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點有話好說-工農大眾的福祉誰來顧? - 公視

By Selena
at 2008-03-12T23:21
at 2008-03-12T23:21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Galileo (小斌)》之銘言:
: 今天第一次完整看完「有話好說」
: 來賓有專家,也有市井小民
: 雖然有的偏綠有的偏藍
: 但是他們的發言跟其他政論節目請來的來賓相比
: 並不會太偏頗 感覺比較能就事論事
: 而且來賓較不會因為本身的政治色彩而猛為己方的政策辯護
: (史英一直強調今天沒有邀請藍綠雙方的發言人
: 大概是因為前幾集請他們來 結果演變成互相批評 =_=)
: 比如針對陸資投資房市的議題
: 泛藍的劉立委就表示謝陣營的政策似乎較佳
: 因為就學理而言 開放投資首重開放的速度及順序
: 謝陣營至少有提及暫時不開放投資一般住宅 馬陣營似乎是全面開放
: 劉立委在這一點上 比較肯定謝陣營
: 但同時也表示 雙方並沒有提出具體的配套
: 另外,即便是搬家工人也是有備而來
: 江先生不僅能把自己的主張和意見表達得很清楚
: 也能充分反映市井小民的心聲
不好意思,並非針對G大,不過關於這點我倒有很不同的看法。
本集來賓江先生之所以受邀,我相信應該不是純粹「代表市井小民」,
而是因為他另一個身分背景--「苦勞網特約記者」!
可惜的是,從他言談中似乎聽不出什麼實質針砭或具體討論,
反而一直重複著與街談巷議沒什麼兩樣的發牢騷。
我認為既然定位是政論節目,就不必複製《公民眾意院》那套模式,
節目重點應該是讓公共政策能進行【深度、理性、充分】的【討論辯證】,
這也正是時下台灣社會最缺乏的對話空間和典範!
正如江先生在該集節目中一直強調民眾「受政客口水操弄」,
事實上不就是因為很多民眾對公共政策內涵常常一知半解的緣故嗎?
一個「優質政論節目」,應該提供深入淺出的【專業分析】給觀眾參考,這才是正途!
公民意見雖然值得重視,但雜亂分歧的的牢騷式言談往往無法深入問題核心,
有時候甚至流於另一種形式的口水戰。
除非和主題密切相關或身分具代表性(如討論樂生則可邀請樂生院民表達意見),
否則市井小民心聲可以當成討論之前的破題,用VCR或民調帶過即可,
我實在認為沒必要為了「平衡」而刻意找「沒有代表性」的「公民代表」上節目。
基本上,我還是比較期待完全由專業的學者專家交鋒對話的《有話好說》,
至於那些現職政客、沽名釣譽的「資深媒體人」等名嘴之流,
幾乎無一不是為辯而辯的意識形態之爭,還是列為敬謝不敏的對象為妙!
其實凡政策必有立場,但真正專業人士往往能由學理和實務提出論據,
而不是建立在消遣對方、主觀曲解的瞎扯蛋,常常短短數語就能優劣立判!
以本集為例,兩位「學者」的談話,就讓人明顯感受到言之有物的具體收穫。
從二期稻作解釋葉菜價格攀升原因;
從過去農產品開放經驗建言未來政策走向;
從CEPA、FTA、共同市場的定義、條件,進而檢驗政策真正內涵及可行性;
還有VCR裡面一位地政系教授對於都市房價節節高漲的看法,
一句「創造郊區鄉村就業機會」,點破都市人口過度集中的一個根本因素!
雖然短短一小時很難容納各種意見,
但這些「專業」觀察足以提供觀眾一道延伸思考的入門階!
反過來看,再以節目開播以來已經連續討論好幾次的公投議題為例,
用這麼多集來討論一個議題,真的帶給觀眾什麼特別思考了嗎?
恕直言,我覺得很失望!
不但沒有跳脫二元對立,反而一直陷在雙方陣營設定的「拒領與否」泥沼中隨之起舞!
我認為原因有二,
第一,邀請的來賓不脫那些為政治利益服務的人士,
很多時候都是了無新意的「為辯而辯」,正反說詞我已經聽到耳朵快長繭倒背如流了!
第二,節目大綱本身似乎就缺乏明確而自主的脈絡主軸,
好像只是希望各方盡力表態,再由對方回應,結果變成來賓主導話題的無窮迴圈。
其實公民投票本身並非萬能但也非洪水猛獸,不必將它神格化或污名化,
相反地,這是憲法賦予公民的直接權力,為何不能理性正視?
從議題發酵以來,我一直很期待看到回歸公民投票本質的討論,
例如修法與否,可以就當時的立法背景、程序、爭議乃至借鏡國外,重新還原論證。
例如適用範圍,可以從他國經驗、國際實務、提昇到兩岸談判籌碼的另一層次思維。
例如主張拒領公投又贊成入(返)聯的人,又有哪些更好的具體做法?
雖然這幾集公投討論偶爾有觸及上述內容,但都是淺嘗則止,
隨後又流於狹隘的政治立場之爭,甚至因為不是節目預定大綱而沒有繼續深入,
雖然少了其他政論節目的口水抹黑、烏龍爆料,但也不盡然跳脫陳腔濫調的對立,
我覺得有點遺憾!
我同意上篇一位網友的推文,其實兩陣營發言人的交鋒並無太濃厚火藥味,
但表面的口氣溫和,顯然並不能同時保證「言論品質」,
期望《有話好說》能從這方面去加強。
--
最後,建議主持人在時間掌控上能從容一點,
如果時間真的不夠,不必非得要流於形式的「10秒結論」做ending吧?
每次史教授總要在尾聲秀一段「奪命連環催」,聽了都很想上廁所.. ╮(⊙﹏⊙)╭
--
: 今天第一次完整看完「有話好說」
: 來賓有專家,也有市井小民
: 雖然有的偏綠有的偏藍
: 但是他們的發言跟其他政論節目請來的來賓相比
: 並不會太偏頗 感覺比較能就事論事
: 而且來賓較不會因為本身的政治色彩而猛為己方的政策辯護
: (史英一直強調今天沒有邀請藍綠雙方的發言人
: 大概是因為前幾集請他們來 結果演變成互相批評 =_=)
: 比如針對陸資投資房市的議題
: 泛藍的劉立委就表示謝陣營的政策似乎較佳
: 因為就學理而言 開放投資首重開放的速度及順序
: 謝陣營至少有提及暫時不開放投資一般住宅 馬陣營似乎是全面開放
: 劉立委在這一點上 比較肯定謝陣營
: 但同時也表示 雙方並沒有提出具體的配套
: 另外,即便是搬家工人也是有備而來
: 江先生不僅能把自己的主張和意見表達得很清楚
: 也能充分反映市井小民的心聲
不好意思,並非針對G大,不過關於這點我倒有很不同的看法。
本集來賓江先生之所以受邀,我相信應該不是純粹「代表市井小民」,
而是因為他另一個身分背景--「苦勞網特約記者」!
可惜的是,從他言談中似乎聽不出什麼實質針砭或具體討論,
反而一直重複著與街談巷議沒什麼兩樣的發牢騷。
我認為既然定位是政論節目,就不必複製《公民眾意院》那套模式,
節目重點應該是讓公共政策能進行【深度、理性、充分】的【討論辯證】,
這也正是時下台灣社會最缺乏的對話空間和典範!
正如江先生在該集節目中一直強調民眾「受政客口水操弄」,
事實上不就是因為很多民眾對公共政策內涵常常一知半解的緣故嗎?
一個「優質政論節目」,應該提供深入淺出的【專業分析】給觀眾參考,這才是正途!
公民意見雖然值得重視,但雜亂分歧的的牢騷式言談往往無法深入問題核心,
有時候甚至流於另一種形式的口水戰。
除非和主題密切相關或身分具代表性(如討論樂生則可邀請樂生院民表達意見),
否則市井小民心聲可以當成討論之前的破題,用VCR或民調帶過即可,
我實在認為沒必要為了「平衡」而刻意找「沒有代表性」的「公民代表」上節目。
基本上,我還是比較期待完全由專業的學者專家交鋒對話的《有話好說》,
至於那些現職政客、沽名釣譽的「資深媒體人」等名嘴之流,
幾乎無一不是為辯而辯的意識形態之爭,還是列為敬謝不敏的對象為妙!
其實凡政策必有立場,但真正專業人士往往能由學理和實務提出論據,
而不是建立在消遣對方、主觀曲解的瞎扯蛋,常常短短數語就能優劣立判!
以本集為例,兩位「學者」的談話,就讓人明顯感受到言之有物的具體收穫。
從二期稻作解釋葉菜價格攀升原因;
從過去農產品開放經驗建言未來政策走向;
從CEPA、FTA、共同市場的定義、條件,進而檢驗政策真正內涵及可行性;
還有VCR裡面一位地政系教授對於都市房價節節高漲的看法,
一句「創造郊區鄉村就業機會」,點破都市人口過度集中的一個根本因素!
雖然短短一小時很難容納各種意見,
但這些「專業」觀察足以提供觀眾一道延伸思考的入門階!
反過來看,再以節目開播以來已經連續討論好幾次的公投議題為例,
用這麼多集來討論一個議題,真的帶給觀眾什麼特別思考了嗎?
恕直言,我覺得很失望!
不但沒有跳脫二元對立,反而一直陷在雙方陣營設定的「拒領與否」泥沼中隨之起舞!
我認為原因有二,
第一,邀請的來賓不脫那些為政治利益服務的人士,
很多時候都是了無新意的「為辯而辯」,正反說詞我已經聽到耳朵快長繭倒背如流了!
第二,節目大綱本身似乎就缺乏明確而自主的脈絡主軸,
好像只是希望各方盡力表態,再由對方回應,結果變成來賓主導話題的無窮迴圈。
其實公民投票本身並非萬能但也非洪水猛獸,不必將它神格化或污名化,
相反地,這是憲法賦予公民的直接權力,為何不能理性正視?
從議題發酵以來,我一直很期待看到回歸公民投票本質的討論,
例如修法與否,可以就當時的立法背景、程序、爭議乃至借鏡國外,重新還原論證。
例如適用範圍,可以從他國經驗、國際實務、提昇到兩岸談判籌碼的另一層次思維。
例如主張拒領公投又贊成入(返)聯的人,又有哪些更好的具體做法?
雖然這幾集公投討論偶爾有觸及上述內容,但都是淺嘗則止,
隨後又流於狹隘的政治立場之爭,甚至因為不是節目預定大綱而沒有繼續深入,
雖然少了其他政論節目的口水抹黑、烏龍爆料,但也不盡然跳脫陳腔濫調的對立,
我覺得有點遺憾!
我同意上篇一位網友的推文,其實兩陣營發言人的交鋒並無太濃厚火藥味,
但表面的口氣溫和,顯然並不能同時保證「言論品質」,
期望《有話好說》能從這方面去加強。
--
最後,建議主持人在時間掌控上能從容一點,
如果時間真的不夠,不必非得要流於形式的「10秒結論」做ending吧?
每次史教授總要在尾聲秀一段「奪命連環催」,聽了都很想上廁所.. ╮(⊙﹏⊙)╭
--
Tags:
公視
All Comments

By Christine
at 2008-03-15T01:08
at 2008-03-15T01:08

By Puput
at 2008-03-18T02:15
at 2008-03-18T02:15

By Rebecca
at 2008-03-21T09:05
at 2008-03-21T09:05

By Adele
at 2008-03-26T06:23
at 2008-03-26T06:23

By Joseph
at 2008-03-27T07:02
at 2008-03-27T07:02

By Blanche
at 2008-03-31T15:53
at 2008-03-31T15:53

By Kama
at 2008-04-02T18:40
at 2008-04-02T18:40

By Hamiltion
at 2008-04-02T22:41
at 2008-04-02T22:41

By Rae
at 2008-04-06T02:35
at 2008-04-06T02:35

By Puput
at 2008-04-10T04:20
at 2008-04-10T04:20

By David
at 2008-04-10T17:58
at 2008-04-10T17:58

By Daph Bay
at 2008-04-11T23:38
at 2008-04-11T23:38

By Rachel
at 2008-04-14T12:39
at 2008-04-14T12:39

By Una
at 2008-04-19T01:36
at 2008-04-19T01:36
Related Posts
有人看23:00的真愛奇緣嗎

By Agatha
at 2008-03-12T17:27
at 2008-03-12T17:27
七點有話好說-工農大眾的福祉誰來顧?

By Bethany
at 2008-03-11T21:34
at 2008-03-11T21:34
危險心靈重播 最難忘的體罰經驗徵文登場

By Ina
at 2008-03-11T19:46
at 2008-03-11T19:46
危險心靈重播

By Skylar Davis
at 2008-03-11T18:58
at 2008-03-11T18:58
七點有話好說-工農大眾的福祉誰來顧?

By Megan
at 2008-03-11T17:55
at 2008-03-11T1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