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偶像喚不回 台灣戲劇保衛戰 - 臺劇
By Candice
at 2012-01-31T23:28
at 2012-01-31T23:28
Table of Contents
台灣光華雜誌 2011年10月第044頁
文.張瓊方
----------------------------------------------------------------------
如果戲劇是一種經濟力的展現,那麼,由俊男美女領軍打造的浪漫愛情偶像劇,
無疑代表國家的門面。
曾經風光一時的台灣戲劇,在「韓流」撲天蓋地而來的這些年,逐漸失去了舞台
,部分電視台甚至已被韓劇攻占。眼看電視台紛紛以買片取代拍片,政府開始祭
出棒子與胡蘿蔔,力挽狂瀾。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今年8月正式要求東森、緯來、八大戲劇等超播韓劇
、違反營運計畫的電視台,在明年4月前必須將外劇比例降到8成以下。
9月,新聞局宣布,明年度補助業者拍攝高畫質電視節目的經費將由今年的1億9,
010萬擴增為5億元;此外,只要製作費達 1億元以上的優質戲劇節目,也規劃補
助相當比例經費,政府將帶頭點火,重新掌控台灣文化宣示權。
不信「台流」喚不回,在當前的影視生態下,台灣偶像劇要如何才能「超日趕韓
」,讓國家門面再次風光?
「我們輕踏著舞步,等待著陽光將我們融成一圈又一圈的光暈,跫音在微溫的空
氣裡響著……,原來幸福這麼簡單!」
偶像劇《拜金女王》海報上夢幻的文句,正是浪漫偶像劇的中心思想。
耗資1億2,600萬新台幣製作,號稱台灣電視史上最高規格的偶像劇《拜金女王》
,從 6月中旬起,在壹電視、華視、超視頻道輪番播出。這齣由新聞局補助的高
畫質戲劇節目,是曾創下多檔偶像劇高收視紀錄的陳玉珊,離開三立電視戲劇總
監一職、自創華威製作公司後的首部作品,自然備受各方關注。
更叫人刮目相看的是,《拜金女王》版權以超越韓劇、一集三萬多美金的高價賣
給日、韓及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泰國、菲律賓、美國、加拿大等十多個國
家,賺進了上億元的授權金。
拜金女王:最高規格製作費
「偶像劇是給人希望和夢想的產業!」陳玉珊憑著對生活周遭的細微觀察,以《
命中注定我愛你》創下台灣偶像劇最高收視紀錄8.13,隨後《下一站幸福》、《
敗犬女王》的成績也依舊亮眼。但她自覺「不能永遠在將本求利的循環中打轉」
,於是與壹電視合作,力圖在不受時間、資金侷限的環境中,追求台灣偶像劇的
新標竿。
全劇除了台灣之外,還拉拔到巴黎、上海拍攝。而為了提高畫面品質、吸引觀眾
的目光,《拜》劇史無前例地重金禮聘美國影集《慾望城市》的造型師派翠西亞
與《花邊教主》美術總監查爾斯參與;不惜以名牌服飾、包包、鞋子為男女主角
包裝;全劇採用拍攝廣告和電影的新式器材,以期拍出層次細膩、藍光畫質的偶
像劇。
令人意外的是,如此下重本製作的戲劇,閱聽大眾沒有感受到,也不買單,在華
視首播收視率竟不到0.8,讓圈裡圈外所有人都跌破眼鏡。
收視不如預期,各方「後見之明」的看法不一。有人說,是選角出問題,來自香
港的女主角熊黛琳 179公分的身高,再足蹬高跟鞋,當場就把同等身高的男主角
吳建豪給「矮化」了,有違台灣觀眾喜歡男高帥、女無害的傳統。也有人說,播
出時段不該選在非偶像劇慣常收視族群開機的星期四晚上。有人則認為,拜金又
人盡可夫的題材很不OK,不合台灣觀眾偏好清純浪漫的胃口。
陳玉珊自己的檢討是:「跑太快了!」她砸重金在拍攝的器材和畫質上,卻因為
軟體不夠進步而在電視上無法顯現,畫面看起來霧濛濛一片,再加上跳拍及後製
經驗不足,導致整部戲不連貫,「方向沒有錯,只是腳步不整齊!」
殘酷的收視率
難得高規格的《拜金女王》未受市場青睞,令人惋惜。放眼當前正在播出的其他
台灣偶像劇,處境也同樣堪憐。
另一檔由八大製作,在台視播出的兩岸合拍劇《陽光天使》,雖打出俊男美女牌
,由偶像藝人吳尊和楊丞琳主演,劇組也不辭辛勞拉到沖繩、上海、台灣各地取
景拍攝,但開播收視只有0.78,且因全劇已於大陸湖南衛視播完,觀眾可透過網
路或線上觀看,收視還可能下滑。
隨後上檔由客委會贊助的中視建國百年自製偶像劇──《料理情人夢》,以台灣
料理為題材,由吳克群、李佳穎擔綱男女主角,開播後平均收視為0.77。
同時期播出的偶像劇,只有台視和三立合作、講述社會新鮮人的愛情與職場故事
的《小資女孩向前衝》,成績較為亮眼,平均收視達3.58。
接下來,八大自製的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 9月下旬開播,10月份還有夢
田文創製作的《真心請按兩次鈴》也將在華視播出,接受考驗。
市場破碎,結構出問題
偶像劇一部接著一部上檔,似乎沒有停滯的跡象,但日漸低迷的收視率,卻又戳
破了熱鬧滾滾的假象,暴露了當前台灣戲劇的艱難處境。
二、三十年前的老三台時代,台灣戲劇收視率動輒三十幾,像《一代女皇》、《
包青天》等古裝劇,還曾創下五、六十的收視佳績,曾幾何時,台灣偶像劇的收
視率卻在一以下苦苦掙扎。
「現在開盤從0.8往上爬,接下來有2就很好了,」八大電視企畫部經理方可人指
出,時機好的時候,三台偶像劇收視率加起來有十幾,現在已跌掉一大半。
收視率節節落,與頻道過多有關。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傳播內容處處長何吉森指出,1993年有線電視開放後,台灣
頻道大幅擴增,目前衛星廣播共有98家業者,216個頻道,其中本國有80家、154
頻道,境外業者有26家、62頻道。頻道數居亞洲之冠。
頻道一多,平均服務的人口數就相對減少。
何吉森指出,二百多個頻道服務台灣 2,300萬人口,平均每個頻道服務11萬人;
而韓國有4,000萬人口,卻只有KBS、MBC、SBS三家全國性無線電視台,七十幾個
頻道;日本和中國,平均每個頻道服務人口也有四、五十萬人。
頻道服務人口多寡,影響收視和廣告營收。何吉森分析,中、日、韓等國單靠自
己國內市場就能撐起投資回收,但台灣一個頻道一年的收入平均只有五億多元,
大約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韓國的三分之一、香港的二分之一,吃不飽又餓不死
,只能勉強支撐。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指出,頻道增加之後,媒體市場「破碎化」,眾多
頻道分食固定的廣告量,最近又有網際網路加入瓜分,於是電視廣告量逐年遞減
,收視競爭益形激烈。
在收視下降的情況下,頻道的收益降低,製作成本跟著降低,再加上一天數千小
時的節目供應量,電視台業者考慮成本,自然走向成本較低的外購。而在電視台
相繼引進日、韓劇後,又導致台灣戲劇產製的供需更加萎縮。
管中祥指出,早期台灣電視劇外來的比例不高,一方面是因為早期政策上有限制
,像日劇就不能在台灣播;再加上當時其他國家的影視製作能力沒有台灣強,台
劇還外銷東南亞國家,在保護和優勢之下,台灣戲劇的自製比例甚高。但自從有
線電視開放以後,整個媒體市場變大,需要的節目量增加,但自製力並未提升,
沒有能力支撐市場,外來劇種於是大量湧進。
韓劇「驚豔」一時
引進外來劇種,也產生了「比較」效果。管中祥指出,過去沒有外來劇種的競爭
,台灣觀眾缺乏比較基礎,因此可能覺得「花系列」也蠻好看,當有線電視開放
,日劇引進後,民眾看了《東京愛情故事》,開始有了比較,也慢慢養成喜好和
習慣。
事實上,早在1982年,台灣就曾引進港劇《楚留香》而轟動一時,造成萬人空巷
的高收視率,連粵語歌曲大家都朗朗上口。
1999年,八大電視台開發一條晚間帶狀時段,專門播放韓劇。從《火花》、《冬
季戀歌》,到《大長今》、《巴黎戀人》、《浪漫滿屋》、《我叫金三順》,屢
創高收視,培養出了百萬韓劇收視人口。其中尤以《大長今》的6.35和《浪漫滿
屋》的6.12為最,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
方可人指出,早期《火花》、《冬季戀歌》受歡迎,仍屬點狀式的火花,韓劇真
正全面性火紅是2009年 6月底八大播出《妻子的誘惑》時,雖然劇情不脫婆媳惡
鬥、先生外遇、前妻復仇等老套劇碼,而且一播上百集,但竟然能贏過三立不可
一世的本土劇《天下第一味》。
高收視帶來了漂亮的廣告收益。方可人指出,所有的廣告訴求都對準女性這個主
要收視族群,而韓劇題材多元,從婆媽劇到青春偶像劇都有,收視階層幾乎囊括
了20~34、30~49歲的女性,因此廣告價值非常高。相對地,同樣是外購劇,大陸
歷史劇的素質也不差,但因收視族群以高齡男性為主,廣告效益不大,不免走上
式微的命運。
只是,韓劇高收益的好景不長,繼八大之後,緯來、東森、衛視中文台、中天等
也陸續加入播韓劇的行列。需求量大增,導致韓劇奇貨可居,價格走高。方可人
指出,2年前韓劇一集約 3,000美金,現在搶手片飆到2萬美金一集,平均價要一
萬美金以上。
更有甚者,韓片現在還推出預售制,還未在韓國播出前,就寄一個片段給買家,
要買家下訂,「沒有韓國播出成績可以參考,八大不肯冒這種險,所以接連二部
叫好的《秘密花園》和《城市獵人》,都被他台捷足先登了,」方可人說。
韓劇購片成本提高,但收視池塘並沒有變大,市場在眾家電視台的分食下,收視
率自然下滑,產值也隨之下降。部分業者回過頭來,在自製戲劇中尋找生機。
「韓劇的榮景已過,」方可人指出,八大現在有 3個台,除了外購日、韓、大陸
劇外,自製戲在逐年增加中,近兩年每年投資兩億多台幣拍偶像劇,從最早期一
年4部戲,今年已增加到十二、三部。
人財兩失
但不可諱言,這兩年台灣拍偶像劇的難度大增,原因在於人財兩失。
「資金是最根本的問題,」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企畫部經理徐秋華指出,韓
劇的製作成本是台灣偶像劇的 3~5倍,以最高標準來看,台灣戲劇大約一小時製
作費台幣二百萬元就算不錯了,但韓國戲劇一小時製作成本高達八、九百萬元。
徐秋華指出,同屬公共電視台,韓國的KBS、MBC都有廣告營收,前者年度總收入
達 476億台幣,台灣的公共電視台一年的政府資金加上自籌經費,總共只有14億
元,只夠支撐 40~60小時的戲劇成本。以叫好又叫座的《痞子英雄》為例,因製
作成本超出預算,公視最後只能以版權讓渡的方式取得播映權。
「公視看重的是意義,而非利益,」徐秋華指出,公視與商業台不同,戲劇多以
反映台灣現實面的寫實劇為主,如講述八八風災的《那一年雨不停國》、真實青
少年故事改編的《死神少女》、以守護墾丁自然環境為題材的《我在墾丁天氣晴
》等。
製作成本無法提升,和產業結構鏈失衡有很大的關係。 NCC傳播內容處處長何吉
森指出,台灣閱聽大眾有 70.8%每個月付五、六百元收看有線電視,但其中只有
三分之一(180~240元)回饋給內容提供者,其餘的都是系統商拿走了。
「有線電視儘快數位化,民眾才能真正觀賞到高畫質內容;並藉由彼此間的競爭
,來解決視聽服務供應鏈失調問題,」何吉森表示,數位機上盒布建普及後即可
推動分組付費,民眾看多少付多少,而不是吃到飽,這樣才能讓資金流向內容提
供者,回到內容產製成本中。
另外,引進活水也是當務之急。何吉森指出,與鄰近的港、日、韓相較,台灣的
市場淺薄,不利資金的引入,未來將鼓勵企業贊助節目與體育活動,而廣告秒數
及節目的置入性行銷是否放寬等問題,也都在積極研議中,希望能為台灣戲劇產
業解套。
「從文創產業的角度來看,台灣在華人市場是有優勢的,」何吉森指出,在兩岸
三地中,台灣的創意仍屬最佳,只要資金進駐,並讓產銷鏈更加順暢,仍然大有
可為。
除了資金短缺問題,另一個讓台灣影視產業雪上加霜的,是人才大量流失。
「人才匯聚,才會推陳出新,」方可人說,現在電視人不是轉拍電影,就是跨海
去大陸拍戲。以當紅的一線男女主角為例,明道、陳喬恩早就轉戰大陸,現在藍
正龍、賀軍翔等人也要過去了。「收入是台灣的三、四倍(在台灣一集片酬七、
八萬,大陸一集三、四十萬),又不用承擔收視率的壓力,何樂而不為?」
製作班底也不例外,現在要拍戲,不但敲不到演員,也找不到導演、找不到統籌
,甚至連編劇都得搶先預約。方可人說,八大這檔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 9
月才開播,與編劇徐譽庭預約下一檔戲,竟得排到明年 6月以後。而多次合作的
導演林合隆,更與對岸簽下10檔戲的合約,想再合作遙遙無期。
跨國合拍盛行
資金短缺、市場過小,人才又外流對岸,看來,兩岸攜手合拍,似乎是一條解決
所有問題的終南捷徑。
新聞局為因應影視產業環境變化,在2009年 9月發布「兩岸合拍劇要點」,放寬
大陸劇組來台拍攝辦法,規定劇組中只能有 1/3大陸人士來台,且戲劇後製要在
台灣完成,目的在保障台灣戲劇創作人才及製作團隊。
如此一來,不但順利引進了大陸的資金,也開拓了台灣戲劇的大陸市場,一舉突
破台劇過去屬「外來劇」的限制,登上難以搶攻的黃金八點檔時段。八大與浙江
影視合作的《美樂加油》(大陸劇名《愛上查美樂》),就是最好的例子。男主
角賀軍翔和女主角王心凌也因此在對岸知名度大增。
「大陸市場已開,將來兩岸會有更多合作,」八大企畫部經理方可人指出,大陸
的新媒體互聯網,一集買進價格可破百萬人民幣,如《太平公主》;現在連新劇
都可以賣到一集五、六十萬人民幣。
然而,合拍戲也有合拍戲的麻煩。由於台灣市場不太能接受大陸演員和口音,因
此多只能以台灣卡司為主,第二男女主角才能採用大陸演員。但方可人指出,隨
著大陸市場的壯大,未來有可能演變成:對岸下單,台灣為他們量身打造戲劇,
並在大陸先播出的情況。
除了著眼大陸市場,結合韓星,製作亞洲規格戲劇的跨國合作模式,也是一種偶
像劇新趨勢。
主角雖然不一定是收視保證,但卻決定了海外市場的接受度,像八大的《就想賴
著妳》,因為男主角是日本師奶殺手言承旭,一集以 2萬美金賣給日本;最近如
延攬韓星Super Junior成員始源、東海演出的《華麗的挑戰》、以韓星具惠善為
女主角的《絕對達令》等,都能因韓星參與回賣韓國、日本。例如《華麗的挑戰
》銷日的價碼一集就高達5萬美金。
市場決定論
跨國合作解除了台灣市場過小的困境,但也有堪憂之處。
管中祥認為,台灣市場小,戲劇以亞洲市場為對象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要考慮海
外市場,戲劇在地的獨特性就會相對地減低,政治意識也不能碰觸,必然朝娛樂
化、通俗化的方向走。
「影視產業不只是產業,也是文化、生活方式的展現,」管中祥指出,很多國家
對於戲劇都多所保護,要求維持一定比例的自製率也相當普遍。然而,產業界則
多持市場決定論,有市場,自製率自然提升,今年暑假,一向播洋片的電影台紛
紛改播國片,就是最好的例證。
「戲劇代表的是文化力,文化力來自經濟力,」方可人指出,大家都會看領先的
東西,舉凡穿著打扮、化妝、整型、3C產品,都向時髦看齊,戲劇當然也不例外。
何吉森指出,眼前大家比較看重電影產業這一塊,但別忘了,電視更貼近流行,
「日本和韓國並沒有太多的電影進來台灣,反倒是電視劇每天與民眾接觸,」何
吉森指出,文化輸出在華人社群必然能產生影響力,台灣電視產業如果好好經營
,再一次對外輸出的可能性並非沒有。
「同文同種又是儒家文化,台灣本身具『華化紅利』優勢,只要願意投資,會產
生一定的效果。」
此一時,彼一時。台劇曾經輝煌過,韓劇也不會紅到天長地久。不信觀眾喚不回
,不信台灣偶像劇不能再起。只要假以時日,這個滿足夢想與幻想的產業,必能
找到它「情非得已的生存之道」。
http://tinyurl.com/854nhpq
--
文.張瓊方
----------------------------------------------------------------------
如果戲劇是一種經濟力的展現,那麼,由俊男美女領軍打造的浪漫愛情偶像劇,
無疑代表國家的門面。
曾經風光一時的台灣戲劇,在「韓流」撲天蓋地而來的這些年,逐漸失去了舞台
,部分電視台甚至已被韓劇攻占。眼看電視台紛紛以買片取代拍片,政府開始祭
出棒子與胡蘿蔔,力挽狂瀾。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今年8月正式要求東森、緯來、八大戲劇等超播韓劇
、違反營運計畫的電視台,在明年4月前必須將外劇比例降到8成以下。
9月,新聞局宣布,明年度補助業者拍攝高畫質電視節目的經費將由今年的1億9,
010萬擴增為5億元;此外,只要製作費達 1億元以上的優質戲劇節目,也規劃補
助相當比例經費,政府將帶頭點火,重新掌控台灣文化宣示權。
不信「台流」喚不回,在當前的影視生態下,台灣偶像劇要如何才能「超日趕韓
」,讓國家門面再次風光?
「我們輕踏著舞步,等待著陽光將我們融成一圈又一圈的光暈,跫音在微溫的空
氣裡響著……,原來幸福這麼簡單!」
偶像劇《拜金女王》海報上夢幻的文句,正是浪漫偶像劇的中心思想。
耗資1億2,600萬新台幣製作,號稱台灣電視史上最高規格的偶像劇《拜金女王》
,從 6月中旬起,在壹電視、華視、超視頻道輪番播出。這齣由新聞局補助的高
畫質戲劇節目,是曾創下多檔偶像劇高收視紀錄的陳玉珊,離開三立電視戲劇總
監一職、自創華威製作公司後的首部作品,自然備受各方關注。
更叫人刮目相看的是,《拜金女王》版權以超越韓劇、一集三萬多美金的高價賣
給日、韓及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泰國、菲律賓、美國、加拿大等十多個國
家,賺進了上億元的授權金。
拜金女王:最高規格製作費
「偶像劇是給人希望和夢想的產業!」陳玉珊憑著對生活周遭的細微觀察,以《
命中注定我愛你》創下台灣偶像劇最高收視紀錄8.13,隨後《下一站幸福》、《
敗犬女王》的成績也依舊亮眼。但她自覺「不能永遠在將本求利的循環中打轉」
,於是與壹電視合作,力圖在不受時間、資金侷限的環境中,追求台灣偶像劇的
新標竿。
全劇除了台灣之外,還拉拔到巴黎、上海拍攝。而為了提高畫面品質、吸引觀眾
的目光,《拜》劇史無前例地重金禮聘美國影集《慾望城市》的造型師派翠西亞
與《花邊教主》美術總監查爾斯參與;不惜以名牌服飾、包包、鞋子為男女主角
包裝;全劇採用拍攝廣告和電影的新式器材,以期拍出層次細膩、藍光畫質的偶
像劇。
令人意外的是,如此下重本製作的戲劇,閱聽大眾沒有感受到,也不買單,在華
視首播收視率竟不到0.8,讓圈裡圈外所有人都跌破眼鏡。
收視不如預期,各方「後見之明」的看法不一。有人說,是選角出問題,來自香
港的女主角熊黛琳 179公分的身高,再足蹬高跟鞋,當場就把同等身高的男主角
吳建豪給「矮化」了,有違台灣觀眾喜歡男高帥、女無害的傳統。也有人說,播
出時段不該選在非偶像劇慣常收視族群開機的星期四晚上。有人則認為,拜金又
人盡可夫的題材很不OK,不合台灣觀眾偏好清純浪漫的胃口。
陳玉珊自己的檢討是:「跑太快了!」她砸重金在拍攝的器材和畫質上,卻因為
軟體不夠進步而在電視上無法顯現,畫面看起來霧濛濛一片,再加上跳拍及後製
經驗不足,導致整部戲不連貫,「方向沒有錯,只是腳步不整齊!」
殘酷的收視率
難得高規格的《拜金女王》未受市場青睞,令人惋惜。放眼當前正在播出的其他
台灣偶像劇,處境也同樣堪憐。
另一檔由八大製作,在台視播出的兩岸合拍劇《陽光天使》,雖打出俊男美女牌
,由偶像藝人吳尊和楊丞琳主演,劇組也不辭辛勞拉到沖繩、上海、台灣各地取
景拍攝,但開播收視只有0.78,且因全劇已於大陸湖南衛視播完,觀眾可透過網
路或線上觀看,收視還可能下滑。
隨後上檔由客委會贊助的中視建國百年自製偶像劇──《料理情人夢》,以台灣
料理為題材,由吳克群、李佳穎擔綱男女主角,開播後平均收視為0.77。
同時期播出的偶像劇,只有台視和三立合作、講述社會新鮮人的愛情與職場故事
的《小資女孩向前衝》,成績較為亮眼,平均收視達3.58。
接下來,八大自製的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 9月下旬開播,10月份還有夢
田文創製作的《真心請按兩次鈴》也將在華視播出,接受考驗。
市場破碎,結構出問題
偶像劇一部接著一部上檔,似乎沒有停滯的跡象,但日漸低迷的收視率,卻又戳
破了熱鬧滾滾的假象,暴露了當前台灣戲劇的艱難處境。
二、三十年前的老三台時代,台灣戲劇收視率動輒三十幾,像《一代女皇》、《
包青天》等古裝劇,還曾創下五、六十的收視佳績,曾幾何時,台灣偶像劇的收
視率卻在一以下苦苦掙扎。
「現在開盤從0.8往上爬,接下來有2就很好了,」八大電視企畫部經理方可人指
出,時機好的時候,三台偶像劇收視率加起來有十幾,現在已跌掉一大半。
收視率節節落,與頻道過多有關。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傳播內容處處長何吉森指出,1993年有線電視開放後,台灣
頻道大幅擴增,目前衛星廣播共有98家業者,216個頻道,其中本國有80家、154
頻道,境外業者有26家、62頻道。頻道數居亞洲之冠。
頻道一多,平均服務的人口數就相對減少。
何吉森指出,二百多個頻道服務台灣 2,300萬人口,平均每個頻道服務11萬人;
而韓國有4,000萬人口,卻只有KBS、MBC、SBS三家全國性無線電視台,七十幾個
頻道;日本和中國,平均每個頻道服務人口也有四、五十萬人。
頻道服務人口多寡,影響收視和廣告營收。何吉森分析,中、日、韓等國單靠自
己國內市場就能撐起投資回收,但台灣一個頻道一年的收入平均只有五億多元,
大約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韓國的三分之一、香港的二分之一,吃不飽又餓不死
,只能勉強支撐。
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指出,頻道增加之後,媒體市場「破碎化」,眾多
頻道分食固定的廣告量,最近又有網際網路加入瓜分,於是電視廣告量逐年遞減
,收視競爭益形激烈。
在收視下降的情況下,頻道的收益降低,製作成本跟著降低,再加上一天數千小
時的節目供應量,電視台業者考慮成本,自然走向成本較低的外購。而在電視台
相繼引進日、韓劇後,又導致台灣戲劇產製的供需更加萎縮。
管中祥指出,早期台灣電視劇外來的比例不高,一方面是因為早期政策上有限制
,像日劇就不能在台灣播;再加上當時其他國家的影視製作能力沒有台灣強,台
劇還外銷東南亞國家,在保護和優勢之下,台灣戲劇的自製比例甚高。但自從有
線電視開放以後,整個媒體市場變大,需要的節目量增加,但自製力並未提升,
沒有能力支撐市場,外來劇種於是大量湧進。
韓劇「驚豔」一時
引進外來劇種,也產生了「比較」效果。管中祥指出,過去沒有外來劇種的競爭
,台灣觀眾缺乏比較基礎,因此可能覺得「花系列」也蠻好看,當有線電視開放
,日劇引進後,民眾看了《東京愛情故事》,開始有了比較,也慢慢養成喜好和
習慣。
事實上,早在1982年,台灣就曾引進港劇《楚留香》而轟動一時,造成萬人空巷
的高收視率,連粵語歌曲大家都朗朗上口。
1999年,八大電視台開發一條晚間帶狀時段,專門播放韓劇。從《火花》、《冬
季戀歌》,到《大長今》、《巴黎戀人》、《浪漫滿屋》、《我叫金三順》,屢
創高收視,培養出了百萬韓劇收視人口。其中尤以《大長今》的6.35和《浪漫滿
屋》的6.12為最,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
方可人指出,早期《火花》、《冬季戀歌》受歡迎,仍屬點狀式的火花,韓劇真
正全面性火紅是2009年 6月底八大播出《妻子的誘惑》時,雖然劇情不脫婆媳惡
鬥、先生外遇、前妻復仇等老套劇碼,而且一播上百集,但竟然能贏過三立不可
一世的本土劇《天下第一味》。
高收視帶來了漂亮的廣告收益。方可人指出,所有的廣告訴求都對準女性這個主
要收視族群,而韓劇題材多元,從婆媽劇到青春偶像劇都有,收視階層幾乎囊括
了20~34、30~49歲的女性,因此廣告價值非常高。相對地,同樣是外購劇,大陸
歷史劇的素質也不差,但因收視族群以高齡男性為主,廣告效益不大,不免走上
式微的命運。
只是,韓劇高收益的好景不長,繼八大之後,緯來、東森、衛視中文台、中天等
也陸續加入播韓劇的行列。需求量大增,導致韓劇奇貨可居,價格走高。方可人
指出,2年前韓劇一集約 3,000美金,現在搶手片飆到2萬美金一集,平均價要一
萬美金以上。
更有甚者,韓片現在還推出預售制,還未在韓國播出前,就寄一個片段給買家,
要買家下訂,「沒有韓國播出成績可以參考,八大不肯冒這種險,所以接連二部
叫好的《秘密花園》和《城市獵人》,都被他台捷足先登了,」方可人說。
韓劇購片成本提高,但收視池塘並沒有變大,市場在眾家電視台的分食下,收視
率自然下滑,產值也隨之下降。部分業者回過頭來,在自製戲劇中尋找生機。
「韓劇的榮景已過,」方可人指出,八大現在有 3個台,除了外購日、韓、大陸
劇外,自製戲在逐年增加中,近兩年每年投資兩億多台幣拍偶像劇,從最早期一
年4部戲,今年已增加到十二、三部。
人財兩失
但不可諱言,這兩年台灣拍偶像劇的難度大增,原因在於人財兩失。
「資金是最根本的問題,」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企畫部經理徐秋華指出,韓
劇的製作成本是台灣偶像劇的 3~5倍,以最高標準來看,台灣戲劇大約一小時製
作費台幣二百萬元就算不錯了,但韓國戲劇一小時製作成本高達八、九百萬元。
徐秋華指出,同屬公共電視台,韓國的KBS、MBC都有廣告營收,前者年度總收入
達 476億台幣,台灣的公共電視台一年的政府資金加上自籌經費,總共只有14億
元,只夠支撐 40~60小時的戲劇成本。以叫好又叫座的《痞子英雄》為例,因製
作成本超出預算,公視最後只能以版權讓渡的方式取得播映權。
「公視看重的是意義,而非利益,」徐秋華指出,公視與商業台不同,戲劇多以
反映台灣現實面的寫實劇為主,如講述八八風災的《那一年雨不停國》、真實青
少年故事改編的《死神少女》、以守護墾丁自然環境為題材的《我在墾丁天氣晴
》等。
製作成本無法提升,和產業結構鏈失衡有很大的關係。 NCC傳播內容處處長何吉
森指出,台灣閱聽大眾有 70.8%每個月付五、六百元收看有線電視,但其中只有
三分之一(180~240元)回饋給內容提供者,其餘的都是系統商拿走了。
「有線電視儘快數位化,民眾才能真正觀賞到高畫質內容;並藉由彼此間的競爭
,來解決視聽服務供應鏈失調問題,」何吉森表示,數位機上盒布建普及後即可
推動分組付費,民眾看多少付多少,而不是吃到飽,這樣才能讓資金流向內容提
供者,回到內容產製成本中。
另外,引進活水也是當務之急。何吉森指出,與鄰近的港、日、韓相較,台灣的
市場淺薄,不利資金的引入,未來將鼓勵企業贊助節目與體育活動,而廣告秒數
及節目的置入性行銷是否放寬等問題,也都在積極研議中,希望能為台灣戲劇產
業解套。
「從文創產業的角度來看,台灣在華人市場是有優勢的,」何吉森指出,在兩岸
三地中,台灣的創意仍屬最佳,只要資金進駐,並讓產銷鏈更加順暢,仍然大有
可為。
除了資金短缺問題,另一個讓台灣影視產業雪上加霜的,是人才大量流失。
「人才匯聚,才會推陳出新,」方可人說,現在電視人不是轉拍電影,就是跨海
去大陸拍戲。以當紅的一線男女主角為例,明道、陳喬恩早就轉戰大陸,現在藍
正龍、賀軍翔等人也要過去了。「收入是台灣的三、四倍(在台灣一集片酬七、
八萬,大陸一集三、四十萬),又不用承擔收視率的壓力,何樂而不為?」
製作班底也不例外,現在要拍戲,不但敲不到演員,也找不到導演、找不到統籌
,甚至連編劇都得搶先預約。方可人說,八大這檔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 9
月才開播,與編劇徐譽庭預約下一檔戲,竟得排到明年 6月以後。而多次合作的
導演林合隆,更與對岸簽下10檔戲的合約,想再合作遙遙無期。
跨國合拍盛行
資金短缺、市場過小,人才又外流對岸,看來,兩岸攜手合拍,似乎是一條解決
所有問題的終南捷徑。
新聞局為因應影視產業環境變化,在2009年 9月發布「兩岸合拍劇要點」,放寬
大陸劇組來台拍攝辦法,規定劇組中只能有 1/3大陸人士來台,且戲劇後製要在
台灣完成,目的在保障台灣戲劇創作人才及製作團隊。
如此一來,不但順利引進了大陸的資金,也開拓了台灣戲劇的大陸市場,一舉突
破台劇過去屬「外來劇」的限制,登上難以搶攻的黃金八點檔時段。八大與浙江
影視合作的《美樂加油》(大陸劇名《愛上查美樂》),就是最好的例子。男主
角賀軍翔和女主角王心凌也因此在對岸知名度大增。
「大陸市場已開,將來兩岸會有更多合作,」八大企畫部經理方可人指出,大陸
的新媒體互聯網,一集買進價格可破百萬人民幣,如《太平公主》;現在連新劇
都可以賣到一集五、六十萬人民幣。
然而,合拍戲也有合拍戲的麻煩。由於台灣市場不太能接受大陸演員和口音,因
此多只能以台灣卡司為主,第二男女主角才能採用大陸演員。但方可人指出,隨
著大陸市場的壯大,未來有可能演變成:對岸下單,台灣為他們量身打造戲劇,
並在大陸先播出的情況。
除了著眼大陸市場,結合韓星,製作亞洲規格戲劇的跨國合作模式,也是一種偶
像劇新趨勢。
主角雖然不一定是收視保證,但卻決定了海外市場的接受度,像八大的《就想賴
著妳》,因為男主角是日本師奶殺手言承旭,一集以 2萬美金賣給日本;最近如
延攬韓星Super Junior成員始源、東海演出的《華麗的挑戰》、以韓星具惠善為
女主角的《絕對達令》等,都能因韓星參與回賣韓國、日本。例如《華麗的挑戰
》銷日的價碼一集就高達5萬美金。
市場決定論
跨國合作解除了台灣市場過小的困境,但也有堪憂之處。
管中祥認為,台灣市場小,戲劇以亞洲市場為對象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要考慮海
外市場,戲劇在地的獨特性就會相對地減低,政治意識也不能碰觸,必然朝娛樂
化、通俗化的方向走。
「影視產業不只是產業,也是文化、生活方式的展現,」管中祥指出,很多國家
對於戲劇都多所保護,要求維持一定比例的自製率也相當普遍。然而,產業界則
多持市場決定論,有市場,自製率自然提升,今年暑假,一向播洋片的電影台紛
紛改播國片,就是最好的例證。
「戲劇代表的是文化力,文化力來自經濟力,」方可人指出,大家都會看領先的
東西,舉凡穿著打扮、化妝、整型、3C產品,都向時髦看齊,戲劇當然也不例外。
何吉森指出,眼前大家比較看重電影產業這一塊,但別忘了,電視更貼近流行,
「日本和韓國並沒有太多的電影進來台灣,反倒是電視劇每天與民眾接觸,」何
吉森指出,文化輸出在華人社群必然能產生影響力,台灣電視產業如果好好經營
,再一次對外輸出的可能性並非沒有。
「同文同種又是儒家文化,台灣本身具『華化紅利』優勢,只要願意投資,會產
生一定的效果。」
此一時,彼一時。台劇曾經輝煌過,韓劇也不會紅到天長地久。不信觀眾喚不回
,不信台灣偶像劇不能再起。只要假以時日,這個滿足夢想與幻想的產業,必能
找到它「情非得已的生存之道」。
http://tinyurl.com/854nhpq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y Joe
at 2012-02-03T10:58
at 2012-02-03T10:58
By Aaliyah
at 2012-02-03T22:42
at 2012-02-03T22:42
By Leila
at 2012-02-08T22:38
at 2012-02-08T22:38
By Mia
at 2012-02-11T03:56
at 2012-02-11T03:56
By Jacob
at 2012-02-12T21:44
at 2012-02-12T21:44
By Zenobia
at 2012-02-17T13:06
at 2012-02-17T13:06
By Yuri
at 2012-02-20T13:13
at 2012-02-20T13:13
By Joseph
at 2012-02-21T20:59
at 2012-02-21T20:59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2-02-26T17:38
at 2012-02-26T17:38
By Sierra Rose
at 2012-02-28T18:33
at 2012-02-28T18:33
By Eden
at 2012-03-04T11:49
at 2012-03-04T11:49
By Todd Johnson
at 2012-03-07T16:34
at 2012-03-07T16:34
By Zenobia
at 2012-03-12T14:53
at 2012-03-12T14:53
By Zora
at 2012-03-16T15:39
at 2012-03-16T15:39
By Dora
at 2012-03-21T04:49
at 2012-03-21T04:49
By Puput
at 2012-03-24T22:34
at 2012-03-24T22:34
By Olivia
at 2012-03-28T03:13
at 2012-03-28T03:13
By Irma
at 2012-04-01T14:11
at 2012-04-01T14:11
By Hedwig
at 2012-04-05T23:21
at 2012-04-05T23:21
By Hamiltion
at 2012-04-06T13:46
at 2012-04-06T13:46
By Charlotte
at 2012-04-09T17:24
at 2012-04-09T17:24
By Robert
at 2012-04-11T05:07
at 2012-04-11T05:07
By Harry
at 2012-04-15T02:20
at 2012-04-15T02:20
By Liam
at 2012-04-19T18:02
at 2012-04-19T18:02
By Jake
at 2012-04-20T05:25
at 2012-04-20T05:25
By Zora
at 2012-04-24T08:18
at 2012-04-24T08:18
By Franklin
at 2012-04-26T15:31
at 2012-04-26T15:31
By Kelly
at 2012-05-01T03:12
at 2012-05-01T03:12
By Candice
at 2012-05-03T07:18
at 2012-05-03T07:18
By Caroline
at 2012-05-05T03:08
at 2012-05-05T03:08
By Rae
at 2012-05-06T14:32
at 2012-05-06T14:32
By Margaret
at 2012-05-09T16:23
at 2012-05-09T16:23
By Sandy
at 2012-05-11T10:02
at 2012-05-11T10:02
By Hazel
at 2012-05-14T21:18
at 2012-05-14T21:18
By Elizabeth
at 2012-05-18T20:04
at 2012-05-18T20:04
By Valerie
at 2012-05-19T01:35
at 2012-05-19T01:35
By Elvira
at 2012-05-19T05:48
at 2012-05-19T05:48
By Lily
at 2012-05-23T15:46
at 2012-05-23T15:46
By Bennie
at 2012-05-24T15:33
at 2012-05-24T15:33
By Susan
at 2012-05-26T14:33
at 2012-05-26T14:33
By Faithe
at 2012-05-28T14:38
at 2012-05-28T14:38
By Xanthe
at 2012-06-01T15:36
at 2012-06-01T15:36
By Damian
at 2012-06-03T00:49
at 2012-06-03T00:49
By Elvira
at 2012-06-05T21:48
at 2012-06-05T21:48
By Una
at 2012-06-09T13:56
at 2012-06-09T13:56
By Regina
at 2012-06-11T17:09
at 2012-06-11T17:09
By Olive
at 2012-06-13T15:46
at 2012-06-13T15:46
By Daniel
at 2012-06-16T05:43
at 2012-06-16T05:43
By Elma
at 2012-06-18T21:03
at 2012-06-18T21:03
By Kama
at 2012-06-19T06:22
at 2012-06-19T06:22
By Sarah
at 2012-06-22T07:59
at 2012-06-22T07:59
By Quanna
at 2012-06-24T08:49
at 2012-06-24T08:49
By Tom
at 2012-06-28T13:09
at 2012-06-28T13:09
By Franklin
at 2012-07-01T14:35
at 2012-07-01T14:35
By Eden
at 2012-07-04T14:18
at 2012-07-04T14:18
By Connor
at 2012-07-06T17:30
at 2012-07-06T17:30
By Odelette
at 2012-07-10T05:25
at 2012-07-10T05:25
By Ethan
at 2012-07-13T09:54
at 2012-07-13T09:54
By Tracy
at 2012-07-16T21:14
at 2012-07-16T21:14
By Agnes
at 2012-07-18T20:45
at 2012-07-18T20:45
By Xanthe
at 2012-07-23T14:53
at 2012-07-23T14:53
By Lucy
at 2012-07-26T01:02
at 2012-07-26T01:02
By Heather
at 2012-07-27T20:00
at 2012-07-27T20:00
By Ursula
at 2012-07-28T10:47
at 2012-07-28T10:47
By Jake
at 2012-07-31T16:41
at 2012-07-31T16:41
By Rosalind
at 2012-08-02T15:12
at 2012-08-02T15:12
By Audriana
at 2012-08-06T12:12
at 2012-08-06T12:12
By Noah
at 2012-08-07T20:42
at 2012-08-07T20:42
By Faithe
at 2012-08-10T01:09
at 2012-08-10T01:09
By Catherine
at 2012-08-11T03:11
at 2012-08-11T03:11
By Edwina
at 2012-08-14T17:33
at 2012-08-14T17:33
By Frederic
at 2012-08-15T01:56
at 2012-08-15T01:56
By Audriana
at 2012-08-18T03:10
at 2012-08-18T03:10
By Donna
at 2012-08-18T22:18
at 2012-08-18T22:18
By Frederic
at 2012-08-23T08:51
at 2012-08-23T08:51
By Kristin
at 2012-08-24T04:11
at 2012-08-24T04:11
By Ethan
at 2012-08-24T22:52
at 2012-08-24T22:52
By Elma
at 2012-08-26T14:00
at 2012-08-26T14:00
By Erin
at 2012-08-27T22:50
at 2012-08-27T22:50
By Donna
at 2012-08-28T13:23
at 2012-08-28T13:23
By Thomas
at 2012-08-31T10:09
at 2012-08-31T10:09
By Yedda
at 2012-09-02T13:16
at 2012-09-02T13:16
By Andrew
at 2012-09-06T01:29
at 2012-09-06T01:29
By Selena
at 2012-09-10T09:23
at 2012-09-10T09:23
Related Posts
一月份最後一天 電台又來囉
By Edith
at 2012-01-31T20:11
at 2012-01-31T20:11
真愛找麻煩 第三十五集 黑特區
By Olive
at 2012-01-31T19:44
at 2012-01-31T19:44
真愛找麻煩--臭婆婆
By Noah
at 2012-01-31T18:54
at 2012-01-31T18:54
搶救小麋鹿,搶救驕傲的孔雀。
By Regina
at 2012-01-31T16:40
at 2012-01-31T16:40
可以推薦我一些好看的台劇嗎?
By Dora
at 2012-01-31T15:00
at 2012-01-31T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