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叫我兒子】 別偷走孩子的人生! - 電影

Mason avatar
By Mason
at 2016-11-28T09:15

Table of Contents

【別叫我兒子】Don't Call Me Son │82分鐘│輔導級|Brazil 發音

上映日期:2017-1-6

★2016 柏林影展電影大觀
★2016 澳洲墨爾本電影節
★2016 倫敦影展
★2016 金馬影展 性別越界單元
★2015【我的兼差媽咪】導演 安娜慕依拉緹 新作


BLOG: http://ariel11920002.pixnet.net/blog/post/454658708

這部片的背景算是比較少見及探討的題材,

主要探討小孩被領養及原生家庭之心路歷程,

以及,青少年自主不喜受拘束,

除了相對表現出青少年時的角色認同,

及蘊含父母將自己的期望加諸於小孩身上...等等,

電影後段,將本片推向了一個高潮,富有張力性,亦帶給人省思。



- -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 -

- -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 -

- - - - 以下內容含有劇情 慎入有雷區 - - - -



皮耶,在十七歲的時候被告知自己是被偷來的小孩,

而撫養的媽媽,不是自己的親生媽媽,

親生媽媽在被偷的日子裡,五千多天祈禱盼望著皮耶能回到自己身邊,

這邊也有一些輔導人跟皮耶說,被領養跟被偷走的差異,

試圖安撫皮耶突然的震撼,並讓自己相信自己是一個被愛的小孩,


這裡,我也在想到底是撫養的恩情大?還是親生(原生)大呢?

不論是何者,都是對於生命孕育的一種恩典,

有人大半輩子可能都牽掛著自己原生家庭及家鄉,尋找自己的根,

本片的主人翁,就是描述這種在被別人主宰的外在環境下,
這些天生的原因不是自己可以決定!

在與原生家庭的磨合之下,也有一種青少年角色認同跟叛逆的側面描寫!



View 1.原生父母的觀點 vs. 小孩的角度

本片對於偷走的撫養家庭,相對描寫得少,

主要著重在於主角皮耶回到原生家庭的部分,

也就是被告知其實自己是被偷來的小孩,

撫養的媽媽,不是自己的親生媽媽,原生父母另有其人的震撼下,

主軸開始呈現鮮明的發展,

原生家庭在孩子被偷走後,一直不停地尋找孩子的下落,

再費盡千辛萬苦後終於找到小孩,原生家庭十分開心,

但對於小孩卻是一個晴天霹靂的心路變化開始,

這是電影第一個很大的歧點,

皮耶跟他妹妹不僅覺得錯愕,這樣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而這樣的錯誤,還不是嬰兒的自己可以選擇決定及避免的,

突然從原本的家庭,要去融入另一個嶄新的家庭,

當下最懂及了解自己的感受及處境,就是這對其實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妹彼此!



View 2.原生父母家庭想要補償親情的愛,兩者之間卻顯得格格不入
皮耶,相對於其他人比較特異的是,喜歡著女裝,

在原本撫養的家庭,還會遮掩一下,

但到了原生父母家庭後,這倒是一種叛逆式的解放,一種抗議!

在這裡呈現的一種對於彼此狀態的對比,

皮耶無法離開自己被選擇的家庭,就像是誰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

這是一種天注定,只是皮耶有兩次!

原生家庭像是失而復得的喜悅,想要彌補過去17年對這孩子空白的愛,

但這樣滿滿的愛,卻讓對方感到過於有壓力,

原生父母對於這個久別重逢的兒子,抱著過大而過高的期望,

畢竟17年不是一個很短的時間,孩子早有自我的定性,

希望孩子能照著他們原本想的路走,

但對於生活突然翻轉的皮耶,

就像是要被人重新塑造所有的習慣跟生活一樣,全部都要重新適應,
心理上有莫大的衝擊!

所以當原生家庭慶祝他回歸,皮耶被家族的成員像觀賞動物一樣看待,

而他自己則躲入廁所,想切換這樣的氛圍,

與他真有血緣關係的弟弟則說:「我媽找了你好幾年,但你現在卻躲在廁所...。 」


*結論::

除了上述兩個觀點以外,其實電影最後的橋段才是給人最大的衝擊,

這段不論是否像皮耶一樣有家庭結構上的變化,

在現實人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

當皮耶與原生家庭拉鋸關係中,
原生家庭用盡心力想要與這個失而復得的孩子修復重建關係,

而皮耶不論是外在與內在,釋放出一種堅持自我的叛逆個性,

要讓彼此關係趨近一種妥協的氛圍!

最終,原生家庭父母在彼此相處的關係中感到筋疲力盡,

父親最後歇斯底里地爆發:
「得對你有求必應,你才不會離開我們!...可憐我們好嗎?
怎樣才可以不失去你...我們不想一而再地失去你!」

而皮耶也在被要求符合他們的期望下,忍不住爆走:
「我的人生被偷走兩次,我出生被人家偷走,現在又想偷我的人生,
不是我要來你們家的!」

被要求符合父母期望及方向,是任何人都會遇到的事情,

適才適性的發展,卻未必是每個父母都能擁有的智慧,

「我只要你們接受我原本的樣子!」
皮耶希望被接受的心聲吶喊,原生家庭的心力交瘁,

當影末,皮耶搜尋著網路,跟有血緣關係的弟弟說:「我要去找我的妹妹...」

有沒有血緣關係似乎也顯得不是重點,給人留下一種莫名的惆悵感...。


- - - - -

電影【別叫我兒子】喜歡的句子:

1.你想知道你本來的名子嗎? 不用,我已經有名字了!

2.你是被偷來,不是被領養的,這兩者是有差異的,領養是原本生母無法扶養,
而你是從醫院偷來的,不是原生母親不要你!

3.我媽找了你好幾年,但你現在卻躲在廁所~

4.我也是被偷來的!(妹)

5.我尊重你的感受,給我一點時間,給大家一些時間,如果你現在走的話,我會很難過!

6.可憐我們好嗎?怎樣才可以不失去你...我們不想一而再地失去你!

7.我只要你們接受我原本的樣子!

8.得對你有求必應,你才不會離開我們!

9.我的人生被偷走兩次,我出生被人家偷走,現在又想偷我的人生,
不是我要來你們家的!逼我要去愛保齡球.足球...(逼我要向你們所想像的樣子)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6-11-28T17:10
感覺很好看 推推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6-12-02T07:54
很像大陸片"親愛的",也很好看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16-12-02T15:10
還沒看過,但聽原po介紹就很想一探究竟啊

神奇隊長,片名超不吸引人的好看。

Anthony avatar
By Anthony
at 2016-11-28T07:59
發現版上還沒有人分享過這部片 昨天無意間看到 抱著毫無期待的心情看,結果讓人傻眼的好看 片名還以為是英雄片 其實是有深度的親情片 劇情一開始還以為是什麼森林探險片或是一群很強的小鬼大鬧社會,但隨著劇情一直沒有 爆點才發現是一部淡淡的親情片。 尤其馬桶那一幕是屬於看過一次就不會忘的那種,看到馬桶就讓你想到這 ...

金馬獎競賽規章對"華人"的定義?

Jack avatar
By Jack
at 2016-11-28T06:53
※ 引述《deathsong (源明園比甲子園恐怖)》之銘言: : 金馬獎官網: : 影片語言及工作人員比例:所有報名影片須符合以下其中一項之條件 : 1.片中二分之一以上對白須為華語(華人地區所使用之主要語言或方言,但不包括配音), : 影片若無對白則須符合第二項條件。 : 2.影片工作人員中,導演皆須為華 ...

老粉看死亡筆記本:決戰新世界(有雷!)

Catherine avatar
By Catherine
at 2016-11-28T06:49
身為一個看完動畫+漫畫和電影版三作(死亡筆記本+決戰時刻+L之終章) 給決戰新世界40分/100,另一個陪我去看朋友給7/100 有雷 提以下幾個點 1.劇情轉太奇怪 三島創心態轉太快或是說轉得很奇怪,讓人無法跟上 月去美國私生子甚麼DNA..在看完動畫跟漫畫人眼中是完全不可能 ...

單身啪啪啪-男女心得差異

Suhail Hany avatar
By Suhail Hany
at 2016-11-28T06:48
最近這部片可以線上租來看了 就跟一位女性朋友一起看 作為男性 雖然很多劇情很好笑 但實際上看完之後 卻覺得裡面男性的個性行為都覺得不太實際 不管是好或壞的一面 比較像是女性幻想出來的男性印象 像是壞男人酒保突然浪子回頭 小鮮肉不在乎自己非孩子父親 有錢黑人為了孩子跟前妻的回憶拒絕正妹 前男友在結婚前夕發現最 ...

怪獸與他們的產地

Thomas avatar
By Thomas
at 2016-11-28T05:40
推 fairy0413: 電影內容與片名不符…劇情鬆散贅戲很多11/27 22:20 內容與片名不符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因為這部電影不是在講「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而是在講「怪獸與牠們的產地」作者Newt Scamander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這是一本霍格華茲上課會用的教科書 而現實中(麻瓜界)這本書早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