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歷史 牽繫記憶 關於紀錄片《綠的海平線》 - 紀錄片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06-05-15T00:37

Table of Contents

2006.5.10.自由時報

二戰期間,八千多名台灣少年被徵募到日本海軍工廠生產戰鬥飛機。紀錄片《綠的海平線
》,在台灣、日本、中國等地,採訪了數十位當事人,搜尋珍貴的歷史檔案和影片,
耗費四年時間製作完成。本文作者爬梳歷史,補綴斷裂的記憶。

◎戴寶村


我常說歷史是「鏡與窗」,鏡子讓人回顧過去, 窗戶讓人展望未來。人群、空間、時間
、事物構成歷史,人人都是歷史的創造者,而歷史學者回顧(review)歷史,蒐集資料
分析整理研究(research)歷史,歷史的素材著作使歷史再現(represent),再現的
形式甚多,包括史著、戲劇、文學、音樂、影像、史蹟訪察等,這些再現使歷史知識能夠
教育傳承而讓人記得(remember)歷史,形塑該群人的歷史集體記憶,建立其認同意識。

2005年是上一世紀人類社會最大規模自殘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六十年紀念,
從2004年起,NationalGeographic以及Discovery頻道就陸續播出有關二戰的歷史紀錄片
。做為當年日本殖民地的台灣,二戰末期也高度捲入太平洋戰爭的漩渦,但是之後歷史的
回顧或省思紀念的活動不多。陣亡海外的台灣人日本兵的歷史,被無知的立委荒謬地戲耍
於靖國神社圍牆外,錯失檢討台灣人與「國家」、「戰爭」的辯證關係。難得有以1943年
「高千穗丸」沉船事件為背景所拍攝的電影──《南方紀事之浮光掠影》,讓少數人知道
當年高千穗丸遭受美軍攻擊沉沒在基隆北方外海,罹難人數多達1,250人,是二十世紀
世界第四大海難事件,否則一般人大概只知道有鐵達尼號沉船事件。由於長期歷史教育的
扭曲,很多人甚至有二戰末期台灣是遭遇到日軍轟炸的錯誤認知。

台灣人被殖民母國挾帶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相當無奈的。1 8 9 5年台灣依《馬關條約》
永久割讓給日本,在內地延長、內台一體的口號下,台日之間仍是有高度差異的,台灣人
依法有納稅義務,卻免除服兵役之義務,也等於沒有為國效命的權利,亦即並非是真正與
內地相平等的國民或是皇民。然而但當日本需要台灣的人力、物資投入戰場時,台灣人
還是身不由己地被動員捲入戰局。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台灣亦進入戰時體制,物資統制日趨嚴密, 皇民奉公運動全面
推動,軍事人力動員開展,有派「台灣農業義勇團」前往中國,「台灣特設勤勞團」
赴東南亞,1942 年起實施陸軍、海軍志特別願兵,徵調高砂義勇隊,1945年實施徵兵制
,總計有207,183 台灣人日本兵投入戰場,其中戰歿者達30,304 人,因此有2 7 , 8 6 4
人登錄在靖國神社的靈璽簿。

1942年6月中途島之戰後,日軍在太平洋戰勢逆轉,為增產對抗美軍B-29轟炸機的「雷電
」戰鬥機,神奈川縣大和市的「海軍航空技術廠相模野□張所」(空C廠,後來改為高座
海軍工廠)負責生產該型戰機。由於日本國內人力逐漸缺乏,1942年10月台灣總督府在
全島募集12.3歲至18.9歲的小學或中學畢業生前往高座廠造飛機。募集條件是半工半讀,
小學畢業的讀三年書,工廠工作二年,五年可取得甲種工業學校畢業資格,中學畢業
則工作二年,可取得高等工業學校畢業資格,工作有薪水,衣食宿都由工廠提供,結果
1953年5月至1 9 4 4年5月共有8 , 4 1 9名「台灣少年工」遠赴日本。

這些少年工大多數在高座海軍工廠,有些前往群馬縣太田市、茨城縣霞之浦、長崎縣大村
、名古屋三菱重工等各工廠實習工作。他們離鄉背井在惡劣的工作生活環境中消耗青春,
因病亡故或在1944年12月18日遭受美軍轟炸死亡者共有5 0多人。終戰後1 9 4 5年底至
1946年初,他們才陸續回到台灣,並重新適應一個大轉換的時代。

1963年神奈川縣平塚市元高座海軍工廠技手早川金次,是當年少年工的教官,他在大和市
的善德寺墓園一角建立「戰歿台灣少年之慰靈碑」,以為少年亡魂祈禱冥福。1973年
大和市立柳橋小學校的保?治男校長在學校講演台灣少年工的故事,使這段史事逐漸再
浮現。1983年台灣「新竹高座同學聯誼會」成立,因受限於戒嚴時期不能集會結社的關係
,而同學會不受此限,因此這些少年工的聯誼會只得加入「同學」字眼。之後各地聯誼會
陸續成立,1987年拜解嚴之賜,「留日台灣高座同學會聯誼會」總會終於成立。
之後早川金次、勝尾金彌、周姚萍等人的著述逐漸披露台灣少年工的故事。1997年陳碧奎
(少年工)、張良澤、張瑞雄等合編《高座海軍工廠 台灣少年工寫真帖》(前衛出版社)
,1999 年野口毅編著《台灣少年工 第二 故鄉》(展轉社)。聯誼會向日本政府爭取,
2003年10月終於在高座廠成立60年之際,日本厚生勞動省終於頒給約40位確認可取得
中學畢業資格的少年工「畢業證書」及一千多名少年工的「在職證明書」,跨越半個多
世紀的歷史再度聯結起來。

台灣少年工的歷史在終戰六十年後,透過這部《綠的海平線》的紀錄片,再以鮮活的影像
重現,製作人郭亮吟及其團隊,蒐集相當多難得的資料,綜合了訪談、圖象、文字檔案等
素材,加上配音配樂,耗時費力完成的這部影片,讓觀閱者沉浸在歷史黃暉,也見識到
穿越歷史者所拓展的多樣人生路徑,象徵台灣人宿命般的無奈,但又展現無限的生命韌性
,這大概也是台灣歷史的縮影罷。期盼這部《綠的海平線──台灣少年工的故事」紀錄片
能延伸台灣人的歷史視線與深度,牽繫斷裂的歷史,凝塑共同集體記憶。


--

All Comments

世界公視大展 INPUT亞洲 台灣取經

Annie avatar
By Annie
at 2006-05-14T23:07
2006.05.07  中國時報 世界公視大展 INPUT亞洲 台灣取經 賀靜賢/專題報導 「2006 INPUT全球節目映波」於本月7日至12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將有來自 35國、85部的影視作品於現場放映,配上了中文字幕和同步口譯。這些作品不見得近期 將於電視頻道中播出,但有全球節目的新趨勢,也 ...

急徵人@.@

Dorothy avatar
By Dorothy
at 2006-05-14T16:24
急徵 平面與網站設計高手 1、影片放映活動平面設計: 內容包括邀請函、DM與海報 2、影片官方網站設計: 需具備一般電影官網網頁與選單設計、討論版設定等製作能力 以上兩個案子都需在六月初前完成 歡迎具有熱誠的年輕朋友加入 酬勞面議 請將資料mail:hlee9atcc.shu.edu.tw (亦 ...

名導郭南宏現身:將拍高雄勞工的電影

Christine avatar
By Christine
at 2006-05-14T15:04
高雄勞工影展 名導郭南宏現身:將拍高雄勞工的電影 5/2 東森新聞報 記者洪淑珠、崔文沛/高雄報導 長期旅居香港的國際大導演郭南宏,最近悄悄的回到台灣,他在參加第四屆高雄市 國際勞工影展時宣布,明後年將有3部電影開拍,其中一部會以高雄勞工為主題, 真實紀錄勞工朋友對南台灣貢獻付出。 一部記錄著早期俄國勞 ...

翻滾男孩 獲邀日本參加影展

Ivy avatar
By Ivy
at 2006-05-14T08:24
翻滾男孩 獲邀日本參加影展 獲得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翻滾吧!男孩」,電影中7個體操選手雖然走紅演藝圈, 但是他們還是熱中體操,最近還應邀到日本參加影展並且交流體操,小朋友說,他 們根本不喜歡當明星,體操才是他們的最愛。 因為刻苦訓練體操,並且透過「翻滾吧!男孩」最佳紀錄片的金馬獎電影 ...

《舞影者》紀錄片放映討論會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06-05-13T19:20
《舞影者:台灣戰後攝影記者習癖與品味的形構 》影片座談會 以新聞攝影而言,許多新聞攝影從業者與學界則以功能論以及新聞原理,來批評或 解釋當今新聞攝影的問題。部份的攝影記者則執著於以攝影藝術層次,來分析新聞 攝影的價值與意義。本影片為導演之碩士論文的一部份,研究乃以攝影記者作為研 究對象,嘗試以文化研究為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