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周刊】非常人語-生命的灰階 鍾孟宏 - 紀錄片

By Andrew
at 2006-10-13T11:08
at 2006-10-13T11:08
Table of Contents
拍了十年電視廣告的導演鍾孟宏,最近以他的第一部紀錄片《醫生》獲得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故事說的是一位醫生,如何面對自己十三歲兒子「意外」自殺死亡,又如何努力治療他自己的十二歲癌症病患的過程。
鍾孟宏對於死亡,是因恐懼而產生好奇。童年時他跟著神智不清的祖母生活,祖母去世時,他卻不敢去看。四十二歲,他決定尋找答案。
他一改過去拍廣告片時主宰觀眾情感的習慣,以黑白底片,沉穩而內斂地敘說。
「黑白底片有大量灰階,就像人生不只有二元對立。」他說,灰色的地帶反而能窺得生命的真相。
為了搶拍晨間的日光,鍾孟宏凌晨就守在拍片的現場,這支新廣告片的主角是部高級房車。他時而誇張地趴在地上觀察光線照在車子上的變化,時而焦躁地踱步沉思。遇到演員表現好,他就豪爽叫出一聲:「水啦!」白膚的外國演員聽不懂,卻好像讀出導演臉上的情緒,露出一絲放心的神態。
四十二歲的鍾孟宏是知名的廣告片導演,拍過上百支廣告,他拍的第一支紀錄片《醫生》拿下今年台北電影節的最佳紀錄片首獎,上檔第一個週末就創下單廳五十萬元的票房紀錄。不管拍片或受訪,他臉部表情和動作肢體都很鮮明。「很多人說我本人跟拍的片子連不上來,如果把我的廣告片湊成十五分鐘來播,沒人會受得了。」他的廣告片光線昏暗,配樂低沉,像是一股悶雷。
作品抽離看死亡
《醫生》也是一貫低調的風格,主角是一位在美的華人醫生,他的十三歲資優生兒子(溫昱和),因為對死亡好奇,嘗試自殺「意外」死亡,拍片過程中,鍾孟宏恰巧遇到與昱和年紀和興趣相似的祕魯男孩,他是溫醫師的癌症病人,千里迢迢赴美就醫,最後仍因病過逝。鍾孟宏說:「生命很脆弱,一個是輕易地求死,一個是努力地求生,結果都逃不過死亡。」
這部片以黑白底片拍攝而成,配上簡單的音樂。題材原本可以很令人噴淚,鍾孟宏卻拍得很內歛,「我痛恨煽情的東西,影片應該是去揭發一個事物的真相,而不是去逼觀眾哭。」出身主宰觀眾情緒的廣告片導演,此時卻選擇刻意抽離地觀看「死亡」。
他說:「我知道這件事之後第一個感覺是,難道這只是所謂天才兒童不變的命運嗎?但又覺得事件中有很多東西是沒看到的或是看不到的,而我對死亡是因懼怕而感到好奇。」
被叫阿里性暴烈
鍾孟宏在屏東鄉下長大,父母務農,上有三個哥哥,年紀最小的也大他六歲,他從小就常常一個人,「我對死亡的印象就是小時候,鄰居家裡辦喪事,掛著白布,門口點著二個白燈籠,我一個人在家,整個光線色調就是慘綠,這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
他的童年很寂寞,「每天下課後,我要在五點前把飯和熱水燒好,玩的時間很短,從小跟著奶奶長大,但她神智已經不清,常對著我問:『你是誰?』晚上睡覺時還把剩菜剩飯放在口袋裡,我跟著她睡,整個房間都是剩菜混著尿桶的怪味。奶奶算是我很親的人,但她死的時候,我卻不敢去看她。」
也許因為成長太寂寞了,急著想與人接觸,卻又不知怎麼表達,只能以暴烈的形式顯現:「我小時候綽號叫阿里,拳王阿里,意思是一天到晚找人打架。」現在他不打架了,但脾氣仍沒變,有次出外景,司機緊急煞車,把車內的攝影機和人撞成一團,他揮拳揍了六十歲的司機;幾年前拍啤酒廣告時,因為道具沒準備好,他氣得把所有東西都砸掉,做道具的美工拿著刀子要衝上來殺他,幸好被人拉住。
褒貶同行很兩極
他的愛恨分明,形容廣告導演討好客戶像是「舔屁眼專家」,又批評煽情討喜的紀錄片:「什麼熱血、淚水、歡笑,乾脆去參加救國團好了。」但對他喜好的又是很極端的誇讚:「楊德昌的《一一》真是中華民國開國以來最棒的電影。」
看似暴烈的他,卻也有細膩的一面,像是講到電影:「我高中看到大島渚的《俘虜》,最後一幕是大衛鮑伊親吻了悞本龍一,我那時候嚇到了,根本沒想過同性戀是什麼,那時候覺得電影竟然可以告訴你所不知道的事,真是太屌了。」
電機逃兵拍電影
他念交大電機系時,拚命打工湊錢學攝影,但作品卻被攝影家阮忠義批評:「你還是好好念書,以後去科學園區工作就好。」但他也不退縮,反而花錢買器材、搞暗房洗照片。
一九九一年,他靠著累積的攝影作品申請到芝加哥藝術學院的研究所念電影製作。畢業後,回到台灣卻是一片茫然,「說好聽一點我是歸國學人,但實際上就是什麼都不會。找了三個工作都不順利。」自己過得不好,卻還得撐著:「我都跟家人說薪水每個月八、九萬元,這不是面子問題,我回來都已經快三十歲了,總是得讓家人安心吧。」
工作室的二樓有一面牆放滿黑膠唱片:「我聽很多六○年代的搖滾,那些樂團主唱都很短命,但卻過得很精彩,為什麼這麼想拍電影?我就是希望自己也能有那個短暫發光的剎那,你的人生會有一個說法。」
但是等待發光的時刻是漫長而煎熬的,甚至也不確定那個發光的時刻會不會到來。鍾孟宏晃盪了三年,拍過幾支短片拿到金穗獎,但生活不穩定,不知道下一步在哪,「人在最潦倒孤單的時候,身上會有種味道,我每天看DVD看到凌晨,嘴裡還留著昨晚吃炒米粉的蒜頭味,因為作息混亂,也沒什麼時間感,人很恍惚,只是一直聞到嘴裡的蒜頭味。」
一九九七年,一支礦泉水的廣告,他大膽地以裸男在水裡不斷翻轉,因而受到注目。逐漸累積出一點名氣,二○○○年他的案子多到接不完,他著名的廣告有《SKⅡ蕭薔篇》及《莫文蔚篇》、《純喫茶周杰倫篇》和多支LEXUS等汽車廣告。
老婆支持電影夢
他的影片偏好低沉的黑白色調,這和他大學的攝影經驗有關:「為了學攝影,我看了大量像布列松之類的黑白照片,所以一直覺得黑白的東西可以毫不保留地保存人的記憶,好像是紀錄了生命中最悲哀的東西一樣,沒有辦法抵擋的一種憂傷。黑白底片並非只有黑與白,還有有大量的灰階,就像人生不是只有二元對立的。」
採訪幾次,見他身上的衣服總是花花綠綠,和片中黑白色調形成強烈對比,看似張狂的衣服透露出他的不安全感:「導演這個工作只是出一張嘴,那種專業很難再轉業,而且廣告的生命週期很短,拍完就被忘了,你有聽過光點戲院在播哪位導演的廣告作品集嗎?」拍廣告是他電影夢的替代品,可以養家活口,又能滿足拍片欲望,「十年了,我還是不適應拍廣告,但廣告畢竟是我的衣食父母,也不好說父母的壞話。」
他的太太偶而會點醒他:「你高中就說要拍電影,你做這行做這麼久?你還拍個屁啊?你根本沒東西可以拍,你每天說要賺錢,但家裡又花得了多少呢?」鍾孟宏說:「聽到她講這些話,其實很心酸,覺得自己堅持了半天,結果呢?還不是一樣,乾脆當初進園區工作就好了嘛。」
他的太太曾少千是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的教授,也是《醫生》的製片,溫醫師是她美國念書的朋友。她支撐著鍾孟宏的電影夢,拍攝《醫生》時,是她的預產期,她要鍾孟宏在美國拍片就好,生小孩她一人搞定。
害怕人生僅這樣
然而,理想這種事,好像只是人生低潮時安慰自己的鴉片,人生順遂後,只會在某個無人知曉的清晨,想起這件事,徒留無限的悵然。鍾孟宏也有這樣的時刻:「我已經四十幾歲了,人生有幾個四十,再不拍就來不及了。」他彈了彈手上的菸,露出手上那只不便宜的名錶,他有極佳的物質生活,少年時買不起的黑膠唱片、相機器材、音響設備,現在都有了,但人生好像不應只是如此。
採訪結束,他走出工作室,陽台外一片樹影婆娑:「我就住在這附近,每天的生活圈都在這幾條街。我應該要很滿意這樣的生活,但是其實我很害怕,害怕沒有題材、害怕拍不出東西、害怕如果人生就只有這樣,那要怎麼辦?」原本暴烈的鍾孟宏,一下子溫柔了起來。
後記
鍾孟宏自認不是什麼正經的導演,他的電腦裡有好幾張和老婆在門口仿年輕人拍大頭貼的搞笑照片,還有出外景時模仿《斷背山》劇照拍的照片。問他能不能提供給我們,他卻說:「我可是正經的導演啊。」說完連他自己也心虛地笑出來。
他的桌上還擺了許多《辛普森家庭》的卡通玩偶:「我和老婆都很喜歡這部卡通,不正經的嘲弄玩笑,常常會揭穿一些真相。」他挺著肚子,看起來還真有幾分像《辛普森家庭》裡的中年爸爸。
鍾孟宏小檔案
1965年 出生於屏東
1989年 畢業於交大電機系
1993年 畢業於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製作碩士
1993-1995年 《逃亡》《驅魔》《慶典》獲金穗獎佳作
1994年 《三重奏》獲新聞局最佳劇本
2002年 成立甜蜜生活工作室
2003年 陳綺貞〈躺在你的衣櫃〉MV入圍金典獎最佳音樂錄影帶
2006年 《醫生》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首獎
【2006-10-12 壹周刊】
--
鍾孟宏對於死亡,是因恐懼而產生好奇。童年時他跟著神智不清的祖母生活,祖母去世時,他卻不敢去看。四十二歲,他決定尋找答案。
他一改過去拍廣告片時主宰觀眾情感的習慣,以黑白底片,沉穩而內斂地敘說。
「黑白底片有大量灰階,就像人生不只有二元對立。」他說,灰色的地帶反而能窺得生命的真相。
為了搶拍晨間的日光,鍾孟宏凌晨就守在拍片的現場,這支新廣告片的主角是部高級房車。他時而誇張地趴在地上觀察光線照在車子上的變化,時而焦躁地踱步沉思。遇到演員表現好,他就豪爽叫出一聲:「水啦!」白膚的外國演員聽不懂,卻好像讀出導演臉上的情緒,露出一絲放心的神態。
四十二歲的鍾孟宏是知名的廣告片導演,拍過上百支廣告,他拍的第一支紀錄片《醫生》拿下今年台北電影節的最佳紀錄片首獎,上檔第一個週末就創下單廳五十萬元的票房紀錄。不管拍片或受訪,他臉部表情和動作肢體都很鮮明。「很多人說我本人跟拍的片子連不上來,如果把我的廣告片湊成十五分鐘來播,沒人會受得了。」他的廣告片光線昏暗,配樂低沉,像是一股悶雷。
作品抽離看死亡
《醫生》也是一貫低調的風格,主角是一位在美的華人醫生,他的十三歲資優生兒子(溫昱和),因為對死亡好奇,嘗試自殺「意外」死亡,拍片過程中,鍾孟宏恰巧遇到與昱和年紀和興趣相似的祕魯男孩,他是溫醫師的癌症病人,千里迢迢赴美就醫,最後仍因病過逝。鍾孟宏說:「生命很脆弱,一個是輕易地求死,一個是努力地求生,結果都逃不過死亡。」
這部片以黑白底片拍攝而成,配上簡單的音樂。題材原本可以很令人噴淚,鍾孟宏卻拍得很內歛,「我痛恨煽情的東西,影片應該是去揭發一個事物的真相,而不是去逼觀眾哭。」出身主宰觀眾情緒的廣告片導演,此時卻選擇刻意抽離地觀看「死亡」。
他說:「我知道這件事之後第一個感覺是,難道這只是所謂天才兒童不變的命運嗎?但又覺得事件中有很多東西是沒看到的或是看不到的,而我對死亡是因懼怕而感到好奇。」
被叫阿里性暴烈
鍾孟宏在屏東鄉下長大,父母務農,上有三個哥哥,年紀最小的也大他六歲,他從小就常常一個人,「我對死亡的印象就是小時候,鄰居家裡辦喪事,掛著白布,門口點著二個白燈籠,我一個人在家,整個光線色調就是慘綠,這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
他的童年很寂寞,「每天下課後,我要在五點前把飯和熱水燒好,玩的時間很短,從小跟著奶奶長大,但她神智已經不清,常對著我問:『你是誰?』晚上睡覺時還把剩菜剩飯放在口袋裡,我跟著她睡,整個房間都是剩菜混著尿桶的怪味。奶奶算是我很親的人,但她死的時候,我卻不敢去看她。」
也許因為成長太寂寞了,急著想與人接觸,卻又不知怎麼表達,只能以暴烈的形式顯現:「我小時候綽號叫阿里,拳王阿里,意思是一天到晚找人打架。」現在他不打架了,但脾氣仍沒變,有次出外景,司機緊急煞車,把車內的攝影機和人撞成一團,他揮拳揍了六十歲的司機;幾年前拍啤酒廣告時,因為道具沒準備好,他氣得把所有東西都砸掉,做道具的美工拿著刀子要衝上來殺他,幸好被人拉住。
褒貶同行很兩極
他的愛恨分明,形容廣告導演討好客戶像是「舔屁眼專家」,又批評煽情討喜的紀錄片:「什麼熱血、淚水、歡笑,乾脆去參加救國團好了。」但對他喜好的又是很極端的誇讚:「楊德昌的《一一》真是中華民國開國以來最棒的電影。」
看似暴烈的他,卻也有細膩的一面,像是講到電影:「我高中看到大島渚的《俘虜》,最後一幕是大衛鮑伊親吻了悞本龍一,我那時候嚇到了,根本沒想過同性戀是什麼,那時候覺得電影竟然可以告訴你所不知道的事,真是太屌了。」
電機逃兵拍電影
他念交大電機系時,拚命打工湊錢學攝影,但作品卻被攝影家阮忠義批評:「你還是好好念書,以後去科學園區工作就好。」但他也不退縮,反而花錢買器材、搞暗房洗照片。
一九九一年,他靠著累積的攝影作品申請到芝加哥藝術學院的研究所念電影製作。畢業後,回到台灣卻是一片茫然,「說好聽一點我是歸國學人,但實際上就是什麼都不會。找了三個工作都不順利。」自己過得不好,卻還得撐著:「我都跟家人說薪水每個月八、九萬元,這不是面子問題,我回來都已經快三十歲了,總是得讓家人安心吧。」
工作室的二樓有一面牆放滿黑膠唱片:「我聽很多六○年代的搖滾,那些樂團主唱都很短命,但卻過得很精彩,為什麼這麼想拍電影?我就是希望自己也能有那個短暫發光的剎那,你的人生會有一個說法。」
但是等待發光的時刻是漫長而煎熬的,甚至也不確定那個發光的時刻會不會到來。鍾孟宏晃盪了三年,拍過幾支短片拿到金穗獎,但生活不穩定,不知道下一步在哪,「人在最潦倒孤單的時候,身上會有種味道,我每天看DVD看到凌晨,嘴裡還留著昨晚吃炒米粉的蒜頭味,因為作息混亂,也沒什麼時間感,人很恍惚,只是一直聞到嘴裡的蒜頭味。」
一九九七年,一支礦泉水的廣告,他大膽地以裸男在水裡不斷翻轉,因而受到注目。逐漸累積出一點名氣,二○○○年他的案子多到接不完,他著名的廣告有《SKⅡ蕭薔篇》及《莫文蔚篇》、《純喫茶周杰倫篇》和多支LEXUS等汽車廣告。
老婆支持電影夢
他的影片偏好低沉的黑白色調,這和他大學的攝影經驗有關:「為了學攝影,我看了大量像布列松之類的黑白照片,所以一直覺得黑白的東西可以毫不保留地保存人的記憶,好像是紀錄了生命中最悲哀的東西一樣,沒有辦法抵擋的一種憂傷。黑白底片並非只有黑與白,還有有大量的灰階,就像人生不是只有二元對立的。」
採訪幾次,見他身上的衣服總是花花綠綠,和片中黑白色調形成強烈對比,看似張狂的衣服透露出他的不安全感:「導演這個工作只是出一張嘴,那種專業很難再轉業,而且廣告的生命週期很短,拍完就被忘了,你有聽過光點戲院在播哪位導演的廣告作品集嗎?」拍廣告是他電影夢的替代品,可以養家活口,又能滿足拍片欲望,「十年了,我還是不適應拍廣告,但廣告畢竟是我的衣食父母,也不好說父母的壞話。」
他的太太偶而會點醒他:「你高中就說要拍電影,你做這行做這麼久?你還拍個屁啊?你根本沒東西可以拍,你每天說要賺錢,但家裡又花得了多少呢?」鍾孟宏說:「聽到她講這些話,其實很心酸,覺得自己堅持了半天,結果呢?還不是一樣,乾脆當初進園區工作就好了嘛。」
他的太太曾少千是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的教授,也是《醫生》的製片,溫醫師是她美國念書的朋友。她支撐著鍾孟宏的電影夢,拍攝《醫生》時,是她的預產期,她要鍾孟宏在美國拍片就好,生小孩她一人搞定。
害怕人生僅這樣
然而,理想這種事,好像只是人生低潮時安慰自己的鴉片,人生順遂後,只會在某個無人知曉的清晨,想起這件事,徒留無限的悵然。鍾孟宏也有這樣的時刻:「我已經四十幾歲了,人生有幾個四十,再不拍就來不及了。」他彈了彈手上的菸,露出手上那只不便宜的名錶,他有極佳的物質生活,少年時買不起的黑膠唱片、相機器材、音響設備,現在都有了,但人生好像不應只是如此。
採訪結束,他走出工作室,陽台外一片樹影婆娑:「我就住在這附近,每天的生活圈都在這幾條街。我應該要很滿意這樣的生活,但是其實我很害怕,害怕沒有題材、害怕拍不出東西、害怕如果人生就只有這樣,那要怎麼辦?」原本暴烈的鍾孟宏,一下子溫柔了起來。
後記
鍾孟宏自認不是什麼正經的導演,他的電腦裡有好幾張和老婆在門口仿年輕人拍大頭貼的搞笑照片,還有出外景時模仿《斷背山》劇照拍的照片。問他能不能提供給我們,他卻說:「我可是正經的導演啊。」說完連他自己也心虛地笑出來。
他的桌上還擺了許多《辛普森家庭》的卡通玩偶:「我和老婆都很喜歡這部卡通,不正經的嘲弄玩笑,常常會揭穿一些真相。」他挺著肚子,看起來還真有幾分像《辛普森家庭》裡的中年爸爸。
鍾孟宏小檔案
1965年 出生於屏東
1989年 畢業於交大電機系
1993年 畢業於芝加哥藝術學院電影製作碩士
1993-1995年 《逃亡》《驅魔》《慶典》獲金穗獎佳作
1994年 《三重奏》獲新聞局最佳劇本
2002年 成立甜蜜生活工作室
2003年 陳綺貞〈躺在你的衣櫃〉MV入圍金典獎最佳音樂錄影帶
2006年 《醫生》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首獎
【2006-10-12 壹周刊】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By Daph Bay
at 2006-10-14T23:13
at 2006-10-14T23:13
Related Posts
請問國美館的影像大道

By Liam
at 2006-10-11T15:46
at 2006-10-11T15:46
2006音樂影展影音座談會II─前衛動態影 …

By Ida
at 2006-10-11T14:46
at 2006-10-11T14:46
夢想無限 造出太陽車

By Robert
at 2006-10-10T19:25
at 2006-10-10T19:25
Re: 發行拱樂社、南方澳海洋紀事DVD 不為名利為報恩

By Rae
at 2006-10-10T00:54
at 2006-10-10T00:54
(代貼)夢想無限觀後感 作者:博悟行逸

By Sierra Rose
at 2006-10-09T12:45
at 2006-10-09T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