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人。說夢】紀錄片影展:紅穀子 - 紀錄片

By Michael
at 2008-12-27T20:33
at 2008-12-27T20:33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Ecophilia 看板]
作者: weitzern (高級雜工)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心得] 【癡人。說夢】紀錄片影展:紅穀子
時間: Sat Dec 27 20:32:13 2008
圖文版:http://weitzern.pixnet.net/blog/post/22740040
紅穀子(Ancient Species)
台灣 Taiwan / 2008 / 86 min / 導演:林稚霑 LIN Zhi-zhan
隨著第一次綠色革命,農藥、化肥、基因改造和機械全面地改
變農村的生產型態和地景,甚至傳統文化。
在中國雲南,有一個叫平寨的村莊,這個農村還是用牛犁田,
但村民已捨棄原生的紅穀子,改重基改的混種稻,又因為外來
的混種稻容易長害蟲,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逐漸普及,毀損地力
,破壞生態。一個剛從廣東打工回來的農民工熊傑峰回鄉種田
,他和同村的董朝清決定一起回歸古法,種原生稻,並以有機
的方法取代化肥和農藥……。
《紅穀子》這部紀錄片基本上以熊傑峰為主軸,從他遍尋不著
紅穀子(註一)、種稻沒人幫忙、想討媳婦幫忙種田卻討不到
、想盡辦法對付蟲害、一下跑去摘魚藤製天然農藥、放燈引蟲
、種鴨(鴨間稻)……,到最後熊傑峰還是沒討著媳婦,蟲害
還是無解,只好屈服於化肥和農藥。
我透過影像看到了一個可愛的農夫,他不像其他外出打工的青
年,選擇回鄉當一個農夫;他努力地做一件他認為正確的事情
,他想用古法從事耕種,避免傷害生態和地力;他找不到老婆
,因為年輕的女孩都不想嫁給一個貧窮的農夫;在中國一步步
現代化的同時,他回歸傳統的價值。他擔憂著:「如果大家都
用機械耕種,不養牛,沒有牛就沒有牛糞,大家就一定會使用
化肥了。」
但經濟壓力終究還是勝利了,熊傑峰無法透過他認為正確的方
法解決蟲害,所以他到市面上買了那種標榜「穀物豐收」的農
藥,隨意棄置的包裝和殘存的農藥毒死了田間的青蛙,流入水
中……。
整體來說,導演的野心很大,他不想只拍攝一個在中國從事有
機耕作的農夫,他還想呈現隨著現代化的腳步踏入農村,會對
這個農村的生產型態、人口組成、居民健康、自然生態,甚至
傳統文化……產生什麼樣的衝擊。但或許就是因為導演的野心
太大,而且跟簡介有一段落差,導致我在看的時候一直失焦,
不知道導演試圖透過畫面傳達給觀眾的究竟是什麼?
簡單講,我覺得整部影片的主軸並不是很明確,我以我的理解
拼湊出一個圖像,但我想同一場的觀眾可能會拼湊出完全不同
的圖像也說不定,雖說解讀人人各異,但這種零碎感恐怕會是
大家的共識。
看完電影後我才發現我很巧地碰上了有映後座談的場次,導演
與現場連線,讓觀眾提問。有人問了這樣的問題:「是什麼樣
的機緣讓你找上熊傑峰這個人?他為什麼會這麼具有環保意識
,會想用推廣生態農法?」(大致上是這個意思)
導演說熊傑峰這個人之所以如此特別,是因為他很容易受外界
影響,而且特立獨行。在大家都沒有出外打工時,他出外打工
;當大家出外打工時,他反而回鄉種田;當大家在用機械、農
藥、化肥時,他又不想跟別人一樣,這時剛好有NGO在推廣生態
農法,所以他就立刻栽進去了。
我不禁疑惑,導演認識的熊傑峰與我透過影像所認識的熊傑峰
真的有一段不小的落差,難道漏看了最初十分鐘會造成如此大
的認知差距嗎?而導演以這種「詼諧」的語氣形容他的拍攝對
象,以「不喜歡跟別人一樣,對外來的東西趨之若騖」來描繪
熊傑峰和他做的努力,我真不知如果熊傑峰本人聽到會做何感
想?
這種違和感讓我不太舒服,或許今天電影結束就直接離開,會
讓我對這部電影和這個導演留下美好的印象。
--
註一:因為我記錯地點,所以沒看到最前面十分鐘,所以不確
定他們到底有沒有找到紅穀子,但我猜測,他們應該是找到了
,但數量太少,所以最後種植的很大一部份還是混種稻,之所
以會這樣說,是因為他們一直提到原生稻不太長蟲,但在栽種
過程中,他們卻又一直面臨蟲害的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家研究院》Academy》EarthAstro》Ecophilia環境板 ╯ 。 ╯ ╩╯ m3m3ρ
--
作者: weitzern (高級雜工) 看板: Ecophilia
標題: [心得] 【癡人。說夢】紀錄片影展:紅穀子
時間: Sat Dec 27 20:32:13 2008
圖文版:http://weitzern.pixnet.net/blog/post/22740040
紅穀子(Ancient Species)
台灣 Taiwan / 2008 / 86 min / 導演:林稚霑 LIN Zhi-zhan
隨著第一次綠色革命,農藥、化肥、基因改造和機械全面地改
變農村的生產型態和地景,甚至傳統文化。
在中國雲南,有一個叫平寨的村莊,這個農村還是用牛犁田,
但村民已捨棄原生的紅穀子,改重基改的混種稻,又因為外來
的混種稻容易長害蟲,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逐漸普及,毀損地力
,破壞生態。一個剛從廣東打工回來的農民工熊傑峰回鄉種田
,他和同村的董朝清決定一起回歸古法,種原生稻,並以有機
的方法取代化肥和農藥……。
《紅穀子》這部紀錄片基本上以熊傑峰為主軸,從他遍尋不著
紅穀子(註一)、種稻沒人幫忙、想討媳婦幫忙種田卻討不到
、想盡辦法對付蟲害、一下跑去摘魚藤製天然農藥、放燈引蟲
、種鴨(鴨間稻)……,到最後熊傑峰還是沒討著媳婦,蟲害
還是無解,只好屈服於化肥和農藥。
我透過影像看到了一個可愛的農夫,他不像其他外出打工的青
年,選擇回鄉當一個農夫;他努力地做一件他認為正確的事情
,他想用古法從事耕種,避免傷害生態和地力;他找不到老婆
,因為年輕的女孩都不想嫁給一個貧窮的農夫;在中國一步步
現代化的同時,他回歸傳統的價值。他擔憂著:「如果大家都
用機械耕種,不養牛,沒有牛就沒有牛糞,大家就一定會使用
化肥了。」
但經濟壓力終究還是勝利了,熊傑峰無法透過他認為正確的方
法解決蟲害,所以他到市面上買了那種標榜「穀物豐收」的農
藥,隨意棄置的包裝和殘存的農藥毒死了田間的青蛙,流入水
中……。
整體來說,導演的野心很大,他不想只拍攝一個在中國從事有
機耕作的農夫,他還想呈現隨著現代化的腳步踏入農村,會對
這個農村的生產型態、人口組成、居民健康、自然生態,甚至
傳統文化……產生什麼樣的衝擊。但或許就是因為導演的野心
太大,而且跟簡介有一段落差,導致我在看的時候一直失焦,
不知道導演試圖透過畫面傳達給觀眾的究竟是什麼?
簡單講,我覺得整部影片的主軸並不是很明確,我以我的理解
拼湊出一個圖像,但我想同一場的觀眾可能會拼湊出完全不同
的圖像也說不定,雖說解讀人人各異,但這種零碎感恐怕會是
大家的共識。
看完電影後我才發現我很巧地碰上了有映後座談的場次,導演
與現場連線,讓觀眾提問。有人問了這樣的問題:「是什麼樣
的機緣讓你找上熊傑峰這個人?他為什麼會這麼具有環保意識
,會想用推廣生態農法?」(大致上是這個意思)
導演說熊傑峰這個人之所以如此特別,是因為他很容易受外界
影響,而且特立獨行。在大家都沒有出外打工時,他出外打工
;當大家出外打工時,他反而回鄉種田;當大家在用機械、農
藥、化肥時,他又不想跟別人一樣,這時剛好有NGO在推廣生態
農法,所以他就立刻栽進去了。
我不禁疑惑,導演認識的熊傑峰與我透過影像所認識的熊傑峰
真的有一段不小的落差,難道漏看了最初十分鐘會造成如此大
的認知差距嗎?而導演以這種「詼諧」的語氣形容他的拍攝對
象,以「不喜歡跟別人一樣,對外來的東西趨之若騖」來描繪
熊傑峰和他做的努力,我真不知如果熊傑峰本人聽到會做何感
想?
這種違和感讓我不太舒服,或許今天電影結束就直接離開,會
讓我對這部電影和這個導演留下美好的印象。
--
註一:因為我記錯地點,所以沒看到最前面十分鐘,所以不確
定他們到底有沒有找到紅穀子,但我猜測,他們應該是找到了
,但數量太少,所以最後種植的很大一部份還是混種稻,之所
以會這樣說,是因為他們一直提到原生稻不太長蟲,但在栽種
過程中,他們卻又一直面臨蟲害的問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家研究院》Academy》EarthAstro》Ecophilia環境板 ╯ 。 ╯ ╩╯ m3m3ρ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影展] 2009年台灣電影節在倫敦

By Jake
at 2008-12-24T20:48
at 2008-12-24T20:48
12/25(四)「癡人。說夢」紀錄片影展--音樂人生 贈票一張

By Emily
at 2008-12-24T17:47
at 2008-12-24T17:47
太陽馬戲劇團+披頭四=齊聚一堂

By Thomas
at 2008-12-24T17:20
at 2008-12-24T17:20
Re: (THE ROOM) 台灣第一部關於南方場景的紀錄片 …

By Linda
at 2008-12-23T20:21
at 2008-12-23T20:21
社區大學客家影像人才培育班 歡迎參加!

By Faithe
at 2008-12-23T16:51
at 2008-12-23T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