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奧斯卡的導演們 - 藝術電影

Brianna avatar
By Brianna
at 2012-03-12T16:37

Table of Contents

‧聯合文學 2012/03 【文/裴在美】

今年奧斯卡獎入圍的五位導演中,非常湊巧而且不平常的,有四位都是人文根底深厚、極
具風格魅力的美國導演。其中馬丁.史柯西斯 (Martin Scorsese)、伍迪.艾倫(
Woody Allen)、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更是自二十世紀七○年代起便以
原創個人化的作 品締造影史的人物;無論在文化、歷史或美學上,他們的作品都已成為
公認的經典。後起之秀亞歷山大.潘恩(Alexander Payne)這十多年來 更頻頻以貼近生
活之姿洞視人生,拍出膾炙人口的經典小品。


另一位入圍的是法國導演米歇爾.阿威納維奇(Michel Hazanavicius),他所拍攝的黑
白默片《大藝術家》(The Artist),雖然屬「輕 調戲劇」(melodrama),故事也極簡
單,卻是向默片時代電影前輩的致敬之作。這一百多年來,電影發展到如此精進繁複的地
步,如今佇足回 顧,才恍然發現,一部簡單默片一樣能有巨大感人的力量,就如當年卓
別林的《城市之光》和《摩登時代》,人們在笑聲和淚水中被深深地感 動了。《大藝術
家》這部電影正是提醒我們: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在繁複的技巧,而在它打動人的力量。


無獨有偶,這次馬丁.史柯西斯入圍導演與最佳影片的《雨果的冒險》(Hugo)﹐同樣是
向早年法國默片大師Georges Melies的致敬之作。 影片背景是1930年的巴黎。雨果是個
十二歲的小男孩,因偷火車站裡一間玩具鋪子,被店鋪老闆逮到,展開他與這個老人、老
人教女之間的一 段傳奇。電影演到三分之一,還讓人猜不出端倪。但它精緻的雙線敘事
,出神入化的視覺經驗,推理式的追索,到最後揭開神祕面紗的磅礡效 果,一逕引領著
觀眾的好奇和情緒,到達全片的高潮,同時也坦露了導演內心對電影最深沉的熱愛。

在電影界,史柯西斯一向以他電影知識的博學聞名,並深受義大利寫實主義、法國新浪潮
、柏格曼等影響。1973年他以《殘酷大街》(Mean Street)一片成名,自此,幫派大哥
,暴力血腥,天主教的罪惡感與救贖,便成為他作品的基調。1976年的《計程車司機》,
也是編劇施瑞德 (Paul Schrader)的傑作。它不僅具備現實基礎,更帶些許存在主義色
彩,生動地描繪了一個城市邊緣人的孤獨和絕望,以及通過暴力完成對 一名雛妓與自我
的救贖。加上男主角勞勃.狄尼洛演技特異,使得此片不僅是史柯西斯的代表作,也成為
影史上暴力美學的經典。

他的另部經典是1980年代初拍的《蠻牛》,故事來自拳擊手Jake LaMotta的生平,整部電
影以優美的黑白攝影,回顧了一名拳擊手一生的起 落和滄桑。史氏處理暴力獨樹一幟,
戲劇綿密,張力夠。他的《四海好傢伙》與《神鬼無間》都是極佳的範例。我們看他的電
影,會在驚呼它 殘酷的同時感受幽默、漂泊感和市井氣。於是,你發現他的特殊之處原
來是在處理暴力的時候從不把暴力當成暴力。一般人會把暴力跟驚嚇、 恐懼、犯罪、道
德批判聯想一處。但在史柯西斯的電影裡,暴力是再普通不過的行為方式,是每日生活的
現實,是表達,是溝通,是語言,更 是詞藻。

結果,拍了一輩子黑道的暴力美學大師,竟用《雨果的冒險》這樣一部視覺效果精緻絕倫
的3D影片;用累積一輩子電影敘事與拍片經驗的精 華;這樣一個離奇而動人的故事體裁
;來表達他對前輩的感懷和崇敬,以及對電影的熱愛。這樣的執著,夠動人的了吧?



與史柯西斯一樣,伍迪.艾倫也是土生土長的紐約客。紐約不僅是他大部分電影的背景,
也是靈感的來源。1966年,艾倫買下一部日本舊片 ,抽掉聲帶,自己另創一套詼諧的英
語對話灌上,這便成了他首部執導的電影《野貓嬉春》(What’s Up, Tiger Lily?)。
接下來即使他繼續 拍搞笑電影,但風格卻與僵化傳統的好萊塢式喜劇大異其趣,因此備
受歡迎。

1977年,艾倫拍出了風格出眾、以紐約生活與愛情為素材的《安妮霍爾》(Annie Hall)
,此片不但彰顯了他的原創力與駕馭「輕調戲劇」 的獨特天賦,更凸顯出他把生活傳奇
地轉化為創作的特出能力。接下來,他一路順遂,一年一片甚至一年兩部片。1979年以黑
白拍攝的《曼哈 頓》與1986年的《漢娜姊妹》最為膾炙人口。主題圍繞著曼哈頓,感情
的出軌,生活的無常與焦慮,加上艾倫大膽活潑的想像力,幽默詼諧的 對白。還有,一
流的製作和演員;流暢的剪接;適時的古典配樂。他更啟用善於強烈對比與空間調配的攝
影大師Gordon Willis,呈現質感動人 的攝影與靈活的運鏡,以上這些因素全都直接提高
了他作品的原創性與濃厚的藝術氣息,擄獲了全美甚至全球文化大眾的心。

九○年代以降,艾倫熱逐漸退潮。2000年後,他開始移師歐洲拍片。此次奧斯卡入圍導演
獎的影片《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坦白說,在艾倫眾多出色的作品中,
成績只是平平。《午夜.巴黎》承襲了艾倫一貫活潑想像力的發揮,講一對美國的年輕未
婚夫妻到巴黎 旅遊,身為作家的男主角,在夜深漫步巴黎街頭之際,進入1920年代的巴
黎,邂逅了當時在巴黎的眾多文人和藝術家:費滋傑羅、海明威、艾 略特、藝術家畢卡
索及達利等。不但他們之間出現有趣的對話和交集,也因這段神交而打亂甚至改變了男主
角的現實生活,包括感情的出軌( 這當然是艾倫影片中永恆的情節)。整部片除了神交
這段(這個點子)有些意思之外,其他都很平庸。未料,它竟成為艾倫近年來最受歡迎的
一部電影。



相較於艾倫的多產,泰倫斯.馬力克截至目前為止,在他漫長的四十年生涯當中只有五部
電影。1973年他拍完《惡地》(Badlands)後,於 1978年推出他最耗心血、也最著名的
一部影片《天堂之日》(Days of Heaven),此片公認為七○年代影史上的里程碑:詩一
般的敘事風格, 震撼人的影像,犀利並準確地傳達出大自然與人生的優美和憂傷。作品
中啟發和動人的能量超乎尋常。

馬力克的作品普遍具有透視人生的力道,並充滿悲憫。無論《惡地》中超現實般的犯罪和
顛覆,或《天堂之日》裡的罪與罰,愛與死,貪婪 與欺罔。他鏡頭下的人物,總是罪惡
和無辜的混合體,在非理性反抗命運的同時,也成為犧牲者。

此次提名導演獎的《永生樹》去年拿下坎城影展的金棕櫚獎,但也聽說在坎城被噓。片中
至少有十多分鐘的星際影像畫面,簡直就是自然科 學介紹。又摻和上一段遠古時代的恐
龍,而那恐龍和其動作都有些假。雖然導演的意涵不難猜得出來:神祕的星際造就了地球
的誕生,地球上 所有生命都同出一源,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這株生命之樹的一個分枝。

除去這兩段較不搭軋外,這部電影的深度與文學性,可謂馬力克作品之最。由一個家庭的
經歷、氛圍、孩子的成長、悲劇的發生到死後往生 ;透視生命的來去與人生的諸多無解
、無常、慾望和無助。這一部分的敘事,甩脫了累贅的故事體,雖沒具體的梗概,由多個
零散瑣事組成, 看似浮面的輕描淡寫,實則深刻動人。馬力克一貫詩意的風格在片中更
加彰顯,尤其每個鏡頭,每個零碎事件,都直指「生命之樹」的生命本 質。一部電影能
拍到這樣,也算到頭了。



二十世紀中葉發生的義大利新寫實主義與法國新浪潮,所掀起電影巨大的革新,使得劇情
片開始像紀錄片,模糊了虛構和真實;戲劇(藝術 )與現實(生活)之間的界限。

在半個多世紀之後,後現代藝術與影劇又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共同傾向,那就是風靡現實。
觀眾對當下、自身以及身邊發生的事件遠比遙不可 及或虛構的戲劇感到興趣。在電腦與
科技化的生活方式推進下,人對戲劇寫實程度的要求──無論在視覺或情節上──更是前
所未見。

亞歷山大.潘恩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後現代寫實風潮中冒出來的人物。所有他的作品都寫實
到像是發生在身邊,發生在此刻。

潘恩雖是導演,但特擅長改編劇本,2005年以一部深刻的幽默小品《尋找新方向》(
Sideways)終於讓人見識到他在駕馭寫實上的編導功夫 。《尋找新方向》的故事雖然來
自小說,由潘恩和寫作搭檔Jim Taylor合作改編而成。但他能把這個反映人生諸多矛盾和
挫折的喜劇,在諧謔 與喜感的同時,拍得深沉而穩健,讓戲劇的醞釀猶如影片所圍繞著
的酒的主題,醇芳不散。

在《尋找新方向》之後,潘恩竟然一晃七年沒有新作,直到去年才推出新片《繼承人生》
(The Descendants),成為這次競逐奧斯卡之作 。與《尋找新方向》同樣的,這也是一
個彷彿從真實人生取樣的故事:擁有繼承權的夏威夷後代面臨變賣祖先最後的一塊處女地
,同時透視了 一個表面成功幸福男人婚姻的空洞。直到妻子受傷不治,才後悔自己多年
的冷漠和麻木,卻也諷刺地發現妻子的外遇,同時必須獨立挑起照顧 兩個棘手女兒的責
任。電影從這個男人這麼多的麻煩中展開。只是,導演不斷適時添進幽默,讓一個有可能
發展成傷感而沉重的故事,一路輕 鬆明亮起來。也難怪潘恩在查理.柔斯(Charlie
Rose)的訪問中將自己定位為喜劇導演。

當查理問他:為什麼選擇電影而不是其他?潘恩說:電影像一面鏡子,從中我們看到自己
,也映照出我們的生活。大概就是這樣的信念,才使他的作品能如此真實剔透地反映出我
們當下的人生吧。



◎作者簡介

裴在美

美國南康州大學文學士,紐約影視藝術中心畢業。曾獲時報文學短篇小說首獎、時報百萬
小說最佳人氣獎等台灣重要之小說獎、劇本獎。美 國加州Palos Verdes藝術中心年度繪
畫獎。著有當代藝術散文《遮蔽的時間》,小說《台北的美麗和憂傷》、《河流過》、《
宅男》,長篇小 說《下落》、《疑惑與誘惑》、《海在沙漠的彼端》,電影劇本《耶穌
喜愛的小孩》、《悲愴紀事》等十幾種。編導之劇情片《異鄉女子》參 展金馬獎外片觀
摩,短片〈你我〉曾參加美國華裔國際影展Asian Americ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導演之921地震紀錄片參展台北電 影節。


【完整內容請見《聯合文學》三月號 329期】


--

All Comments

泰國男星帕查拉 新作耍頹廢

Ingrid avatar
By Ingrid
at 2012-03-10T21:40
資料來源:中央社 網址:http://www.cna.com.tw/News/aALL/201203090048.aspx 日期:2012.03.09 原文: (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 9日電) 泰國新生代男星帕查拉揮別奶油男孩形象,在「海苔億萬富翁」中,留鬍渣、耍頹廢, 詮釋泰國27歲億萬富翁伊提帕 ...

岡田脫光光 住宅區曬屁屁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12-03-10T21:26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日期:2012.03.09 原文: 岡田脫光光 住宅區曬屁屁 岡田將生頗肯為戲犧牲,在日片「彼時生命」裡,有一場戲是他一絲不掛坐在屋頂上 發呆,大銀幕可以看到他的股溝,導演瀨瀨敬久稱這是完美又高級的屁屁。 回想起拍這場戲那天,岡田將生說當時是在住宅區拍攝,許多路人走來走去,「我猜 ...

海苔富翁首映 中正紫荊影展爆長龍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12-03-10T21:20
新聞連結: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11andamp;f_SUB_ID=22andamp;f_ART_ID=\ 376061 一行文小感想:3月30日正式上映的「海苔億萬富翁」真是未演先轟動啊! 【聯合報╱記者陳永順/ ...

【音為愛】男星帕查拉,破產負債4000萬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2-03-10T21:11
【音為愛】泰國當紅男星帕查拉 家族破產負債4000萬 以《音為愛》遜咖主唱一角紅遍全亞洲,並在台灣累積不少年輕粉絲的泰國新生代男星 帕查拉(Pachara Chirathivat),驚傳富康家族突然破產,並背負四千萬泰銖債務, 就連房子都準備被銀行查封法拍?!不過觀眾不用過度擔心,原來這只是他在最新主演 ...

2012金馬奇幻影展│西班牙│幸不幸由你

Franklin avatar
By Franklin
at 2012-03-10T01:21
活動網頁:http://www.eumeiatw.com.tw/2012gold1.html 導演:艾利克斯德拉伊格萊希亞 Álex de la Iglesia 上映日期:4.6(五)19:50新光3廳 4.13(五)17:20新光3廳 4.15(日)12:00新光3廳 電影導覽手冊索取:西班牙IC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