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致公視董監事的一封信 - 公視

By Dinah
at 2009-08-24T00:54
at 2009-08-24T00:54
Table of Contents
來自公視員工的一封公開信
各位尊敬的董、監事:
聽說明天公視董事會要三度舉行臨時會,主要的議案就是要解決董事長的改
選問題。透過媒體報導、口耳相傳、以及來自工會會議記錄的片斷訊息,身
為員工的我們,得知新進董事與舊有董事們分裂成兩派,正進行比人數的表
決攻防戰。這些董事,都是公認的社會賢達,其中有不少人更是當年我就讀
大學新聞系時代的老師,夙富盛名的傳播學者,我還沒來得及向他們致意,
但看到他們進到公視董事會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換掉現有的經營團隊,
兩派對立意見相持不下,甚至演變成董事長與部分董事退席杯葛的情況,爭
議也因而上了報紙。在全國一片忙著救災、重建的新聞版面中,看到我們的
董事會因為董座改選的爭議搏得版面,身為公視員工,我感到不解、甚至有
點難過。大學時代﹐「產業民主」、「專業共治」、「資訊透明化」等公共
媒體的重要價值,都是老師教我的,遺憾的是﹐在這次董事長改選的大動作
中,我似乎嗅不到這些價值,卻只看到關起門來的鬥爭。是哪個環節遺漏了
嗎?不知道其他員工與社會大眾,是否也有類似觀感?
公視法修法、董事會成員擴充後,既有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等經營團隊,其代
表性與正當性是否已不足?這是個值得討論的法理問題,但依我看這頂多也
只是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更何況,反對重選的一方也提出了相對的法
律見解。問得更直接點:目前董事長與經營團隊的表現,是否差到非得在任
期剩下不到一半的時候,另選他人而代之不可?提案/支持重選董座的董事
們,想必都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才決定採取行動。但我要請教的是,各位
的判準是什麼—是來自部分員工對內部管理的抱怨聲音?是人事調動引發的
反彈?是日前工會所辦的不信任投票結果?還是與執政黨/新聞局關係是否
和諧?或者﹐收視率與觀眾的滿意度是否增加?公視整體節目質量與員工效
率是否有提升?如果各位新董事,都認為既有的經營團隊必須解職重新改選
,我認為各位有必要清楚告知員工和社會大眾,您們真正的憑據與理由,而
不是只憑相對多數的優勢。否則,要如何讓社會大眾相信公視董事會的決策
,是基於專業獨立判斷,而非代表執政黨的意志?如果各位認定現行管理團
隊代表舊勢力,確實有政治力干預公視營運,那就更有必要講清楚說明白並
舉證,以說服社會大眾您們的動作,是基於客觀的大是大非,而非只是出自
主觀的不信任。
如果解職案真的通過了﹐接下來,也請有志出來競選董座的董事,公開告訴
員工與社會您的政見,包括:您對公廣集團的願景架構是什麼?您有何把握
可以在剩下不到一年半的任期內,做得比現任更好?您要如何改善華視的財
務虧損困境與商業運作模式?要如何解決原、客兩台政府標案性質與公共媒
體獨立自主運作之間的矛盾?還有更重要的是,您要如何避免公視被政治力
牽著走?萬一執政當局對公廣集團的方向與董事會的藍圖不一樣,您要如何
去解套?
因為這一屆董事當中,有相當比例是來自傳播學界,也容我提醒另一個重要
的議題:目前寄居在華視的公視新聞部,是否應該重回內湖公視母體?董事
會有必要放在「公廣願景」這塊拼圖底下來思考,進而做出負責任且可執行
的決策。包括:公、華視到底是要漸漸走到一塊兒,還是分道揚鑣?公視新
聞部在華視遇到的技術瓶頸,是否影響到節目品質與排檔策略?繼續留在華
視的成本效益,跟搬回內湖比起來何者為高?搬回內湖是否較有利於公原客
新聞資源整合、與整體戰力的提升?對各位決策者來說,這些也許是技術面
的問題;但對認同公共價值、長期在第一線打拚的新聞部員工來說,這些卻
是公視/公廣集團在台灣公共論域該扮演何種角色的本質問題。您們的決定﹐
將會同時影響到原、客台與華視的運作,及台灣的媒體生態。
依我們的親身經驗,上一屆董事會對公廣集團何嘗沒有願景?但在只有「公
股釋出條例」原則性規定、卻缺乏全盤配套的情況之下,貿然讓公、華視新
聞部充當合併試金石的結果,不但讓員工無所適從,吃盡了軟、硬體捉襟見
肘的苦頭,更徒增資源浪費與公、華視之間的齟齬。這些問題,兩年前第三
屆董事翁秀琪與方念萱兩位老師,曾經深入進行調查,並寫出厚厚一本報告
,呼籲董事會改善,無奈有些情況,至今仍持續發生。而經過董事會換屆、
政黨輪替之後,如今政策方向的不確定性更高了。平心而論,公視新聞節目
這兩三年在華視,動能與效率皆有提升,但躁進整合付出的代價,何其慘重
。可是,當初做出決策的董事會與執行的經營階層,卻沒有人為此負責。我
必須說,這似乎是長期以來公視董事會的一個制度性盲點,因為除了董事長
,其他所有董事都是義務無給職,大家在資訊不充分與時間有限的情況下,
集體硬做出決策拍板,但只要一換屆,董事們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萬一事後發現決策/執行有錯誤,卻很難要求誰負責,只好由員工和納稅人
承擔共業。
容我沉重地呼籲各位新董事,還有我的老師們,在您們爭論董事長要不要改
選﹐以及準備選出新的董座和經營團隊之前,請您們先面對上述盤根錯節的
問題,並試著多聽聽各部門基層員工的意見,而非只是根據少數工會代表的
片面說法,好嗎?我們無意否定工會的角色,但我們也有必要讓各位知道,
兩個多月前工會常務理事會以突擊提案表決的方式,通過了設立理事長並以
4:1票數選出謝啟明擔任理事長,引發了員工對工會罔顧程序正義的質疑,
當時有會員聯署希望召開臨時會員代表大會,重新討論此案,但工會至今仍
以種種理由拖延。我也必須告訴各位﹐客家台與新聞部的工會幹部,因為看
不慣少數人操弄工會言論與議事運作,紛紛相繼辭去工會幹部。各位董事的
行動與決策,動見觀瞻,我誠心建議,如果可以多聽聽各部門基層員工(包
括原、客台與華視)的聲音,並了解觀眾對公視節目表現的評價,應該有助
於各位更全面地判斷現行管理團隊的表現,以及公視營運的當務之急。我和
部門同事,也會找機會跟剛剛選出來的員工董事對話、溝通。
儘管各位董事是因為政黨推薦,進入公視董事會,但如果說因此就認定各位
是銜著政治任務,來遂行政黨的意志、私心,我想,那就侮辱了各位的獨立
思考與對公視的無私使命感。相對地,如果包括我在內的同仁的另一種聲音
,被解讀為是在保誰、打擊誰,那同樣不是我們所樂見。做為服膺公共價值
與產業民主的員工,我選擇講出我的肺腑之言。
以馮賢賢總經理為首的管理團隊這一年多來,招惹了內部許多「民怨」以及
外部排山倒海的政治壓力,可能在不少董監事和員工的感覺中,馮是個
rouble maker。依我過去跟馮賢賢長期共事的觀察,我知道她的人格特質、
溝通技巧,加上上任後的人事更動,對某些身兼工會幹部的員工工作績效的
督促不假辭色,取消了某些她認為不合理的員工福利,在在都讓她很容易樹
敵。但我也在觀察,馮的這些招民怨與工會反撲的動作,只是單純的任用私
人、打壓異己嗎?還是背後有更大的理念、價值在支撐?譬如:希望員工提
升效能、而不是把公視當公家機關?她力求提升節目質量創意、擴大公視與
公眾連結的大方向,是否有錯?是否達到當初她承諾董事會的目標?還有,
現行管理階層是否在關鍵時刻,挺身捍衛了公視的獨立自主?我很期待董事
會能給出持平、客觀的評價。
相對於工會強調的員工權益問題,請各位董監事也正視想做事的基層員工,
對資訊透明化、公視效能與影響力提升的期待,還有這些期待背後的,對公
視人事成本愈來愈沉重、薪資結構不均、以及對過去管理階層官僚化傾向復
甦的憂心。
最後,我要向各位董監事與老師們致敬,謝謝您們的付出﹐您們正在寫歷史。
公視新聞部製作人 蘇啟禎敬致
2009/8/23
--
各位尊敬的董、監事:
聽說明天公視董事會要三度舉行臨時會,主要的議案就是要解決董事長的改
選問題。透過媒體報導、口耳相傳、以及來自工會會議記錄的片斷訊息,身
為員工的我們,得知新進董事與舊有董事們分裂成兩派,正進行比人數的表
決攻防戰。這些董事,都是公認的社會賢達,其中有不少人更是當年我就讀
大學新聞系時代的老師,夙富盛名的傳播學者,我還沒來得及向他們致意,
但看到他們進到公視董事會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換掉現有的經營團隊,
兩派對立意見相持不下,甚至演變成董事長與部分董事退席杯葛的情況,爭
議也因而上了報紙。在全國一片忙著救災、重建的新聞版面中,看到我們的
董事會因為董座改選的爭議搏得版面,身為公視員工,我感到不解、甚至有
點難過。大學時代﹐「產業民主」、「專業共治」、「資訊透明化」等公共
媒體的重要價值,都是老師教我的,遺憾的是﹐在這次董事長改選的大動作
中,我似乎嗅不到這些價值,卻只看到關起門來的鬥爭。是哪個環節遺漏了
嗎?不知道其他員工與社會大眾,是否也有類似觀感?
公視法修法、董事會成員擴充後,既有的董事長與總經理等經營團隊,其代
表性與正當性是否已不足?這是個值得討論的法理問題,但依我看這頂多也
只是充分條件,而非必要條件。更何況,反對重選的一方也提出了相對的法
律見解。問得更直接點:目前董事長與經營團隊的表現,是否差到非得在任
期剩下不到一半的時候,另選他人而代之不可?提案/支持重選董座的董事
們,想必都認真思考過這個問題,才決定採取行動。但我要請教的是,各位
的判準是什麼—是來自部分員工對內部管理的抱怨聲音?是人事調動引發的
反彈?是日前工會所辦的不信任投票結果?還是與執政黨/新聞局關係是否
和諧?或者﹐收視率與觀眾的滿意度是否增加?公視整體節目質量與員工效
率是否有提升?如果各位新董事,都認為既有的經營團隊必須解職重新改選
,我認為各位有必要清楚告知員工和社會大眾,您們真正的憑據與理由,而
不是只憑相對多數的優勢。否則,要如何讓社會大眾相信公視董事會的決策
,是基於專業獨立判斷,而非代表執政黨的意志?如果各位認定現行管理團
隊代表舊勢力,確實有政治力干預公視營運,那就更有必要講清楚說明白並
舉證,以說服社會大眾您們的動作,是基於客觀的大是大非,而非只是出自
主觀的不信任。
如果解職案真的通過了﹐接下來,也請有志出來競選董座的董事,公開告訴
員工與社會您的政見,包括:您對公廣集團的願景架構是什麼?您有何把握
可以在剩下不到一年半的任期內,做得比現任更好?您要如何改善華視的財
務虧損困境與商業運作模式?要如何解決原、客兩台政府標案性質與公共媒
體獨立自主運作之間的矛盾?還有更重要的是,您要如何避免公視被政治力
牽著走?萬一執政當局對公廣集團的方向與董事會的藍圖不一樣,您要如何
去解套?
因為這一屆董事當中,有相當比例是來自傳播學界,也容我提醒另一個重要
的議題:目前寄居在華視的公視新聞部,是否應該重回內湖公視母體?董事
會有必要放在「公廣願景」這塊拼圖底下來思考,進而做出負責任且可執行
的決策。包括:公、華視到底是要漸漸走到一塊兒,還是分道揚鑣?公視新
聞部在華視遇到的技術瓶頸,是否影響到節目品質與排檔策略?繼續留在華
視的成本效益,跟搬回內湖比起來何者為高?搬回內湖是否較有利於公原客
新聞資源整合、與整體戰力的提升?對各位決策者來說,這些也許是技術面
的問題;但對認同公共價值、長期在第一線打拚的新聞部員工來說,這些卻
是公視/公廣集團在台灣公共論域該扮演何種角色的本質問題。您們的決定﹐
將會同時影響到原、客台與華視的運作,及台灣的媒體生態。
依我們的親身經驗,上一屆董事會對公廣集團何嘗沒有願景?但在只有「公
股釋出條例」原則性規定、卻缺乏全盤配套的情況之下,貿然讓公、華視新
聞部充當合併試金石的結果,不但讓員工無所適從,吃盡了軟、硬體捉襟見
肘的苦頭,更徒增資源浪費與公、華視之間的齟齬。這些問題,兩年前第三
屆董事翁秀琪與方念萱兩位老師,曾經深入進行調查,並寫出厚厚一本報告
,呼籲董事會改善,無奈有些情況,至今仍持續發生。而經過董事會換屆、
政黨輪替之後,如今政策方向的不確定性更高了。平心而論,公視新聞節目
這兩三年在華視,動能與效率皆有提升,但躁進整合付出的代價,何其慘重
。可是,當初做出決策的董事會與執行的經營階層,卻沒有人為此負責。我
必須說,這似乎是長期以來公視董事會的一個制度性盲點,因為除了董事長
,其他所有董事都是義務無給職,大家在資訊不充分與時間有限的情況下,
集體硬做出決策拍板,但只要一換屆,董事們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萬一事後發現決策/執行有錯誤,卻很難要求誰負責,只好由員工和納稅人
承擔共業。
容我沉重地呼籲各位新董事,還有我的老師們,在您們爭論董事長要不要改
選﹐以及準備選出新的董座和經營團隊之前,請您們先面對上述盤根錯節的
問題,並試著多聽聽各部門基層員工的意見,而非只是根據少數工會代表的
片面說法,好嗎?我們無意否定工會的角色,但我們也有必要讓各位知道,
兩個多月前工會常務理事會以突擊提案表決的方式,通過了設立理事長並以
4:1票數選出謝啟明擔任理事長,引發了員工對工會罔顧程序正義的質疑,
當時有會員聯署希望召開臨時會員代表大會,重新討論此案,但工會至今仍
以種種理由拖延。我也必須告訴各位﹐客家台與新聞部的工會幹部,因為看
不慣少數人操弄工會言論與議事運作,紛紛相繼辭去工會幹部。各位董事的
行動與決策,動見觀瞻,我誠心建議,如果可以多聽聽各部門基層員工(包
括原、客台與華視)的聲音,並了解觀眾對公視節目表現的評價,應該有助
於各位更全面地判斷現行管理團隊的表現,以及公視營運的當務之急。我和
部門同事,也會找機會跟剛剛選出來的員工董事對話、溝通。
儘管各位董事是因為政黨推薦,進入公視董事會,但如果說因此就認定各位
是銜著政治任務,來遂行政黨的意志、私心,我想,那就侮辱了各位的獨立
思考與對公視的無私使命感。相對地,如果包括我在內的同仁的另一種聲音
,被解讀為是在保誰、打擊誰,那同樣不是我們所樂見。做為服膺公共價值
與產業民主的員工,我選擇講出我的肺腑之言。
以馮賢賢總經理為首的管理團隊這一年多來,招惹了內部許多「民怨」以及
外部排山倒海的政治壓力,可能在不少董監事和員工的感覺中,馮是個
rouble maker。依我過去跟馮賢賢長期共事的觀察,我知道她的人格特質、
溝通技巧,加上上任後的人事更動,對某些身兼工會幹部的員工工作績效的
督促不假辭色,取消了某些她認為不合理的員工福利,在在都讓她很容易樹
敵。但我也在觀察,馮的這些招民怨與工會反撲的動作,只是單純的任用私
人、打壓異己嗎?還是背後有更大的理念、價值在支撐?譬如:希望員工提
升效能、而不是把公視當公家機關?她力求提升節目質量創意、擴大公視與
公眾連結的大方向,是否有錯?是否達到當初她承諾董事會的目標?還有,
現行管理階層是否在關鍵時刻,挺身捍衛了公視的獨立自主?我很期待董事
會能給出持平、客觀的評價。
相對於工會強調的員工權益問題,請各位董監事也正視想做事的基層員工,
對資訊透明化、公視效能與影響力提升的期待,還有這些期待背後的,對公
視人事成本愈來愈沉重、薪資結構不均、以及對過去管理階層官僚化傾向復
甦的憂心。
最後,我要向各位董監事與老師們致敬,謝謝您們的付出﹐您們正在寫歷史。
公視新聞部製作人 蘇啟禎敬致
2009/8/23
--
Tags:
公視
All Comments

By Mia
at 2009-08-28T08:32
at 2009-08-28T08:32

By Adele
at 2009-09-01T21:08
at 2009-09-01T21:08

By David
at 2009-09-04T02:41
at 2009-09-04T02:41

By Susan
at 2009-09-06T07:03
at 2009-09-06T07:03

By Yedda
at 2009-09-06T21:27
at 2009-09-06T21:27

By Sierra Rose
at 2009-09-10T10:08
at 2009-09-10T10:08
Related Posts
[資訊] 颱風夜 馬家軍揮刀砍公視

By Rae
at 2009-08-23T23:33
at 2009-08-23T23:33
人生劇展 8/24-8/28 15:00,01:00 十週年回顧

By Audriana
at 2009-08-23T04:25
at 2009-08-23T04:25
人生劇展 8/23 22:30 我的阿嬤是鬼

By Robert
at 2009-08-23T04:23
at 2009-08-23T04:23
人生劇展 8/23 14:30 山上的理髮師

By Sarah
at 2009-08-23T04:15
at 2009-08-23T04:15
蘭陵30 《新荷珠新配》

By Callum
at 2009-08-23T01:33
at 2009-08-23T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