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 Radio 1」,如何讓年輕人聽上癮 - 廣播電台
By Valerie
at 2022-01-08T11:14
at 2022-01-08T11:14
Table of Contents
廣播已是夕陽產業?──屬於新世代的英國「BBC Radio 1」,如何讓年輕人聽上癮?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5715
阿善Café
2021 年 10 月,英國廣播調查機構「Rajar」公布最新數據,於 1967 年開台的「BBC
Radio 1」(英國廣播公司廣播一台)仍穩居英國 15-29 歲群眾的收聽冠軍,據報導,
2019 年收聽人數甚至曾成長至每週 1,056 萬的收聽人次。
在台灣,總被認為是年輕人不再喜愛的媒介──「廣播」,到底在英國如何能持續吸引年
輕族群收聽?本篇文章將統整我收聽「BBC Radio 1」(以下簡稱 Radio 1)這 3 年多來
的觀察,剖析青年類型電台如何在串流時代下逆勢競爭,發揮聲音的影響力。
清楚定義目標聽眾,量身規劃歌單、節目
相較於台灣多數流行音樂電台目標聽眾年齡設定較廣,Radio 1 很明確地將聽眾聚斂在
15-29 歲的年齡層,更進一步鎖定青少年議題,囊括 10 歲以上的聽眾。透過明確的觀
眾界定,他們從播出的內容和音樂著手,為年輕世代打造專屬內容。
音樂方面,Radio 1 除了晚間的主題性音樂節目外,日間節目均有專門的音樂部門安排播
出歌單,確保播送的音樂受青少年喜愛,也推廣一定比例的英國本地音樂。
除此之外,為了讓更多年輕的新歌手能被注意到,歌單也會特別照顧獨立音樂的推廣,晚
間的「Future Sounds」和「Future Artists」節目亦會播放潛力新星的歌曲。近年來,
由於 Radio 1 已成功開拓過多位後來大放異彩的歌手,包含 Adele、Lewis Capaldi、
Sam Smith 等,更讓年輕人相信,這個廣播電台走在流行音樂的最前端,具有一定指標性
。
在節目內容方面,Radio 1 關注青少年喜愛的議題和音樂類型,近兩年開設了兩個風格截
然不同的衍生數位電台──「Radio 1 Dance」和「Radio 1 Relax」,分別面向喜愛電子
舞曲的年輕聽眾;想要放鬆、讓身心靈舒暢,並獲取生活小撇步的兩種族群。
除了上述兩者,電台更長期製播關注青少年煩惱及社會議題的「Radio 1’s Life Hacks
」節目,但不同於台灣廣播電台的類似節目,他們以流行音樂和流行文化為包裝,藉此吸
引更多年輕聽眾。
而除了這些娛樂性內容,連新聞節目也是為青少年量身打造。相比於 BBC 旗下其它廣播
電台直接取用 BBC News,Radio 1 有自己的新聞部門──Newsbeat,以輕快的流行音樂
為配樂,並用簡單的語言、生動的語調播報國際與當地新聞,還穿插許多專題報導,讓生
硬的新聞活潑許多。
同時,作為反映流行文化的電台,Radio 1 也培養了自家的影評人 Ali Plumb,除了每週
在節目上聊電影、訪問電影明星,還會製作電影配樂相關的主題廣播節目,播出一整個小
時的電影配樂。
線上、實體雙管齊下,成功串聯群眾
除了製播內容,串聯群眾也是 Radio 1 一再挑戰的面向。相較於台灣常見的 Call-in 電
話,Radio 1 以更多元的方式與年輕聽眾互動。
例如節目進行時,聽眾可以在社群媒體標註電台的帳號,也可以直接傳簡訊、通訊軟體訊
息與主持人互動。在聆聽節目的過程中,我發現幾乎每 10 分鐘就會唸出一次聽眾們的訊
息,當我的訊息被唸出來的時候,就彷彿有了聊天對象般,大大增強了廣播「陪伴」人們
的功能。
Radio 1 更是成功把廣播串聯群眾的功能發揮到極致,曾經多次用「躲貓貓」、「密室逃
脫」等節目內容,邀請聽眾一起解謎,把各種線索拼湊出來,才能讓被關起來好幾天的主
持人能脫逃。
Radio 1 更靠著積極經營社群媒體,在 YouTube 上貼出歌手表演、訪問片段、節目剪輯
,有超過 30 億次的觀看次數,是 YouTube 上規模最大的廣播電台頻道。
除此之外,實體活動更是電台的一大重點,每年都會辦理 Big Weekend、Radio 1 in
Ibiza 活動,以大型音樂節的方式,讓廣播電台能由「空中」轉化到「實體」互動。
投注資源巨大,承載文化責任
看到每年電台洋洋灑灑地辦理眾多系列活動和特別節目,不免讓人好奇背後投注的資源究
竟有多少。
根據官方釋出的 2016-2017 年之資料,Radio 1 每年燒掉超過 3,400 萬英鎊,這些資金
許多都來自英國政府向人民徵收的電視執照費(Licence Fee),因而 Radio 1 也要配合
BBC 政策,擔負教育、音樂、文化等方面的責任。
除了經費高昂,在技術及節目製作的精緻度亦是極高。2020 年,我曾透過事先申請,到
Radio 1 在英國曼徹斯特媒體城(Media City)的其中一間錄音室參觀過,環境設備新
穎,環繞式的音響、燈光俱全,看得出在硬體方面有大筆投資。
參訪過程中我也才了解到,Radio 1 的節目製作是採專業化分工,節目錄製時,現場除了
有主持人,還會有最多兩位的製作人、兩位研究員,能夠即時監控和聽眾的互動,也如前
文所提及,還有專業的音樂團隊安排歌單,不同於台灣常見的 DJ 一人作業。
英國的廣播電台能負擔這樣巨大的成本,除了 BBC 本身支持外,也可能因為國內收聽人
數目前仍算高,根據「Rajar」2021 年底的報告,仍有 89% 的英國人口每週至少收聽廣
播一次。
台灣的廣播產業在資源上,恐怕仍無法與英國相比,但當中許多吸引年輕聽眾的方法還是
能作為參考,才能吸引新的一代在串流、Podcast 時代下,仍願意享受收音機裡的獨特魔
力。
--
https://crossing.cw.com.tw/article/15715
阿善Café
2021 年 10 月,英國廣播調查機構「Rajar」公布最新數據,於 1967 年開台的「BBC
Radio 1」(英國廣播公司廣播一台)仍穩居英國 15-29 歲群眾的收聽冠軍,據報導,
2019 年收聽人數甚至曾成長至每週 1,056 萬的收聽人次。
在台灣,總被認為是年輕人不再喜愛的媒介──「廣播」,到底在英國如何能持續吸引年
輕族群收聽?本篇文章將統整我收聽「BBC Radio 1」(以下簡稱 Radio 1)這 3 年多來
的觀察,剖析青年類型電台如何在串流時代下逆勢競爭,發揮聲音的影響力。
清楚定義目標聽眾,量身規劃歌單、節目
相較於台灣多數流行音樂電台目標聽眾年齡設定較廣,Radio 1 很明確地將聽眾聚斂在
15-29 歲的年齡層,更進一步鎖定青少年議題,囊括 10 歲以上的聽眾。透過明確的觀
眾界定,他們從播出的內容和音樂著手,為年輕世代打造專屬內容。
音樂方面,Radio 1 除了晚間的主題性音樂節目外,日間節目均有專門的音樂部門安排播
出歌單,確保播送的音樂受青少年喜愛,也推廣一定比例的英國本地音樂。
除此之外,為了讓更多年輕的新歌手能被注意到,歌單也會特別照顧獨立音樂的推廣,晚
間的「Future Sounds」和「Future Artists」節目亦會播放潛力新星的歌曲。近年來,
由於 Radio 1 已成功開拓過多位後來大放異彩的歌手,包含 Adele、Lewis Capaldi、
Sam Smith 等,更讓年輕人相信,這個廣播電台走在流行音樂的最前端,具有一定指標性
。
在節目內容方面,Radio 1 關注青少年喜愛的議題和音樂類型,近兩年開設了兩個風格截
然不同的衍生數位電台──「Radio 1 Dance」和「Radio 1 Relax」,分別面向喜愛電子
舞曲的年輕聽眾;想要放鬆、讓身心靈舒暢,並獲取生活小撇步的兩種族群。
除了上述兩者,電台更長期製播關注青少年煩惱及社會議題的「Radio 1’s Life Hacks
」節目,但不同於台灣廣播電台的類似節目,他們以流行音樂和流行文化為包裝,藉此吸
引更多年輕聽眾。
而除了這些娛樂性內容,連新聞節目也是為青少年量身打造。相比於 BBC 旗下其它廣播
電台直接取用 BBC News,Radio 1 有自己的新聞部門──Newsbeat,以輕快的流行音樂
為配樂,並用簡單的語言、生動的語調播報國際與當地新聞,還穿插許多專題報導,讓生
硬的新聞活潑許多。
同時,作為反映流行文化的電台,Radio 1 也培養了自家的影評人 Ali Plumb,除了每週
在節目上聊電影、訪問電影明星,還會製作電影配樂相關的主題廣播節目,播出一整個小
時的電影配樂。
線上、實體雙管齊下,成功串聯群眾
除了製播內容,串聯群眾也是 Radio 1 一再挑戰的面向。相較於台灣常見的 Call-in 電
話,Radio 1 以更多元的方式與年輕聽眾互動。
例如節目進行時,聽眾可以在社群媒體標註電台的帳號,也可以直接傳簡訊、通訊軟體訊
息與主持人互動。在聆聽節目的過程中,我發現幾乎每 10 分鐘就會唸出一次聽眾們的訊
息,當我的訊息被唸出來的時候,就彷彿有了聊天對象般,大大增強了廣播「陪伴」人們
的功能。
Radio 1 更是成功把廣播串聯群眾的功能發揮到極致,曾經多次用「躲貓貓」、「密室逃
脫」等節目內容,邀請聽眾一起解謎,把各種線索拼湊出來,才能讓被關起來好幾天的主
持人能脫逃。
Radio 1 更靠著積極經營社群媒體,在 YouTube 上貼出歌手表演、訪問片段、節目剪輯
,有超過 30 億次的觀看次數,是 YouTube 上規模最大的廣播電台頻道。
除此之外,實體活動更是電台的一大重點,每年都會辦理 Big Weekend、Radio 1 in
Ibiza 活動,以大型音樂節的方式,讓廣播電台能由「空中」轉化到「實體」互動。
投注資源巨大,承載文化責任
看到每年電台洋洋灑灑地辦理眾多系列活動和特別節目,不免讓人好奇背後投注的資源究
竟有多少。
根據官方釋出的 2016-2017 年之資料,Radio 1 每年燒掉超過 3,400 萬英鎊,這些資金
許多都來自英國政府向人民徵收的電視執照費(Licence Fee),因而 Radio 1 也要配合
BBC 政策,擔負教育、音樂、文化等方面的責任。
除了經費高昂,在技術及節目製作的精緻度亦是極高。2020 年,我曾透過事先申請,到
Radio 1 在英國曼徹斯特媒體城(Media City)的其中一間錄音室參觀過,環境設備新
穎,環繞式的音響、燈光俱全,看得出在硬體方面有大筆投資。
參訪過程中我也才了解到,Radio 1 的節目製作是採專業化分工,節目錄製時,現場除了
有主持人,還會有最多兩位的製作人、兩位研究員,能夠即時監控和聽眾的互動,也如前
文所提及,還有專業的音樂團隊安排歌單,不同於台灣常見的 DJ 一人作業。
英國的廣播電台能負擔這樣巨大的成本,除了 BBC 本身支持外,也可能因為國內收聽人
數目前仍算高,根據「Rajar」2021 年底的報告,仍有 89% 的英國人口每週至少收聽廣
播一次。
台灣的廣播產業在資源上,恐怕仍無法與英國相比,但當中許多吸引年輕聽眾的方法還是
能作為參考,才能吸引新的一代在串流、Podcast 時代下,仍願意享受收音機裡的獨特魔
力。
--
Tags:
廣播
All Comments
By Suhail Hany
at 2022-01-09T22:16
at 2022-01-09T22:16
By Audriana
at 2022-01-11T09:17
at 2022-01-11T09:17
By Yedda
at 2022-01-12T20:19
at 2022-01-12T20:19
By Daph Bay
at 2022-01-14T07:21
at 2022-01-14T07:21
By Ida
at 2022-01-15T18:22
at 2022-01-15T18:22
Related Posts
NCC第996次會議
By Damian
at 2022-01-05T20:58
at 2022-01-05T20:58
HIT FM 節目表 20220101VER
By Michael
at 2021-12-31T16:30
at 2021-12-31T16:30
KISSRADIO 20220101 Ver節目表
By Ingrid
at 2021-12-30T23:09
at 2021-12-30T23:09
亞洲電台周末節目(2021/1/1起)
By Megan
at 2021-12-30T22:44
at 2021-12-30T22:44
NCC第995次會議
By William
at 2021-12-29T21:02
at 2021-12-29T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