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之教典】──我的白天,你的黑夜 - 日本

By Linda
at 2012-12-12T20:59
at 2012-12-12T20:59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Go7yAj6 ]
作者: zamkao () 看板: movie
標題: [好雷]惡之教典──我的白天,你的黑夜
時間: Wed Dec 12 20:56:40 2012
(雷)
※寫在前頭,我沒看過原著小說,一切心得皆以電影為主。
《惡之教典》(http://www.akunokyouten.com/aboutthemovie/index.html)讓我想到兩
位原創角色,一位是電影《黑暗騎士》裡頭的小丑,另一位是漫畫《幽遊白書》當中人格
崩壞後的仙水忍。
一般對於小說作品,評論家經常以一個角色在塑造上的豐富與多面性來評判該角色的優劣
。通常「圓形人物」象徵一個角色的人格特質具有豐富的人性描寫,並展現出一個人情緒
、人生、想法,善與惡衝突的複雜性。「扁平人物」則被視為過度單純,易於被讀者辨認
與記憶。
情節亦然,複雜何時成為豐富的代名詞。說故事一定要與人性扯在一起,並且這個人性相
當程度要滿足觀影者的期待。一個期待是劇中人物的動機,受了很多苦,或是作惡的角色
,可能背後都有一個傷心的故事,值得同情的故事。另一個期待則是希望導演打破自己的
期待,給予一個令人驚呼連連,意想不到的結局。
放諸電影作品,對於影片的價值,呈現於大螢幕上的表現優劣似乎也是如此。但觀影的感
受是真實的,比任何理論或看法更直接的表達導演透過螢幕傳遞給觀眾的,究竟是什麼。
《惡之教典》是近幾年挑戰觀影者期待的作品之一。「沒有理由,沒有藉口,就是因為我
是個天生的變態。」單純化的結果,反而比起近幾年一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硬是在劇
情中為角色、劇情添加一點人性和複雜度,卻弄得四不像的作品更有說服力。
蓮實聖司,對他來說道德與其說是約束,不如說是遊戲規則的一部份。他懂什麼是道德,
但他沒有要遵守的意思,只是利用對道德的理解偽裝成一個方便遊戲的外衣。故事中,他
選擇教師這個被公眾投以高道德標準的工作,更加凸顯他對道德的一種蔑視。
也許某些觀眾會期待殺人不眨眼的蓮實,能有個令人同情的童年,好讓自己能夠稍微合理
化他的行為。非常令人激賞,三池崇史和往常一樣沒有要迎合大眾的意思,電影從一開始
到最後都貫徹主角是個天生的殺人魔,是個完完全全的變態。故所有對於一般人性的理解
,面對這位角色都得靠邊站。
這位非常極端的扁平人物,卻因為這份極端而更具有對觀眾期待的破壞性。
努力鍛鍊身體,好保持犯案時的絕佳體能。住在偏僻的鐵皮屋,附近豐富的山林野地用來
埋屍更加容易,也不用時時刻刻都要偽裝成好公民的樣子。開著破爛的小貨卡,對於獨行
殺手用來搬運屍體、兇器十分方便。……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在殺戮遊戲的過程
中能夠「獲勝」。如果用另一部經典《大逃殺》來說明,蓮實根本是日日夜夜備戰,一心
期盼自己能被抽到「小島戶外教學」的小朋友。
劇情當中,蓮實曾經在哈佛遇到一位殺人魔。蓮實也是一位殺人魔,但他表示自己和這位
短暫的同伴不一樣。同樣是殺人不眨眼,到底哪裡不一樣?就劇情後來的發展,蓮實要的
不是殺人而已,以他的智慧和能力,要不斷低調殺人享受樂趣太容易了。
人是矛盾的動物,也是犯賤的動物,蓮實也不例外。
舉例來說,刻苦的學習、考試、工作,雖然基本上沒有人喜歡,但刻苦之後獲得的成就,
名、利、成績等等,又能讓一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督促自己。就像玩電腦遊戲,一開
始對遊戲不熟悉的時候,把遊戲難度調到最低,然後隨著熟練度慢慢把難度調高。當有天
AI完全不是對手,便會開始期待能夠挑戰更高難度的對手。儘管挑戰會失敗,會有挫折,
但人往往沒有辦法安於現狀,安逸久了,就會想要找些事情折磨自己。
當蓮實偽造美彌的遺書,把她從樓頂推下,卻在打開天台出入口時意外被學生撞見。蓮實
沒有解釋,也沒有試圖掩飾,就把學生給殺了,當時學生根本還算不上一個真正的目擊者
,她對事情的經過根本一知半解。蓮實大可以編造理由,或採取其他手段,像他之前做過
的,事後再單獨殺害學生。
可是蓮實沒有,對他而言,遊戲的樂趣跟殺人的樂趣太難抉擇了,兩個都讓他興奮。這裡
我認為點出了兩隻烏鴉的隱喻,奧汀的兩隻烏鴉是代表「思維」(thought)的福金(
Hugin)及代表「記憶」(memory)的霧尼(Munin),蓮實殺死了福金,留下了霧尼。但
蓮實殺了福金後,曾對霧尼說:「別忘了我隨時可以殺了你。」
思維對蓮實而言,是他活在世上還偽裝成良民的最後一點動機。他殺死了這份理性,表示
他不打算繼續偽裝下去,不管是一位公民,還是一位教師。
一般人倘若犯罪,之後會想方設法躲避被發現與懲罰的機會。但對蓮實這種天生以殺人為
樂的殺人愉快犯,常人的倫理道德觀對他來說根本不存在。我相信他並不是為了怕被抓到
而偽裝,而是因為這樣好玩。可能對蓮實來說,假裝自己是良民,然後私底下做出完全顛
覆形象的謀殺犯行,享受眾人討論案情,卻猜不到兇手其實就在身邊的樂趣。
但就像前面提到,當對於遊戲等級追不上自己的實力,開始感到無聊而想要調高等級的念
頭無可避免的衝擊蓮實的內心。這股慾望使他放棄理性思維的束縛,他認為遊戲等級該調
高了,接下來什麼時候調高就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個思維,從蓮實對幾個一度發現他陰謀,與之對抗的學生給予的評價,包括"great"和
"excellent",顯現出蓮實多麼樂在其中。面對被揭露的危險,卻沉迷於走鋼索的樂趣。
第一個時機點是蓮實自己製造出來的,他故意讓美彌有機會發現自己很可能是殺害同學蓼
沼的兇手。但他顯然高估美彌的智商,低估了她對自己的愛意。美彌雖然覺得老師可能跟
蓼沼的失蹤有關,卻還是傻傻的相信蓮實,請蓮實把蓼沼跟女友的合照傳給女方。
美彌在墜樓前問蓮實:「為什麼?」我想這可能是蓮實要殺死美彌的理由,因為美彌讓蓮
實原本期待能將遊戲升級的計畫破滅了,也就失去了繼續跟她繼續演場師生戀戲碼的價值
。美彌連"good"的評價都沒有,可見蓮實對她的失望(給餌還不吃)。
當然,另外一個可能答案就是「沒有為什麼。」一位天生的殺人魔殺人根本不用理由,不
是嗎?
這時奧汀的使者卻送來「好」消息。謀殺美彌時卻碰巧遭遇可能的目擊者,這簡直是天上
掉下來的禮物,蓮實坐在天台的長椅上,決定接受這個意外作為調高遊戲難度的時機點,
接著他大膽的實行殺了當前在校所有人的念頭,展開一場屠殺。
儘管最終蓮實被捕,但電影最後一幕導演也呈現了蓮實的內心世界,直到最後他都是笑得
最開心的那個人。
就像剛開始挑戰更高難度的遊戲,總是會吃點鱉,兩位學生利用蓮實的粗心逃過獵殺。這
裡出現整部戲伊藤英明展現精湛演技的一幕(看到這一段我真心覺得值回票價),看到漏
網的學生,那段複雜的表情與對白,眼眶氾淚的對有學生能夠脫逃而感動,我想那個當下
蓮實的感動絕對不是騙人的,畢竟他終於享受到好久沒有經驗到的成就感。
在之前學校殺了四個人,來到新的學校輕輕鬆鬆又接連殺了幾位學生,遊戲已經無趣到令
人難以忍受。如今,他終於再次品嚐到遊戲帶來的樂趣。故蓮實給了非但能倖存,還能意
識到他只是在遊戲,意識到他的動機,並且預測他將會繼續進行下個遊戲的怜花最高評價
"magnificant"。蓮實這份對常人而言不合理的無懼與快樂,在在凸顯他的變態與異常不
能用常人的邏輯去理解。
期待說教,或是為主角童年受過虐待之類的劇情掉眼淚,這部片子恐怕不能滿足這類觀眾
。在這個偽善的年代,《惡之教典》值得進電影院同主角一起放下道德束縛,掏出內心的
黑暗面好好發洩。
《惡之教典》確實是部令人暢快的電影,拿掉部份三流電影無謂的說教橋段,並打破一般
觀眾的觀影期待。彷彿告訴觀眾,來看這部電影只需放鬆的坐在位子上,欣賞主角快樂的
進行遊戲就夠了。
“Why so serious ?”
https://www.facebook.com/studiomowen
--
作者: zamkao () 看板: movie
標題: [好雷]惡之教典──我的白天,你的黑夜
時間: Wed Dec 12 20:56:40 2012
(雷)
※寫在前頭,我沒看過原著小說,一切心得皆以電影為主。
《惡之教典》(http://www.akunokyouten.com/aboutthemovie/index.html)讓我想到兩
位原創角色,一位是電影《黑暗騎士》裡頭的小丑,另一位是漫畫《幽遊白書》當中人格
崩壞後的仙水忍。
一般對於小說作品,評論家經常以一個角色在塑造上的豐富與多面性來評判該角色的優劣
。通常「圓形人物」象徵一個角色的人格特質具有豐富的人性描寫,並展現出一個人情緒
、人生、想法,善與惡衝突的複雜性。「扁平人物」則被視為過度單純,易於被讀者辨認
與記憶。
情節亦然,複雜何時成為豐富的代名詞。說故事一定要與人性扯在一起,並且這個人性相
當程度要滿足觀影者的期待。一個期待是劇中人物的動機,受了很多苦,或是作惡的角色
,可能背後都有一個傷心的故事,值得同情的故事。另一個期待則是希望導演打破自己的
期待,給予一個令人驚呼連連,意想不到的結局。
放諸電影作品,對於影片的價值,呈現於大螢幕上的表現優劣似乎也是如此。但觀影的感
受是真實的,比任何理論或看法更直接的表達導演透過螢幕傳遞給觀眾的,究竟是什麼。
《惡之教典》是近幾年挑戰觀影者期待的作品之一。「沒有理由,沒有藉口,就是因為我
是個天生的變態。」單純化的結果,反而比起近幾年一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硬是在劇
情中為角色、劇情添加一點人性和複雜度,卻弄得四不像的作品更有說服力。
蓮實聖司,對他來說道德與其說是約束,不如說是遊戲規則的一部份。他懂什麼是道德,
但他沒有要遵守的意思,只是利用對道德的理解偽裝成一個方便遊戲的外衣。故事中,他
選擇教師這個被公眾投以高道德標準的工作,更加凸顯他對道德的一種蔑視。
也許某些觀眾會期待殺人不眨眼的蓮實,能有個令人同情的童年,好讓自己能夠稍微合理
化他的行為。非常令人激賞,三池崇史和往常一樣沒有要迎合大眾的意思,電影從一開始
到最後都貫徹主角是個天生的殺人魔,是個完完全全的變態。故所有對於一般人性的理解
,面對這位角色都得靠邊站。
這位非常極端的扁平人物,卻因為這份極端而更具有對觀眾期待的破壞性。
努力鍛鍊身體,好保持犯案時的絕佳體能。住在偏僻的鐵皮屋,附近豐富的山林野地用來
埋屍更加容易,也不用時時刻刻都要偽裝成好公民的樣子。開著破爛的小貨卡,對於獨行
殺手用來搬運屍體、兇器十分方便。……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讓自己在殺戮遊戲的過程
中能夠「獲勝」。如果用另一部經典《大逃殺》來說明,蓮實根本是日日夜夜備戰,一心
期盼自己能被抽到「小島戶外教學」的小朋友。
劇情當中,蓮實曾經在哈佛遇到一位殺人魔。蓮實也是一位殺人魔,但他表示自己和這位
短暫的同伴不一樣。同樣是殺人不眨眼,到底哪裡不一樣?就劇情後來的發展,蓮實要的
不是殺人而已,以他的智慧和能力,要不斷低調殺人享受樂趣太容易了。
人是矛盾的動物,也是犯賤的動物,蓮實也不例外。
舉例來說,刻苦的學習、考試、工作,雖然基本上沒有人喜歡,但刻苦之後獲得的成就,
名、利、成績等等,又能讓一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督促自己。就像玩電腦遊戲,一開
始對遊戲不熟悉的時候,把遊戲難度調到最低,然後隨著熟練度慢慢把難度調高。當有天
AI完全不是對手,便會開始期待能夠挑戰更高難度的對手。儘管挑戰會失敗,會有挫折,
但人往往沒有辦法安於現狀,安逸久了,就會想要找些事情折磨自己。
當蓮實偽造美彌的遺書,把她從樓頂推下,卻在打開天台出入口時意外被學生撞見。蓮實
沒有解釋,也沒有試圖掩飾,就把學生給殺了,當時學生根本還算不上一個真正的目擊者
,她對事情的經過根本一知半解。蓮實大可以編造理由,或採取其他手段,像他之前做過
的,事後再單獨殺害學生。
可是蓮實沒有,對他而言,遊戲的樂趣跟殺人的樂趣太難抉擇了,兩個都讓他興奮。這裡
我認為點出了兩隻烏鴉的隱喻,奧汀的兩隻烏鴉是代表「思維」(thought)的福金(
Hugin)及代表「記憶」(memory)的霧尼(Munin),蓮實殺死了福金,留下了霧尼。但
蓮實殺了福金後,曾對霧尼說:「別忘了我隨時可以殺了你。」
思維對蓮實而言,是他活在世上還偽裝成良民的最後一點動機。他殺死了這份理性,表示
他不打算繼續偽裝下去,不管是一位公民,還是一位教師。
一般人倘若犯罪,之後會想方設法躲避被發現與懲罰的機會。但對蓮實這種天生以殺人為
樂的殺人愉快犯,常人的倫理道德觀對他來說根本不存在。我相信他並不是為了怕被抓到
而偽裝,而是因為這樣好玩。可能對蓮實來說,假裝自己是良民,然後私底下做出完全顛
覆形象的謀殺犯行,享受眾人討論案情,卻猜不到兇手其實就在身邊的樂趣。
但就像前面提到,當對於遊戲等級追不上自己的實力,開始感到無聊而想要調高等級的念
頭無可避免的衝擊蓮實的內心。這股慾望使他放棄理性思維的束縛,他認為遊戲等級該調
高了,接下來什麼時候調高就只是時間的問題。
這個思維,從蓮實對幾個一度發現他陰謀,與之對抗的學生給予的評價,包括"great"和
"excellent",顯現出蓮實多麼樂在其中。面對被揭露的危險,卻沉迷於走鋼索的樂趣。
第一個時機點是蓮實自己製造出來的,他故意讓美彌有機會發現自己很可能是殺害同學蓼
沼的兇手。但他顯然高估美彌的智商,低估了她對自己的愛意。美彌雖然覺得老師可能跟
蓼沼的失蹤有關,卻還是傻傻的相信蓮實,請蓮實把蓼沼跟女友的合照傳給女方。
美彌在墜樓前問蓮實:「為什麼?」我想這可能是蓮實要殺死美彌的理由,因為美彌讓蓮
實原本期待能將遊戲升級的計畫破滅了,也就失去了繼續跟她繼續演場師生戀戲碼的價值
。美彌連"good"的評價都沒有,可見蓮實對她的失望(給餌還不吃)。
當然,另外一個可能答案就是「沒有為什麼。」一位天生的殺人魔殺人根本不用理由,不
是嗎?
這時奧汀的使者卻送來「好」消息。謀殺美彌時卻碰巧遭遇可能的目擊者,這簡直是天上
掉下來的禮物,蓮實坐在天台的長椅上,決定接受這個意外作為調高遊戲難度的時機點,
接著他大膽的實行殺了當前在校所有人的念頭,展開一場屠殺。
儘管最終蓮實被捕,但電影最後一幕導演也呈現了蓮實的內心世界,直到最後他都是笑得
最開心的那個人。
就像剛開始挑戰更高難度的遊戲,總是會吃點鱉,兩位學生利用蓮實的粗心逃過獵殺。這
裡出現整部戲伊藤英明展現精湛演技的一幕(看到這一段我真心覺得值回票價),看到漏
網的學生,那段複雜的表情與對白,眼眶氾淚的對有學生能夠脫逃而感動,我想那個當下
蓮實的感動絕對不是騙人的,畢竟他終於享受到好久沒有經驗到的成就感。
在之前學校殺了四個人,來到新的學校輕輕鬆鬆又接連殺了幾位學生,遊戲已經無趣到令
人難以忍受。如今,他終於再次品嚐到遊戲帶來的樂趣。故蓮實給了非但能倖存,還能意
識到他只是在遊戲,意識到他的動機,並且預測他將會繼續進行下個遊戲的怜花最高評價
"magnificant"。蓮實這份對常人而言不合理的無懼與快樂,在在凸顯他的變態與異常不
能用常人的邏輯去理解。
期待說教,或是為主角童年受過虐待之類的劇情掉眼淚,這部片子恐怕不能滿足這類觀眾
。在這個偽善的年代,《惡之教典》值得進電影院同主角一起放下道德束縛,掏出內心的
黑暗面好好發洩。
《惡之教典》確實是部令人暢快的電影,拿掉部份三流電影無謂的說教橋段,並打破一般
觀眾的觀影期待。彷彿告訴觀眾,來看這部電影只需放鬆的坐在位子上,欣賞主角快樂的
進行遊戲就夠了。
“Why so serious ?”
https://www.facebook.com/studiomowen
--
Tags:
日本
All Comments

By Annie
at 2012-12-14T23:36
at 2012-12-14T23:36

By Daph Bay
at 2012-12-16T19:15
at 2012-12-16T19:15

By Iris
at 2012-12-20T22:05
at 2012-12-20T22:05

By Lily
at 2012-12-21T13:38
at 2012-12-21T13:38

By Edith
at 2012-12-22T09:39
at 2012-12-22T09:39
Related Posts
【惡之教典】挑戰心理恐懼極限!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2-12-12T15:13
at 2012-12-12T15:13
【惡之教典】林遣都裸身衝擊性愛下體爽爆

By Susan
at 2012-12-12T00:50
at 2012-12-12T00:50
【惡之教典】票房亮眼創日片在台佳績

By William
at 2012-12-12T00:44
at 2012-12-12T00:44
《神劍闖江湖》導演大友啟史訪談

By Olivia
at 2012-12-12T00:01
at 2012-12-12T00:01
問一部電影或日劇

By Margaret
at 2012-12-11T14:52
at 2012-12-11T1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