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廣集團資源分配問題與收視率再思考 - 公視

By Tracy
at 2008-03-04T19:31
at 2008-03-04T19:31
Table of Contents
公廣集團資源分配問題與收視率再思考-專訪公視總經理馮賢賢 - PeoPo 公民新聞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13123
前些日子,新任的公視總經理馮賢賢,上任後對第四屆公視董事會新團隊承諾並公開宣示
,希望能在2年內提振公視的收視與影響力。馮賢賢認為,公視作為一個負擔社會公共價
值與責任的公共媒體,有必要必須擴大其收視群眾與對社會的影響力,她說「作為一個公
共服務,我們應當要有足夠的觀眾,我們不是應該要爭取更多的觀眾嗎?」
然而,在馮總經理提出以收視率提振公視效率與影響的政策後,旋即受到許多質疑的聲浪
。這些聲音認為,收視率是一種商業媒體為求衡量廣電節目廣告價值,所創造出來的計量
標準,若以收視率作為提振公視的效率與社會影響力,恐與公視所秉持的公共價值有所牴
觸。對此,馮賢賢表示,公視的公共價值,必須展現在其對觀眾的影響力上,若收看公視
節目的人少,又如何展現其公共價值與影響呢?馮賢賢再次強調,收視率已被嚴重污名化
,若捨去商業媒體以此作為廣告收入衡量標準的思維,它其實透露的觀眾收視數、性別區
隔、年紀層與地區分布等,對公視而言也是一種了解閱聽人對公視意向的重要指標。她認
為,收視率的了解,可以讓專業不斷的成長。
(本文為目擊者雜誌2008年3月號文章初稿)
採訪‧撰文/謝文、林靖堂(亞典波羅)
收視率在公廣集團的再思考
前些日子,新任的公視總經理馮賢賢,上任後對第四屆公視董事會新團隊承諾並公開宣示
,希望能在2年內提振公視的收視與影響力。馮賢賢認為,公視作為一個負擔社會公共價
值與責任的公共媒體,有必要必須擴大其收視群眾與對社會的影響力,她說「作為一個公
共服務,我們應當要有足夠的觀眾,我們不是應該要爭取更多的觀眾嗎?」
然而,在馮總經理提出以收視率提振公視效率與影響的政策後,旋即受到許多質疑的聲浪
。這些聲音認為,收視率是一種商業媒體為求衡量廣電節目廣告價值,所創造出來的計量
標準,若以收視率作為提振公視的效率與社會影響力,恐與公視所秉持的公共價值有所牴
觸。對此,馮賢賢表示,公視的公共價值,必須展現在其對觀眾的影響力上,若收看公視
節目的人少,又如何展現其公共價值與影響呢?馮賢賢再次強調,收視率已被嚴重污名化
,若捨去商業媒體以此作為廣告收入衡量標準的思維,它其實透露的觀眾收視數、性別區
隔、年紀層與地區分布等,對公視而言也是一種了解閱聽人對公視意向的重要指標。她認
為,收視率的了解,可以讓專業不斷的成長。
不過,馮總經理亦表示,即便她提出以收視率作為公視內部績效表現的評量方式,但收視
率仍只是重要但非唯一的考量。部分小眾、少數與弱勢權益的節目,該做的還是會繼續經
營,不會因為這些節目收視率不理想,而犧牲需要這些節目內容的閱聽人的權益。
同時,馮賢賢也提到,收視率是考量節目績效表現的標準,但節目仍必須維繫符合社會公
共責任的文化品味。收視率高,但節目內容若缺乏社會大眾可以接受的品味,也會與節目
製作人共同商議與檢討改進的可能性。馮總經理以綜藝節目開來賓玩笑為例,她說,某些
主持人在作節目時,會對來賓的穿著、打扮、身材等地方開不雅的玩笑,她認為這不僅不
好笑,而且傷人。因此馮總經理說,若是如此,即便收視率高,她也會希望節目內容能有
所改善。
訪談中,筆者曾提及有關收視質的問題,馮總經理則表示,收視質的評量雖然作了很多年
,但因為評量標準較為主觀,有些時候太自由心證。而且,這是一種由外而內的評量方式
,我們應當要有一套專業的自我評量標準,用以作為內部品質的衡量方式。然而,未來收
視質的研究仍然還是會持續進行,並不會中斷或停止。
馮總經理表示,自她上任開始.每天都與各部門節目製作人檢討前天的節目收視率,因此
,公視慢慢在發生轉變。過去公視偶爾會被批評公務員心態,現在則每天都會把各台收視
率的表現,貼在各部門的門口,讓大家了解與注意,因此各部門都漸漸的開始會緊張,已
經有漸漸開始有所改變。
以新聞作為擴大影響力的旗艦
筆者問及三月初公視的改版計畫時,馮總經理說道,不可否認地,「新聞節目」是一家電
視台賴以發展、擴大影響力的最顯著標地,新聞節目對於一家廣電媒體而言具備領導的的
作用。若該電視台新聞節目作的好,觀眾就會注意並且鎖定這家廣電媒體,例如台視,過
去台視就是以「台視新聞」做為該台的旗艦標地,讓觀眾能夠將自己的目光與印象停留在
該電視台。
馮總經理也提及,公視也就是因為其新聞節目的中立性質,同樣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才
立下公視在社會大眾獨立與優質的印象。也因此,馮總經理在未來公視節目的全面改版,
新增與挪動了一些新聞與評論性節目。筆者在訪談時,問及閩南語新聞增加的原因,馮總
經理回答道,是因為公共廣電集團目前已有原住民、客家等電視台製作原住民語與客家語
的新聞性節目,開台以來卻唯獨閩南語新聞節目遲遲未開設。因此,基於平等與公共服務
的立場,確保閩南族群的閱聽權益,才計畫於此次公視節目大改版中,同時增加閩南語新
聞的時段。改版的時間定於此時,乃是由於整個公視新的領導團隊才更到任不久,改版有
其時間壓力,所以不得不在此時進行改版。
同時,為了確保南部觀點能夠被呈現,因此公視也在近期的改版中,在其「有話好說」的
新聞性節目時段,於每周週末增加以南部觀點的角度做為該時段新聞性節目的主要討論方
向。
行文至此,讀者或許會以為,公視此次的大幅改變,將會失去公視新聞編採與節目製作的
獨立自主。然,馮賢賢總經理提及,她不會因此而過度介入員工與製作部門新聞編採與節
目製作的獨立性。對此,她說,她一向對於製作部門的製作創意極為尊重與接納。特別是
小眾或弱勢的節目類型,例如兒童與青少年節目,若是製作人有特別的想法與創意,她肯
定會讓該節目與製作人有可發揮的空間,不容許此類節目一再重播過去舊有節目。
公廣集團南部建台與國會頻道
關於公廣集團的經營,近來各界關注的,更是有關公廣集團南部建台與國會頻道開設的問
題。對此,馮賢賢表示,公廣集團的經營是以公共利益為前提,雖然仍有成本上的考量,
但地方上的呼聲也不能不回應。
過去台灣的傳播媒體,尤其廣電媒體,資源與觀點大多集中於北部,公視也受限於人力與
資源,以及節目編排的限制,遲遲無法平衡南北觀點的落差。如今,民間與政府行政立法
部門都開始有這樣的呼聲,基於維繫公共利益,公視似乎也應當執行。
馮賢賢總經理提到,公廣集團不僅僅是內部節目製作的績效與品質要提升,同時外部也有
相當多的計畫要執行。比如,公視承接了兩年四十四億的「公共廣電與文化創意、數位電
視發展二年計畫」,今年將邁入第二年,未來在2009年也即將主辦世運會的轉播權。
而若南部建台勢在必行,則建台的議題不僅僅要考量建台本身,還有更多的問題,比如人
員編排與安置、公視本身與當地政府以及民眾等在地社區的總體營造與協調,公視南部台
的建物設址與建築物規劃設計等問題。另外,若公視亦要承接所謂「國會頻道」的播映,
則必須考量如何進行該頻道的人力物力資源安置與獲取,以及節目編排規劃,包括立院各
分組委員同時舉行時,怎麼安排現場直播或延遲播出的順序?而立法院休會期間,國會頻
道又該如何繼續維持播出品質,該播出什麼樣的節目?這些重大政策如何捲動公共參與,
都是問題。
對於上述,乃至於未來可能出現的政策議題,馮賢賢表示公廣集團樂於承擔,但她更認為
,一旦承接這些更大的公共政策任務,國家給予的資源分配方式則要有詳細與完整的配套
與規劃,不該只是草率提出的口號與立法過程。
馮賢賢最後也表示,公共廣電集團的許多政策與問題,涉及資源運用、分配與整合的法律
層次與實際操作層次。然而,現行的公共電視法以及政府將資源投注於公廣集團的實際分
配方式,都有許多細節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都亟待公視法的重新修法,以及相關政
策議題的再討論,審慎研究後以及確實給予資源運用,才能促使公廣集團的使命得以完成
。
--
Global Voices 全球之聲 http://zh.globalvoicesonline.org/hant/
媒體觀察站 媒體監督好夥伴 http://blog.yam.com/mwradiostati
線上收聽:媒觀卯上主流夏季營隊課程錄音 http://0rz.tw/d53nx
--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13123
前些日子,新任的公視總經理馮賢賢,上任後對第四屆公視董事會新團隊承諾並公開宣示
,希望能在2年內提振公視的收視與影響力。馮賢賢認為,公視作為一個負擔社會公共價
值與責任的公共媒體,有必要必須擴大其收視群眾與對社會的影響力,她說「作為一個公
共服務,我們應當要有足夠的觀眾,我們不是應該要爭取更多的觀眾嗎?」
然而,在馮總經理提出以收視率提振公視效率與影響的政策後,旋即受到許多質疑的聲浪
。這些聲音認為,收視率是一種商業媒體為求衡量廣電節目廣告價值,所創造出來的計量
標準,若以收視率作為提振公視的效率與社會影響力,恐與公視所秉持的公共價值有所牴
觸。對此,馮賢賢表示,公視的公共價值,必須展現在其對觀眾的影響力上,若收看公視
節目的人少,又如何展現其公共價值與影響呢?馮賢賢再次強調,收視率已被嚴重污名化
,若捨去商業媒體以此作為廣告收入衡量標準的思維,它其實透露的觀眾收視數、性別區
隔、年紀層與地區分布等,對公視而言也是一種了解閱聽人對公視意向的重要指標。她認
為,收視率的了解,可以讓專業不斷的成長。
(本文為目擊者雜誌2008年3月號文章初稿)
採訪‧撰文/謝文、林靖堂(亞典波羅)
收視率在公廣集團的再思考
前些日子,新任的公視總經理馮賢賢,上任後對第四屆公視董事會新團隊承諾並公開宣示
,希望能在2年內提振公視的收視與影響力。馮賢賢認為,公視作為一個負擔社會公共價
值與責任的公共媒體,有必要必須擴大其收視群眾與對社會的影響力,她說「作為一個公
共服務,我們應當要有足夠的觀眾,我們不是應該要爭取更多的觀眾嗎?」
然而,在馮總經理提出以收視率提振公視效率與影響的政策後,旋即受到許多質疑的聲浪
。這些聲音認為,收視率是一種商業媒體為求衡量廣電節目廣告價值,所創造出來的計量
標準,若以收視率作為提振公視的效率與社會影響力,恐與公視所秉持的公共價值有所牴
觸。對此,馮賢賢表示,公視的公共價值,必須展現在其對觀眾的影響力上,若收看公視
節目的人少,又如何展現其公共價值與影響呢?馮賢賢再次強調,收視率已被嚴重污名化
,若捨去商業媒體以此作為廣告收入衡量標準的思維,它其實透露的觀眾收視數、性別區
隔、年紀層與地區分布等,對公視而言也是一種了解閱聽人對公視意向的重要指標。她認
為,收視率的了解,可以讓專業不斷的成長。
不過,馮總經理亦表示,即便她提出以收視率作為公視內部績效表現的評量方式,但收視
率仍只是重要但非唯一的考量。部分小眾、少數與弱勢權益的節目,該做的還是會繼續經
營,不會因為這些節目收視率不理想,而犧牲需要這些節目內容的閱聽人的權益。
同時,馮賢賢也提到,收視率是考量節目績效表現的標準,但節目仍必須維繫符合社會公
共責任的文化品味。收視率高,但節目內容若缺乏社會大眾可以接受的品味,也會與節目
製作人共同商議與檢討改進的可能性。馮總經理以綜藝節目開來賓玩笑為例,她說,某些
主持人在作節目時,會對來賓的穿著、打扮、身材等地方開不雅的玩笑,她認為這不僅不
好笑,而且傷人。因此馮總經理說,若是如此,即便收視率高,她也會希望節目內容能有
所改善。
訪談中,筆者曾提及有關收視質的問題,馮總經理則表示,收視質的評量雖然作了很多年
,但因為評量標準較為主觀,有些時候太自由心證。而且,這是一種由外而內的評量方式
,我們應當要有一套專業的自我評量標準,用以作為內部品質的衡量方式。然而,未來收
視質的研究仍然還是會持續進行,並不會中斷或停止。
馮總經理表示,自她上任開始.每天都與各部門節目製作人檢討前天的節目收視率,因此
,公視慢慢在發生轉變。過去公視偶爾會被批評公務員心態,現在則每天都會把各台收視
率的表現,貼在各部門的門口,讓大家了解與注意,因此各部門都漸漸的開始會緊張,已
經有漸漸開始有所改變。
以新聞作為擴大影響力的旗艦
筆者問及三月初公視的改版計畫時,馮總經理說道,不可否認地,「新聞節目」是一家電
視台賴以發展、擴大影響力的最顯著標地,新聞節目對於一家廣電媒體而言具備領導的的
作用。若該電視台新聞節目作的好,觀眾就會注意並且鎖定這家廣電媒體,例如台視,過
去台視就是以「台視新聞」做為該台的旗艦標地,讓觀眾能夠將自己的目光與印象停留在
該電視台。
馮總經理也提及,公視也就是因為其新聞節目的中立性質,同樣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才
立下公視在社會大眾獨立與優質的印象。也因此,馮總經理在未來公視節目的全面改版,
新增與挪動了一些新聞與評論性節目。筆者在訪談時,問及閩南語新聞增加的原因,馮總
經理回答道,是因為公共廣電集團目前已有原住民、客家等電視台製作原住民語與客家語
的新聞性節目,開台以來卻唯獨閩南語新聞節目遲遲未開設。因此,基於平等與公共服務
的立場,確保閩南族群的閱聽權益,才計畫於此次公視節目大改版中,同時增加閩南語新
聞的時段。改版的時間定於此時,乃是由於整個公視新的領導團隊才更到任不久,改版有
其時間壓力,所以不得不在此時進行改版。
同時,為了確保南部觀點能夠被呈現,因此公視也在近期的改版中,在其「有話好說」的
新聞性節目時段,於每周週末增加以南部觀點的角度做為該時段新聞性節目的主要討論方
向。
行文至此,讀者或許會以為,公視此次的大幅改變,將會失去公視新聞編採與節目製作的
獨立自主。然,馮賢賢總經理提及,她不會因此而過度介入員工與製作部門新聞編採與節
目製作的獨立性。對此,她說,她一向對於製作部門的製作創意極為尊重與接納。特別是
小眾或弱勢的節目類型,例如兒童與青少年節目,若是製作人有特別的想法與創意,她肯
定會讓該節目與製作人有可發揮的空間,不容許此類節目一再重播過去舊有節目。
公廣集團南部建台與國會頻道
關於公廣集團的經營,近來各界關注的,更是有關公廣集團南部建台與國會頻道開設的問
題。對此,馮賢賢表示,公廣集團的經營是以公共利益為前提,雖然仍有成本上的考量,
但地方上的呼聲也不能不回應。
過去台灣的傳播媒體,尤其廣電媒體,資源與觀點大多集中於北部,公視也受限於人力與
資源,以及節目編排的限制,遲遲無法平衡南北觀點的落差。如今,民間與政府行政立法
部門都開始有這樣的呼聲,基於維繫公共利益,公視似乎也應當執行。
馮賢賢總經理提到,公廣集團不僅僅是內部節目製作的績效與品質要提升,同時外部也有
相當多的計畫要執行。比如,公視承接了兩年四十四億的「公共廣電與文化創意、數位電
視發展二年計畫」,今年將邁入第二年,未來在2009年也即將主辦世運會的轉播權。
而若南部建台勢在必行,則建台的議題不僅僅要考量建台本身,還有更多的問題,比如人
員編排與安置、公視本身與當地政府以及民眾等在地社區的總體營造與協調,公視南部台
的建物設址與建築物規劃設計等問題。另外,若公視亦要承接所謂「國會頻道」的播映,
則必須考量如何進行該頻道的人力物力資源安置與獲取,以及節目編排規劃,包括立院各
分組委員同時舉行時,怎麼安排現場直播或延遲播出的順序?而立法院休會期間,國會頻
道又該如何繼續維持播出品質,該播出什麼樣的節目?這些重大政策如何捲動公共參與,
都是問題。
對於上述,乃至於未來可能出現的政策議題,馮賢賢表示公廣集團樂於承擔,但她更認為
,一旦承接這些更大的公共政策任務,國家給予的資源分配方式則要有詳細與完整的配套
與規劃,不該只是草率提出的口號與立法過程。
馮賢賢最後也表示,公共廣電集團的許多政策與問題,涉及資源運用、分配與整合的法律
層次與實際操作層次。然而,現行的公共電視法以及政府將資源投注於公廣集團的實際分
配方式,都有許多細節問題亟待解決。這些問題,都亟待公視法的重新修法,以及相關政
策議題的再討論,審慎研究後以及確實給予資源運用,才能促使公廣集團的使命得以完成
。
--
Global Voices 全球之聲 http://zh.globalvoicesonline.org/hant/
媒體觀察站 媒體監督好夥伴 http://blog.yam.com/mwradiostati
線上收聽:媒觀卯上主流夏季營隊課程錄音 http://0rz.tw/d53nx
--
Tags:
公視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有人看23:00的真愛奇緣嗎

By Kyle
at 2008-03-04T18:16
at 2008-03-04T18:16
七點有話好說--阿扁的畢業禮物-「蘇花高」與「公投入聯」

By Carol
at 2008-03-04T15:12
at 2008-03-04T15:12
七點看公視

By Frederic
at 2008-03-03T17:17
at 2008-03-03T17:17
公視年度改版 新增30位編採人員

By Bennie
at 2008-03-03T12:00
at 2008-03-03T12:00
有人看23:00的真愛奇緣嗎

By Hardy
at 2008-03-03T09:42
at 2008-03-03T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