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的故事 更是台灣人的故事 - 中視

By Rosalind
at 2009-02-17T11:41
at 2009-02-17T11:41
Table of Contents
光陰的故事 更是台灣人的故事
網誌版 http://www.wretch.cc/blog/kisswatch/11944784
中視連續劇「光陰的故事」和舞台劇「寶島一村」,將這波眷村熱炒到最高潮。光
陰的故事這部沒有大牌明星加持異軍突起的連續劇,讓我想起小時候外婆家的眷村
,矮矮的房子窄窄的巷弄,但汽車就是可以剛剛好開得進去;家家戶戶不喜歡走正
門,旁邊小小的側門卻永遠敞開,往往一開門就是一間小小的廚房和滿桌子的佳餚
;太太們除了切磋廚藝更得切磋牌藝,十三張才是王道;旁邊的堤防更是大家走出
村子的捷徑,蜿蜒的小路更引領每個人走向人生的康莊大道。
寶島一村九十九號廚藝精湛的錢老奶奶,將三分肥肉七分瘦肉的手工天津包子,毫
不吝嗇的傳承給了那位國語不靈光嫁入眷村的台灣媳婦朱嫂;「光陰」裡的孫媽,
一個台灣姑娘嫁給了大自己整整二十歲的外省老兵,煮土豆燒肉都會忍不住笑著說
道:「馬鈴薯搶走花生的名字」。馬鈴薯當然沒有搶走花生的名字,朱嫂和孫媽反
到融入了村子的生活。
「光陰的故事」和「寶島一村」,絕對不只是眷村的故事,更是台灣人的故事!
===============================================================
很喜歡舞台劇「寶島一村」的文案,當然也很適用在「光陰的故事」:
這是一個生命故事、歷史故事,也是快樂又動人的故事。
初來台灣時,這群移民的居住空間簡陋而臨時,每家都只有兩、三坪大。緊密相依
的聚落裡,夾雜著南腔北調、四川牛肉麵與韭菜餃子爭香的熱鬧景觀;竹籬笆裡外
的族群交會,也漸層上演。
從第一代思鄉、盼回鄉的眷村人,到第二代在台灣出生、土地認同概念逐漸轉變的
「眷村子弟」,兩代人共同型塑出色彩鮮明的生活意象與價值態度;建築、人際互
動、政治行為和生活慣用語,都自成一格。緊密的群聚情感與專屬的生活記憶,更
賦與「眷村」二字獨特而傳奇的精神密碼。隨著人口外移與社會變遷,眷村陸續改
建,區域特性也逐漸稀釋,但這半世紀的歷程,不僅是島嶼空前絕後的文化景觀,
更是彌足珍貴的族群融合史。
「融合」,絕對是最具台灣跨時代特色的本土精神。六十年前,竹籬笆裡外的人,
靠著這股融合力,共同建構土地認同;二十一世紀的新台灣人,也正學習用平等尊
重的心態,接納來自東南亞與海峽彼岸的新新移民。
===============================================================
光陰的故事
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春天的花開 秋天的風 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 年少的我 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 輪迴的歌裡 它天天地流轉
風花雪月的 詩句裡我在 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 善感而初次 等待的青春
發黃的相片 古老的信以及 褪色的聖誕卡
年輕時為你 寫的歌恐怕 你早已忘了吧
過去的誓言 就像那課本裡 繽紛的書籤
刻劃著多少 美麗的詩可是 終究是一陣煙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兩個人
就在那多愁 善感而初次 流淚的青春
遙遠的路程 昨日的夢以及 遠去的笑聲
再次的見面 我們又歷經了 多少的路程
不再是舊日 熟悉的我有著 舊日狂熱的夢
也不是舊日 熟悉的你有著 依然的笑容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 善感而初次 回憶的青春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 善感而初次 回憶的青春
--
楊一展(陶復邦) http://www.wretch.cc/blog/kisswatch/11923049
黃騰浩(許毅源) http://www.wretch.cc/blog/kisswatch/11918081
--
網誌版 http://www.wretch.cc/blog/kisswatch/11944784
中視連續劇「光陰的故事」和舞台劇「寶島一村」,將這波眷村熱炒到最高潮。光
陰的故事這部沒有大牌明星加持異軍突起的連續劇,讓我想起小時候外婆家的眷村
,矮矮的房子窄窄的巷弄,但汽車就是可以剛剛好開得進去;家家戶戶不喜歡走正
門,旁邊小小的側門卻永遠敞開,往往一開門就是一間小小的廚房和滿桌子的佳餚
;太太們除了切磋廚藝更得切磋牌藝,十三張才是王道;旁邊的堤防更是大家走出
村子的捷徑,蜿蜒的小路更引領每個人走向人生的康莊大道。
寶島一村九十九號廚藝精湛的錢老奶奶,將三分肥肉七分瘦肉的手工天津包子,毫
不吝嗇的傳承給了那位國語不靈光嫁入眷村的台灣媳婦朱嫂;「光陰」裡的孫媽,
一個台灣姑娘嫁給了大自己整整二十歲的外省老兵,煮土豆燒肉都會忍不住笑著說
道:「馬鈴薯搶走花生的名字」。馬鈴薯當然沒有搶走花生的名字,朱嫂和孫媽反
到融入了村子的生活。
「光陰的故事」和「寶島一村」,絕對不只是眷村的故事,更是台灣人的故事!
===============================================================
很喜歡舞台劇「寶島一村」的文案,當然也很適用在「光陰的故事」:
這是一個生命故事、歷史故事,也是快樂又動人的故事。
初來台灣時,這群移民的居住空間簡陋而臨時,每家都只有兩、三坪大。緊密相依
的聚落裡,夾雜著南腔北調、四川牛肉麵與韭菜餃子爭香的熱鬧景觀;竹籬笆裡外
的族群交會,也漸層上演。
從第一代思鄉、盼回鄉的眷村人,到第二代在台灣出生、土地認同概念逐漸轉變的
「眷村子弟」,兩代人共同型塑出色彩鮮明的生活意象與價值態度;建築、人際互
動、政治行為和生活慣用語,都自成一格。緊密的群聚情感與專屬的生活記憶,更
賦與「眷村」二字獨特而傳奇的精神密碼。隨著人口外移與社會變遷,眷村陸續改
建,區域特性也逐漸稀釋,但這半世紀的歷程,不僅是島嶼空前絕後的文化景觀,
更是彌足珍貴的族群融合史。
「融合」,絕對是最具台灣跨時代特色的本土精神。六十年前,竹籬笆裡外的人,
靠著這股融合力,共同建構土地認同;二十一世紀的新台灣人,也正學習用平等尊
重的心態,接納來自東南亞與海峽彼岸的新新移民。
===============================================================
光陰的故事
作詞:羅大佑 作曲:羅大佑
春天的花開 秋天的風 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 年少的我 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 輪迴的歌裡 它天天地流轉
風花雪月的 詩句裡我在 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 善感而初次 等待的青春
發黃的相片 古老的信以及 褪色的聖誕卡
年輕時為你 寫的歌恐怕 你早已忘了吧
過去的誓言 就像那課本裡 繽紛的書籤
刻劃著多少 美麗的詩可是 終究是一陣煙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兩個人
就在那多愁 善感而初次 流淚的青春
遙遠的路程 昨日的夢以及 遠去的笑聲
再次的見面 我們又歷經了 多少的路程
不再是舊日 熟悉的我有著 舊日狂熱的夢
也不是舊日 熟悉的你有著 依然的笑容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 善感而初次 回憶的青春
流水它帶走 光陰的故事 改變了我們
就在那多愁 善感而初次 回憶的青春
--
楊一展(陶復邦) http://www.wretch.cc/blog/kisswatch/11923049
黃騰浩(許毅源) http://www.wretch.cc/blog/kisswatch/11918081
--
Tags:
中視
All Comments

By Dora
at 2009-02-22T04:04
at 2009-02-22T04:04

By Margaret
at 2009-02-22T19:41
at 2009-02-22T19:41

By Elizabeth
at 2009-02-25T11:13
at 2009-02-25T11:13

By Dora
at 2009-02-26T02:59
at 2009-02-26T02:59

By Todd Johnson
at 2009-02-26T13:13
at 2009-02-26T13:13
Related Posts
昨天茜講的一句話 小bug

By Megan
at 2009-02-17T11:40
at 2009-02-17T11:40
最後一夜 敬開始!也敬結束!

By Tom
at 2009-02-17T11:38
at 2009-02-17T11:38
終於看到準備完結篇

By Dinah
at 2009-02-17T11:29
at 2009-02-17T11:29
《光陰》今晚大結局 陳怡蓉黃騰浩 終成眷屬

By Gary
at 2009-02-17T11:07
at 2009-02-17T11:07
昨天邦妮分手的主題曲

By Eden
at 2009-02-17T10:56
at 2009-02-17T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