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紀錄片「餘生˙共游」觀後感 - 紀錄片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14-05-07T20:39

Table of Contents


5/5周一晚上看了公視播放、由導演柯金源先生創作的海洋紀錄片
「餘生˙共游」的上集「餘生」後,心情大受影響,
因為上集結束在去年七月海生館野放鯨鯊二號失敗的事件,
相隔不到一年,後作力仍餘波不斷。

當時我在事發後偶然看到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播出的「鯨鯊要回家」,
才知道這個消息。
「鯨鯊要回家」目前仍可在youtube網站上觀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8hLt1W2HzA

由這段影片可以初步了解到海景公司與海生館對野放鯨鯊二號的計劃有多草率,
先是以營利為目的,強將這條鯨鯊多留了兩年。
2013年決定野放牠的原因也是因為不得不這麼做,鯨鯊長得太大、缸太小了。
而野放也選擇以最經濟、省事且陽春的方式進行,
不顧學者、研究人員的建議,讓在狹小水族缸中圈養了八年的鯨鯊,
直接野放回海洋後不斷重複在缸內養成的習性,
繞行洄游且兩度擱淺,最終導致牠以藏身海底的方式回了家。

片末“宛如十字架般的白色身軀,逐漸沉入深邃的海洋”的影像讓我淚流不止,
深深打印入心。
這份傷痛來得好沉好重。
原本在海裡悠游的美麗生物,不能再為飼主獲利,即糟丟棄?
我怎能付錢給財團做這種事?!錢被賺走了,鯨鯊二號的最終下場卻是不得好死。
難道飼主沒有責任為牠安排一個適當的野放計劃嗎?這跟棄養寵物、用過即丟有何不同。

「餘生˙共游」也是亞洲首部以鯨鯊為主角的紀錄片,5/6播出的下集「共游」中
可看到許多鯨鯊在海面下淺游的美妙畫面。
並且介紹了現今日本、菲律賓,不同地區的人對待鯨鯊的態度與“利用”方式。
回憶昨晚看到電視上菲律賓漁民把鯨鯊當成寵物餵食、一隻鯨鯊在水中同時被六、七個
浮潛的賞鯨遊客團團圍繞的樣子其實很吊詭。
這可不是一條熱帶魚,而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魚類啊!
與鯨鯊共游的行程雖然誘人,但仍是人類一廂情願的作法,不同於圈養,
而換了新的一種觀光形式罷了。


在海裡,陽光透過海水折射後映在緩緩行進的鯨鯊背上,
繁星狀的斑點間流閃著銀光,像電流般耀動。
這才是鯨鯊最美麗的模樣與本色。


備註:紀錄片「餘生˙共游」之相關介紹:
http://e-info.org.tw/node/99075


--

All Comments

核電影專題:核你到永遠

Oscar avatar
By Oscar
at 2014-05-06T17:55
不核作運動 | 核電影專題 V:核你到永遠 No Nukes Film Festival V: Into Eternity 時間 Time/ 2014/05/08(四) 19:30 地點 Venue/ 江山藝改所 (新竹市江山街17-4號/城隍廟旁/江山街13.15號巷縫中) Jiang Shan Y ...

新北日舞影展 播奧斯卡紀錄片

Wallis avatar
By Wallis
at 2014-05-03T11:58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00103/172014050200572.html 2014年「日舞前進計畫台灣巡迴展」將巡迴新北、台中與台東,促進性別、教育、社區改 造、種族、宗教等跨文化對話。  影展今天下午由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馬啟思、新北市長朱立倫、前 ...

核電影專題:核電爭議

Bennie avatar
By Bennie
at 2014-05-01T17:28
不核作運動 | 核電影專題 IV:核電爭議 No Nukes Film Festival IV: Nuclear Controversies 時間 Time/ 2014/05/01(四) 19:30 地點 Venue/ 江山藝改所 (新竹市江山街17-4號/城隍廟旁/江山街13.15號巷縫中) Jiang ...

伊朗政治與外交關係: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

Jacob avatar
By Jacob
at 2014-04-27T22:59
伊朗政治與外交關係:紀錄片放映暨座談會 主辦單位:中興大學當代南亞與中東戰略研究中心 活動海報:http://ppt.cc/oV5n 活動網址:http://ppt.cc/aSsF (活動毋須報名 直接到場即可) 放映紀錄片:德黑蘭,第25個中鐘頭 座談會講者&主持人: 陳牧民 中 ...

2014民族誌影展巡演:「跨界人生」

Faithe avatar
By Faithe
at 2014-04-25T17:37
兩年一度的2014民族誌影展巡演,將於4月至6月間開跑!本屆巡演主 題為「跨界人生」(Beyond Borders),探討世界各地人類如何面對快速 變化的外在環境與內心世界,一如現在正發生於我們身邊的人權、反核、 拆遷等議題,希望藉世界各地的紀錄片,提供國內外文化對話的機會,期 能激發對本土文化的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