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坐視公共電視被少數人蹂躪 - 公視

By Doris
at 2010-07-01T21:52
at 2010-07-01T21:52
Table of Contents
【聯合報╱社論】 2010.07.01 02:18 am
上演了一年多的公視董監事之爭,至今紛爭仍未落幕;而領銜主演的董事長鄭同僚竟又透
過黑箱作業,迅雷不及掩耳地佔據了華視董事長職位。這場令人瞠目結舌的連續劇,汙辱
了整個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的公共精神;而新聞局的囁嚅束手,令人感覺其無能到了極
點。
也正因為這齣鬧劇發生在「公共」二字的堂皇招牌底下,更清晰反映了台灣民主跨步年代
有過的天真,以及天真破滅後的不堪。四年前公廣集團成立,扁政府宣稱是要供社會大眾
公有的、免於政治和商業汙染的優質頻道與節目,許多民眾也便如此相信。孰料,執政者
以意識形態及黨派觀點分派董監事職務,卻讓「公共」大幅變了質,不僅頻道染上政治色
彩,甚至成為少數政治代理人爭奪公共資源的殺戮戰場。
諷刺的是,雖然董監事有「任期制」的設計,卻無以維持這些公共電台的「獨立性」,反
而埋下更深的對峙禍根。以這次的鬥爭為例,二次政黨輪替後,馬政府想要以增補董監事
的方式來改變公視集團執意偏綠及品質不佳的問題,卻受限於任期制而難有作為。與此同
時,民進黨原先提名的親綠董監事卻發動一波波卡位突擊,包括鄭同僚先以假處分手段使
董事會陷入癱瘓,繼而又罔顧董事會正當程序擅自指派人員出任華視董事,使自己順利當
選華視董事長。這種種行徑,豈還有什麼公共精神可言?公眾的權益又被置於何地?
觀察近年公廣集團的發展,除了立場不夠中立,品質不如人意更是受到詬病。其董監事的
內部分歧,較諸其他商業電視台要嚴重百倍,內部員工也難以感受公共服務的榮譽感,這
真是可怕的沉淪。更讓人痛心的是,台灣的傳播學界原本圈子不大,不少人卻被捲入兩極
爭端,將公共電視看成政治練兵場,那些找不到乾淨空間可以立足的人也只能徒呼負負了
。
回顧廿多年來,台灣呼籲「媒體改革」的呼聲不斷,相應成立的媒體改造、媒體觀察團體
也不在少。然而,看看今天的景象,在形式上似乎攆走了壟斷的黨政軍,實際上卻招來了
吃相更難看的禿鷹學者,這樣的「改造」實令人不忍卒睹。台灣今天上百台的電視頻道,
能吸引人佇目的實在不多;而理當提供優質公共節目的公廣集團,旗下幾台竟也每下愈況
,不能擔負起服務公眾和弱勢族群的功能。這個現象,不正是台灣廿年民主「說起來輕鬆
、做起來變調」的縮影嗎?
正因為如此,新聞局對公視的鬧劇一再以「尊重媒體獨立」為由而袖手旁觀,當然讓民眾
感到不齒與不耐。公視的情勢,分明已經荒腔走板,有什麼值得「尊重」?再說,鄭同僚
及其同夥謀取公共電視權位的手段,恐已涉及違法徇私的地步,嚴重踐踏了公共電視成立
的初衷。這樣擅權操作,又豈配稱得上媒體「獨立」?更別忘了,公廣集團的資金主要是
來自政府和民間捐助,政府自有扮演監督角色的責任;若竟任由公視被少數人恣意操作,
對得起人民嗎?何況,同樣是任期制,金管會的陳樹任職四個月即下台,檢察總長陳聰明
也是在任期未滿即提出辭職;公視董事會已無法正常運作,政府難道還要坐視不問?
進一步看,若干曾大力推動媒體改造的傳播學界人士,對於今天公視的亂象,其實也該負
擔部分責任。他們在改革年代提出高調宣示,但在目睹事實變質之後,卻自甘放棄了早先
的堅持,甚至有人選擇隨波逐流。今天台灣電視品質的墮落,和傳播學界分化的軸線成平
行發展,並非偶然。若傳播人只耽溺於政治追求,卻忘卻服務公眾及資訊自由的初衷,那
是專業的淪落。
今天公廣集團的醜態,充分印證了台灣民主之路的知易行難。高舉的理想,如果沒有真實
的信念,沒有堅定的決心,沒有正視問題的勇氣,頂多只能做出山寨版的公共電視;更糟
的情況,則淪為黨派營私的工具。最可嘆的是,有人扛著「公共」媒體的招牌興風作浪,
政府卻還拚命喊「尊重」!
【2010/07/01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697408.shtml
--
上演了一年多的公視董監事之爭,至今紛爭仍未落幕;而領銜主演的董事長鄭同僚竟又透
過黑箱作業,迅雷不及掩耳地佔據了華視董事長職位。這場令人瞠目結舌的連續劇,汙辱
了整個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的公共精神;而新聞局的囁嚅束手,令人感覺其無能到了極
點。
也正因為這齣鬧劇發生在「公共」二字的堂皇招牌底下,更清晰反映了台灣民主跨步年代
有過的天真,以及天真破滅後的不堪。四年前公廣集團成立,扁政府宣稱是要供社會大眾
公有的、免於政治和商業汙染的優質頻道與節目,許多民眾也便如此相信。孰料,執政者
以意識形態及黨派觀點分派董監事職務,卻讓「公共」大幅變了質,不僅頻道染上政治色
彩,甚至成為少數政治代理人爭奪公共資源的殺戮戰場。
諷刺的是,雖然董監事有「任期制」的設計,卻無以維持這些公共電台的「獨立性」,反
而埋下更深的對峙禍根。以這次的鬥爭為例,二次政黨輪替後,馬政府想要以增補董監事
的方式來改變公視集團執意偏綠及品質不佳的問題,卻受限於任期制而難有作為。與此同
時,民進黨原先提名的親綠董監事卻發動一波波卡位突擊,包括鄭同僚先以假處分手段使
董事會陷入癱瘓,繼而又罔顧董事會正當程序擅自指派人員出任華視董事,使自己順利當
選華視董事長。這種種行徑,豈還有什麼公共精神可言?公眾的權益又被置於何地?
觀察近年公廣集團的發展,除了立場不夠中立,品質不如人意更是受到詬病。其董監事的
內部分歧,較諸其他商業電視台要嚴重百倍,內部員工也難以感受公共服務的榮譽感,這
真是可怕的沉淪。更讓人痛心的是,台灣的傳播學界原本圈子不大,不少人卻被捲入兩極
爭端,將公共電視看成政治練兵場,那些找不到乾淨空間可以立足的人也只能徒呼負負了
。
回顧廿多年來,台灣呼籲「媒體改革」的呼聲不斷,相應成立的媒體改造、媒體觀察團體
也不在少。然而,看看今天的景象,在形式上似乎攆走了壟斷的黨政軍,實際上卻招來了
吃相更難看的禿鷹學者,這樣的「改造」實令人不忍卒睹。台灣今天上百台的電視頻道,
能吸引人佇目的實在不多;而理當提供優質公共節目的公廣集團,旗下幾台竟也每下愈況
,不能擔負起服務公眾和弱勢族群的功能。這個現象,不正是台灣廿年民主「說起來輕鬆
、做起來變調」的縮影嗎?
正因為如此,新聞局對公視的鬧劇一再以「尊重媒體獨立」為由而袖手旁觀,當然讓民眾
感到不齒與不耐。公視的情勢,分明已經荒腔走板,有什麼值得「尊重」?再說,鄭同僚
及其同夥謀取公共電視權位的手段,恐已涉及違法徇私的地步,嚴重踐踏了公共電視成立
的初衷。這樣擅權操作,又豈配稱得上媒體「獨立」?更別忘了,公廣集團的資金主要是
來自政府和民間捐助,政府自有扮演監督角色的責任;若竟任由公視被少數人恣意操作,
對得起人民嗎?何況,同樣是任期制,金管會的陳樹任職四個月即下台,檢察總長陳聰明
也是在任期未滿即提出辭職;公視董事會已無法正常運作,政府難道還要坐視不問?
進一步看,若干曾大力推動媒體改造的傳播學界人士,對於今天公視的亂象,其實也該負
擔部分責任。他們在改革年代提出高調宣示,但在目睹事實變質之後,卻自甘放棄了早先
的堅持,甚至有人選擇隨波逐流。今天台灣電視品質的墮落,和傳播學界分化的軸線成平
行發展,並非偶然。若傳播人只耽溺於政治追求,卻忘卻服務公眾及資訊自由的初衷,那
是專業的淪落。
今天公廣集團的醜態,充分印證了台灣民主之路的知易行難。高舉的理想,如果沒有真實
的信念,沒有堅定的決心,沒有正視問題的勇氣,頂多只能做出山寨版的公共電視;更糟
的情況,則淪為黨派營私的工具。最可嘆的是,有人扛著「公共」媒體的招牌興風作浪,
政府卻還拚命喊「尊重」!
【2010/07/01 聯合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697408.shtml
--
Tags:
公視
All Comments

By Tristan Cohan
at 2010-07-04T08:13
at 2010-07-04T08:13

By David
at 2010-07-04T11:34
at 2010-07-04T11:34

By Ethan
at 2010-07-05T05:07
at 2010-07-05T05:07

By Doris
at 2010-07-07T21:03
at 2010-07-07T21:03

By Delia
at 2010-07-09T22:34
at 2010-07-09T22:34

By Annie
at 2010-07-14T11:14
at 2010-07-14T11:14
Related Posts
公視董事控監事背信 監事:尊重

By Rebecca
at 2010-07-01T20:45
at 2010-07-01T20:45
PNN 加油,好嗎?

By Edith
at 2010-07-01T19:41
at 2010-07-01T19:41
cnn有什麼鳥不起 對呀 公視有pnn

By Ophelia
at 2010-06-30T21:34
at 2010-06-30T21:34
陳勝福告誹謗 黃世鑫擬控誣告

By Agatha
at 2010-06-28T15:01
at 2010-06-28T15:01
公視代董座假冒?陳勝福明提告

By Victoria
at 2010-06-27T21:37
at 2010-06-27T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