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淪陷的屍速列車 - 電影
By Hardy
at 2016-09-07T14:45
at 2016-09-07T14:45
Table of Contents
看到一片評論狂潮,我也跟風去看了......
最令我驚訝的是:
這片的推廣做得太厲害,週一中午去買票(當天晚上),
竟然只剩靠牆或前三排(信義威秀)
連一起去看片的同伴(同伴從沒接觸過韓片)也一同覺得:
直線劇情中規中矩,但是緊湊得毫無冷場,看完覺得非常痛快爽快!
結果論而言:
1. 不會超出期望、不會讓你失望!
2. 我自己是評 6.5 分(原本應該是 7 分的...0.5 分全扣在一幕)
3. <屍> 片當頭給很多過多雕琢的片響巴掌。
商業片是有前途的啊!拜託不要自作聰明,每個環節都做好做滿,
就是一部很緊湊的好片啊!
4. 這不是恐怖片或驚悚片,是殭屍娛樂爽片。
5. 可惜美術、拍攝手法有點粗糙。
6. 韓國人有多喜歡列車啦XDDD
其實我滿訝異韓國在 2014 沈船事件之後,會緊湊地拍出災難片...
但這片無論票房口碑的反應都好,推廣得真成功。
對我來這片最成功的是:
i) 強化韓國商業電影。
我自己接觸的韓國片多是較藝術派(ex. 下女)在國際上展露頭角,
但此次在這好萊塢式題材上做出這種程度,真的很讓人激賞。
ii) 不看韓片都進場了。這真的是行銷太厲害,
一片正負評論狂潮,把不諳韓文的我都帶進電影院、明星主角名字好難念
(孔劉這名字,我真不知道該從左從又念)、電影、規格都是一大勝利。
我自己覺得,<屍>片能夠大有斬獲的原因很簡單:
每個環節都做好,加起來就是一部不失水準的片
活屍片(末世 & 對同族異種的焦慮恐懼) +
一點親情、一點糾葛、一點人物關係、一點人性 = 必勝方程式。
它在每個環節都做到劇情 & 情感漣漪,而且完全不拖泥帶水、沒有出格,
真的不用耍小聰明或加入什麼特別的元素,光是這樣的節奏就可以讓商片成功了。
(當年就連麥可貝 <世界末日> 也是做得嚇嚇叫啊)
說實在,這片的確是老梗大集結。
但是老話一句:用對就是好梗啊。
<屍> 片厲害的就是非常俐落的切割、非常到點(而不超過)的情緒。
我不知道是否因為他們程度就剛好到這裡,沒有辦法承擔更厲害的說故事方法;
或是導演/製作非常了解這部片的能耐,
因為需要塞這麼多必要元素、而不流於自溺,
就必須剛好(在篇幅上、敘述上、情感推疊上)做到約 7 分滿就好。
(一不小心就會想要多描寫、多加入些藝術性,然後比重就會失衡)
但的處理實在很聰明,
每一項都做到剛好、不太突兀出格(但同時也就是不太有新意)
非常適合 <屍> 片,不喧賓奪主,而維持在「好」片的範圍內。
我特別喜歡:
1. 抓得剛剛好的比例(相對這種商業片而言),也不超出導演/演員能耐的演出。
2. 男主角腿好長!長得好像大澤隆夫!
3. 什麼運動都是假的,練百米才是真的。博爾特在這個世界應該可以成王。
4. 電影院裡 80% 的觀眾大概跟我一樣不懂韓文,只能依靠畫面 & 劇情,
有一幕殭屍的手意外一抖,全場等太久,全部「哇啊」了一聲XD
一體感超棒的XDDD
5. 選用「列車」這個概念
殭屍片基本上(不提陰屍路)都是在比較閉鎖、探索的空間裡
(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就是 <惡靈古堡>)
畢竟是一種「趕盡殺絕」的活動、而且更能展現「被壓迫、被圈養、逃不開」的恐懼。
同時這樣主角的發展性也會比較強(必須要跟內在環境、外在威脅,而大家都被困住)
如果在沒有限制的戶外,那對於殭屍太有利、
對拍攝(好現實XD)以及角色會遇到的狀況,就更難掌控。
列車這個概念正好微妙的卡在那邊。
它是流動的,但非完全機動(有軌道、被控制);
在列車內,是閉鎖的、停滯的空間,但是對整個環境而言,它又是活動的。
幾部經典好片,也都大量活用這個矛盾與區隔。
必定有起&終點,在這段閉鎖的時間/空間裡(車廂 & 旅程),
裡面的一切元素脫離環境(現實)自成一個社會/組織,
而且終於面對世界(停車)之後,這個團體又必須要與現實碰撞。
說起來列車本身就像看一場電影。
另外,先前韓國導演的 <末日列車>(Snowpiercer,好像是漫改?)也是一例。
我覺得「列車」特色在全片到 3/4 部分很有梗,發揮得也很好。
閉鎖空間,過隧道(暫時脫離)的想像,一節一節車廂打怪,
像前進但又是在斷自己後路,卻絕無法後退。
同時像是要穿破周遭被感染(污)的唯一的清白(動作上有種突破感),
在(活)人/(生)車廂中看到(屍)/(死)環境,
但環境還有這麼多空間、車廂卻被密閉限制住了——到底哪邊是有「活」路的?
換車雖說是必然,但還是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不過換車也是故事推進的另一個轉變點,
他的故事拱做的好(兩個破題點的時間點都抓得很準、變換也很棒
(從環境跳入閉鎖、從閉鎖跳入環境),
所以換車、換到與環境互動,也是必須的啦...
相較而言 <末日之戰> 裡我一直覺得主角來去自由移動,這點很奇怪
(指 UN 是高於疆土劃分的意思?)但最後還是得在封鎖的碉堡裡一決勝負)
做了「列車」這個環境,好像就必須放棄「周遭、城市」這個可以置入的主題,
也是有點可惜XDrz
(畢竟如果是在大城市、鄉村、港口...etc 不同地形又可以有不同故事感)
但這導演安插了好幾次列車駛入(廣空拍)城市的片段,這邊的喘息點很棒。
好像講的都是好話?
不盡然XD 做得剛好、「只」做的「剛」好,其實也是可以挑的一點。
但以這部片的野心而言,很聰明的遵守這個界線、把每個環節執行好,
就可以達到比預想更好的加乘效果。
他只是該做的全都做了、而且沒有漏掉細節、沒有多餘、保持水準
(不用太厲害太創新)
插播個其他XD
去看電影之前,同伴(不看鬼片)一直重申:
這部片要是很恐怖,他一定頭也不回馬上離開戲院。
不過就同上面所說,這次的殭屍片不到 28 天那種壓迫感,也不到真的恐怖片。
除了說活屍演員非常敬業,大部份都很扭曲很噁心,咬肉的聲音我真的全身起雞皮疙瘩......但還是該規整為娛樂大片吧。
我自己對「恐怖殭屍」片印象最深的,是朋友介紹的一部漫畫,好像是手塚治虫的?
講述世界淪陷四處活屍 blahblah,主角當然就是抵抗活屍小組的一員,
努力保護剩下的鮮肉人類、與活屍作戰(故事也是以他的視角推進)。
直到有一天他也被感染了。
在變成活屍的途中,他忽然感覺到:啊、原來這就是新人類。
我到底在抵抗什麼呢?
這個樣子很好的,這樣的形態在這個環境裡,才是最好的、最適合、最舒適的。
放掉一切身為「人」的想像,這才是下一步進化啊。
於是他欣然擁抱成為活屍/新人類/變形種的自己。
我忘了結局也忘了故事內容,但就這個部分我記得很清楚。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毛骨悚然。
我想說的是,這部對我而言是災難大片,但不是恐怖片。
上述那種心理層面的活屍/意識,才是真讓人覺得恐怖。
剝掉前面的讚譽XD 其實這片問題也很多啦XD
1. 扣掉的 0.5 分
這~麼大個 0.5 分全部毀在一幕:最後父親角色的回想。
在爸爸大義明瞭自己將成為重擔,而毅然投死前,
回想起孩子剛出生,歡喜滿溢的心情(這安排真是老/好梗)
對比之前那麼冷冰的模樣,回想女兒柔軟的小腳帶來的無限希望~
但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要用韓劇這種飄白紗的回憶方式啊?!
整片都這麼一致的用了好萊塢大片規格,這麼感動的部分竟然弄得像 K-pop MV
你對不對得起前面那些奮力演出的殭屍演員?!
好像忽然從科幻大片裡跑到韓劇客廳,還穿著一襲白衣哪來的男孩偶像,
在白紗幕前抱著可愛的小嬰兒,這是婚紗照嗎?!
這一幕超跳 tone。扣到一整分都有剩。
這是我認為的粗糙的部分。
同樣是回想起父女時光,<星際效應> 在書架後面的回想,
打光 & 畫面簡直贏了 200 分。
拿 <星> 片比較當然是 LP 比雞腿,
但至少、至少做到人家 1/100、或是不要扣分嘛orz
2. 老梗連發 = =
雖說是用不爛的好梗,但一次集結還是讓人吃不消啊orz
- 最好笑討喜的都會便當:孕婦丈夫(想要一次加乘可惜感)
- 父親的被感染法:刻意跟全片塑造的壞人對峙然後被感染,這也太王道了......
- 小孩不要再出來說教當聖母了orz
就是太想在每個段落加上一點道義宣傳教育,反而讓人覺得煩。
- 角色塑造太刻意,父親故意說出「只要利己」,表現太直白了。
- 自私壞人的設定太不用心。99% 壞蛋 + 1% 最後求饒,
那 1% 要起到「其實大家心底其實都是恐懼」,擺得太明顯,
且全部錯都推到他身上、想塑造成「現代社會利己的醜惡嘴臉」
這個意向太明顯、而且太無趣了orz
至少多加幾 % 可以平衡的表現吧...不然很難共鳴啊orz
- 小情侶的處理很隨便,女朋友很多餘
男朋友面對自己的朋友轉變成殭屍,這點可以多琢磨一點啊
或者是後面,起而打爆變成殭屍的女友,也可以是一種轉變
但啥都沒描寫。
而女朋友全場賣臉賣腿只為了說「活著的人更恐怖」這句話,太工具了吧orz
- 所謂 "人性" 局面,呈現得太刻意,
這種「他人與我」的利益局面切得太乾淨了,
甚至沒有任何異議、沒有任何掙扎啊XD
還安排什麼因果報應式的冷笑,太刻意了orz
- 中途生存者的背景太刻板
(男、孕婦、小孩、下一代新男女、流浪漢,故意擺出社會角色對應)
3. 意義不明的橋段
- 小情侶有必要死嗎?
(或說,這種死法的意義在?如果是要加強自私壞人的形象,那反而是反效果)
- 有必要安排流浪漢受感召赴死嗎?(前面演過類似的了)
4. 做得不明顯
對照男主母親、自私壞人、男主、孕婦丈夫
這幾人的最後:憤怒、害怕、回憶喜悅。、到最後仍然強力為「生人/愛」掙扎
在變成殭屍之前,最後會感覺到什麼?
人生的最後留下什麼?
我覺得這主題不錯,但在整部片的比重簡直少得可憐orz
很難一個個串起來(電影給的連貫資訊太少)反而挑出來還覺得是破壞節奏。
5. 攝影美術
回頭想想幾乎沒有用到緊張感爆棚的手持(難道是經費 or 技術問題?)
被遺棄的城市 & 荒涼感,覺得處理得不很到位......
總之,是部不錯的片,最最讓人讚賞的就是執行面:
不自作聰明地加一些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自以為創新 or 好笑
每個環節即使老梗也做滿做好。很紮實、很滿、很爽快的片子。
聽說好萊塢已經買了版權。
翻拍的話,最主要還是製作面 & 美術攝影吧。
但要如何維持故事平衡,真的就得靠編劇要有所取捨、或是畫面上能夠多玩些什麼花樣。
怕是又來一部麥可貝就是了(我覺得好像會說中orz)
--
--
最令我驚訝的是:
這片的推廣做得太厲害,週一中午去買票(當天晚上),
竟然只剩靠牆或前三排(信義威秀)
連一起去看片的同伴(同伴從沒接觸過韓片)也一同覺得:
直線劇情中規中矩,但是緊湊得毫無冷場,看完覺得非常痛快爽快!
結果論而言:
1. 不會超出期望、不會讓你失望!
2. 我自己是評 6.5 分(原本應該是 7 分的...0.5 分全扣在一幕)
3. <屍> 片當頭給很多過多雕琢的片響巴掌。
商業片是有前途的啊!拜託不要自作聰明,每個環節都做好做滿,
就是一部很緊湊的好片啊!
4. 這不是恐怖片或驚悚片,是殭屍娛樂爽片。
5. 可惜美術、拍攝手法有點粗糙。
6. 韓國人有多喜歡列車啦XDDD
其實我滿訝異韓國在 2014 沈船事件之後,會緊湊地拍出災難片...
但這片無論票房口碑的反應都好,推廣得真成功。
對我來這片最成功的是:
i) 強化韓國商業電影。
我自己接觸的韓國片多是較藝術派(ex. 下女)在國際上展露頭角,
但此次在這好萊塢式題材上做出這種程度,真的很讓人激賞。
ii) 不看韓片都進場了。這真的是行銷太厲害,
一片正負評論狂潮,把不諳韓文的我都帶進電影院、明星主角名字好難念
(孔劉這名字,我真不知道該從左從又念)、電影、規格都是一大勝利。
我自己覺得,<屍>片能夠大有斬獲的原因很簡單:
每個環節都做好,加起來就是一部不失水準的片
活屍片(末世 & 對同族異種的焦慮恐懼) +
一點親情、一點糾葛、一點人物關係、一點人性 = 必勝方程式。
它在每個環節都做到劇情 & 情感漣漪,而且完全不拖泥帶水、沒有出格,
真的不用耍小聰明或加入什麼特別的元素,光是這樣的節奏就可以讓商片成功了。
(當年就連麥可貝 <世界末日> 也是做得嚇嚇叫啊)
說實在,這片的確是老梗大集結。
但是老話一句:用對就是好梗啊。
<屍> 片厲害的就是非常俐落的切割、非常到點(而不超過)的情緒。
我不知道是否因為他們程度就剛好到這裡,沒有辦法承擔更厲害的說故事方法;
或是導演/製作非常了解這部片的能耐,
因為需要塞這麼多必要元素、而不流於自溺,
就必須剛好(在篇幅上、敘述上、情感推疊上)做到約 7 分滿就好。
(一不小心就會想要多描寫、多加入些藝術性,然後比重就會失衡)
但的處理實在很聰明,
每一項都做到剛好、不太突兀出格(但同時也就是不太有新意)
非常適合 <屍> 片,不喧賓奪主,而維持在「好」片的範圍內。
我特別喜歡:
1. 抓得剛剛好的比例(相對這種商業片而言),也不超出導演/演員能耐的演出。
2. 男主角腿好長!長得好像大澤隆夫!
3. 什麼運動都是假的,練百米才是真的。博爾特在這個世界應該可以成王。
4. 電影院裡 80% 的觀眾大概跟我一樣不懂韓文,只能依靠畫面 & 劇情,
有一幕殭屍的手意外一抖,全場等太久,全部「哇啊」了一聲XD
一體感超棒的XDDD
5. 選用「列車」這個概念
殭屍片基本上(不提陰屍路)都是在比較閉鎖、探索的空間裡
(最具代表性的應該就是 <惡靈古堡>)
畢竟是一種「趕盡殺絕」的活動、而且更能展現「被壓迫、被圈養、逃不開」的恐懼。
同時這樣主角的發展性也會比較強(必須要跟內在環境、外在威脅,而大家都被困住)
如果在沒有限制的戶外,那對於殭屍太有利、
對拍攝(好現實XD)以及角色會遇到的狀況,就更難掌控。
列車這個概念正好微妙的卡在那邊。
它是流動的,但非完全機動(有軌道、被控制);
在列車內,是閉鎖的、停滯的空間,但是對整個環境而言,它又是活動的。
幾部經典好片,也都大量活用這個矛盾與區隔。
必定有起&終點,在這段閉鎖的時間/空間裡(車廂 & 旅程),
裡面的一切元素脫離環境(現實)自成一個社會/組織,
而且終於面對世界(停車)之後,這個團體又必須要與現實碰撞。
說起來列車本身就像看一場電影。
另外,先前韓國導演的 <末日列車>(Snowpiercer,好像是漫改?)也是一例。
我覺得「列車」特色在全片到 3/4 部分很有梗,發揮得也很好。
閉鎖空間,過隧道(暫時脫離)的想像,一節一節車廂打怪,
像前進但又是在斷自己後路,卻絕無法後退。
同時像是要穿破周遭被感染(污)的唯一的清白(動作上有種突破感),
在(活)人/(生)車廂中看到(屍)/(死)環境,
但環境還有這麼多空間、車廂卻被密閉限制住了——到底哪邊是有「活」路的?
換車雖說是必然,但還是覺得好像少了點什麼。
不過換車也是故事推進的另一個轉變點,
他的故事拱做的好(兩個破題點的時間點都抓得很準、變換也很棒
(從環境跳入閉鎖、從閉鎖跳入環境),
所以換車、換到與環境互動,也是必須的啦...
相較而言 <末日之戰> 裡我一直覺得主角來去自由移動,這點很奇怪
(指 UN 是高於疆土劃分的意思?)但最後還是得在封鎖的碉堡裡一決勝負)
做了「列車」這個環境,好像就必須放棄「周遭、城市」這個可以置入的主題,
也是有點可惜XDrz
(畢竟如果是在大城市、鄉村、港口...etc 不同地形又可以有不同故事感)
但這導演安插了好幾次列車駛入(廣空拍)城市的片段,這邊的喘息點很棒。
好像講的都是好話?
不盡然XD 做得剛好、「只」做的「剛」好,其實也是可以挑的一點。
但以這部片的野心而言,很聰明的遵守這個界線、把每個環節執行好,
就可以達到比預想更好的加乘效果。
他只是該做的全都做了、而且沒有漏掉細節、沒有多餘、保持水準
(不用太厲害太創新)
插播個其他XD
去看電影之前,同伴(不看鬼片)一直重申:
這部片要是很恐怖,他一定頭也不回馬上離開戲院。
不過就同上面所說,這次的殭屍片不到 28 天那種壓迫感,也不到真的恐怖片。
除了說活屍演員非常敬業,大部份都很扭曲很噁心,咬肉的聲音我真的全身起雞皮疙瘩......但還是該規整為娛樂大片吧。
我自己對「恐怖殭屍」片印象最深的,是朋友介紹的一部漫畫,好像是手塚治虫的?
講述世界淪陷四處活屍 blahblah,主角當然就是抵抗活屍小組的一員,
努力保護剩下的鮮肉人類、與活屍作戰(故事也是以他的視角推進)。
直到有一天他也被感染了。
在變成活屍的途中,他忽然感覺到:啊、原來這就是新人類。
我到底在抵抗什麼呢?
這個樣子很好的,這樣的形態在這個環境裡,才是最好的、最適合、最舒適的。
放掉一切身為「人」的想像,這才是下一步進化啊。
於是他欣然擁抱成為活屍/新人類/變形種的自己。
我忘了結局也忘了故事內容,但就這個部分我記得很清楚。
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毛骨悚然。
我想說的是,這部對我而言是災難大片,但不是恐怖片。
上述那種心理層面的活屍/意識,才是真讓人覺得恐怖。
剝掉前面的讚譽XD 其實這片問題也很多啦XD
1. 扣掉的 0.5 分
這~麼大個 0.5 分全部毀在一幕:最後父親角色的回想。
在爸爸大義明瞭自己將成為重擔,而毅然投死前,
回想起孩子剛出生,歡喜滿溢的心情(這安排真是老/好梗)
對比之前那麼冷冰的模樣,回想女兒柔軟的小腳帶來的無限希望~
但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要用韓劇這種飄白紗的回憶方式啊?!
整片都這麼一致的用了好萊塢大片規格,這麼感動的部分竟然弄得像 K-pop MV
你對不對得起前面那些奮力演出的殭屍演員?!
好像忽然從科幻大片裡跑到韓劇客廳,還穿著一襲白衣哪來的男孩偶像,
在白紗幕前抱著可愛的小嬰兒,這是婚紗照嗎?!
這一幕超跳 tone。扣到一整分都有剩。
這是我認為的粗糙的部分。
同樣是回想起父女時光,<星際效應> 在書架後面的回想,
打光 & 畫面簡直贏了 200 分。
拿 <星> 片比較當然是 LP 比雞腿,
但至少、至少做到人家 1/100、或是不要扣分嘛orz
2. 老梗連發 = =
雖說是用不爛的好梗,但一次集結還是讓人吃不消啊orz
- 最好笑討喜的都會便當:孕婦丈夫(想要一次加乘可惜感)
- 父親的被感染法:刻意跟全片塑造的壞人對峙然後被感染,這也太王道了......
- 小孩不要再出來說教當聖母了orz
就是太想在每個段落加上一點道義宣傳教育,反而讓人覺得煩。
- 角色塑造太刻意,父親故意說出「只要利己」,表現太直白了。
- 自私壞人的設定太不用心。99% 壞蛋 + 1% 最後求饒,
那 1% 要起到「其實大家心底其實都是恐懼」,擺得太明顯,
且全部錯都推到他身上、想塑造成「現代社會利己的醜惡嘴臉」
這個意向太明顯、而且太無趣了orz
至少多加幾 % 可以平衡的表現吧...不然很難共鳴啊orz
- 小情侶的處理很隨便,女朋友很多餘
男朋友面對自己的朋友轉變成殭屍,這點可以多琢磨一點啊
或者是後面,起而打爆變成殭屍的女友,也可以是一種轉變
但啥都沒描寫。
而女朋友全場賣臉賣腿只為了說「活著的人更恐怖」這句話,太工具了吧orz
- 所謂 "人性" 局面,呈現得太刻意,
這種「他人與我」的利益局面切得太乾淨了,
甚至沒有任何異議、沒有任何掙扎啊XD
還安排什麼因果報應式的冷笑,太刻意了orz
- 中途生存者的背景太刻板
(男、孕婦、小孩、下一代新男女、流浪漢,故意擺出社會角色對應)
3. 意義不明的橋段
- 小情侶有必要死嗎?
(或說,這種死法的意義在?如果是要加強自私壞人的形象,那反而是反效果)
- 有必要安排流浪漢受感召赴死嗎?(前面演過類似的了)
4. 做得不明顯
對照男主母親、自私壞人、男主、孕婦丈夫
這幾人的最後:憤怒、害怕、回憶喜悅。、到最後仍然強力為「生人/愛」掙扎
在變成殭屍之前,最後會感覺到什麼?
人生的最後留下什麼?
我覺得這主題不錯,但在整部片的比重簡直少得可憐orz
很難一個個串起來(電影給的連貫資訊太少)反而挑出來還覺得是破壞節奏。
5. 攝影美術
回頭想想幾乎沒有用到緊張感爆棚的手持(難道是經費 or 技術問題?)
被遺棄的城市 & 荒涼感,覺得處理得不很到位......
總之,是部不錯的片,最最讓人讚賞的就是執行面:
不自作聰明地加一些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自以為創新 or 好笑
每個環節即使老梗也做滿做好。很紮實、很滿、很爽快的片子。
聽說好萊塢已經買了版權。
翻拍的話,最主要還是製作面 & 美術攝影吧。
但要如何維持故事平衡,真的就得靠編劇要有所取捨、或是畫面上能夠多玩些什麼花樣。
怕是又來一部麥可貝就是了(我覺得好像會說中orz)
--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Margaret
at 2016-09-10T08:15
at 2016-09-10T08:15
By Ophelia
at 2016-09-14T13:04
at 2016-09-14T13:04
By Yedda
at 2016-09-19T11:34
at 2016-09-19T11:34
By Enid
at 2016-09-20T07:05
at 2016-09-20T07:05
By Caitlin
at 2016-09-22T03:29
at 2016-09-22T03:29
By Megan
at 2016-09-25T02:01
at 2016-09-25T02:01
By Ophelia
at 2016-09-29T02:26
at 2016-09-29T02:26
By Sandy
at 2016-10-03T18:48
at 2016-10-03T18:48
By Robert
at 2016-10-06T21:58
at 2016-10-06T21:58
By Lily
at 2016-10-08T08:16
at 2016-10-08T08:16
By Andy
at 2016-10-12T00:21
at 2016-10-12T00:21
By Genevieve
at 2016-10-15T19:15
at 2016-10-15T19:15
By Ophelia
at 2016-10-18T21:00
at 2016-10-18T21:00
By Charlotte
at 2016-10-23T06:49
at 2016-10-23T06:49
By Catherine
at 2016-10-25T05:24
at 2016-10-25T05:24
By Michael
at 2016-10-28T09:12
at 2016-10-28T09:12
By Mary
at 2016-10-31T06:16
at 2016-10-31T06:16
By Hamiltion
at 2016-11-03T09:19
at 2016-11-03T09:19
By Steve
at 2016-11-07T12:49
at 2016-11-07T12:49
By Kumar
at 2016-11-09T20:00
at 2016-11-09T20:00
Related Posts
《屍速列車》7大哭點!最後一幕「給爸爸
By Noah
at 2016-09-07T14:05
at 2016-09-07T14:05
電影說搜#0【前十大禁片】
By Daph Bay
at 2016-09-07T13:15
at 2016-09-07T13:15
《蜘蛛人:返校日》片場照外流 新反派
By William
at 2016-09-07T13:14
at 2016-09-07T13:14
雲林電影節14日登場 17部好片免費看
By Yedda
at 2016-09-07T13:04
at 2016-09-07T13:04
《星際異攻隊2》導演回應常見問題
By Doris
at 2016-09-07T12:43
at 2016-09-07T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