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狂人 Crescendo - 電影

By Oliver
at 2020-10-07T05:11
at 2020-10-07T05:11
Table of Contents
《顛父人生》的顛父 Peter Simonischek又有新片了!這次演個瘋癲指揮家?話說《巔》片的顛父雖然瘋瘋癲癲離經叛道總不按牌理出牌,其實那都是語重心長放長線給予女兒一課成長體悟傾聽己心;這戲路非常類似地搬到這部《交響狂人》來,他演了一個德國古典音樂指揮大師、要來指一個很不受控的青年交響樂團,而他這老頑童竟然不從團練分部練曲修曲來入手、而是故弄玄虛搞了好多類似卡內基訓練(?)的團康信任小遊戲,一定要逼出大家不敢釋人的心底鬱悶大聲發洩出來、才能完成團體的團結 (solidarity) 與音樂的和諧 (harmony)。
這樂團,是最難搞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青年」混成樂團。此片靈感應是取自巴倫波音與愛德華薩伊德共創的「西東合集管弦樂團」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在 1999 那世界局勢偏向修補 20 世紀諸般衝突的大和解時代,就訴求不同文化不同血淚的異國青年們、一起來以音樂伸出橄欖枝。而本片作為 2019 德國片,把這以色列與阿拉伯諸國青年和解的歷史出來冷飯重炒,在我們這 2020 年秋冬有沒有意義呢?對極右派甚囂塵上的今日歐美諸國當然有,對十年前革命沒開花結果今日烽火連天的中東諸國當然有,甚至對昨天早上戰機才呼嘯而過的咱們台灣,也一樣有。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19/06/18/10/06/0062724.jpg
社會藝術,音樂不只是音樂
電影從在法蘭克福任教的指揮家 Eduard Sporck受邀開始,邀請他的是在法蘭克福做金融業卻半路出家做 NGO的「和平發展基金會」負責人Karla de Fries,為了正在進行中的以巴和談做個象徵性的文化活動,而組這以巴跨國青年樂團辦一場演出。一開始,我們看得到「藝術行政」與「藝術家」的基本差異:對指揮家 Eduard 來說,古典音樂的任務很簡單,就是要做「好的音樂」,好的音樂是沒有國界的、甄選團員不是看國籍的、要找指揮也不看國籍的;尤其明知我是納粹之子一輩子替父母下跪道歉很多次、幹嘛非我不可呢?耕耘以色列多年的祖賓梅塔不好嗎?
但對藝術行政 Karla來說,藝術永遠關於聽眾、關於媒體、更關於社會,擺明了這混成樂團的組成就不只為「好的音樂」,而本就著眼國籍意在文化交流促進國族和解的。於是當 Eduard 用「盲聽」做團員甄選、還不惜臨時加入一群水準較高的以色列團員時,Karla 則非常堅持就算演奏水準不是最高、也一定要保有一定比例的巴勒斯坦團員,「不然組這樂團意義何在呢」?說穿了,音樂與社會是分不開的,電影前段光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邊的少年們,以方有特拉維夫這種商業大城到處是中產階級自小學琴、巴方則是少數人愛琴學琴拼著戰火也要練,立足點本就天差地遠。
這電影說「古典」,其實團練與演奏戲份並不是很多、甚至還更像提供音樂背景用的 XD 主要戲份還是在以巴兩邊少年們的針鋒相對與傾聽融合。我不知道古典樂迷對此片這樣的偏重能不能接受,但顯然一開始在特拉維夫時 Eduard 是很專業地嗤之以鼻,覺得我們就是來做音樂的、你們吵來吵去這麼不專業算什麼?但,直到去了許多人以為是奧地利的義大利德語區「南提洛」Südtirol 小鎮開排後,第一首「讓音樂回歸音樂」的帕海貝爾的《卡農》,Eduard才赫然發現交響的和諧沒有人的和諧是絕對做不來的,於是展開他「交響狂人」或說「巔父指揮」的另類訓練營。
http://de.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7/11/15/08/1343435.jpg
Kontakthof?弱起漸強的舞劇
這互相發洩傾聽學習和解的訓練營,本片拍起來真要說寫實嗎?一點也不!若以寫實標準去檢視一個個過程是否真能敞開人心扉、衝突到和解的過程是否自然地循序漸進,那恐怕都缺乏說服力:哪會五分鐘內突然間由弱漸強大家都盡情開罵?哪會大家繞一繞圈圈你看我我看你突然這麼有默契?哪會突然暢所欲言講起家族血淚史?家族血淚史哪會這麼剛好先巴再以接著納粹一層層交棒?哪會大家選邊站後自動圍抱成一圈?這一切與其說寫實,不如說像「行動劇」甚至「舞劇」,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碧娜鮑許舞蹈教育片 Kontakthof ,動作走位神情構圖都是少年舞蹈劇場的格局。
也就是在這些舞蹈劇場型演出中,令人看見一次次「由弱漸強」「達至高潮」的激情,也才令人發現片名 "Crescendo"的藝術表現在何處:與其說是表現在他們選的帕海貝爾的《卡農》、德佛札克《第九號交響曲》第二樂章與韋瓦第《四季》第四樂章,不如說是表現在一次次由壓抑到釋放、由釋放到衝突、由衝突到火爆、火爆到極頹然倒地的文化交鋒。相較來說,本片的選曲們比較像是襯托兩方少年關係的背景音樂:從《卡農》的故作和平其實疏離、到《新世界》的撥雲見日看見希望、再到《冬》的枕戈待旦卻緊密結合, Eduard 與觀眾都看得出得來不易的和解與和諧。
只是這和諧,竟是在鬼影幢幢的《冬》作結,令人欣慰於當下的人情圓滿之餘、卻對一起面對的大環境感到惴惴不安。的確,此片這些單純少年要「放下複雜歷史只當對方是個人」並不困難、要「閉起眼睛往心裡找自有答案」也很容易,但他們只是小小的火種、他們肩負的只是希望的開端、可並沒保證這一路和解共榮就會水到渠成的。看此片儘管主角群包括大人與少年們都這麼努力追求和解,但外圍配角們處處是仇恨主旋律,包括小提琴女主的巴勒斯坦媽媽、包括向指揮丟泥巴的納粹迫害遺族;而以巴官方真的有努力拼和解嗎?抑或只是做做樣子一有機會就破局?
http://de.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4/30/15/37/5938806.jpg
鷹派世界,留下希望的火種
兩邊都有鴿派要和平、兩邊都有少年早已成了好朋友,但只要有一丁點誤會給人抓了小辮子、兩邊鷹派馬上見縫插針讓一切破局... 這個情境本片殘酷地拍了、我們回想這幾個月自己身遭又何嘗不是?本片的「意外」也不是什麼惡意,只不過是人長得有點兇還掐過 007的 Götz Otto 演了個保安主管,馬上嚇到跨族愛情的金童玉女小倆口。這其中被盤查慣了的巴勒斯坦單簧管小弟 Omar 馬上草木皆兵起來、就算如天使下凡的以色列法國號小妹 Shira百般寵愛都燃不起他對未來的希望。說到底,想要破局的人無非就在等待這麼個「誤會」,見獵心喜地出來消費悲傷阻斷希望。
一部「那年夏天音樂營」的YA片,到底怎樣才是最好的結局?若讓以巴和解成功一切皆大歡喜那也太不寫實,對比現今世界各處愈發劍拔弩張的現實也太過夢幻;若讓以巴破局兩邊少年一齊反目成仇那也太現實,對近年連民間年輕人都越來越多仇恨言論的狀況也太不勵志。於是,本片少年組兩對主角中,跨族愛情卻悲傷收場的 Omar & Shira 留下了遺緒、由跨族衝突最劍拔弩張的 Layla & Ron醒悟而傳承。這才迎來壓軸一曲拉威爾《波麗露》、最後一次在玻璃國界兩邊體驗由弱漸強臻至高潮的 "Crescendo"、就當是兩國即使水火不容仍留下希望的火種。
話說衝突的國家之間,伸出橄欖枝最好的途徑是什麼?可能就是透過沒有包袱而能嚮往四海一家的年輕人吧?二戰後的德法和解也靠年輕學生、上世紀末的以巴和解也靠樂團學子、本世紀初的中台和解也孕育了不少陸生台生... 大勢力可能終究見獵心喜地不免一戰、學子們可能他日再見都已被迫提槍上戰場、但絕望中難道沒剩一點希望嗎?希望就在他們的心底。推薦喜歡古典音樂的、喜歡《顛父人生》的、喜歡義奧之間「南提洛」山村風情的、關心國際情勢的、心繫戰爭與和平的觀眾,值得看看這部《交響狂人》,它距離我們一點也不遙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0F-fPIQNk
--
最後推薦幾部延伸電影:
關於主角提到逃到南美的阿道夫艾希曼,可看《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 (20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BNA7l9K8E
關於主角提到逃到南美的約瑟夫門格勒,可看《親愛的德國醫生》Wakolda (201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cU6v471kc
關於主角提到也逃到南美的克勞斯芭比,可看《無聲救援》Resistance (20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gfwVS4xfY
關於在義奧之間認同撕裂的「南提洛」,可看《寂靜山嶺》Der stille Berg (20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7gwAQIups
關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從孩子開始和解,可看《美麗天堂》Promises (200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57YNDktS1Y
--
這樂團,是最難搞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青年」混成樂團。此片靈感應是取自巴倫波音與愛德華薩伊德共創的「西東合集管弦樂團」West-Eastern Divan Orchestra,在 1999 那世界局勢偏向修補 20 世紀諸般衝突的大和解時代,就訴求不同文化不同血淚的異國青年們、一起來以音樂伸出橄欖枝。而本片作為 2019 德國片,把這以色列與阿拉伯諸國青年和解的歷史出來冷飯重炒,在我們這 2020 年秋冬有沒有意義呢?對極右派甚囂塵上的今日歐美諸國當然有,對十年前革命沒開花結果今日烽火連天的中東諸國當然有,甚至對昨天早上戰機才呼嘯而過的咱們台灣,也一樣有。
https://de.web.img3.acsta.net/pictures/19/06/18/10/06/0062724.jpg

社會藝術,音樂不只是音樂
電影從在法蘭克福任教的指揮家 Eduard Sporck受邀開始,邀請他的是在法蘭克福做金融業卻半路出家做 NGO的「和平發展基金會」負責人Karla de Fries,為了正在進行中的以巴和談做個象徵性的文化活動,而組這以巴跨國青年樂團辦一場演出。一開始,我們看得到「藝術行政」與「藝術家」的基本差異:對指揮家 Eduard 來說,古典音樂的任務很簡單,就是要做「好的音樂」,好的音樂是沒有國界的、甄選團員不是看國籍的、要找指揮也不看國籍的;尤其明知我是納粹之子一輩子替父母下跪道歉很多次、幹嘛非我不可呢?耕耘以色列多年的祖賓梅塔不好嗎?
但對藝術行政 Karla來說,藝術永遠關於聽眾、關於媒體、更關於社會,擺明了這混成樂團的組成就不只為「好的音樂」,而本就著眼國籍意在文化交流促進國族和解的。於是當 Eduard 用「盲聽」做團員甄選、還不惜臨時加入一群水準較高的以色列團員時,Karla 則非常堅持就算演奏水準不是最高、也一定要保有一定比例的巴勒斯坦團員,「不然組這樂團意義何在呢」?說穿了,音樂與社會是分不開的,電影前段光看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邊的少年們,以方有特拉維夫這種商業大城到處是中產階級自小學琴、巴方則是少數人愛琴學琴拼著戰火也要練,立足點本就天差地遠。
這電影說「古典」,其實團練與演奏戲份並不是很多、甚至還更像提供音樂背景用的 XD 主要戲份還是在以巴兩邊少年們的針鋒相對與傾聽融合。我不知道古典樂迷對此片這樣的偏重能不能接受,但顯然一開始在特拉維夫時 Eduard 是很專業地嗤之以鼻,覺得我們就是來做音樂的、你們吵來吵去這麼不專業算什麼?但,直到去了許多人以為是奧地利的義大利德語區「南提洛」Südtirol 小鎮開排後,第一首「讓音樂回歸音樂」的帕海貝爾的《卡農》,Eduard才赫然發現交響的和諧沒有人的和諧是絕對做不來的,於是展開他「交響狂人」或說「巔父指揮」的另類訓練營。
http://de.web.img3.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19/07/11/15/08/1343435.jpg

Kontakthof?弱起漸強的舞劇
這互相發洩傾聽學習和解的訓練營,本片拍起來真要說寫實嗎?一點也不!若以寫實標準去檢視一個個過程是否真能敞開人心扉、衝突到和解的過程是否自然地循序漸進,那恐怕都缺乏說服力:哪會五分鐘內突然間由弱漸強大家都盡情開罵?哪會大家繞一繞圈圈你看我我看你突然這麼有默契?哪會突然暢所欲言講起家族血淚史?家族血淚史哪會這麼剛好先巴再以接著納粹一層層交棒?哪會大家選邊站後自動圍抱成一圈?這一切與其說寫實,不如說像「行動劇」甚至「舞劇」,我第一個想到的是碧娜鮑許舞蹈教育片 Kontakthof ,動作走位神情構圖都是少年舞蹈劇場的格局。
也就是在這些舞蹈劇場型演出中,令人看見一次次「由弱漸強」「達至高潮」的激情,也才令人發現片名 "Crescendo"的藝術表現在何處:與其說是表現在他們選的帕海貝爾的《卡農》、德佛札克《第九號交響曲》第二樂章與韋瓦第《四季》第四樂章,不如說是表現在一次次由壓抑到釋放、由釋放到衝突、由衝突到火爆、火爆到極頹然倒地的文化交鋒。相較來說,本片的選曲們比較像是襯托兩方少年關係的背景音樂:從《卡農》的故作和平其實疏離、到《新世界》的撥雲見日看見希望、再到《冬》的枕戈待旦卻緊密結合, Eduard 與觀眾都看得出得來不易的和解與和諧。
只是這和諧,竟是在鬼影幢幢的《冬》作結,令人欣慰於當下的人情圓滿之餘、卻對一起面對的大環境感到惴惴不安。的確,此片這些單純少年要「放下複雜歷史只當對方是個人」並不困難、要「閉起眼睛往心裡找自有答案」也很容易,但他們只是小小的火種、他們肩負的只是希望的開端、可並沒保證這一路和解共榮就會水到渠成的。看此片儘管主角群包括大人與少年們都這麼努力追求和解,但外圍配角們處處是仇恨主旋律,包括小提琴女主的巴勒斯坦媽媽、包括向指揮丟泥巴的納粹迫害遺族;而以巴官方真的有努力拼和解嗎?抑或只是做做樣子一有機會就破局?
http://de.web.img2.acsta.net/r_1920_1080/pictures/20/04/30/15/37/5938806.jpg

鷹派世界,留下希望的火種
兩邊都有鴿派要和平、兩邊都有少年早已成了好朋友,但只要有一丁點誤會給人抓了小辮子、兩邊鷹派馬上見縫插針讓一切破局... 這個情境本片殘酷地拍了、我們回想這幾個月自己身遭又何嘗不是?本片的「意外」也不是什麼惡意,只不過是人長得有點兇還掐過 007的 Götz Otto 演了個保安主管,馬上嚇到跨族愛情的金童玉女小倆口。這其中被盤查慣了的巴勒斯坦單簧管小弟 Omar 馬上草木皆兵起來、就算如天使下凡的以色列法國號小妹 Shira百般寵愛都燃不起他對未來的希望。說到底,想要破局的人無非就在等待這麼個「誤會」,見獵心喜地出來消費悲傷阻斷希望。
一部「那年夏天音樂營」的YA片,到底怎樣才是最好的結局?若讓以巴和解成功一切皆大歡喜那也太不寫實,對比現今世界各處愈發劍拔弩張的現實也太過夢幻;若讓以巴破局兩邊少年一齊反目成仇那也太現實,對近年連民間年輕人都越來越多仇恨言論的狀況也太不勵志。於是,本片少年組兩對主角中,跨族愛情卻悲傷收場的 Omar & Shira 留下了遺緒、由跨族衝突最劍拔弩張的 Layla & Ron醒悟而傳承。這才迎來壓軸一曲拉威爾《波麗露》、最後一次在玻璃國界兩邊體驗由弱漸強臻至高潮的 "Crescendo"、就當是兩國即使水火不容仍留下希望的火種。
話說衝突的國家之間,伸出橄欖枝最好的途徑是什麼?可能就是透過沒有包袱而能嚮往四海一家的年輕人吧?二戰後的德法和解也靠年輕學生、上世紀末的以巴和解也靠樂團學子、本世紀初的中台和解也孕育了不少陸生台生... 大勢力可能終究見獵心喜地不免一戰、學子們可能他日再見都已被迫提槍上戰場、但絕望中難道沒剩一點希望嗎?希望就在他們的心底。推薦喜歡古典音樂的、喜歡《顛父人生》的、喜歡義奧之間「南提洛」山村風情的、關心國際情勢的、心繫戰爭與和平的觀眾,值得看看這部《交響狂人》,它距離我們一點也不遙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A0F-fPIQNk
--
最後推薦幾部延伸電影:
關於主角提到逃到南美的阿道夫艾希曼,可看《最終行動》Operation Finale (20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GBNA7l9K8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NcU6v471k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KgfwVS4xf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7gwAQIup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57YNDktS1Y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Mary
at 2020-10-08T01:06
at 2020-10-08T01:06

By Skylar Davis
at 2020-10-09T15:17
at 2020-10-09T15:17

By Daph Bay
at 2020-10-14T13:23
at 2020-10-14T13:23

By Catherine
at 2020-10-16T11:26
at 2020-10-16T11:26

By John
at 2020-10-17T19:01
at 2020-10-17T19:01

By Olive
at 2020-10-18T22:48
at 2020-10-18T22:48

By Robert
at 2020-10-22T03:32
at 2020-10-22T03:32

By Charlotte
at 2020-10-22T13:07
at 2020-10-22T13:07
Related Posts
岳父受死吧 - 在這片土地上就是比誰命硬

By Doris
at 2020-10-07T04:25
at 2020-10-07T04:25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二刷後冷靜

By Lydia
at 2020-10-07T04:06
at 2020-10-07T04:06
《惡靈古堡》重啟電影卡司曝光!新一代

By Dinah
at 2020-10-07T03:48
at 2020-10-07T03:48
哥哥一直呼叫弟弟求救(有雷)

By Donna
at 2020-10-07T01:51
at 2020-10-07T01:51
《湯瑪士小火車》真人動畫籌劃中!導演為

By Brianna
at 2020-10-07T01:11
at 2020-10-07T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