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公河畔台灣囝仔」背後的傲慢 - 紀錄片

By Anonymous
at 2006-04-15T11:56
at 2006-04-15T11:56
Table of Contents
商周找來林育賢導演拍攝「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也讓我憶起商周曾經的公益推案「「湄公河畔的台灣囝仔」;
這兩個案子都是商周出資找導演拍攝後,商周負責宣傳與募款活動.
後來我查到一篇文章,
「湄公河畔台灣囝仔」背後的傲慢:一位越籍女性配偶的看法
http://blog.yam.com/hongzen63/archives/397931.html
作者/陳凰鳳 (Tran Thi Hoang Phuong)
作者畢業於越南國立胡志明市大學法學院;2001年隨夫定居台灣
對於商周的觀點或是劉俊宏導演的觀點,有很好的反思.
看完這篇文章,五味雜陳,想試著提出幾個問題:
當商周開始以影片紀錄當作公益活動宣傳的主力,
那部由商周找來導演拍出的紀錄片,會有多少的商周觀點呢?或是導演觀點?
當導演與商周觀點不同時,商周怎麼辦?導演怎麼辦?
不過我想,商周已清楚知道弱勢與公益,是十分安全的觀看角度吧.
還是希望大家在看林導演的新片子,
也可以從這個角度試著去思考這類型的影像紀錄.
:)
※ 編輯: lear 來自: 59.104.20.43 (04/15 12:01)
推 fansss:商周+電視台會播跟 題材本身有很大的關係,可以為他們樹立 04/15 12:05
→ fansss:良好的形象,不過我到是樂見有企業願意投資紀錄片 04/15 12:05
推 lear:恩!我也期待未來有更多,也期待企業發現自己觀點不太對時, 04/15 12:11
→ lear:是不是自己也反思而進步. 這樣是否就世界大同了呢, 呵. 04/15 12:14
→ clean:沒錯 昨看到商周封面想到之前的湄公河系列 的確是可幫忙建 04/15 21:46
→ clean:立該雜誌好形象 畢竟智邦之前幫全景"生命"出力甚多 04/15 21:47
→ clean:引起網路廣大回應 不就是最好例子 04/15 21:48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By William
at 2006-04-18T10:30
at 2006-04-18T10:30

By James
at 2006-04-19T09:46
at 2006-04-19T09:46

By Oscar
at 2006-04-22T11:01
at 2006-04-22T11:01

By Joe
at 2006-04-26T09:42
at 2006-04-26T09:42

By Sarah
at 2006-05-01T01:09
at 2006-05-01T01:09

By Eden
at 2006-05-01T15:09
at 2006-05-01T15:09
Related Posts
流浪觀點咖啡店4-5片單

By Zanna
at 2006-04-14T18:55
at 2006-04-14T18:55
2006世界公共電視大展─自由映波FREE I …

By Oscar
at 2006-04-14T16:00
at 2006-04-14T16:00
公視 全球首播雲門行草貳 紀錄片人間行腳

By Belly
at 2006-04-14T11:15
at 2006-04-14T11:15
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By Ivy
at 2006-04-13T23:15
at 2006-04-13T23:15
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

By Hedwig
at 2006-04-13T23:08
at 2006-04-13T2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