Rose
at 2018-03-25T23:15
at 2018-03-25T23:15
Table of Contents
網誌圖文好讀版:http://twoquarters.org/1091
「瘋狂就像地心引力,有時你需要的,只是輕輕推他一把。」
十年已過,《黑暗騎士》仍是近年來個人心中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除了良善與瘋狂的辯
證,價值觀的選擇,硬派的超級英雄,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喪心病狂的小丑。當蝙蝠俠
在黑夜神出鬼沒,將犯人打到無法招架,雖然消弭了高譚的罪惡,卻引出深淵中最為瘋狂
的惡魔。看似平安落幕的結局,小丑卻將眾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威風凜凜的閃亮英雄,最
終卻披著半毀的披風不幸殞落,留下承擔過錯的黑暗騎士,隱身於不堪的暗處,徒留這座
以謊言掩蓋一切的城市。
---------------貼----心----防----雷----線-------------------
小丑現身:追求瘋狂的混亂使者
記得,當年觀賞本作的時候,儘管蝙蝠俠依舊帥氣,但小丑的印象卻是強烈到足以讓人作
噩夢的程度。藻綠亂髮,紫色西裝,鋪上白粉的臉妝,以及雙頰鮮紅的裂痕,完全帶來令
人作嘔的壓迫感。外表之外,眼神與表情更顯現徹底的瘋狂,卻帶有對犯罪敏銳的天分。
原本《斷背山》的英俊小生,可說搖身一變,徹底化身成為把玩刀子的惡徒,渴望在人們
臉上割出一道道笑容。正因為希斯萊傑完美的詮釋,使得本作昇華到另一個境界。一個足
夠出色的反派,不只能將主角逼迫到絕境,建立起整齣故事,更能讓觀眾為之顫抖,打從
心底感受到恐懼。
「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只想目睹這世界燃燒破滅。」
對於小丑來說,他並不是想要摧毀或殺死蝙蝠俠。不是的,這想法太膚淺了。因為蝙蝠俠
出現,使得壞蛋無力反抗,卻給了小丑絕佳機會登場。因為他是沒有原則的,目空一切,
毫無計畫的謀殺、爆炸,只用幾顆子彈跟幾桶汽油就把整座城市弄得雞飛狗跳。因為蝙蝠
俠出現,他得以玩起更高級的遊戲,看似隨意出招的舉動,卻縝密的相互連接,通往最後
的盡頭:擊潰蝙蝠俠的心智。
當他們玩著「好警察壞警察」的遊戲,蝙蝠俠力大無窮,但拿小丑始終沒轍。蝙蝠俠有弱
點,他深愛瑞秋,渴望伸張正義,想成為希望的象徵,有著無可動搖的原則。可是小丑唯
一想要的,只是將這位完美無缺的對手,拉到跟自己一樣瘋狂的層級,逼他踏錯一步,墮
落至無限的深淵。
「不不不!我才不想殺了你。你,完整了我的生命。」小丑病態且愉悅的笑著
瑞秋之死:摯愛逝去的心碎轉折
個人認為,全片劇情的翻轉,就從瑞秋的死亡開始徹底引爆。身為布魯斯韋恩跟哈維丹特
共同深愛的女性,前者在黑夜打擊犯罪,後者在白天透過法律制裁罪犯,卻都拜倒在她的
裙下。正如蝙蝠俠對哈維說的:「你是我永遠也無法成為的希望象徵。」如果哈維能夠成
功,意味著蝙蝠俠得以高掛披風,不需要暴力的私刑正義來讓罪犯感到恐懼。
而且,當布魯斯韋恩不再是蝙蝠俠的那天,他將有機會跟瑞秋重新開始,至少他是這麼相
信的。於公於私,他都想讓這一切成真,但瑞秋的死使他必須背負英雄的身分,心懷愧疚
面對來勢洶洶的小丑。
「當我告訴你高譚市不再需要蝙蝠俠,我們就能在一起,我是認真的。」瑞秋說道
儘管,小丑大方告訴蝙蝠俠瑞秋跟哈維的位置,他表示關鍵在於你從兩人之間選擇一個,
但這並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小丑精心計畫的計謀。他知道蝙蝠俠一定會去救瑞秋,
於是故意誤導他,給了他哈維的位置,一切都是為了讓瑞秋死亡。唯有瑞秋死掉,才能讓
白色騎士與黑暗騎士同時痛苦不堪。
但是,哈維不只感到痛苦,而是成為了雙面人,不再壓抑他內心的暴戾之氣。事實上,任
何人只要經歷糟糕的一天,都有可能變得瘋狂。小丑是,哈維也是。原先光明燦爛的英雄
檢察官,卻成為迷戀機率,恣意復仇的惡鬼。
當蝙蝠俠站在瑞秋死去之地,身邊噴灑著水柱,黯藍的夜色灑落在絕黑披風上頭,一切顯
得如此靜謐而哀傷。一個錯誤的選擇,不只讓他失去了摯愛,更一手摧毀了高譚的未來希
望。想要引發善意的行為,卻招致無限瘋狂的惡意。
現在的他,縱使多麼心灰意冷,都得戴起頭罩繼續奮鬥,來消弭內心的失落與懊悔。當瑞
秋朗讀信件的聲音從背景傳出,更是令所有人心碎不已。當她認定了人生未來的伴侶及方
向,隨即香消玉殞,留下的,則是漫天飛舞的灰燼。
「親愛的布魯斯:我必須誠實地告訴你,我要嫁給哈維丹特,我想和他共度一生。」瑞秋
說道。
雙面抉擇:當偏執正義化為復仇怒火
作為片中指標性的角色,擺盪於心中的正義與偏執的意念之間,哈維丹特從帥氣檢察官變
成雙面人可說是典型的悲劇。然而,這不光只是因為小丑的計謀,更多是因為個性使然。
對於正義近乎瘋狂的執著,使他不惜將槍抵在無法言語的精神病患身上。全然相信自己,
感到極度自信的他,不斷丟擲著兩面都是人頭的硬幣,試圖掌握自己的命運,卻遇上無法
以常理計算的小丑,最終落得失去摯愛,燒傷半邊面容的結果。
「你若不是死得像個英雄,就是活得夠久目睹自己變成惡人。」
如今,苟活下來的他,正踏上他生前所說的道路:成為被仇恨包覆全身的惡人。其中一面
燒毀的硬幣更象徵他不再擁有原則,而是憑藉機率奪取他人生命。化身雙面人的他,更成
了小丑手中的王牌。小丑證明只要經過瘋狂的一天,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光明騎士,都能變
得像他一樣的怪胎,跨越理性的界線。
儘管,他沒能讓市民的人性跟著泯滅,卻逼得高譚市少數崇高的靈魂跌入深淵。黎明到來
之前的夜晚總是最為黑暗,但哈維丹特沒能見到黎明到來,卻奮力投入黑夜的擁抱,不再
回頭。
「你不會以為我,正冒著輸掉高譚靈魂的風險跟你打鬥吧?不,你需要一張王牌。而我的
王牌,是哈維丹特。」小丑高懸空中得意的笑著
黑暗騎士:隱沒在隧道盡頭的光明
比起無數英雄來說,蝙蝠俠既沒有超能力,也沒有操弄人心的技能。正確的說,他除了很
有錢以外,跟一般人其實並無二致。因此,他會感到痛苦,會有軟弱與沮喪的時刻。當他
目睹許多人因他而死,人們開始仇恨蝙蝠俠時,他發現自己無法承受這一切。蝙蝠俠的無
力與徬徨,在此展露無遺,原本應該成為罪犯恐懼的化身,如今卻無法擊敗自己的心魔,
想要公開自己的身分。
與其說《黑暗騎士》是部超級英雄電影,不如說他是部人性寫實的作品更為合適。我們都
曾渴望能有一般作為,成為人生中的英雄,卻受到無數打擊而放棄。我們就像瑞秋死後的
布魯斯韋恩,抱著空洞的蝙蝠面罩心碎不已。唯一不同的,是他有著管家阿福的陪伴。
布魯斯:「今天,我發現蝙蝠俠的弱點:他無法承受人們的仇恨。你可以說:『我早就告
訴你了。』」
阿福:「今天,我不想說。」
本作的結局,可說是近年來最震撼人心的收尾。當蝙蝠俠說出他要承擔雙面人的罪行,替
整齣故事添上悲壯的色彩。為了不讓人們失去希望,使得小丑贏得最後的勝利,即使是真
正的英雄也不再被需要,只能在黑夜中逃亡。就算為整座城市拚盡氣力,終究只能跨上蝙
蝠機車,騎往隧道的彼端,迎接不名譽的未來。
當出口的昏暗光線映照前方,最黑暗的時刻或許已然過去,黎明的曙光即將到來。然而,
為了換來這微弱的光明,高譚市將面對的,卻是閃亮的謊言以及英雄的離去。原先信賴不
已的守護騎士,只能遁入黑暗,默默承受人們內心的恨意。
--
喜愛電影的粉絲,相信事物總有另一面,並努力呈現自己對電影的感覺。
始終認為自己不夠完整,所以取名為「半個比爾」。
個人網站:http://twoquarters.org/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woquartersmovie
--
「瘋狂就像地心引力,有時你需要的,只是輕輕推他一把。」
十年已過,《黑暗騎士》仍是近年來個人心中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除了良善與瘋狂的辯
證,價值觀的選擇,硬派的超級英雄,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喪心病狂的小丑。當蝙蝠俠
在黑夜神出鬼沒,將犯人打到無法招架,雖然消弭了高譚的罪惡,卻引出深淵中最為瘋狂
的惡魔。看似平安落幕的結局,小丑卻將眾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威風凜凜的閃亮英雄,最
終卻披著半毀的披風不幸殞落,留下承擔過錯的黑暗騎士,隱身於不堪的暗處,徒留這座
以謊言掩蓋一切的城市。
---------------貼----心----防----雷----線-------------------
小丑現身:追求瘋狂的混亂使者
記得,當年觀賞本作的時候,儘管蝙蝠俠依舊帥氣,但小丑的印象卻是強烈到足以讓人作
噩夢的程度。藻綠亂髮,紫色西裝,鋪上白粉的臉妝,以及雙頰鮮紅的裂痕,完全帶來令
人作嘔的壓迫感。外表之外,眼神與表情更顯現徹底的瘋狂,卻帶有對犯罪敏銳的天分。
原本《斷背山》的英俊小生,可說搖身一變,徹底化身成為把玩刀子的惡徒,渴望在人們
臉上割出一道道笑容。正因為希斯萊傑完美的詮釋,使得本作昇華到另一個境界。一個足
夠出色的反派,不只能將主角逼迫到絕境,建立起整齣故事,更能讓觀眾為之顫抖,打從
心底感受到恐懼。
「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只想目睹這世界燃燒破滅。」
對於小丑來說,他並不是想要摧毀或殺死蝙蝠俠。不是的,這想法太膚淺了。因為蝙蝠俠
出現,使得壞蛋無力反抗,卻給了小丑絕佳機會登場。因為他是沒有原則的,目空一切,
毫無計畫的謀殺、爆炸,只用幾顆子彈跟幾桶汽油就把整座城市弄得雞飛狗跳。因為蝙蝠
俠出現,他得以玩起更高級的遊戲,看似隨意出招的舉動,卻縝密的相互連接,通往最後
的盡頭:擊潰蝙蝠俠的心智。
當他們玩著「好警察壞警察」的遊戲,蝙蝠俠力大無窮,但拿小丑始終沒轍。蝙蝠俠有弱
點,他深愛瑞秋,渴望伸張正義,想成為希望的象徵,有著無可動搖的原則。可是小丑唯
一想要的,只是將這位完美無缺的對手,拉到跟自己一樣瘋狂的層級,逼他踏錯一步,墮
落至無限的深淵。
「不不不!我才不想殺了你。你,完整了我的生命。」小丑病態且愉悅的笑著
瑞秋之死:摯愛逝去的心碎轉折
個人認為,全片劇情的翻轉,就從瑞秋的死亡開始徹底引爆。身為布魯斯韋恩跟哈維丹特
共同深愛的女性,前者在黑夜打擊犯罪,後者在白天透過法律制裁罪犯,卻都拜倒在她的
裙下。正如蝙蝠俠對哈維說的:「你是我永遠也無法成為的希望象徵。」如果哈維能夠成
功,意味著蝙蝠俠得以高掛披風,不需要暴力的私刑正義來讓罪犯感到恐懼。
而且,當布魯斯韋恩不再是蝙蝠俠的那天,他將有機會跟瑞秋重新開始,至少他是這麼相
信的。於公於私,他都想讓這一切成真,但瑞秋的死使他必須背負英雄的身分,心懷愧疚
面對來勢洶洶的小丑。
「當我告訴你高譚市不再需要蝙蝠俠,我們就能在一起,我是認真的。」瑞秋說道
儘管,小丑大方告訴蝙蝠俠瑞秋跟哈維的位置,他表示關鍵在於你從兩人之間選擇一個,
但這並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小丑精心計畫的計謀。他知道蝙蝠俠一定會去救瑞秋,
於是故意誤導他,給了他哈維的位置,一切都是為了讓瑞秋死亡。唯有瑞秋死掉,才能讓
白色騎士與黑暗騎士同時痛苦不堪。
但是,哈維不只感到痛苦,而是成為了雙面人,不再壓抑他內心的暴戾之氣。事實上,任
何人只要經歷糟糕的一天,都有可能變得瘋狂。小丑是,哈維也是。原先光明燦爛的英雄
檢察官,卻成為迷戀機率,恣意復仇的惡鬼。
當蝙蝠俠站在瑞秋死去之地,身邊噴灑著水柱,黯藍的夜色灑落在絕黑披風上頭,一切顯
得如此靜謐而哀傷。一個錯誤的選擇,不只讓他失去了摯愛,更一手摧毀了高譚的未來希
望。想要引發善意的行為,卻招致無限瘋狂的惡意。
現在的他,縱使多麼心灰意冷,都得戴起頭罩繼續奮鬥,來消弭內心的失落與懊悔。當瑞
秋朗讀信件的聲音從背景傳出,更是令所有人心碎不已。當她認定了人生未來的伴侶及方
向,隨即香消玉殞,留下的,則是漫天飛舞的灰燼。
「親愛的布魯斯:我必須誠實地告訴你,我要嫁給哈維丹特,我想和他共度一生。」瑞秋
說道。
雙面抉擇:當偏執正義化為復仇怒火
作為片中指標性的角色,擺盪於心中的正義與偏執的意念之間,哈維丹特從帥氣檢察官變
成雙面人可說是典型的悲劇。然而,這不光只是因為小丑的計謀,更多是因為個性使然。
對於正義近乎瘋狂的執著,使他不惜將槍抵在無法言語的精神病患身上。全然相信自己,
感到極度自信的他,不斷丟擲著兩面都是人頭的硬幣,試圖掌握自己的命運,卻遇上無法
以常理計算的小丑,最終落得失去摯愛,燒傷半邊面容的結果。
「你若不是死得像個英雄,就是活得夠久目睹自己變成惡人。」
如今,苟活下來的他,正踏上他生前所說的道路:成為被仇恨包覆全身的惡人。其中一面
燒毀的硬幣更象徵他不再擁有原則,而是憑藉機率奪取他人生命。化身雙面人的他,更成
了小丑手中的王牌。小丑證明只要經過瘋狂的一天,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光明騎士,都能變
得像他一樣的怪胎,跨越理性的界線。
儘管,他沒能讓市民的人性跟著泯滅,卻逼得高譚市少數崇高的靈魂跌入深淵。黎明到來
之前的夜晚總是最為黑暗,但哈維丹特沒能見到黎明到來,卻奮力投入黑夜的擁抱,不再
回頭。
「你不會以為我,正冒著輸掉高譚靈魂的風險跟你打鬥吧?不,你需要一張王牌。而我的
王牌,是哈維丹特。」小丑高懸空中得意的笑著
黑暗騎士:隱沒在隧道盡頭的光明
比起無數英雄來說,蝙蝠俠既沒有超能力,也沒有操弄人心的技能。正確的說,他除了很
有錢以外,跟一般人其實並無二致。因此,他會感到痛苦,會有軟弱與沮喪的時刻。當他
目睹許多人因他而死,人們開始仇恨蝙蝠俠時,他發現自己無法承受這一切。蝙蝠俠的無
力與徬徨,在此展露無遺,原本應該成為罪犯恐懼的化身,如今卻無法擊敗自己的心魔,
想要公開自己的身分。
與其說《黑暗騎士》是部超級英雄電影,不如說他是部人性寫實的作品更為合適。我們都
曾渴望能有一般作為,成為人生中的英雄,卻受到無數打擊而放棄。我們就像瑞秋死後的
布魯斯韋恩,抱著空洞的蝙蝠面罩心碎不已。唯一不同的,是他有著管家阿福的陪伴。
布魯斯:「今天,我發現蝙蝠俠的弱點:他無法承受人們的仇恨。你可以說:『我早就告
訴你了。』」
阿福:「今天,我不想說。」
本作的結局,可說是近年來最震撼人心的收尾。當蝙蝠俠說出他要承擔雙面人的罪行,替
整齣故事添上悲壯的色彩。為了不讓人們失去希望,使得小丑贏得最後的勝利,即使是真
正的英雄也不再被需要,只能在黑夜中逃亡。就算為整座城市拚盡氣力,終究只能跨上蝙
蝠機車,騎往隧道的彼端,迎接不名譽的未來。
當出口的昏暗光線映照前方,最黑暗的時刻或許已然過去,黎明的曙光即將到來。然而,
為了換來這微弱的光明,高譚市將面對的,卻是閃亮的謊言以及英雄的離去。原先信賴不
已的守護騎士,只能遁入黑暗,默默承受人們內心的恨意。
--
喜愛電影的粉絲,相信事物總有另一面,並努力呈現自己對電影的感覺。
始終認為自己不夠完整,所以取名為「半個比爾」。
個人網站:http://twoquarters.org/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twoquartersmovie
--
All Comments
By Charlie
at 2018-03-28T16:53
at 2018-03-28T16:53
By Candice
at 2018-03-29T18:50
at 2018-03-29T18:50
By Dorothy
at 2018-04-02T02:52
at 2018-04-02T02:52
By Barb Cronin
at 2018-04-05T14:48
at 2018-04-05T14:48
By Lydia
at 2018-04-08T05:22
at 2018-04-08T05:22
By Freda
at 2018-04-10T02:58
at 2018-04-10T02:58
By Edwina
at 2018-04-15T01:48
at 2018-04-15T01:48
By Dorothy
at 2018-04-17T18:21
at 2018-04-17T18:21
By Suhail Hany
at 2018-04-18T15:28
at 2018-04-18T15:28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4-22T17:10
at 2018-04-22T17:10
By Vanessa
at 2018-04-24T17:36
at 2018-04-24T17:36
By Faithe
at 2018-04-27T12:48
at 2018-04-27T12:48
By Mia
at 2018-04-28T21:19
at 2018-04-28T21:19
By Freda
at 2018-05-02T00:38
at 2018-05-02T00:38
By Brianna
at 2018-05-03T01:12
at 2018-05-03T01:12
By Kristin
at 2018-05-07T06:17
at 2018-05-07T06:17
By Edward Lewis
at 2018-05-08T00:24
at 2018-05-08T00:24
By Bennie
at 2018-05-10T13:54
at 2018-05-10T13:54
By Aaliyah
at 2018-05-10T18:40
at 2018-05-10T18:40
By Rae
at 2018-05-11T06:40
at 2018-05-11T06:40
By Charlotte
at 2018-05-12T00:36
at 2018-05-12T00:36
By Hazel
at 2018-05-12T20:46
at 2018-05-12T20:46
By Faithe
at 2018-05-15T04:04
at 2018-05-15T04:04
By Lily
at 2018-05-16T07:42
at 2018-05-16T07:42
By Hedda
at 2018-05-19T02:50
at 2018-05-19T02:50
By Connor
at 2018-05-22T14:49
at 2018-05-22T14:49
By Margaret
at 2018-05-25T09:47
at 2018-05-25T09:47
By Joe
at 2018-05-26T21:54
at 2018-05-26T21:54
By Ina
at 2018-05-30T01:45
at 2018-05-30T01:45
By Joe
at 2018-05-30T10:31
at 2018-05-30T10:31
By Steve
at 2018-06-02T14:15
at 2018-06-02T14:15
By Rebecca
at 2018-06-04T12:30
at 2018-06-04T12:30
By Genevieve
at 2018-06-05T17:08
at 2018-06-05T17:08
By Olive
at 2018-06-05T22:00
at 2018-06-05T22:00
By Audriana
at 2018-06-08T12:50
at 2018-06-08T12:50
By Kumar
at 2018-06-09T10:47
at 2018-06-09T10:47
By Erin
at 2018-06-10T07:22
at 2018-06-10T07:22
By Barb Cronin
at 2018-06-15T00:15
at 2018-06-15T00:15
By Freda
at 2018-06-15T15:25
at 2018-06-15T15:25
By Kelly
at 2018-06-17T17:35
at 2018-06-17T17:35
By Daph Bay
at 2018-06-18T06:03
at 2018-06-18T06:03
By Dorothy
at 2018-06-22T04:44
at 2018-06-22T04:44
By Lydia
at 2018-06-25T14:32
at 2018-06-25T14:32
By Charlotte
at 2018-06-30T01:50
at 2018-06-30T01:50
By Eden
at 2018-07-04T19:24
at 2018-07-04T19:24
By Tracy
at 2018-07-05T02:15
at 2018-07-05T02:15
By Elizabeth
at 2018-07-08T17:22
at 2018-07-08T17:22
By Erin
at 2018-07-10T10:43
at 2018-07-10T10:43
By Ivy
at 2018-07-14T22:11
at 2018-07-14T22:11
By Bethany
at 2018-07-19T18:38
at 2018-07-19T18:38
By Rebecca
at 2018-07-21T00:11
at 2018-07-21T00:11
By Daniel
at 2018-07-25T08:30
at 2018-07-25T08:30
By Margaret
at 2018-07-29T21:52
at 2018-07-29T21:52
By Puput
at 2018-08-03T16:09
at 2018-08-03T16:09
By Charlotte
at 2018-08-07T08:51
at 2018-08-07T08:51
By Todd Johnson
at 2018-08-10T16:59
at 2018-08-10T16:59
By Quintina
at 2018-08-14T12:26
at 2018-08-14T12:26
By Annie
at 2018-08-19T10:25
at 2018-08-19T10:25
By Jacky
at 2018-08-20T09:14
at 2018-08-20T09:14
By Wallis
at 2018-08-21T22:46
at 2018-08-21T22:46
By Eden
at 2018-08-22T00:44
at 2018-08-22T00:44
By Annie
at 2018-08-25T14:48
at 2018-08-25T14:48
By Poppy
at 2018-08-26T06:05
at 2018-08-26T06:05
By Audriana
at 2018-08-29T15:51
at 2018-08-29T15:51
By Dinah
at 2018-09-02T23:38
at 2018-09-02T23:38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09-04T00:33
at 2018-09-04T00:33
By Vanessa
at 2018-09-05T11:06
at 2018-09-05T11:06
By Edwina
at 2018-09-10T02:26
at 2018-09-10T02:26
By Selena
at 2018-09-14T07:21
at 2018-09-14T07:21
By Tom
at 2018-09-16T03:09
at 2018-09-16T03:09
By Frederic
at 2018-09-16T22:45
at 2018-09-16T22:45
By Sandy
at 2018-09-18T21:11
at 2018-09-18T21:11
By David
at 2018-09-22T21:19
at 2018-09-22T21:19
By Charlie
at 2018-09-26T08:13
at 2018-09-26T08:13
By Thomas
at 2018-09-27T16:49
at 2018-09-27T16:49
By Sandy
at 2018-09-28T05:18
at 2018-09-28T05:18
By John
at 2018-10-02T10:54
at 2018-10-02T10:54
By Donna
at 2018-10-03T14:29
at 2018-10-03T14:29
By Harry
at 2018-10-03T22:27
at 2018-10-03T22:27
By Isla
at 2018-10-07T20:59
at 2018-10-07T20:59
By Lauren
at 2018-10-12T06:24
at 2018-10-12T06:24
By Suhail Hany
at 2018-10-15T21:09
at 2018-10-15T21:09
By Mia
at 2018-10-17T08:59
at 2018-10-17T08:59
By Connor
at 2018-10-20T06:32
at 2018-10-20T06:32
By Ophelia
at 2018-10-23T07:26
at 2018-10-23T07:26
By Bennie
at 2018-10-24T18:42
at 2018-10-24T18:42
By Olivia
at 2018-10-25T11:36
at 2018-10-25T11:36
By Jessica
at 2018-10-26T00:52
at 2018-10-26T00:52
By Kelly
at 2018-10-30T06:34
at 2018-10-30T06:34
By Jacob
at 2018-10-31T12:44
at 2018-10-31T12:44
By Daniel
at 2018-11-01T14:43
at 2018-11-01T14:43
By Tristan Cohan
at 2018-11-05T13:40
at 2018-11-05T13:40
By Daniel
at 2018-11-07T13:14
at 2018-11-07T13:14
Related Posts
Batman Ninja 杯麵忍者 評分出爐
By Heather
at 2018-03-25T23:09
at 2018-03-25T23:09
蝙蝠俠-煤氣燈下的高譚市
By Agatha
at 2018-03-25T22:50
at 2018-03-25T22:50
請問關於胎兒酒精症候群的電影
By Olive
at 2018-03-25T22:40
at 2018-03-25T22:40
環太平洋2 看完只想到鋼彈
By Andy
at 2018-03-25T22:32
at 2018-03-25T22:32
預告比較雷的環太平洋二
By Doris
at 2018-03-25T22:22
at 2018-03-25T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