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錯刀還殺到自己的《樓下的房客》 - 電影

By Faithe
at 2016-08-12T18:15
at 2016-08-12T18:15
Table of Contents
警告:
1.看標題就知道我對電影是負評,但我必需先說,其實我對原著小說的評價是高的,
那個小說讓人不得不承認九把刀的才華,讓人痛惜的是電影改編的失敗。
2. 要說明就會有雷,不想被雷到的,就別往下看了!
(防雷)
如果要我用短短幾句話來解釋,為什麼我認為電影改編失敗,我會這樣說:
「原著的恐怖就是來自於其中存在著不可思議性,但又彷彿可能會發生的那種違和感,
但電影卻硬去解釋它!」
而且還用了一個小說中沒出現的梗來在電影中做解釋!這真的是借刀殺人還借錯刀
殺到自己哪!
身為精神科醫師,我不得不嚴正聲明,確實壓力和精神疾病之間有著相當的高相關,
但並不是所有的精神病都來自壓力。
兒童時期就有的幾種發展障礙大多數不是壓力的問題,幾個會直接造成現實感扭曲的
重大精神病也和壓力的關聯不大;比較有關聯的是憂鬱、焦慮、失眠…,
而這些和壓力相關的疾病,本身誘發的暴力反而還比常人還低。
是的,普通人會殺人的機率,還高過重鬱症的患者跑去殺人的機率
(但喝酒、用毒品後就不一樣,合併物質濫用會大幅提高暴力風險)。
為什麼我要強調這點?因為多數有重大精神病患的家庭、學校、外在環境,
多數身邊的人,什 .麼.都.沒.做.好嗎?!
這些重大精神疾病的生理因素要遠大於其它,沒事一直宣揚心理因素
造成重大精神疾病的觀念,不但容易延誤治療,
還造成身邊家屬啞吧吃黃蓮的重大壓力!
至於電影中相關的胡扯就更不用說了,正常人說自己正常還被硬關在精神病院,
那是1970年代的美國故事了好嗎?
那個年代美國打老婆的棍子只要不比大姆指粗都還算合法哪!
現在是21世紀了!能用電腦比對嫌犯照片的社會,
怎麼會有那麼落伍的精神醫療?
更別說男性工作人員性侵男性病患了,拜託別那麼看不起男同性戀者ok?
他們在社會中已經倍受歧視了,哪裡還一群人在精神病院裡工作還一起性侵男性咧!
拿這種現實社會中不會發生的事當幕後的大魔王,
我建議幹嘛不寫電影裡那個女殺人狂,
是因為被作家男友找了漂亮女記者當小三才發瘋殺人,
這不更有可能在這個現實社會中發生嗎?@@
不好意思,如果舉例失當,那真是冒犯了。
不過再怎麼冒犯,也只是讓男作家的名聲都變差,未來把妹比較困難,
頂多這樣而己吧?
但反過來講,如果看了電影的人真的相信精神病房都這麼可怕,
髒、黑、幽暗…簡直可以和中世紀的地牢相比,
那只怕延誤到的是更多需要治療的病患不是嗎?
比較起來哪一種劇本情節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可怕些?!
要我說,這部電影如果有抓到原著吸引人的精髓,
別說不該硬去找一個不可能存在於現實的邪惡精神醫療來當做「大魔王」,
其實根本連找大魔王來解釋的這個動作都不該存在!
我看了影片,上頭掛九把刀是原著+編劇,
所以我才說九把刀真的是借錯刀來還自殺哪!
原著之好,是好在哪裡?我認為好在三個地方,
第一,它把「有一點黑暗的普通人」,硬是透過房東操縱,最終個個變成了可怕的罪犯。 就是因為每個人心中多少都有些黑暗,原著讓讀者一方面發現「原來生活中只要剛好出現一些倒楣的巧合,也許我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變成惡魔」,而更可怕的是,「搞不好這些“巧合”,背後還真有個大魔王在搞鬼…」。
第二,原著的房東一方面逐漸的變黑暗、一方面操弄著所有人的同時,
但彷彿都是房東傀儡的房客裡,就是有一個像白水一樣美麗的穎如,
即使是在房東的監視下,也還是對房東反過來散發出惡魔般的恐怖壓力。
你以為你只要監看所有人,你就不用怕了嗎?
不,真正的惡魔就算你無時無刻都盯著她,你還是拿她沒辦法。
拿這樣的存在,對應到每個人內心都自己心知肚明的黑暗,
不正是最讓人毛骨悚然的事嗎?
這個穎如的存在其實是不可解的。
原著本來就把「雙重人格」這樣的解釋在文章中自己先破梗了。
宅男大學生柏彥在原著中就相信自己是雙重人格,
原著也寫了雙重人格這種老梗早在希區考克的驚魂記中就用過,
連最後房東被警察偵訊,都很直白的說自己殺了人一定會認,
那個「穎如」真的存在,原著穎如和其它的房客也都有互動,
不像電影中硬是將穎如和其他房客切割開。
原著中穎如存在的這種「不可思議」之處,才是原著的另一種恐怖魅力,不是嗎?
這也牽涉到其中的另一個小插曲。
原著中因為宅男認為自己有雙重人格,所以才順理成章的相信「自己殺了人」,
結果宅男柏豪和教授郭力才會同時都認為自己殺了人,
原著本來有一段兩個人都開始崩潰、開始傾向認罪的橋段,
而這時房東衝了進去,求兩人什麼都別說,適時的提供兩人「湮滅證據」的心理動力。
很多人其實是有可能在犯錯時後悔的,兩個都自認殺了人、都快崩潰的同時,
房東邪惡的亂入、反向推了一把,錯誤的路就這樣繼續下去,
這其實是很好的設計。
這點原著也好多了。電影一樣有這一段,但因此相形突兀。
依電影的情節,宅男柏豪在那個時候頂多也只是覺得房間裡莫名多了一個屍體,
他哪裡有什麼崩潰的地方?手上握著刀就是自己殺的?
就算覺得自己被雞姦了,從電影裡看來恨的也該是教授郭力吧?
會相信自己不知不覺的殺了令狐嗎?
說穿了就是因為雙重人格的梗要拿來在後面用,
只好在前面就搞了另外一個不倫不類的瞬間移動
(是說…台灣四處都監視器,是要怎樣把人光溜溜的搬到機車上啦!
…就算發生在其他華語社會也都不太可能吧!)
原著第三個好的地方,是在最後警察也莫名的變邪惡,
這也是最後畫龍點睛的一筆。
誰都可能變壞,雙重人格嗎?也許!
邪靈出現嗎?難說!
有一種都市恐怖的傳染病嗎?誰知道!
穎如存不存在?說不定真的就存在!
所有正常人就真的有可能會不知不覺都變壞,
像穎如那樣被我們監視著的那個內心的惡魔,
就是會做出我們控制不住的可怕的事…。
不可思議,但好像就會這樣不知不覺的發生,
沒抓著這樣的恐怖感,還硬是強做解人的提出一種解釋,
這實在是改編電影的大敗筆,
更不用說還是用了污蔑精神醫療的方式來完成,真是浪費了一篇不錯的原著故事。
--
1.看標題就知道我對電影是負評,但我必需先說,其實我對原著小說的評價是高的,
那個小說讓人不得不承認九把刀的才華,讓人痛惜的是電影改編的失敗。
2. 要說明就會有雷,不想被雷到的,就別往下看了!
(防雷)
如果要我用短短幾句話來解釋,為什麼我認為電影改編失敗,我會這樣說:
「原著的恐怖就是來自於其中存在著不可思議性,但又彷彿可能會發生的那種違和感,
但電影卻硬去解釋它!」
而且還用了一個小說中沒出現的梗來在電影中做解釋!這真的是借刀殺人還借錯刀
殺到自己哪!
身為精神科醫師,我不得不嚴正聲明,確實壓力和精神疾病之間有著相當的高相關,
但並不是所有的精神病都來自壓力。
兒童時期就有的幾種發展障礙大多數不是壓力的問題,幾個會直接造成現實感扭曲的
重大精神病也和壓力的關聯不大;比較有關聯的是憂鬱、焦慮、失眠…,
而這些和壓力相關的疾病,本身誘發的暴力反而還比常人還低。
是的,普通人會殺人的機率,還高過重鬱症的患者跑去殺人的機率
(但喝酒、用毒品後就不一樣,合併物質濫用會大幅提高暴力風險)。
為什麼我要強調這點?因為多數有重大精神病患的家庭、學校、外在環境,
多數身邊的人,什 .麼.都.沒.做.好嗎?!
這些重大精神疾病的生理因素要遠大於其它,沒事一直宣揚心理因素
造成重大精神疾病的觀念,不但容易延誤治療,
還造成身邊家屬啞吧吃黃蓮的重大壓力!
至於電影中相關的胡扯就更不用說了,正常人說自己正常還被硬關在精神病院,
那是1970年代的美國故事了好嗎?
那個年代美國打老婆的棍子只要不比大姆指粗都還算合法哪!
現在是21世紀了!能用電腦比對嫌犯照片的社會,
怎麼會有那麼落伍的精神醫療?
更別說男性工作人員性侵男性病患了,拜託別那麼看不起男同性戀者ok?
他們在社會中已經倍受歧視了,哪裡還一群人在精神病院裡工作還一起性侵男性咧!
拿這種現實社會中不會發生的事當幕後的大魔王,
我建議幹嘛不寫電影裡那個女殺人狂,
是因為被作家男友找了漂亮女記者當小三才發瘋殺人,
這不更有可能在這個現實社會中發生嗎?@@
不好意思,如果舉例失當,那真是冒犯了。
不過再怎麼冒犯,也只是讓男作家的名聲都變差,未來把妹比較困難,
頂多這樣而己吧?
但反過來講,如果看了電影的人真的相信精神病房都這麼可怕,
髒、黑、幽暗…簡直可以和中世紀的地牢相比,
那只怕延誤到的是更多需要治療的病患不是嗎?
比較起來哪一種劇本情節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可怕些?!
要我說,這部電影如果有抓到原著吸引人的精髓,
別說不該硬去找一個不可能存在於現實的邪惡精神醫療來當做「大魔王」,
其實根本連找大魔王來解釋的這個動作都不該存在!
我看了影片,上頭掛九把刀是原著+編劇,
所以我才說九把刀真的是借錯刀來還自殺哪!
原著之好,是好在哪裡?我認為好在三個地方,
第一,它把「有一點黑暗的普通人」,硬是透過房東操縱,最終個個變成了可怕的罪犯。 就是因為每個人心中多少都有些黑暗,原著讓讀者一方面發現「原來生活中只要剛好出現一些倒楣的巧合,也許我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變成惡魔」,而更可怕的是,「搞不好這些“巧合”,背後還真有個大魔王在搞鬼…」。
第二,原著的房東一方面逐漸的變黑暗、一方面操弄著所有人的同時,
但彷彿都是房東傀儡的房客裡,就是有一個像白水一樣美麗的穎如,
即使是在房東的監視下,也還是對房東反過來散發出惡魔般的恐怖壓力。
你以為你只要監看所有人,你就不用怕了嗎?
不,真正的惡魔就算你無時無刻都盯著她,你還是拿她沒辦法。
拿這樣的存在,對應到每個人內心都自己心知肚明的黑暗,
不正是最讓人毛骨悚然的事嗎?
這個穎如的存在其實是不可解的。
原著本來就把「雙重人格」這樣的解釋在文章中自己先破梗了。
宅男大學生柏彥在原著中就相信自己是雙重人格,
原著也寫了雙重人格這種老梗早在希區考克的驚魂記中就用過,
連最後房東被警察偵訊,都很直白的說自己殺了人一定會認,
那個「穎如」真的存在,原著穎如和其它的房客也都有互動,
不像電影中硬是將穎如和其他房客切割開。
原著中穎如存在的這種「不可思議」之處,才是原著的另一種恐怖魅力,不是嗎?
這也牽涉到其中的另一個小插曲。
原著中因為宅男認為自己有雙重人格,所以才順理成章的相信「自己殺了人」,
結果宅男柏豪和教授郭力才會同時都認為自己殺了人,
原著本來有一段兩個人都開始崩潰、開始傾向認罪的橋段,
而這時房東衝了進去,求兩人什麼都別說,適時的提供兩人「湮滅證據」的心理動力。
很多人其實是有可能在犯錯時後悔的,兩個都自認殺了人、都快崩潰的同時,
房東邪惡的亂入、反向推了一把,錯誤的路就這樣繼續下去,
這其實是很好的設計。
這點原著也好多了。電影一樣有這一段,但因此相形突兀。
依電影的情節,宅男柏豪在那個時候頂多也只是覺得房間裡莫名多了一個屍體,
他哪裡有什麼崩潰的地方?手上握著刀就是自己殺的?
就算覺得自己被雞姦了,從電影裡看來恨的也該是教授郭力吧?
會相信自己不知不覺的殺了令狐嗎?
說穿了就是因為雙重人格的梗要拿來在後面用,
只好在前面就搞了另外一個不倫不類的瞬間移動
(是說…台灣四處都監視器,是要怎樣把人光溜溜的搬到機車上啦!
…就算發生在其他華語社會也都不太可能吧!)
原著第三個好的地方,是在最後警察也莫名的變邪惡,
這也是最後畫龍點睛的一筆。
誰都可能變壞,雙重人格嗎?也許!
邪靈出現嗎?難說!
有一種都市恐怖的傳染病嗎?誰知道!
穎如存不存在?說不定真的就存在!
所有正常人就真的有可能會不知不覺都變壞,
像穎如那樣被我們監視著的那個內心的惡魔,
就是會做出我們控制不住的可怕的事…。
不可思議,但好像就會這樣不知不覺的發生,
沒抓著這樣的恐怖感,還硬是強做解人的提出一種解釋,
這實在是改編電影的大敗筆,
更不用說還是用了污蔑精神醫療的方式來完成,真是浪費了一篇不錯的原著故事。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Puput
at 2016-08-15T01:48
at 2016-08-15T01:48

By Jacob
at 2016-08-19T03:52
at 2016-08-19T03:52

By Rosalind
at 2016-08-23T14:58
at 2016-08-23T14:58

By Puput
at 2016-08-24T03:33
at 2016-08-24T03:33

By Ivy
at 2016-08-27T03:18
at 2016-08-27T03:18

By Elvira
at 2016-09-01T02:33
at 2016-09-01T02:33

By Audriana
at 2016-09-02T16:34
at 2016-09-02T16:34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16-09-05T04:36
at 2016-09-05T04:36

By Selena
at 2016-09-09T14:35
at 2016-09-09T14:35

By Isabella
at 2016-09-12T19:08
at 2016-09-12T19:08

By Rosalind
at 2016-09-17T19:05
at 2016-09-17T19:05

By Wallis
at 2016-09-20T20:50
at 2016-09-20T20:50

By Edith
at 2016-09-24T14:01
at 2016-09-24T14:01

By Mason
at 2016-09-27T16:51
at 2016-09-27T16:51

By Robert
at 2016-09-27T22:20
at 2016-09-27T22:20

By Odelette
at 2016-09-30T22:40
at 2016-09-30T22:40

By Iris
at 2016-10-05T18:12
at 2016-10-05T18:12

By Belly
at 2016-10-07T19:00
at 2016-10-07T19:00

By Quanna
at 2016-10-12T06:08
at 2016-10-12T06:08

By Daniel
at 2016-10-12T13:24
at 2016-10-12T13:24

By Irma
at 2016-10-12T14:25
at 2016-10-12T14:25

By Elvira
at 2016-10-17T12:51
at 2016-10-17T12:51

By Ivy
at 2016-10-20T15:45
at 2016-10-20T15:45

By Kristin
at 2016-10-24T13:32
at 2016-10-24T13:32

By Emma
at 2016-10-26T06:25
at 2016-10-26T06:25

By Linda
at 2016-10-27T11:19
at 2016-10-27T11:19

By Bennie
at 2016-10-30T05:54
at 2016-10-30T05:54

By Noah
at 2016-11-03T03:04
at 2016-11-03T03:04

By Adele
at 2016-11-04T00:58
at 2016-11-04T00:58

By Olive
at 2016-11-07T19:56
at 2016-11-07T19:56

By Sandy
at 2016-11-08T15:38
at 2016-11-08T15:38

By Regina
at 2016-11-12T05:17
at 2016-11-12T05:17

By Joe
at 2016-11-12T23:27
at 2016-11-12T23:27

By Dorothy
at 2016-11-14T10:17
at 2016-11-14T10:17

By Hardy
at 2016-11-16T18:41
at 2016-11-16T18:41

By Dora
at 2016-11-20T15:08
at 2016-11-20T15:08

By Emma
at 2016-11-25T12:57
at 2016-11-25T12:57

By Agnes
at 2016-11-26T16:05
at 2016-11-26T16:05

By Madame
at 2016-11-26T18:15
at 2016-11-26T18:15

By Ina
at 2016-12-01T08:17
at 2016-12-01T08:17

By Frederic
at 2016-12-04T04:01
at 2016-12-04T04:01

By Dora
at 2016-12-07T14:46
at 2016-12-07T14:46

By Audriana
at 2016-12-12T02:46
at 2016-12-12T02:46

By Joe
at 2016-12-17T01:13
at 2016-12-17T01:13

By Bethany
at 2016-12-21T02:15
at 2016-12-21T02:15

By Candice
at 2016-12-21T08:01
at 2016-12-21T08:01

By Odelette
at 2016-12-23T11:06
at 2016-12-23T11:06

By Jack
at 2016-12-26T12:13
at 2016-12-26T12:13
Related Posts
參加in微創《銷售奇姬》電影講座抽特映券

By Jack
at 2016-08-12T18:13
at 2016-08-12T18:13
對槓蝙蝠俠不滿足 傑瑞李透還想PK超人!

By Sandy
at 2016-08-12T17:52
at 2016-08-12T17:52
爸爸蒐集郵票的片

By Hardy
at 2016-08-12T17:46
at 2016-08-12T17:46
自殺突擊失控,壞蛋只壞表面。

By Agatha
at 2016-08-12T17:42
at 2016-08-12T17:42
樓下的房客

By Jessica
at 2016-08-12T17:37
at 2016-08-12T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