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跡】台灣紀錄片的未來(2):電視台能做些什麼? - 紀錄片

By Andy
at 2005-11-10T23:58
at 2005-11-10T23:58
Table of Contents
【專題】台灣紀錄片的未來(2):電視台能做些什麼?
記者:鄒念祖 |台北 報導∣07月28日 13:51
紀錄片不是拍出來就算了,重要的是要讓觀眾看到。目前公視、超視及大愛電視台都有
播映紀錄片,但時段、宣傳以及主事者的心態都還大有改善空間,在「台灣紀錄片的未
來」座談會上,紀錄片導演們分別就個人經驗提出他們與電視台交涉的經驗,以及他們
對電視台的期待。
2000年台北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主辦人游惠貞以她赴歐洲選片的經驗指出,歐洲的紀錄
片都是由電視台帶動出資拍攝,然後在自己的頻道播放。韓國漢城今年也有一個紀錄片
影展,規模雖然只有台北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一半,但卻是韓國一個專放紀錄片的電視
台Q Channel 主辦的。比較起來,台灣的電視台還是太被動。
現任公視記者的紀錄片工作者陳榮顯指出,當初公視「紀錄觀點」播放一系列紀錄片,
收視率雖然都不到1%,但換算為人次,每一部片也有多則8萬,少則3萬的人在看。陳榮
顯常常在想,台灣為何沒有專播紀錄片的電視台,想看紀錄片就看那個台,這樣紀錄片
就不會淹沒在一大堆的頻道與節目中,想看也找不到。
曾在公共電視擔任節目經理的余秉中還是相當肯定公視的角色,他認為台灣社會非常需
要紀錄片,紀錄片可以讓我們更人性、更智識、更反省。公視已有某種程度的公信力,
較能結合社會資源推動台灣紀錄片的發展。
長期與「全景工作室」的伙伴以「參與式觀察」拍攝紀錄片的吳乙峰則認為大家的想法
太浪漫了,他指出媒體與觀眾對紀錄片的印象都還十分模糊,Discovery 變成紀錄片的
同義詞,觀眾都認為拍成那樣才叫好的紀錄片,完全沒意識到那是先進國家花了大筆金
錢、時間、人力去非洲拍的,而當這些西方人守在那裡拍大象的時候,不遠處的村子裡
可能正有許多人在對抗愛滋,那也是紀錄片的動人題材,但他們卻不會去拍。
吳乙峰進一步提出他對電視台的不滿,有些紀錄片獲獎了,電視台出2000元車馬費就想
要播出,好像在施捨一樣,完全沒顧慮到這是人家花了大量時間精力,不去賺錢而完成
的心血結晶。這些片子在電視上可能沒人會認真看完,但是拿到社區放的時候,連歐巴
桑都可以安靜看完、獲得感動。電視台對社會應該多盡一些責任,921 募了好幾億,只
會在災區有人自殺了才派攝影機去拍一拍。電視台如果有心,應該就拿募來的錢派一組
人在災區長期觀察,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看到地震給人帶來的人性扭曲,災民由互助轉為
互不信任,甚至不准小孩互相來往。而第二次地震又帶給他們多大的恐懼,人要如何與
環境抗爭。
陳榮顯補充說明現在公視播放紀錄片的價碼其實是2萬到5萬,視紀錄片的長度而定。但
《紅葉傳奇》的導演蕭菊貞則認為台灣電視台不夠有誠意,不論是時段、宣傳與購買費
用都不夠,她不願意自己的作品就這樣隨便賣掉,讓電視台隨便播一播,觀眾愛看不看。
吳乙峰認為電視台應該主動支持紀錄片的拍攝。NHK知道「全景工作室」要持續紀錄921
災區,出了非常高的價錢要買下它的全球版權,讓這部片子變成 NHK出品。吳乙峰因為
想留下台灣的版權而與NHK談不攏,但NHK仍願意等片子完成後再出價談一次。吳乙峰認
為台灣的電視台可以與 NHK學習,事先出資贊助有計畫要拍紀錄片的人,電視台可以不
要自己養那麼多人,只要視計畫與不同的紀錄片工作者合作就好了。
吳乙峰認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也不需要一直寄望電視台。新政府上台後,徐璐、司馬
文武、馮建三與郭力昕幾位學者與專業人士進入舊三台擔任董事與經理人,應該先去跟
他們溝通,讓他們瞭解紀錄片的重要性以及電視台可以扮演的角色,再藉由他們的力量
讓無線電視台為紀錄片多做一點事情。
--
記者:鄒念祖 |台北 報導∣07月28日 13:51
紀錄片不是拍出來就算了,重要的是要讓觀眾看到。目前公視、超視及大愛電視台都有
播映紀錄片,但時段、宣傳以及主事者的心態都還大有改善空間,在「台灣紀錄片的未
來」座談會上,紀錄片導演們分別就個人經驗提出他們與電視台交涉的經驗,以及他們
對電視台的期待。
2000年台北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主辦人游惠貞以她赴歐洲選片的經驗指出,歐洲的紀錄
片都是由電視台帶動出資拍攝,然後在自己的頻道播放。韓國漢城今年也有一個紀錄片
影展,規模雖然只有台北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一半,但卻是韓國一個專放紀錄片的電視
台Q Channel 主辦的。比較起來,台灣的電視台還是太被動。
現任公視記者的紀錄片工作者陳榮顯指出,當初公視「紀錄觀點」播放一系列紀錄片,
收視率雖然都不到1%,但換算為人次,每一部片也有多則8萬,少則3萬的人在看。陳榮
顯常常在想,台灣為何沒有專播紀錄片的電視台,想看紀錄片就看那個台,這樣紀錄片
就不會淹沒在一大堆的頻道與節目中,想看也找不到。
曾在公共電視擔任節目經理的余秉中還是相當肯定公視的角色,他認為台灣社會非常需
要紀錄片,紀錄片可以讓我們更人性、更智識、更反省。公視已有某種程度的公信力,
較能結合社會資源推動台灣紀錄片的發展。
長期與「全景工作室」的伙伴以「參與式觀察」拍攝紀錄片的吳乙峰則認為大家的想法
太浪漫了,他指出媒體與觀眾對紀錄片的印象都還十分模糊,Discovery 變成紀錄片的
同義詞,觀眾都認為拍成那樣才叫好的紀錄片,完全沒意識到那是先進國家花了大筆金
錢、時間、人力去非洲拍的,而當這些西方人守在那裡拍大象的時候,不遠處的村子裡
可能正有許多人在對抗愛滋,那也是紀錄片的動人題材,但他們卻不會去拍。
吳乙峰進一步提出他對電視台的不滿,有些紀錄片獲獎了,電視台出2000元車馬費就想
要播出,好像在施捨一樣,完全沒顧慮到這是人家花了大量時間精力,不去賺錢而完成
的心血結晶。這些片子在電視上可能沒人會認真看完,但是拿到社區放的時候,連歐巴
桑都可以安靜看完、獲得感動。電視台對社會應該多盡一些責任,921 募了好幾億,只
會在災區有人自殺了才派攝影機去拍一拍。電視台如果有心,應該就拿募來的錢派一組
人在災區長期觀察,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看到地震給人帶來的人性扭曲,災民由互助轉為
互不信任,甚至不准小孩互相來往。而第二次地震又帶給他們多大的恐懼,人要如何與
環境抗爭。
陳榮顯補充說明現在公視播放紀錄片的價碼其實是2萬到5萬,視紀錄片的長度而定。但
《紅葉傳奇》的導演蕭菊貞則認為台灣電視台不夠有誠意,不論是時段、宣傳與購買費
用都不夠,她不願意自己的作品就這樣隨便賣掉,讓電視台隨便播一播,觀眾愛看不看。
吳乙峰認為電視台應該主動支持紀錄片的拍攝。NHK知道「全景工作室」要持續紀錄921
災區,出了非常高的價錢要買下它的全球版權,讓這部片子變成 NHK出品。吳乙峰因為
想留下台灣的版權而與NHK談不攏,但NHK仍願意等片子完成後再出價談一次。吳乙峰認
為台灣的電視台可以與 NHK學習,事先出資贊助有計畫要拍紀錄片的人,電視台可以不
要自己養那麼多人,只要視計畫與不同的紀錄片工作者合作就好了。
吳乙峰認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也不需要一直寄望電視台。新政府上台後,徐璐、司馬
文武、馮建三與郭力昕幾位學者與專業人士進入舊三台擔任董事與經理人,應該先去跟
他們溝通,讓他們瞭解紀錄片的重要性以及電視台可以扮演的角色,再藉由他們的力量
讓無線電視台為紀錄片多做一點事情。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有哪些紀錄片上過院線呢?

By Noah
at 2005-11-10T11:10
at 2005-11-10T11:10
貢寮 你好嗎? 11月份紀錄片放映消息

By Edwina
at 2005-11-10T00:09
at 2005-11-10T00:09
想請喜愛紀錄片的各位幫忙

By Daph Bay
at 2005-11-09T22:51
at 2005-11-09T22:51
紀錄片v.s故事紀實

By Queena
at 2005-11-09T17:07
at 2005-11-09T17:07
「文學巨擘-巴金」紀錄片座談會

By Zanna
at 2005-11-09T11:20
at 2005-11-09T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