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途列車」 范立欣邊拍邊哭 - 紀錄片

By Poppy
at 2010-12-26T19:50
at 2010-12-26T19:50
Table of Contents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專訪】 2010.12.25
每年春節前夕千萬中國人的返鄉「移民潮」,是新聞畫面裡最壯觀的隊伍,但在紀錄片「
歸途列車」導演范立欣的眼裡,經過濃縮再濃縮,成了四川農民工張家三代的故事。
去年底這部片在全球規模最大的阿姆斯特丹影展拿下最佳紀錄片,引起國際影壇重視,也
讓范立欣成為備受矚目的新銳紀錄片導演。
那年撞進春運 撒下種籽
33歲的范立欣從小在武漢長大,父母均從事教育工作,在他的成長過程不但沒離鄉求學、
與父母分開的經驗,而且大學畢業後也順利進入地方電視台工作幾年,才再到北京中央電
視台擔任英語新聞的攝影記者。
在央視時范立欣經常得赴偏遠地區出差,2006年已移民加拿大的范立欣因向央視提案製作
以有錢人、工人和學生為主角的「春運」紀錄片,到廣州尋找拍攝對象,因而認識從四川
到廣州成衣廠打工16年的張家夫妻。
紀錄片完成後范立欣覺得不夠,希望透過張家極具代表性的故事反映中國半世紀政經變動
的歷史,於是繼續找錢拍攝,花了3年終於完成「歸途列車」。
追火車 回家的路那麼難
「歸途列車」一開場是萬頭鑽動的火車站,蜂擁的群眾爭相擠入月台,張家夫妻也加入這
一年一次的返鄉行列。男主角的母親在四川老家撫養他的一對兒女,母親年輕時因政策要
求青年下鄉,不得不留在農村;改革開放後,張家夫婦為改善家庭環境,離鄉拚命賺錢,
希望兒女念書出人頭地;但17歲的女兒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又不想升學,竟放棄學業也到廣
州工作。
拍攝期間,每年春節前夕因不知張家夫婦會買到哪一班火車回家,范立欣都會和工作人員
早早就預購連續幾天的車票,再和他們一同搭車回家。不過就算票再難買,這對夫妻也從
未開口要求幫忙。2008年中國南方發生雪災,以往兩天三夜就能到四川的旅程,延誤為六
天,但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家,父女竟發生激烈口角,攝影師更拍下父親動手打女兒的畫面
,成為全片最震驚的一幕。
父摑女 拍啊!這是真實的痛
范立欣說,張家四川老家為省電都用20瓦左右的燈泡,但他拍片得更亮一些,所以每趟去
四川都會準備許多100瓦燈泡換上。當張家父女發生衝突時,與張家有如家人般的他正在
隔壁房間換燈泡,聽到出事,他第一反應是想衝去拉開,但攝影師攔住他,使他又考慮10
幾秒,然後聽到女兒對鏡頭大喊「拍呀!這就是真實的我」。
拍攝過程中,父女雙方都常找范立欣訴苦,父母更想經由他「打聽」女兒的事,但范立欣
因不能介入太深,只能說一些,有時小女生懷疑他洩密還會拒拍。范立欣坦承,拍「歸途
列車」的經過「像在良心與職業操守間的拉鋸戰」,充滿矛盾與心痛,自己也常常拍著拍
著跟著掉眼淚。
故鄉這麼美 為何選擇離開?
「歸途列車」推出後當事人的看法如何呢?范立欣說,仍在廣州打工的張爸爸看片後說「
很傷心」;返回四川照顧小兒子的張媽媽說「不知自己做錯什麼?」目前到湖北工作的女
兒則拒看。
聚焦於小人物的「歸途列車」頻頻獲獎,范立欣認為,這意味國際已意識到資本主義全球
化下中國的地位,甚至可從片中2009年初因金融風暴導致廣州工廠生意蕭條看到一個中國
家庭和世界經濟牽一髮動全身的微妙關係。
在「歸途列車」的鏡頭下,故鄉四川的老家恬靜詩意,異鄉廣州的宿舍卻狹窄侷促,曾有
觀眾問范立欣,「為什麼把故鄉拍得這麼美?」,他則反問「為什麼故鄉這麼美,他們仍
選擇離開?」
--
每年春節前夕千萬中國人的返鄉「移民潮」,是新聞畫面裡最壯觀的隊伍,但在紀錄片「
歸途列車」導演范立欣的眼裡,經過濃縮再濃縮,成了四川農民工張家三代的故事。
去年底這部片在全球規模最大的阿姆斯特丹影展拿下最佳紀錄片,引起國際影壇重視,也
讓范立欣成為備受矚目的新銳紀錄片導演。
那年撞進春運 撒下種籽
33歲的范立欣從小在武漢長大,父母均從事教育工作,在他的成長過程不但沒離鄉求學、
與父母分開的經驗,而且大學畢業後也順利進入地方電視台工作幾年,才再到北京中央電
視台擔任英語新聞的攝影記者。
在央視時范立欣經常得赴偏遠地區出差,2006年已移民加拿大的范立欣因向央視提案製作
以有錢人、工人和學生為主角的「春運」紀錄片,到廣州尋找拍攝對象,因而認識從四川
到廣州成衣廠打工16年的張家夫妻。
紀錄片完成後范立欣覺得不夠,希望透過張家極具代表性的故事反映中國半世紀政經變動
的歷史,於是繼續找錢拍攝,花了3年終於完成「歸途列車」。
追火車 回家的路那麼難
「歸途列車」一開場是萬頭鑽動的火車站,蜂擁的群眾爭相擠入月台,張家夫妻也加入這
一年一次的返鄉行列。男主角的母親在四川老家撫養他的一對兒女,母親年輕時因政策要
求青年下鄉,不得不留在農村;改革開放後,張家夫婦為改善家庭環境,離鄉拚命賺錢,
希望兒女念書出人頭地;但17歲的女兒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又不想升學,竟放棄學業也到廣
州工作。
拍攝期間,每年春節前夕因不知張家夫婦會買到哪一班火車回家,范立欣都會和工作人員
早早就預購連續幾天的車票,再和他們一同搭車回家。不過就算票再難買,這對夫妻也從
未開口要求幫忙。2008年中國南方發生雪災,以往兩天三夜就能到四川的旅程,延誤為六
天,但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家,父女竟發生激烈口角,攝影師更拍下父親動手打女兒的畫面
,成為全片最震驚的一幕。
父摑女 拍啊!這是真實的痛
范立欣說,張家四川老家為省電都用20瓦左右的燈泡,但他拍片得更亮一些,所以每趟去
四川都會準備許多100瓦燈泡換上。當張家父女發生衝突時,與張家有如家人般的他正在
隔壁房間換燈泡,聽到出事,他第一反應是想衝去拉開,但攝影師攔住他,使他又考慮10
幾秒,然後聽到女兒對鏡頭大喊「拍呀!這就是真實的我」。
拍攝過程中,父女雙方都常找范立欣訴苦,父母更想經由他「打聽」女兒的事,但范立欣
因不能介入太深,只能說一些,有時小女生懷疑他洩密還會拒拍。范立欣坦承,拍「歸途
列車」的經過「像在良心與職業操守間的拉鋸戰」,充滿矛盾與心痛,自己也常常拍著拍
著跟著掉眼淚。
故鄉這麼美 為何選擇離開?
「歸途列車」推出後當事人的看法如何呢?范立欣說,仍在廣州打工的張爸爸看片後說「
很傷心」;返回四川照顧小兒子的張媽媽說「不知自己做錯什麼?」目前到湖北工作的女
兒則拒看。
聚焦於小人物的「歸途列車」頻頻獲獎,范立欣認為,這意味國際已意識到資本主義全球
化下中國的地位,甚至可從片中2009年初因金融風暴導致廣州工廠生意蕭條看到一個中國
家庭和世界經濟牽一髮動全身的微妙關係。
在「歸途列車」的鏡頭下,故鄉四川的老家恬靜詩意,異鄉廣州的宿舍卻狹窄侷促,曾有
觀眾問范立欣,「為什麼把故鄉拍得這麼美?」,他則反問「為什麼故鄉這麼美,他們仍
選擇離開?」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By Franklin
at 2010-12-28T08:18
at 2010-12-28T08:18

By Ivy
at 2010-12-31T12:57
at 2010-12-31T12:57

By Yedda
at 2011-01-05T01:25
at 2011-01-05T01:25
Related Posts
手牽手看影展-萬代福 免費索票入場!

By Harry
at 2010-12-17T20:26
at 2010-12-17T20:26
一閃一閃亮晶晶 導演林正盛 本周六有演講!

By Gilbert
at 2010-12-16T17:55
at 2010-12-16T17:55
[《絕色奇幻報》強力募集學生影評訊息

By John
at 2010-12-15T16:33
at 2010-12-15T16:33
《被遺忘的時光》:不只是旁觀他人之苦 …

By Frederic
at 2010-12-15T13:12
at 2010-12-15T13:12
楊力州紀錄片 酷酷嫂也推薦

By Genevieve
at 2010-12-14T21:58
at 2010-12-14T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