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 臺劇

By Emma
at 2018-08-15T22:29
at 2018-08-15T22:29
Table of Contents
其實是追on檔戲,從第一部就一直想寫心得,不過因為最後一集一直看不完導致拖到現在
才生出心得。
<媽媽的遙控器>
這部真的堪稱是震撼教育。
從媽媽開始用遙控器開始,我就一直想說小偉為什麼不用自殺威脅他。
小偉交了小女朋友時還笑言其被迫去圖書館唸書根本因禍得福,尤其小女友太可愛、畫畫
心靈相通的那段又太甜蜜,真的是幾乎要忘了遙控器的存在。
然後媽媽就出現了,惺惺作態的與小女友吃飯後徹底毀了這段感情,而我終於看到小偉自
殺的後果。
他不斷的被迫過著自己不想過的人生,被矯正成一個笑著的人偶。從長大後有空姐女友這
點來判斷,媽媽開始學會適度的給他一點空間,我的解讀是這種空間會給小偉一種有所選
擇權的錯覺,還不至於崩潰或瘋掉。
不過,這樣岌岌可危的平衡自然維持不久,當相親對象點出「不反抗是在為自己的不勇敢
找藉口」、當看著fb上的小女友終於成功的實現夢想,實現當初說的「就算最後發現自己
沒有才華也沒有關係,如果可以遇到很多很酷的人一定很酷。」時,小偉再也無法欺騙自
己擁有選擇,進而決定反抗、再勇敢最後一次。
對於結局的解讀我傾向沒有回到過去,因為我不覺得小偉會用,不過毀了遙控器也毀了被
控制的自己也許不見得是一個壞的結局。死亡比起生不如死來說根本一點也不可怕。
<貓的孩子>
雖然拍得很美,但這部我相對之下感受沒有那麼深。尤其是一直叫每個小孩都要考滿級分
真的好出戲啊...到底一個學校能有幾個滿級分XD
不過這部的幻想與現實交錯拍的很好,媽媽的無奈面也著墨的比較具有真實感,比起遙控
器裡面比較多用小孩角度看事情,貓的孩子裡的小圓媽更讓觀眾可以同情。
特別喜歡第一名女生摔在卡車上的那一幕,甚至達到一個與第三集做對比的連貫效果,覺
得可以停在這裡的話其實更好,做水電工的後續反而有點可惜了。
劉修甫也是所有年輕演員中最讓我驚艷的,他的眼睛裡蘊含的情緒完全到位,憤怒、痛苦
、嫉妒、悲傷、不平,覺得這個演員未來不可限量。
<茉莉的最後一天>
看到這部忍不住覺得編劇真是有guts,竟然把時事寫進去。這部雖然有瑕疵(比如畢業了
的茉莉東西還在學校),但卻是最平實而貼近人心的一部。
尹馨一開始演技有點讓我出戲,總覺得這媽媽溫柔的不近人情,不過漸漸揭露出她的背景
後,反而覺得她演的貴婦媽媽真是厲害。
監視影片、溫柔叮嚀、要求增加家教時數、懲罰不准吃飯,這次的懲罰手段遠比前兩集的
粗暴來的高明,顯而易見的充滿心機。
而這次的妹妹也終於是一個讓我有共鳴的角色,隨時都在反抗。本來每個人生來個性就不
同,即使是一樣的教育方式,兄弟姐妹中一人也許可以默默承受,而一人卻可能事事反抗
。
從小我也是屬於反抗的那個,吵著要出去跨年、挑戰家裡門禁,所以對於茉莉默默承受很
多承受不住就跳樓的行為我其實是比較不能同感的。總會覺得在跳樓前為什麼不拿跳樓來
威脅爸媽呢?
不過在我的求學過程中,也遇過很多默默受父母情感勒索的人,聊過後才發現原來要反抗
對他們來說真的是這麼難,因為爸媽就是無法改變,但仍舊有愛,所以只好一直不斷的改
變自己(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遙控器)。
媽媽聲嘶力竭的說「早知道文學是這種壞東西,我就不讓她碰文學」卻沒發現這句話就是
茉莉的死因也讓我大起雞皮疙瘩。父母的控制通常是建立在「為你好」上面,以愛之名把
自己人生的遺憾與期待壓在小孩身上。
現實中的控制並不一定是對成績,但總歸是強迫小孩接受價值觀。舉例來說,反而是有看
過小孩只想唸書,但媽媽要求一定要學某個才藝的;或是極端一點,小孩想要重考以考上
更好的學校,爸爸覺得何不出國念就好反正家裡有資源。這樣的爸媽絕對不是想對小孩不
利,但仍是違背小孩意願的控制。
另外一個覺得著墨得很好的地方是尹馨叫茉莉不要做收銀員要做會計師(會計系的我忍不
住大笑,會計師真的很累啊)
,對媽媽來說這只是脫口而出一句話,但對小孩來說卻可能如千斤重。
爸媽不能了解自己的一句話對孩子來說有多麼的重覺得是華人社會普遍難解的一個習題。
我媽以前也曾經隨口一句話就很深遠的影響了我,長大後聊天才發現原來她自己也不知道
會造成這麼深的影響,也才發現爸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對小孩來說可能是在沉重的期待與
負擔。給孩子建議的時候真的應該要更加謹慎。
從接近孩子的角色隨著年紀增長越發接近爸媽的立場,時常會猶豫自己真的可以做一個好
的爸媽嗎?
另外也蠻喜歡這部的科幻成分,很希望可以發明這個機器,也許會有人覺得窺探死者腦部
是違背死者隱私權,但我是認為選擇死亡並成功的同時,就代表你已經放棄身為人的權利
了。如果有這個機器的話刑案破案率大增XD
<孔雀>
孔雀裡的家庭是最溫暖的,而且終於有爸爸的戲份了。
人物的個性邏輯也比較強,可惜主角 ? 孔雀的設定跟講話和交換的邏輯都很怪,不具任
何目的性的抽象感有點模糊焦點。
媽媽中間的腦子打結主要是為了告訴大家父母常用的標語到底有多荒謬吧:「你只要忍到
大學就好了」、「外面人的眼光才重要」、「你們辛苦我就不辛苦嗎」 但為什麼是有由
你來選擇呢?
話說 人人根本是新欣,維德就是薇閣吧
大安區的星明國中是金華國中吧哈哈
雖然沒念過私校,不過有個很要好的國中同學念了再興高中,雖然她在再興過得並不痛苦
,但確實覺得身邊的人都很有錢有時候追趕的很累,已經忘了高中時她跟我們抱怨了什麼
,但確實記得聽到她的同學都用的品牌及零用錢時的咋舌。
巧藝是我目前最有同感的小孩,他會反抗、愛家人、有思考能力;相信她脫離了這個格格
不入的環境,上了大學後會過得很好,而且私校的壓力反而很可能成為未來人生的助力,
形成所謂人脈。
可惜的是這部想探討的東西太多導致很發散,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轉學生
的戲份可以整個刪掉,書包捍衛戲可以多寫一點,多探討一下奴性的部分,這點非常有趣
,可惜只是帶到。
<必須過動>
------有一點點書的雷------
由於看過書我最期待的就是這集。書中的媽媽絕對是愛女兒的,但完全不同於逼女兒唸書
的愛法,而是期望女兒可以複製她的人生,直接以美貌得利。另外除了女兒她也很愛自己
,希望女兒可以常常陪她。
但是,劇本的改變完全讓我失望極了。因為葉全真演的媽媽根本一點也不愛她的女兒,只
是為了自己的私慾。
我覺得它甚至完全不應該出現在這部裡,因為他已經失去了以愛為名行迫之實的本質。剩
下的是純粹的為名利害人。而這不就乾脆看宮鬥劇嗎?
延續第三集所說的,控制狂媽媽並不是只是指逼孩子唸書的類型,所有以「為你好」之名
幫孩子做的決定都算在內。而原著裡的這個媽媽就是一個控制狂媽媽,控制女兒不用受唸
書壓力,控制女兒可以以病之名不管一切的「快樂」成長。
最後希望新一代的爸媽們都可以給予孩子更多選擇,但認為是要以攤開解釋的方式讓孩子
了解進而自己決定,而非逼迫孩子接受。
------------
最後的最後,當初看完書就哭了馬上買回家給我爸媽看,結果爸媽一看完唯一的心得是「
我們真是對你太好了」....
結論是改變爸媽真的太難了,雖然我爸媽真的不是像書裡及劇裡這種極度控制狂的狀態,
我們感情也很好很常溝通,但我媽也曾迫使我做出一些我不想做的決定讓我一度很後悔,
不過她看的時候還是只看到自己比下有餘的那面=v=
希望看過這部劇的家長都可以更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快樂的孩子越來越多。
--
才生出心得。
<媽媽的遙控器>
這部真的堪稱是震撼教育。
從媽媽開始用遙控器開始,我就一直想說小偉為什麼不用自殺威脅他。
小偉交了小女朋友時還笑言其被迫去圖書館唸書根本因禍得福,尤其小女友太可愛、畫畫
心靈相通的那段又太甜蜜,真的是幾乎要忘了遙控器的存在。
然後媽媽就出現了,惺惺作態的與小女友吃飯後徹底毀了這段感情,而我終於看到小偉自
殺的後果。
他不斷的被迫過著自己不想過的人生,被矯正成一個笑著的人偶。從長大後有空姐女友這
點來判斷,媽媽開始學會適度的給他一點空間,我的解讀是這種空間會給小偉一種有所選
擇權的錯覺,還不至於崩潰或瘋掉。
不過,這樣岌岌可危的平衡自然維持不久,當相親對象點出「不反抗是在為自己的不勇敢
找藉口」、當看著fb上的小女友終於成功的實現夢想,實現當初說的「就算最後發現自己
沒有才華也沒有關係,如果可以遇到很多很酷的人一定很酷。」時,小偉再也無法欺騙自
己擁有選擇,進而決定反抗、再勇敢最後一次。
對於結局的解讀我傾向沒有回到過去,因為我不覺得小偉會用,不過毀了遙控器也毀了被
控制的自己也許不見得是一個壞的結局。死亡比起生不如死來說根本一點也不可怕。
<貓的孩子>
雖然拍得很美,但這部我相對之下感受沒有那麼深。尤其是一直叫每個小孩都要考滿級分
真的好出戲啊...到底一個學校能有幾個滿級分XD
不過這部的幻想與現實交錯拍的很好,媽媽的無奈面也著墨的比較具有真實感,比起遙控
器裡面比較多用小孩角度看事情,貓的孩子裡的小圓媽更讓觀眾可以同情。
特別喜歡第一名女生摔在卡車上的那一幕,甚至達到一個與第三集做對比的連貫效果,覺
得可以停在這裡的話其實更好,做水電工的後續反而有點可惜了。
劉修甫也是所有年輕演員中最讓我驚艷的,他的眼睛裡蘊含的情緒完全到位,憤怒、痛苦
、嫉妒、悲傷、不平,覺得這個演員未來不可限量。
<茉莉的最後一天>
看到這部忍不住覺得編劇真是有guts,竟然把時事寫進去。這部雖然有瑕疵(比如畢業了
的茉莉東西還在學校),但卻是最平實而貼近人心的一部。
尹馨一開始演技有點讓我出戲,總覺得這媽媽溫柔的不近人情,不過漸漸揭露出她的背景
後,反而覺得她演的貴婦媽媽真是厲害。
監視影片、溫柔叮嚀、要求增加家教時數、懲罰不准吃飯,這次的懲罰手段遠比前兩集的
粗暴來的高明,顯而易見的充滿心機。
而這次的妹妹也終於是一個讓我有共鳴的角色,隨時都在反抗。本來每個人生來個性就不
同,即使是一樣的教育方式,兄弟姐妹中一人也許可以默默承受,而一人卻可能事事反抗
。
從小我也是屬於反抗的那個,吵著要出去跨年、挑戰家裡門禁,所以對於茉莉默默承受很
多承受不住就跳樓的行為我其實是比較不能同感的。總會覺得在跳樓前為什麼不拿跳樓來
威脅爸媽呢?
不過在我的求學過程中,也遇過很多默默受父母情感勒索的人,聊過後才發現原來要反抗
對他們來說真的是這麼難,因為爸媽就是無法改變,但仍舊有愛,所以只好一直不斷的改
變自己(這就是現實生活中的遙控器)。
媽媽聲嘶力竭的說「早知道文學是這種壞東西,我就不讓她碰文學」卻沒發現這句話就是
茉莉的死因也讓我大起雞皮疙瘩。父母的控制通常是建立在「為你好」上面,以愛之名把
自己人生的遺憾與期待壓在小孩身上。
現實中的控制並不一定是對成績,但總歸是強迫小孩接受價值觀。舉例來說,反而是有看
過小孩只想唸書,但媽媽要求一定要學某個才藝的;或是極端一點,小孩想要重考以考上
更好的學校,爸爸覺得何不出國念就好反正家裡有資源。這樣的爸媽絕對不是想對小孩不
利,但仍是違背小孩意願的控制。
另外一個覺得著墨得很好的地方是尹馨叫茉莉不要做收銀員要做會計師(會計系的我忍不
住大笑,會計師真的很累啊)
,對媽媽來說這只是脫口而出一句話,但對小孩來說卻可能如千斤重。
爸媽不能了解自己的一句話對孩子來說有多麼的重覺得是華人社會普遍難解的一個習題。
我媽以前也曾經隨口一句話就很深遠的影響了我,長大後聊天才發現原來她自己也不知道
會造成這麼深的影響,也才發現爸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對小孩來說可能是在沉重的期待與
負擔。給孩子建議的時候真的應該要更加謹慎。
從接近孩子的角色隨著年紀增長越發接近爸媽的立場,時常會猶豫自己真的可以做一個好
的爸媽嗎?
另外也蠻喜歡這部的科幻成分,很希望可以發明這個機器,也許會有人覺得窺探死者腦部
是違背死者隱私權,但我是認為選擇死亡並成功的同時,就代表你已經放棄身為人的權利
了。如果有這個機器的話刑案破案率大增XD
<孔雀>
孔雀裡的家庭是最溫暖的,而且終於有爸爸的戲份了。
人物的個性邏輯也比較強,可惜主角 ? 孔雀的設定跟講話和交換的邏輯都很怪,不具任
何目的性的抽象感有點模糊焦點。
媽媽中間的腦子打結主要是為了告訴大家父母常用的標語到底有多荒謬吧:「你只要忍到
大學就好了」、「外面人的眼光才重要」、「你們辛苦我就不辛苦嗎」 但為什麼是有由
你來選擇呢?
話說 人人根本是新欣,維德就是薇閣吧
大安區的星明國中是金華國中吧哈哈
雖然沒念過私校,不過有個很要好的國中同學念了再興高中,雖然她在再興過得並不痛苦
,但確實覺得身邊的人都很有錢有時候追趕的很累,已經忘了高中時她跟我們抱怨了什麼
,但確實記得聽到她的同學都用的品牌及零用錢時的咋舌。
巧藝是我目前最有同感的小孩,他會反抗、愛家人、有思考能力;相信她脫離了這個格格
不入的環境,上了大學後會過得很好,而且私校的壓力反而很可能成為未來人生的助力,
形成所謂人脈。
可惜的是這部想探討的東西太多導致很發散,如果可以的話我覺得轉學生
的戲份可以整個刪掉,書包捍衛戲可以多寫一點,多探討一下奴性的部分,這點非常有趣
,可惜只是帶到。
<必須過動>
------有一點點書的雷------
由於看過書我最期待的就是這集。書中的媽媽絕對是愛女兒的,但完全不同於逼女兒唸書
的愛法,而是期望女兒可以複製她的人生,直接以美貌得利。另外除了女兒她也很愛自己
,希望女兒可以常常陪她。
但是,劇本的改變完全讓我失望極了。因為葉全真演的媽媽根本一點也不愛她的女兒,只
是為了自己的私慾。
我覺得它甚至完全不應該出現在這部裡,因為他已經失去了以愛為名行迫之實的本質。剩
下的是純粹的為名利害人。而這不就乾脆看宮鬥劇嗎?
延續第三集所說的,控制狂媽媽並不是只是指逼孩子唸書的類型,所有以「為你好」之名
幫孩子做的決定都算在內。而原著裡的這個媽媽就是一個控制狂媽媽,控制女兒不用受唸
書壓力,控制女兒可以以病之名不管一切的「快樂」成長。
最後希望新一代的爸媽們都可以給予孩子更多選擇,但認為是要以攤開解釋的方式讓孩子
了解進而自己決定,而非逼迫孩子接受。
------------
最後的最後,當初看完書就哭了馬上買回家給我爸媽看,結果爸媽一看完唯一的心得是「
我們真是對你太好了」....
結論是改變爸媽真的太難了,雖然我爸媽真的不是像書裡及劇裡這種極度控制狂的狀態,
我們感情也很好很常溝通,但我媽也曾迫使我做出一些我不想做的決定讓我一度很後悔,
不過她看的時候還是只看到自己比下有餘的那面=v=
希望看過這部劇的家長都可以更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快樂的孩子越來越多。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y Oscar
at 2018-08-17T09:15
at 2018-08-17T09:15

By John
at 2018-08-19T15:12
at 2018-08-19T15:12

By Connor
at 2018-08-24T10:16
at 2018-08-24T10:16

By Brianna
at 2018-08-24T11:37
at 2018-08-24T11:37

By Anthony
at 2018-08-26T23:57
at 2018-08-26T23:57

By Necoo
at 2018-08-28T00:50
at 2018-08-28T00:50

By Odelette
at 2018-08-30T07:51
at 2018-08-30T07:51

By Ursula
at 2018-09-03T23:59
at 2018-09-03T23:59

By Delia
at 2018-09-08T17:46
at 2018-09-08T17:46

By Lauren
at 2018-09-13T12:05
at 2018-09-13T12:05

By Valerie
at 2018-09-17T08:14
at 2018-09-17T08:14

By Ida
at 2018-09-19T04:59
at 2018-09-19T04:59

By Agnes
at 2018-09-22T02:56
at 2018-09-22T02:56

By Una
at 2018-09-25T11:21
at 2018-09-25T11:21

By Connor
at 2018-09-26T19:22
at 2018-09-26T19:22

By Edward Lewis
at 2018-10-01T10:53
at 2018-10-01T10:53

By Genevieve
at 2018-10-02T13:43
at 2018-10-02T13:43

By Bethany
at 2018-10-04T10:07
at 2018-10-04T10:07

By Jack
at 2018-10-08T16:11
at 2018-10-08T16:11

By Poppy
at 2018-10-11T18:14
at 2018-10-11T18:14

By Olivia
at 2018-10-16T15:12
at 2018-10-16T15:12

By Olivia
at 2018-10-19T18:53
at 2018-10-19T18:53

By Zora
at 2018-10-20T06:43
at 2018-10-20T06:43

By Oscar
at 2018-10-23T02:20
at 2018-10-23T02:20

By Genevieve
at 2018-10-25T15:36
at 2018-10-25T15:36

By Ula
at 2018-10-26T21:52
at 2018-10-26T21:52

By Dora
at 2018-10-31T07:18
at 2018-10-31T07:18

By Audriana
at 2018-11-03T08:22
at 2018-11-03T08:22

By Donna
at 2018-11-05T16:50
at 2018-11-05T16:50

By James
at 2018-11-09T08:04
at 2018-11-09T08:04

By Thomas
at 2018-11-12T17:32
at 2018-11-12T17:32

By Frederica
at 2018-11-17T07:47
at 2018-11-17T07:47

By Daph Bay
at 2018-11-19T03:48
at 2018-11-19T03:48

By Victoria
at 2018-11-20T12:15
at 2018-11-20T12:15

By Yedda
at 2018-11-23T12:26
at 2018-11-23T12:26

By Susan
at 2018-11-24T07:33
at 2018-11-24T07:33

By Oliver
at 2018-11-27T14:51
at 2018-11-27T14:51

By James
at 2018-12-02T00:43
at 2018-12-02T00:43

By Harry
at 2018-12-06T04:32
at 2018-12-06T04:32

By Hazel
at 2018-12-10T10:51
at 2018-12-10T10:51

By Gary
at 2018-12-12T01:02
at 2018-12-12T01:02

By Doris
at 2018-12-14T21:23
at 2018-12-14T21:23

By Caroline
at 2018-12-16T21:17
at 2018-12-16T21:17

By Quanna
at 2018-12-20T20:04
at 2018-12-20T20:04

By Poppy
at 2018-12-23T08:12
at 2018-12-23T08:12

By Zenobia
at 2018-12-23T17:12
at 2018-12-23T17:12

By Lily
at 2018-12-27T20:59
at 2018-12-27T20:59

By Daph Bay
at 2018-12-28T03:20
at 2018-12-28T03:20

By Edwina
at 2018-12-31T01:16
at 2018-12-31T01:16

By Bethany
at 2018-12-31T12:15
at 2018-12-31T12:15

By Cara
at 2019-01-05T11:48
at 2019-01-05T11:48

By Ingrid
at 2019-01-06T04:21
at 2019-01-06T04:21

By Irma
at 2019-01-11T02:52
at 2019-01-11T02:52

By Cara
at 2019-01-13T12:58
at 2019-01-13T12:58

By Michael
at 2019-01-16T21:33
at 2019-01-16T21:33

By Ula
at 2019-01-21T04:48
at 2019-01-21T04:48

By Elma
at 2019-01-24T23:19
at 2019-01-24T23:19

By Noah
at 2019-01-26T04:39
at 2019-01-26T04:39
Related Posts
女兵日記 EP27

By Caroline
at 2018-08-15T19:14
at 2018-08-15T19:14
高校系列又來了

By Donna
at 2018-08-15T18:12
at 2018-08-15T18:12
前男友不是人9-13集:那些美好的女人們

By Selena
at 2018-08-15T01:45
at 2018-08-15T01:45
女兵日記 求求舅舅狠電渣男

By Tom
at 2018-08-14T22:19
at 2018-08-14T22:19
《女兵日記》EP26

By Leila
at 2018-08-14T19:14
at 2018-08-14T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