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東病房 觀後感 - 紀錄片

By Elvira
at 2007-12-27T13:45
at 2007-12-27T13:45
Table of Contents
在板上看到版友對這部片的分享
也決定將自己一年多前的心得張貼出來。
《八東病房》Hospital Wing 8 East / 2006 / Taiwan 導演:黃惠偵、陳素香。
這部紀錄片的主軸是三位女性外籍勞工—麗莎、阿英、羅莉,她們都是在台北市仁愛
醫院八樓負責照顧需要長期照護的的病人,她們各來自不同的地方,卻擁有一樣的夢想:
讓家鄉親人的日子更好過。
「病房」在這部紀錄片中,不僅僅是病人休養的醫療空間,還是這群外籍勞工的棲身
之所,抽屜裡放置的是她們的日常用品,衣櫃裡擺放的還有她們睡覺時所需的枕頭、棉被
(起床後要把摺疊床收拾乾淨,待晚上睡覺時再把床打開,從衣櫃拿出枕頭棉被),小小的
病房空間,堆放了她們生活所需的一切。孤單在這樣的小空間裡看的顯得益發清楚了,只
有用餐時間才能和朋友短暫相會,其餘時間,她們都在照顧各自的「爺爺」,餵食、清潔
、抽痰…等,她們對著爺爺說話,為爺爺打氣,回應她們的只有醫療器材的機器運轉聲。
她們隻身前往異地追求生活溫飽,在這裡的生活非常規律而單一;然而,生存的空間
僅僅如此嗎?難道人對自由的渴望因為莫須有不平等的階級意識而有所區別嗎?當我們歡
欣鼓舞慶祝聖誕節、跨年等節慶(有些節日對她們而言,宗教性遠超越於我們「消費」節
慶的意義)時,雇主「放行」的時間只有短短三小時。一般勞工基本都有週休二日了,為
什麼我們把這麼多不合理視為理所當然?
莉莎照顧四年的爺爺舉行喪禮那天,麗莎是最後一個看遺體的人,家屬們跟她說謝謝
,麗莎的眼淚對他們來說會有什麼感觸嗎?當家屬要拍合照時,導演將鏡頭轉向獨自站在
照相機側後方的麗莎,她兩手提著大的白色塑膠袋,望向那一群人。那一幕,我印象深刻
。麗莎四年來的薪資,麗莎四年來的時間、麗莎四年來的自由,呈現了極度弔詭的不平衡
;然而在這些不平衡之外,還得忍受被視為「外人」的疏離或是誤解,我們只在意(甚至
是擺明了厭惡)「外勞」群聚的喧鬧,卻無法體諒若自己身處異鄉,見到同鄉人會有的共
鳴與喜悅;我們「關心」「外勞」對台灣社會的影響,卻加強扭曲勞資雙方的不平等結構ꄊ
我曾經待過一家雇外籍勞工的餐廳,她必須比老闆早到店裡(有時候老闆甚至不用到
),她負責一切清掃與廚務(從洗菜到上菜),還要幫老闆的小孩送便當,晚上九點多下
班後回到老闆的家,我都不敢問她:「妳還要幫忙洗衣拖地嗎?」幾年前她工作期滿就回
印尼了,希望她的夢想可以實現,我突然很想念她流利的國語(我們要求他們使用我們的
語言;可是當我們聽到他們開心的講著母語時,我們臉上又透露出什麼樣的表情?)和拿
著手機問我操作步驟的樣子。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情緒,可是在這裡,她連情緒反應這
回事都被剝奪了。是誰給予剝奪的權利?面對冷漠與歧視,誰又可以置身其外?尊貴與低
賤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更不該拿膚色來決斷一個人的價值。埃及金字塔金碧輝煌的時代
已經過去,為什麼鞭韃奴隸的醜惡沒有隨著「文明進步」而退散?並非找不到鞭笞的痕跡
就代表沒有不當對待的事實,自欺欺人太可笑。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版友們請看進來!

By Gilbert
at 2007-12-26T23:08
at 2007-12-26T23:08
《2008 : 廣場電影院》 CINEMA LIVE PARTY

By Emily
at 2007-12-25T23:57
at 2007-12-25T23:57
台灣地方志影展徵件 明年1月1日展開

By Genevieve
at 2007-12-25T20:11
at 2007-12-25T20:11
極地熊寶貝-拿努的歷險(Arctic Tale)

By Heather
at 2007-12-24T11:16
at 2007-12-24T11:16
企業人格診斷書:提著公事包的惡魔

By Hedda
at 2007-12-22T19:32
at 2007-12-22T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