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下我的眼淚,在你的臉頰貼上:《愛麗絲的鏡子》 - 台灣

By Victoria
at 2010-02-01T12:38
at 2010-02-01T12:38
Table of Contents
人物背景移植自侯孝賢《最好的時光》的第三段【青春夢】,卻又迥異於侯導那
以距離感增添雜亂生活與愛情的美好氣氛,姚宏易近距離的切入角色之間,捕捉各
自與相得益彰的情緒和情感,貼近真實的後韻潛行,使電影裡的人物簡明而格外立
體。
【不需強求,愛情遺忘了理由】
不同於《千禧曼波》有些失焦的迷失,精準地帶出女孩間曖昧不明的情誼,自然而
然又不流於刻意渲染,平靜地鋪展開來,類似岸西那部倒敘的《親密》,同樣略過
完整的因果交代,在寫實如紀錄片般生活片段中,我們有很大的空間從畫面或是角
色的神情去揣測,從曉鏡與小豪的msn對話、曉鏡和咪看似超友誼的曖昧,練團室
外卻趨近無言以對的抽菸,呈現了漸疲又或該說是無須定義的單純……在她們的相
處中,我們看不到過多激情,於是片尾的走勢似乎也理所當然,在撲朔迷離的三角
關係中,沒有平衡也不算失衡,而是以一種看似傾斜卻又安然靜止的狀態,重新定
位,也可以任意打散,並不會破壞整部片的節奏與架構。
包尿布的片段、小豪與狗玩耍的片段(不免讓我聯想起楊德昌的《一一》,日本人
與鴿子的共處)、曉鏡與母親對於天冷出門,衣著多寡的緊繃爭執,對比咪重視曉
鏡母親的臉傷,滿溢關愛的溫和以對……等等,看似瑣碎卻錯落有致,串連出近似
在場的旁觀逼真,讓電影在看完後雖不致讓人喜愛或是感動,卻難以脫離電影裡的
畫面與氛圍,加上凱比鳥恰到好處的迷幻電音,使得電影顯得更加精巧。
【死亡離我們不算遠,於是愛情對於生命,也只能是點綴】
片中曉鏡聊及前日本女友的自殺,對照【青春夢】的Micky因難以承受舒淇與張震
的交往而尋短,在連結到《愛麗絲的鏡子》片尾咪是如何消弭如此難堪的重大打擊
,釋放情緒後的坦然面對,美好巧妙的高明收尾,使電影增添更大的感染力,或原
諒或無力反抗,靜靜地看著難以挽回的關係,鞋的凝視算是整部電影最不自然的一
小段,卻也加深和平相處底下的諷刺和內心難以啟齒的痛楚,沒有撕破臉,也沒有
拉拉扯扯的咆哮,避開勢必走向的窠臼,反高潮作結讓一切顯得順理成章,增添更
為濃烈的情緒深度,越發多端的發展可能。
雖然氣氛的營造不若【青春夢】那樣富韻致,攝影與手法也不如陳宏一的
《花吃了那女孩》那樣令人驚艷,至少《愛麗絲的鏡子》沒有《刺青》的刻意安排
,也不像《美麗在唱歌》那樣因友情發酵以致一方難以承受的壓抑沉重,更沒有
《亂青春》的不知所云、故弄玄虛。這部電影雖尚未能展現導演的個人風格,也許
是受限於故事背景與人物的安排,不免難以擺脫侯孝賢前作的影子,但場面調度的
成熟駕馭和節奏的平穩自然,仍令我相當期待姚宏易導演的新作。
特別要提及電影中表現最為出色的謝欣穎,飾演咪的她,沒有新生代女演員常見的
生硬口條,自然至極的對白讓人未感一絲刻意,片尾極難詮釋的情緒劇烈更迭,處
理得內斂平實,真誠的情感流露讓人動容,其實早在《殺人計畫》、《請登入線實》
中的精湛演出就相當讓我驚艷,也難怪她成為近年來繼林嘉欣之後,唯一一位以新
人之姿就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台灣演員,實至名歸的演出讓我非常期待她的新
作:侯季然的《有一天》、陳宏一的《消失打看》──導演的前作《花吃了那女孩》
,更是近年來最讓我喜歡的國片,大膽而創新的運鏡與手法,接續配上一首首迷人
至極的歌曲,畫面與音樂的諧調適切,讓觀影後的我深感痛快!
--
沉迷於電癮 http://www.wretch.cc/blog/oshima
--
以距離感增添雜亂生活與愛情的美好氣氛,姚宏易近距離的切入角色之間,捕捉各
自與相得益彰的情緒和情感,貼近真實的後韻潛行,使電影裡的人物簡明而格外立
體。
【不需強求,愛情遺忘了理由】
不同於《千禧曼波》有些失焦的迷失,精準地帶出女孩間曖昧不明的情誼,自然而
然又不流於刻意渲染,平靜地鋪展開來,類似岸西那部倒敘的《親密》,同樣略過
完整的因果交代,在寫實如紀錄片般生活片段中,我們有很大的空間從畫面或是角
色的神情去揣測,從曉鏡與小豪的msn對話、曉鏡和咪看似超友誼的曖昧,練團室
外卻趨近無言以對的抽菸,呈現了漸疲又或該說是無須定義的單純……在她們的相
處中,我們看不到過多激情,於是片尾的走勢似乎也理所當然,在撲朔迷離的三角
關係中,沒有平衡也不算失衡,而是以一種看似傾斜卻又安然靜止的狀態,重新定
位,也可以任意打散,並不會破壞整部片的節奏與架構。
包尿布的片段、小豪與狗玩耍的片段(不免讓我聯想起楊德昌的《一一》,日本人
與鴿子的共處)、曉鏡與母親對於天冷出門,衣著多寡的緊繃爭執,對比咪重視曉
鏡母親的臉傷,滿溢關愛的溫和以對……等等,看似瑣碎卻錯落有致,串連出近似
在場的旁觀逼真,讓電影在看完後雖不致讓人喜愛或是感動,卻難以脫離電影裡的
畫面與氛圍,加上凱比鳥恰到好處的迷幻電音,使得電影顯得更加精巧。
【死亡離我們不算遠,於是愛情對於生命,也只能是點綴】
片中曉鏡聊及前日本女友的自殺,對照【青春夢】的Micky因難以承受舒淇與張震
的交往而尋短,在連結到《愛麗絲的鏡子》片尾咪是如何消弭如此難堪的重大打擊
,釋放情緒後的坦然面對,美好巧妙的高明收尾,使電影增添更大的感染力,或原
諒或無力反抗,靜靜地看著難以挽回的關係,鞋的凝視算是整部電影最不自然的一
小段,卻也加深和平相處底下的諷刺和內心難以啟齒的痛楚,沒有撕破臉,也沒有
拉拉扯扯的咆哮,避開勢必走向的窠臼,反高潮作結讓一切顯得順理成章,增添更
為濃烈的情緒深度,越發多端的發展可能。
雖然氣氛的營造不若【青春夢】那樣富韻致,攝影與手法也不如陳宏一的
《花吃了那女孩》那樣令人驚艷,至少《愛麗絲的鏡子》沒有《刺青》的刻意安排
,也不像《美麗在唱歌》那樣因友情發酵以致一方難以承受的壓抑沉重,更沒有
《亂青春》的不知所云、故弄玄虛。這部電影雖尚未能展現導演的個人風格,也許
是受限於故事背景與人物的安排,不免難以擺脫侯孝賢前作的影子,但場面調度的
成熟駕馭和節奏的平穩自然,仍令我相當期待姚宏易導演的新作。
特別要提及電影中表現最為出色的謝欣穎,飾演咪的她,沒有新生代女演員常見的
生硬口條,自然至極的對白讓人未感一絲刻意,片尾極難詮釋的情緒劇烈更迭,處
理得內斂平實,真誠的情感流露讓人動容,其實早在《殺人計畫》、《請登入線實》
中的精湛演出就相當讓我驚艷,也難怪她成為近年來繼林嘉欣之後,唯一一位以新
人之姿就獲得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台灣演員,實至名歸的演出讓我非常期待她的新
作:侯季然的《有一天》、陳宏一的《消失打看》──導演的前作《花吃了那女孩》
,更是近年來最讓我喜歡的國片,大膽而創新的運鏡與手法,接續配上一首首迷人
至極的歌曲,畫面與音樂的諧調適切,讓觀影後的我深感痛快!
--
沉迷於電癮 http://www.wretch.cc/blog/oshima
--
Tags:
台灣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淚王子:引人動容,卻又過份矯情

By Sarah
at 2010-02-01T12:04
at 2010-02-01T12:04
攝影展拚電影 摸乳巷聚焦真「艋舺」

By Rachel
at 2010-02-01T10:59
at 2010-02-01T10:59
「不能沒有你」入圍法國費索爾亞洲電影展

By Victoria
at 2010-01-31T09:14
at 2010-01-31T09:14
2009年國片短片輔導金的獲選名單

By Zora
at 2010-01-30T16:48
at 2010-01-30T16:48
放映周報專訪《艋舺》導演鈕承澤

By Michael
at 2010-01-29T16:42
at 2010-01-29T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