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擊-最親近的往往最疏離 - 電影
By Hardy
at 2010-11-07T21:23
at 2010-11-07T21:23
Table of Contents
有點意外這場沒有賣光,因為真的是太精彩了
來自澳洲的這部片將母子關係重新闡述,
透過7條故事線共14個不同角度來看一天內的故事
儘管看來毫無關係卻又默默地互相牽連,編劇相當強的一部片
最後的結局有笑有淚,有的感到溫馨,有的令人心碎
11/10下午還有一場,請大家一定要去看!
-------------------------------------------------------------
圖文網誌版:http://blog.roodo.com/ruke/archives/14366769.html
澳洲電影【七百擊(Blessed)】改編自音樂劇「誰怕勞工階級(
Who’s Afraid Of Working Class)」,和中文譯名毫無關聯的原因是
,中文片名的取名源自於另一部描寫青少年成長的電影,由法國新浪潮
代表之一的楚浮所拍攝的【四百擊】,其片名源自法國俗諺「淘氣頑皮的
孩子要挨四百下打才能消除災難,怯除惡魔,變成健康聽話的兒童」。雖
說【七百擊】中的這七組翹家青少年並非因為要挨這麼多頓打才能成長乖
巧的小孩子,但是相同的是這部電影也探討著關於成長議題和親子關係,
現今看來倒也有種古今呼應的趣味。
【七百擊】的故事全部都發生在同一天當中,故事交錯描寫七組不回家
的兒女,與七組盼望孩子返家的母親,共計14種不同的角度,讓觀眾重新
省視在時代變遷下逐漸改變的家庭關係。電影主要分為兩個段落,前半段
描寫這些「翹家子女」的心境,在他們的眼裡看來,他們的母親毫無用處
,對他們幾乎毫無關愛眼神,而後半段重新以「母親」的角度將故事說過
一遍,電影用各自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人生的同時,也令人更能看清全貌
,有些遭遇好似你我身邊發生的街坊軼聞和電視上看到的社會新聞,更是
讓人心有戚戚焉。
很喜歡【七百擊】將故事拆解成兩大部分的設計,我們在兩段互有重疊
的故事中看到了彼此的生活困境,雖然身處於同一家庭,但彼此的生活習
慣卻因為年齡有著天差地遠的差別,當我們看著電影前半段,這群孩子們
因家庭而受挫於自己的人生中,正想同他們大聲叱責母親的不是時,後半
段卻又讓我們看見的是另一層面的無奈,母親們亦受挫於自我的人生,甚
至她們放棄了自己,卻為了孩子們而活,看完重複後的部分,母親和孩子
們又接力將故事給說完,一次次真相的揭露,都是令人心碎感傷的傷口,
令人不忍目睹。
這七段看來以為是毫無關係的故事,在故事後半段互相介入彼此的人生
,在相互影響之餘,也讓觀眾看盡人生百態,有的令人看了感動溫馨,有
的卻是不勝唏噓。電影藉由這些事件的交錯發生,企圖將其重組修復,讓
這些破碎的親子關係能得以回歸原點,或是重新讓人學會擁抱摯愛,讓觀
眾觀影之餘,除了讓我們感嘆於這些社會角落發生的,我們不知道的事件
外,也藉此讓人能多少感受到,無論是再怎麼樣晦暗的角落,總也會綻放
出一絲微光,引領人繼續向前邁進。
電影開始在出門前和母親說話卻得不到回應的卡崔娜,找了好友翠莎一
同翹課,但翠莎卻帶著卡崔娜想要去商店偷東西;翠莎失蹤多天的哥哥阿
魯,在毫無消息的情況下,原來是被誘拐去拍攝色情影帶,另一方面,丹
尼爾被母親認為偷錢,於是憤而離家去當個真正的小偷,交錯而過的是奧
頓和史黛西,前者離開了母親和暴力相向的父親,後者追趕而上希望能將
哥哥帶回家重新建構完整的家庭,而詹姆斯是整部電影中年紀最長的「孩
子」,他已離家多年,醉心於工作卻因為自己的黑人身分不見容於白人社
會中,這些孩子們充滿著生活的苦澀,卻希望能夠活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儘管是以第三人稱來看這些孩子的遭遇,但我們卻能從他們眼裡,感受
到某種訊息,這是他們對家庭無言的控訴,還有他們所能夠作出的無力反
擊;然而在電影後半段,當一切以母親的角度來看,似乎又將這些子女對
母親發出的不平之鳴給重新翻案。
這些母親為了子女們,莫不自立自強,有的幫忙縫製訂作制服貼補家計
,有的拼命工作只為了還清貸款;而有的母親就沒有這麼的典型,有的留
連於賭博電玩間,有的一再更換伴侶,正要生下另一個新生命,有的母親
失去了孩子的下落,自此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他們有的和生命的挫折搏鬥
,有的浮沉於人生中間,但最終都並非為了自己,而是將孩子們當成生命
至寶,上天的恩賜。在事件交錯發生的這一天中,儘管總有疏離的關係等
待被彌補,卻也有無法挽回的憾事發生,電影處處流露著動人的親情,電
影中有不少令人難過的橋段,然而令人心碎。
(以下灰字內容含有重要劇情洩漏,請謹慎閱讀)
讓我情緒潰堤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奧頓發現母親任由她的男友和妹妹史
黛西發生關係後,最後對路上偶遇的母親撂下狠話,自此消失在她眼前,
儘管母親斷絕與男友的關係,全心想挽回兩人,但是卻為時已晚,因為兩
人因為意外被燒死在舊衣回收箱裡,母親縱使用力的哭喊嘶吼都已無法挽
回,而他們再也無法了解到,原來母親把他們都當作上天的恩賜,珍貴的
摯愛,只是這些卻早已無法被得知,影片結束在她狂亂想忘卻一切的獨舞
,更令人看了悲傷不已。
儘管【七百擊】中以疏離的方式將目光焦點聚集在呈現母子關係,因此
將父親的戲份放在幾乎無足輕重之處,但是對於呈現親子關係的題材方面
,這部電影無疑是母親與孩子間最親密,也最真摯的動人情書,也引領我
們關切在電影之外,現實生活當中可能擁有同樣遭遇的孩子們。沒有過多
的花俏手法與刻意賣弄,電影保留了最現實的詳細記錄,在鏡頭下的母親
與孩子們各自擁有需要被填補的空缺,以及被縫合的關係,而看完了這部
電影後,我想觀眾都會嘗試著想要去彌補某些關係,或是不吝於表現對親
人的摯愛吧。
(2010/10/04@新光影城,金馬國際影展放映)
--
我討厭下雨的街道 因為它總是以一貫的緊繃
對一路矇混過來的迷途者擺出彷彿要騷動其心的姿態
但今天也要宣告結束了
這並非因為要放晴的緣故 但如果陷入睡眠的話
它就會用連時間也能超越的速度 成為回憶吧 This is my BLOG.
;: 安藤裕子 / さみしがり屋の言葉達 ;: http://blog.roodo.com/ruke
--
來自澳洲的這部片將母子關係重新闡述,
透過7條故事線共14個不同角度來看一天內的故事
儘管看來毫無關係卻又默默地互相牽連,編劇相當強的一部片
最後的結局有笑有淚,有的感到溫馨,有的令人心碎
11/10下午還有一場,請大家一定要去看!
-------------------------------------------------------------
圖文網誌版:http://blog.roodo.com/ruke/archives/14366769.html
澳洲電影【七百擊(Blessed)】改編自音樂劇「誰怕勞工階級(
Who’s Afraid Of Working Class)」,和中文譯名毫無關聯的原因是
,中文片名的取名源自於另一部描寫青少年成長的電影,由法國新浪潮
代表之一的楚浮所拍攝的【四百擊】,其片名源自法國俗諺「淘氣頑皮的
孩子要挨四百下打才能消除災難,怯除惡魔,變成健康聽話的兒童」。雖
說【七百擊】中的這七組翹家青少年並非因為要挨這麼多頓打才能成長乖
巧的小孩子,但是相同的是這部電影也探討著關於成長議題和親子關係,
現今看來倒也有種古今呼應的趣味。
【七百擊】的故事全部都發生在同一天當中,故事交錯描寫七組不回家
的兒女,與七組盼望孩子返家的母親,共計14種不同的角度,讓觀眾重新
省視在時代變遷下逐漸改變的家庭關係。電影主要分為兩個段落,前半段
描寫這些「翹家子女」的心境,在他們的眼裡看來,他們的母親毫無用處
,對他們幾乎毫無關愛眼神,而後半段重新以「母親」的角度將故事說過
一遍,電影用各自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人生的同時,也令人更能看清全貌
,有些遭遇好似你我身邊發生的街坊軼聞和電視上看到的社會新聞,更是
讓人心有戚戚焉。
很喜歡【七百擊】將故事拆解成兩大部分的設計,我們在兩段互有重疊
的故事中看到了彼此的生活困境,雖然身處於同一家庭,但彼此的生活習
慣卻因為年齡有著天差地遠的差別,當我們看著電影前半段,這群孩子們
因家庭而受挫於自己的人生中,正想同他們大聲叱責母親的不是時,後半
段卻又讓我們看見的是另一層面的無奈,母親們亦受挫於自我的人生,甚
至她們放棄了自己,卻為了孩子們而活,看完重複後的部分,母親和孩子
們又接力將故事給說完,一次次真相的揭露,都是令人心碎感傷的傷口,
令人不忍目睹。
這七段看來以為是毫無關係的故事,在故事後半段互相介入彼此的人生
,在相互影響之餘,也讓觀眾看盡人生百態,有的令人看了感動溫馨,有
的卻是不勝唏噓。電影藉由這些事件的交錯發生,企圖將其重組修復,讓
這些破碎的親子關係能得以回歸原點,或是重新讓人學會擁抱摯愛,讓觀
眾觀影之餘,除了讓我們感嘆於這些社會角落發生的,我們不知道的事件
外,也藉此讓人能多少感受到,無論是再怎麼樣晦暗的角落,總也會綻放
出一絲微光,引領人繼續向前邁進。
電影開始在出門前和母親說話卻得不到回應的卡崔娜,找了好友翠莎一
同翹課,但翠莎卻帶著卡崔娜想要去商店偷東西;翠莎失蹤多天的哥哥阿
魯,在毫無消息的情況下,原來是被誘拐去拍攝色情影帶,另一方面,丹
尼爾被母親認為偷錢,於是憤而離家去當個真正的小偷,交錯而過的是奧
頓和史黛西,前者離開了母親和暴力相向的父親,後者追趕而上希望能將
哥哥帶回家重新建構完整的家庭,而詹姆斯是整部電影中年紀最長的「孩
子」,他已離家多年,醉心於工作卻因為自己的黑人身分不見容於白人社
會中,這些孩子們充滿著生活的苦澀,卻希望能夠活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儘管是以第三人稱來看這些孩子的遭遇,但我們卻能從他們眼裡,感受
到某種訊息,這是他們對家庭無言的控訴,還有他們所能夠作出的無力反
擊;然而在電影後半段,當一切以母親的角度來看,似乎又將這些子女對
母親發出的不平之鳴給重新翻案。
這些母親為了子女們,莫不自立自強,有的幫忙縫製訂作制服貼補家計
,有的拼命工作只為了還清貸款;而有的母親就沒有這麼的典型,有的留
連於賭博電玩間,有的一再更換伴侶,正要生下另一個新生命,有的母親
失去了孩子的下落,自此再也沒有他的消息,他們有的和生命的挫折搏鬥
,有的浮沉於人生中間,但最終都並非為了自己,而是將孩子們當成生命
至寶,上天的恩賜。在事件交錯發生的這一天中,儘管總有疏離的關係等
待被彌補,卻也有無法挽回的憾事發生,電影處處流露著動人的親情,電
影中有不少令人難過的橋段,然而令人心碎。
(以下灰字內容含有重要劇情洩漏,請謹慎閱讀)
讓我情緒潰堤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奧頓發現母親任由她的男友和妹妹史
黛西發生關係後,最後對路上偶遇的母親撂下狠話,自此消失在她眼前,
儘管母親斷絕與男友的關係,全心想挽回兩人,但是卻為時已晚,因為兩
人因為意外被燒死在舊衣回收箱裡,母親縱使用力的哭喊嘶吼都已無法挽
回,而他們再也無法了解到,原來母親把他們都當作上天的恩賜,珍貴的
摯愛,只是這些卻早已無法被得知,影片結束在她狂亂想忘卻一切的獨舞
,更令人看了悲傷不已。
儘管【七百擊】中以疏離的方式將目光焦點聚集在呈現母子關係,因此
將父親的戲份放在幾乎無足輕重之處,但是對於呈現親子關係的題材方面
,這部電影無疑是母親與孩子間最親密,也最真摯的動人情書,也引領我
們關切在電影之外,現實生活當中可能擁有同樣遭遇的孩子們。沒有過多
的花俏手法與刻意賣弄,電影保留了最現實的詳細記錄,在鏡頭下的母親
與孩子們各自擁有需要被填補的空缺,以及被縫合的關係,而看完了這部
電影後,我想觀眾都會嘗試著想要去彌補某些關係,或是不吝於表現對親
人的摯愛吧。
(2010/10/04@新光影城,金馬國際影展放映)
--
我討厭下雨的街道 因為它總是以一貫的緊繃
對一路矇混過來的迷途者擺出彷彿要騷動其心的姿態
但今天也要宣告結束了
這並非因為要放晴的緣故 但如果陷入睡眠的話
它就會用連時間也能超越的速度 成為回憶吧 This is my BLOG.
;: 安藤裕子 / さみしがり屋の言葉達 ;: http://blog.roodo.com/ruke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Hardy
at 2010-11-08T15:46
at 2010-11-08T15:46
By Caitlin
at 2010-11-10T17:05
at 2010-11-10T17:05
By Dorothy
at 2010-11-13T12:28
at 2010-11-13T12:28
By Catherine
at 2010-11-13T19:38
at 2010-11-13T19:38
By Puput
at 2010-11-14T01:46
at 2010-11-14T01:46
By Jacky
at 2010-11-17T07:23
at 2010-11-17T07:23
By Suhail Hany
at 2010-11-21T03:48
at 2010-11-21T03:48
By Bethany
at 2010-11-23T03:16
at 2010-11-23T03:16
Related Posts
告白 - 單純的邪惡
By Franklin
at 2010-11-04T15:26
at 2010-11-04T15:26
看見魔鬼
By Agatha
at 2010-11-03T17:55
at 2010-11-03T17:55
《連體陰》節奏極佳、氣氛到位的鬼片
By Noah
at 2010-11-03T10:33
at 2010-11-03T10:33
《志明與春嬌》:愛情電影是手段,社會寫實才是目的
By Kama
at 2010-11-03T02:16
at 2010-11-03T02:16
告白◎當你真正感到痛,才會知道「痛」是什麼?
By Frederica
at 2010-11-02T20:41
at 2010-11-02T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