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館百老匯 重新開幕觀影心得 - 電影院

By Andy
at 2017-01-16T19:30
at 2017-01-16T19:30
Table of Contents
因為平常習慣去的京站威秀和欣欣秀泰剛好沒有上映想看的電影
在查了時刻表後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來到了公館百老匯影城
位於公館福和橋頭的百老匯影城
位置對一間電影院而已實在有點尷尬
大眾交通工具不管是捷運或是公車都需要走小段路
開車騎車旁邊巷子和樓下騎樓也常常都是無位可停的狀態
交通條件相對於附近座落於水源市場隔壁,公館商圈核心的的東南亞秀泰影城遜色許多
可能也因為如此一直以來人氣都普普通通
http://i.imgur.com/SlBelvR.jpg
(Photo : Chun Hao Chang)
來到一樓大廳,相較整修前老氣售票亭樣式果然耳目一新
以工業風為裝潢主軸的影城似乎不太常見,很是特別
左側以假牆區隔出售票區,從以往的三窗口改為單一櫃檯雙座位
但這次購票時只有一個工作人員
以非尖峰時段來講也是綽綽有餘了
往右依序是影城電梯、大樓大廳入口、影城樓梯
電梯內部稍微可惜,看起來並沒有在這次的更新範圍內,有種在坐貨梯的老舊陽春感
http://i.imgur.com/Xo0jeIs.jpg
(Photo : 百老匯影城)
到了四樓走出電梯,右方設置了工業風的取餐櫃臺
價格也不意外的是「影城價」
櫃檯前方設置了幾組高腳桌椅供觀眾等候時做休息
影廳走廊入口和廁所都在櫃檯右方
走廊以「土」字狀區隔出6~9四個影廳,可能因為格局關係,走廊略感擁擠
廁所表現則是中規中矩
http://i.imgur.com/zpXgTSk.jpg
(Photo : Heui Ting Lin)
這次觀影的影廳是六廳
共六排,每排十個座位
更新後的座位誠意十足,座位又大又軟,每排高度差也很足,應該不太會有前面太高擋住字幕的問題
飲料架稍深,和華山光點相同的問題,若是放小杯咖啡或飲料可能就不太好拿
http://i.imgur.com/kcHOwXf.jpg
http://i.imgur.com/vjxTH6I.jpg
(Photo : 自攝)
第一排和螢幕距離稍近,廳內整體感受相較於欣欣秀泰小廳略感擁擠
本次座位在第二排正中間,螢幕剛好是滿視野,看得有點吃力,第三第四排中間應該是最佳觀影座位
隔音部分做得不太好,過程中外面取餐櫃臺喊歡迎光臨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有點可惜
螢幕部分也更新過,但不知為何才剛開幕右下角就有一小塊污漬
音響部分,這次看的拆彈少年沒有太多動作片的聲光效果,因此無法聽出
http://i.imgur.com/icRefqS.jpg
(Photo : 自攝)
結束後走樓梯下樓,原本全視野的玻璃樓梯帷幕在更新後全以紅色布幕圍起,有點可惜
http://i.imgur.com/lQEwBIm.jpg
http://i.imgur.com/Fn3NIG6.jpg
(Photo : 自攝)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樓購票區旁設了一塊區域
放置許多電影簡介、酷卡供觀眾自由拿取
相較於單純觀影,多了不少認識其他電影的機會
價格方面
全票270、優待240、早場午夜場200
還算是中規中矩
小廳整體感受而言不輸欣欣秀泰小廳,算是在台北電影院小廳的新起之秀
第一次在影城版發心得文
因為自己拍的照片不夠好看,取了一些網路照片做輔助
還請大家見諒
--
在查了時刻表後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來到了公館百老匯影城
位於公館福和橋頭的百老匯影城
位置對一間電影院而已實在有點尷尬
大眾交通工具不管是捷運或是公車都需要走小段路
開車騎車旁邊巷子和樓下騎樓也常常都是無位可停的狀態
交通條件相對於附近座落於水源市場隔壁,公館商圈核心的的東南亞秀泰影城遜色許多
可能也因為如此一直以來人氣都普普通通
http://i.imgur.com/SlBelvR.jpg
(Photo : Chun Hao Chang)
來到一樓大廳,相較整修前老氣售票亭樣式果然耳目一新
以工業風為裝潢主軸的影城似乎不太常見,很是特別
左側以假牆區隔出售票區,從以往的三窗口改為單一櫃檯雙座位
但這次購票時只有一個工作人員
以非尖峰時段來講也是綽綽有餘了
往右依序是影城電梯、大樓大廳入口、影城樓梯
電梯內部稍微可惜,看起來並沒有在這次的更新範圍內,有種在坐貨梯的老舊陽春感
http://i.imgur.com/Xo0jeIs.jpg
(Photo : 百老匯影城)
到了四樓走出電梯,右方設置了工業風的取餐櫃臺
價格也不意外的是「影城價」
櫃檯前方設置了幾組高腳桌椅供觀眾等候時做休息
影廳走廊入口和廁所都在櫃檯右方
走廊以「土」字狀區隔出6~9四個影廳,可能因為格局關係,走廊略感擁擠
廁所表現則是中規中矩
http://i.imgur.com/zpXgTSk.jpg
(Photo : Heui Ting Lin)
這次觀影的影廳是六廳
共六排,每排十個座位
更新後的座位誠意十足,座位又大又軟,每排高度差也很足,應該不太會有前面太高擋住字幕的問題
飲料架稍深,和華山光點相同的問題,若是放小杯咖啡或飲料可能就不太好拿
http://i.imgur.com/kcHOwXf.jpg
http://i.imgur.com/vjxTH6I.jpg
(Photo : 自攝)
第一排和螢幕距離稍近,廳內整體感受相較於欣欣秀泰小廳略感擁擠
本次座位在第二排正中間,螢幕剛好是滿視野,看得有點吃力,第三第四排中間應該是最佳觀影座位
隔音部分做得不太好,過程中外面取餐櫃臺喊歡迎光臨的聲音都聽得清清楚楚,有點可惜
螢幕部分也更新過,但不知為何才剛開幕右下角就有一小塊污漬
音響部分,這次看的拆彈少年沒有太多動作片的聲光效果,因此無法聽出
http://i.imgur.com/icRefqS.jpg
(Photo : 自攝)
結束後走樓梯下樓,原本全視野的玻璃樓梯帷幕在更新後全以紅色布幕圍起,有點可惜
http://i.imgur.com/lQEwBIm.jpg
http://i.imgur.com/Fn3NIG6.jpg
(Photo : 自攝)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樓購票區旁設了一塊區域
放置許多電影簡介、酷卡供觀眾自由拿取
相較於單純觀影,多了不少認識其他電影的機會
價格方面
全票270、優待240、早場午夜場200
還算是中規中矩
小廳整體感受而言不輸欣欣秀泰小廳,算是在台北電影院小廳的新起之秀
第一次在影城版發心得文
因為自己拍的照片不夠好看,取了一些網路照片做輔助
還請大家見諒
--
Tags:
電影院
All Comments

By Doris
at 2017-01-18T22:51
at 2017-01-18T22:51

By Megan
at 2017-01-21T17:10
at 2017-01-21T17:10

By Eartha
at 2017-01-25T13:51
at 2017-01-25T13:51

By Yedda
at 2017-01-28T10:42
at 2017-01-28T10:42

By Iris
at 2017-01-30T21:43
at 2017-01-30T21:43

By Catherine
at 2017-02-01T13:04
at 2017-02-01T13:04

By George
at 2017-02-05T01:12
at 2017-02-05T01:12

By Rebecca
at 2017-02-07T20:15
at 2017-02-07T20:15

By Tom
at 2017-02-10T18:46
at 2017-02-10T18:46

By Caitlin
at 2017-02-14T18:38
at 2017-02-14T18:38

By Jacky
at 2017-02-19T06:38
at 2017-02-19T06:38

By Quanna
at 2017-02-21T05:45
at 2017-02-21T05:45

By Odelette
at 2017-02-22T20:24
at 2017-02-22T20:24

By Queena
at 2017-02-23T14:54
at 2017-02-23T14:54

By Eden
at 2017-02-24T04:09
at 2017-02-24T04:09

By Zora
at 2017-02-25T02:53
at 2017-02-25T02:53

By Connor
at 2017-02-26T21:34
at 2017-02-26T21:34

By Puput
at 2017-03-03T07:25
at 2017-03-03T07:25

By Vanessa
at 2017-03-03T18:48
at 2017-03-03T18:48

By Daniel
at 2017-03-06T17:28
at 2017-03-06T17:28
Related Posts
你的名字 IMAX@美麗華大直影城的比例

By Oscar
at 2017-01-15T20:40
at 2017-01-15T20:40
MLD 1廳選位

By Cara
at 2017-01-15T14:03
at 2017-01-15T14:03
台中大遠百秀IMAX "你的名子"

By Bethany
at 2017-01-15T10:40
at 2017-01-15T10:40
IMAX電影檔期 二、三月份有更新了

By Lucy
at 2017-01-13T17:26
at 2017-01-13T17:26
台中日新至尊廳~雷射4K數位版 "長城".

By Hedwig
at 2017-01-13T01:16
at 2017-01-13T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