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強迫透視? - 冷知識 - 電影

By Tom
at 2015-10-28T21:19
at 2015-10-28T21:19
Table of Contents
什麼是強迫透視?
遊客們常在著名的景點,如巴黎鐵塔或比薩斜塔前拍一些跟環境互動的照片,這其實就是
強迫透視一種。
強迫透視是一個電影常用的手法,通常藉由刻意的靠近或遠離攝影機,來誇張化人物或
道具的大小。例如在拍攝冒險動作電影當中,會把恐龍的模型放在靠近攝影機的一端,
對觀眾來說,恐龍看起來非常巨大,但其實只是比較靠近攝影機而已。強迫透視也常用來
表現矮人或巨人,例如哈利波特系列裡的巨人海格,或魔戒系列裡的哈比人。
強迫透視在默片時代的德國電影紅極一時,而電影「大國民」則一度讓它復興。
1950 及 60年代的電影,尤其是 B 級電影,因為預算有限的關係,常常會選擇使用
強迫透視的手法。
但早期的強迫透視法常常是在低成本的電影中使用,因此人物和道具的差距感非常明顯。
打光也是強迫透視法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光的放射性,距離 2 倍的物體,受光的量差別
會有 4 倍之多。因此若要讓遠方和近方的物體看起來像是在同一個距離平面上,就會需要
補足更多的燈光。同時攝影機也需要縮小光圈來製造更多的景深,以確保前景和背景
都能清楚對焦。
如果要把強迫透視做的更好,也可以利用環境來隱藏現實的視角差距。例如說經典電影
「北非諜影」中最後的一場戲是暴風雨中的機場,但其實整場戲都是在攝影棚裡拍攝完成
。他們讓侏儒臨演站在畫有飛機的景片前「照顧」那些飛機。最後再加上棚內造雨效果,
觀眾就不會留意去觀察背景和臨時演員了,如此一來就能隱藏一些透視沒做好的地方。
https://vimeo.com/128404319
近年來把強迫透視這個手法發揮的最淋漓盡致的,應該就數彼德傑克森的魔戒及哈比人
系列電影了。實際上,飾演甘道夫的伊恩麥克連 (180) 和飾演佛羅多的伊利亞伍德 (168)
身高只差 12 公分,但劇組利用鏡位和道具,來誇張化兩人的身高差距。
以下的這段影片,非常精彩地呈現了魔戒系列在拍攝時,是怎樣利用強迫透視的手法來
營造角色大小的差距。除了基本的攝影機位置、角度之外,也會利用不同大小場景和道具
,來進一步強調大小關係。例如佛羅多的小屋,就有兩個不同的大小,大的給拍攝哈比人
時使用,小的給拍攝甘道夫時使用。除此之外,他們還更誇張的,在移動的鏡頭裡也要
使用強迫透視手法拍攝。
等於說攝影機在移動時,兩個角色也要藉著腳下的機關跟著不斷移動,甚至連道具桌
也要跟著變型,才能在鏡頭前得到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影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3ZiHEQimwE
在某些電影中,強迫透視也被拿來製造視覺的喜劇效果。典型的手法通常是先在一個
鏡頭中建立我們對於某個道具或人物大小的認知,接著再讓它跟別人互動,展現原來觀眾
剛剛被鏡頭所騙了,操弄我們對於大小的感知。
「笑破鐵幕」這部電影中就有一個很經典的鏡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oTBlDfVhk
對於強迫透視我們今天就暫時介紹到這裡。
大家如果有什麼想法或想看我們下次介紹什麼樣的題目,歡迎在下面留言哦!
本文同步發表於: 銀幕之外 - 電影冷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outofscreen/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rced_perspective
--
遊客們常在著名的景點,如巴黎鐵塔或比薩斜塔前拍一些跟環境互動的照片,這其實就是
強迫透視一種。
強迫透視是一個電影常用的手法,通常藉由刻意的靠近或遠離攝影機,來誇張化人物或
道具的大小。例如在拍攝冒險動作電影當中,會把恐龍的模型放在靠近攝影機的一端,
對觀眾來說,恐龍看起來非常巨大,但其實只是比較靠近攝影機而已。強迫透視也常用來
表現矮人或巨人,例如哈利波特系列裡的巨人海格,或魔戒系列裡的哈比人。
強迫透視在默片時代的德國電影紅極一時,而電影「大國民」則一度讓它復興。
1950 及 60年代的電影,尤其是 B 級電影,因為預算有限的關係,常常會選擇使用
強迫透視的手法。
但早期的強迫透視法常常是在低成本的電影中使用,因此人物和道具的差距感非常明顯。
打光也是強迫透視法很重要的一環,因為光的放射性,距離 2 倍的物體,受光的量差別
會有 4 倍之多。因此若要讓遠方和近方的物體看起來像是在同一個距離平面上,就會需要
補足更多的燈光。同時攝影機也需要縮小光圈來製造更多的景深,以確保前景和背景
都能清楚對焦。
如果要把強迫透視做的更好,也可以利用環境來隱藏現實的視角差距。例如說經典電影
「北非諜影」中最後的一場戲是暴風雨中的機場,但其實整場戲都是在攝影棚裡拍攝完成
。他們讓侏儒臨演站在畫有飛機的景片前「照顧」那些飛機。最後再加上棚內造雨效果,
觀眾就不會留意去觀察背景和臨時演員了,如此一來就能隱藏一些透視沒做好的地方。
https://vimeo.com/128404319
近年來把強迫透視這個手法發揮的最淋漓盡致的,應該就數彼德傑克森的魔戒及哈比人
系列電影了。實際上,飾演甘道夫的伊恩麥克連 (180) 和飾演佛羅多的伊利亞伍德 (168)
身高只差 12 公分,但劇組利用鏡位和道具,來誇張化兩人的身高差距。
以下的這段影片,非常精彩地呈現了魔戒系列在拍攝時,是怎樣利用強迫透視的手法來
營造角色大小的差距。除了基本的攝影機位置、角度之外,也會利用不同大小場景和道具
,來進一步強調大小關係。例如佛羅多的小屋,就有兩個不同的大小,大的給拍攝哈比人
時使用,小的給拍攝甘道夫時使用。除此之外,他們還更誇張的,在移動的鏡頭裡也要
使用強迫透視手法拍攝。
等於說攝影機在移動時,兩個角色也要藉著腳下的機關跟著不斷移動,甚至連道具桌
也要跟著變型,才能在鏡頭前得到一個非常有說服力的影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3ZiHEQimwE
在某些電影中,強迫透視也被拿來製造視覺的喜劇效果。典型的手法通常是先在一個
鏡頭中建立我們對於某個道具或人物大小的認知,接著再讓它跟別人互動,展現原來觀眾
剛剛被鏡頭所騙了,操弄我們對於大小的感知。
「笑破鐵幕」這部電影中就有一個很經典的鏡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oTBlDfVhk
對於強迫透視我們今天就暫時介紹到這裡。
大家如果有什麼想法或想看我們下次介紹什麼樣的題目,歡迎在下面留言哦!
本文同步發表於: 銀幕之外 - 電影冷知識
https://www.facebook.com/outofscreen/
參考資料
https://en.wikipedia.org/wiki/Forced_perspective
--
All Comments

By Lily
at 2015-11-02T11:24
at 2015-11-02T11:24

By Iris
at 2015-11-03T19:38
at 2015-11-03T19:38

By Elizabeth
at 2015-11-06T04:21
at 2015-11-06T04:21

By Susan
at 2015-11-10T02:11
at 2015-11-10T02:11

By Sandy
at 2015-11-14T07:56
at 2015-11-14T07:56

By Quintina
at 2015-11-19T07:29
at 2015-11-19T07:29

By Ula
at 2015-11-21T22:04
at 2015-11-21T22:04

By Tristan Cohan
at 2015-11-24T19:49
at 2015-11-24T19:49

By Franklin
at 2015-11-27T11:33
at 2015-11-27T11:33

By Donna
at 2015-11-28T13:39
at 2015-11-28T13:39

By Enid
at 2015-11-29T16:48
at 2015-11-29T16:48

By Damian
at 2015-12-03T10:10
at 2015-12-03T10:10

By Mia
at 2015-12-06T22:17
at 2015-12-06T22:17

By Damian
at 2015-12-08T16:39
at 2015-12-08T16:39

By Faithe
at 2015-12-11T07:07
at 2015-12-11T07:07

By Hedy
at 2015-12-13T23:26
at 2015-12-13T23:26

By Ingrid
at 2015-12-17T05:49
at 2015-12-17T05:49

By Tristan Cohan
at 2015-12-22T04:16
at 2015-12-22T04:16

By Catherine
at 2015-12-23T23:51
at 2015-12-23T23:51

By Daniel
at 2015-12-28T15:50
at 2015-12-28T15:50

By Tracy
at 2015-12-30T18:38
at 2015-12-30T18:38

By Joseph
at 2015-12-31T21:07
at 2015-12-31T21:07

By Odelette
at 2016-01-04T20:37
at 2016-01-04T20:37

By Todd Johnson
at 2016-01-05T13:50
at 2016-01-05T13:50

By Charlotte
at 2016-01-07T01:54
at 2016-01-07T01:54

By Ophelia
at 2016-01-11T12:22
at 2016-01-11T12:22

By Kumar
at 2016-01-13T09:15
at 2016-01-13T09:15

By Kama
at 2016-01-16T04:44
at 2016-01-16T04:44

By Megan
at 2016-01-18T15:37
at 2016-01-18T15:37

By Selena
at 2016-01-22T05:48
at 2016-01-22T05:48

By Edward Lewis
at 2016-01-26T15:59
at 2016-01-26T15:59

By Catherine
at 2016-01-30T19:49
at 2016-01-30T19:49

By Donna
at 2016-02-03T15:14
at 2016-02-03T15:14

By Lydia
at 2016-02-05T06:26
at 2016-02-05T06:26

By Isla
at 2016-02-06T07:28
at 2016-02-06T07:28

By Hedy
at 2016-02-10T05:03
at 2016-02-10T05:03

By Sandy
at 2016-02-13T14:53
at 2016-02-13T14:53

By Rae
at 2016-02-15T22:02
at 2016-02-15T22:02

By Agnes
at 2016-02-16T23:32
at 2016-02-16T23:32

By William
at 2016-02-19T07:17
at 2016-02-19T07:17

By Belly
at 2016-02-20T01:22
at 2016-02-20T01:22

By Edith
at 2016-02-24T00:30
at 2016-02-24T00:30

By Frederica
at 2016-02-24T20:52
at 2016-02-24T20:52

By Yedda
at 2016-02-26T04:02
at 2016-02-26T04:02
Related Posts
大媽的暖冬 - 找自己的旅途

By Lydia
at 2015-10-28T20:42
at 2015-10-28T20:42
出國尋人的電影

By Zenobia
at 2015-10-28T20:37
at 2015-10-28T20:37
灣生回家:我們都是臺灣人

By Robert
at 2015-10-28T19:51
at 2015-10-28T19:51
一部有關美國婦女爭取贍養費的電影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5-10-28T19:34
at 2015-10-28T19:34
《關鍵救援:巴士 657》台北 / 桃園場

By Bethany
at 2015-10-28T19:30
at 2015-10-28T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