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人剪出母語在劇場消逝的鄉愁 - 舞台劇

By Victoria
at 2010-09-12T12:43
at 2010-09-12T12:43
Table of Contents
去看剪紙人,對我的用意是去看神話故事如何演出來,尤其是以現代劇場的形式,這和皮
影戲、傀儡戲、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擅長神話戲的演出,有何傳承與創新。這裡我並沒
有連接到西方的劇場偶戲表現,只是純粹竟我個人熟悉的劇種去思考。
如果我是外國人,聽不懂劇中的語言,也對劇中的神話故事陌生,只是像看一齣安徒生童
話般的心情,覺得剪紙人很讚。運用「紙」材與光影的變化,將人與自然有情有性的劇情
,以流轉的詩意動人地展現。這裡頭讓「紙」如此單純、具體又抽象的材質,虛虛實實、
不斷因剪而生、又不斷被剪毀,紙的快速生成與消無,透過演員精彩的肢體調度,相當令
人欣賞。尤其將民間信仰中「紙」祭品的燒毀,轉化成剪下、掉落、化成地上的塵土(這
也是很好的道具,如果劇組和我一樣的想法,沒有掃去這些紙屑,那最後一場演出時所堆
疊的「塵土」應該挺「厚實」的吧。)
只是,回到這齣戲讓我思考比較多的地方,就是語境所帶出的情感世界的問題。因為我聽
懂劇中的語言,又也研究一點民間信仰的神話學與儀式,所以對這樣的神話展現,就多了
一種自家人的熟悉感與眷戀。這位劇中的主角被稱為「阿嬤」,龍山村明明講國語,為何
會出現台語的用語呢?這裡頭所包含的語境錯亂感,讓我對於長年在台灣看到的語言錯亂
感,忍不住想聊一下。
這種錯亂感我從一九八零年代的國語電影就發現了,例如「嫁妝一牛車」裡,因為戒嚴時
期的政策,不許講母語,所以電影中台灣農村的村民大家講的是標準國語,卻偶而出現一
兩句台語或台灣國語,因為戒嚴語言政策造成長期的失真語境。
在國語單一教育語境長大的我們,也被教育成習慣只有一種國語語境,但是我們的周遭還
有很多講母語的長輩,他們如何表達母語,我們聽而不聞。這也同樣反映在劇場和電視劇
裡頭。除了台語劇和客語劇之外,母語已經被邊緣化了,而且邊緣化到大家認為國語戲裡
出現幾句台語或客語,可以製造笑料。對這樣的語言使用,我越來越難過。
這樣的語境表現從大眾媒體,再回過來影響年輕世代,所以目前的年輕世代,可以講一兩
句搞笑的台語,卻對自己父母和祖父母世代的台語或其他母語,沒有練習與使用的機會。
既然習慣單一國語語境,於是對於非國語的其他母語語境裡所產生的詞彙與所牽涉的生活
體驗,就越來越陌生。以致於當有劇場人在國語劇中使用台語時,聽起來很怪異,幾乎就
是都會青年標準國語的詞彙。
如果說這齣剪紙人,因為場面調度與演員如此傑出,喚起我一種「認同感」。那這種認同
感,就是去思考我看國外劇場時很少出現的「語境」與切身文化經驗。他們喚起我去看傳
統戲劇演出時,還無法滿足的神話關懷的「存在感」,對於失去「親情」的不捨與失落,
所幻化的再一次擁有,即使只是短暫。這種「親情」讓我聯想起台語一去不返的疏離。
藝術創作一方面讓我們產生觀看時與現實的距離,另一方面又讓我們更深入「現實「的內
裡。「親情」對我不是抽象的,它包含我與過世親人相處的回憶,當一去不返的悲傷被召
喚出來時,這悲傷卻被原本應該熟悉此時卻疏離的「國語」給擋住了。我跟過往的親人、
還有他們所傳給我的神話,透過目前依然活絡的民間信仰,所展現傳統儀式劇場,依然對
我散發微弱的神聖力量。例如對於「普渡」、「龍神」的敬畏,這些語境我參與時都是台
語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剪紙人國語語境本身。這部劇所講的國語,是電視劇、卡通裡配音員的
標準國語,或者說中產階級的國語,不是龍山村村民的國語語境,也不是我在台灣所遇到
的外省語境的國語。我們被教育用「標準」國語思考,讓生活語境不知不覺就變成單語,
而且是學校教育出來的「國語」。但是可能有人跟我一樣,父母、公嬤所傳下的習俗印象
,就是帶有農村氣息的台語語彙,以及在這些語彙網絡下的生活世界。所以每當想起兒時
聽過的虎姑婆、白賊七故事,都還是台語發音的。這些讓我看這齣神話傳奇時,對於台語
語境格外懷念。
但如果這齣戲換成台語會比較好嗎?我想這不只是族群語言的問題,還牽涉到即使是國語
,要問的是:那是哪一種階級身份的國語,是都會文藝青年的國語用詞呢?還是去好好觀
察一下村民所使用的語彙。即使這部劇是給兒童看的,但我相信講國語的老奶奶,口音也
不只是這樣,這種聲音的質感是卡通影片熟練的配音員口中的老奶奶,不是我遇到的外省
老奶奶。想想狄士尼和日本卡通裡的老人家的配音,他們的聲音不只有低沈裝老,老人家
的說話語氣很多樣的。台灣的劇場演員、包括電視劇,常常用年輕人去演老人,卻無法好
好去揣摩老人神情的豐富,好可惜哦。
剪紙人剪出不少我對母語在劇場消逝的鄉愁,感謝了!
--
影戲、傀儡戲、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擅長神話戲的演出,有何傳承與創新。這裡我並沒
有連接到西方的劇場偶戲表現,只是純粹竟我個人熟悉的劇種去思考。
如果我是外國人,聽不懂劇中的語言,也對劇中的神話故事陌生,只是像看一齣安徒生童
話般的心情,覺得剪紙人很讚。運用「紙」材與光影的變化,將人與自然有情有性的劇情
,以流轉的詩意動人地展現。這裡頭讓「紙」如此單純、具體又抽象的材質,虛虛實實、
不斷因剪而生、又不斷被剪毀,紙的快速生成與消無,透過演員精彩的肢體調度,相當令
人欣賞。尤其將民間信仰中「紙」祭品的燒毀,轉化成剪下、掉落、化成地上的塵土(這
也是很好的道具,如果劇組和我一樣的想法,沒有掃去這些紙屑,那最後一場演出時所堆
疊的「塵土」應該挺「厚實」的吧。)
只是,回到這齣戲讓我思考比較多的地方,就是語境所帶出的情感世界的問題。因為我聽
懂劇中的語言,又也研究一點民間信仰的神話學與儀式,所以對這樣的神話展現,就多了
一種自家人的熟悉感與眷戀。這位劇中的主角被稱為「阿嬤」,龍山村明明講國語,為何
會出現台語的用語呢?這裡頭所包含的語境錯亂感,讓我對於長年在台灣看到的語言錯亂
感,忍不住想聊一下。
這種錯亂感我從一九八零年代的國語電影就發現了,例如「嫁妝一牛車」裡,因為戒嚴時
期的政策,不許講母語,所以電影中台灣農村的村民大家講的是標準國語,卻偶而出現一
兩句台語或台灣國語,因為戒嚴語言政策造成長期的失真語境。
在國語單一教育語境長大的我們,也被教育成習慣只有一種國語語境,但是我們的周遭還
有很多講母語的長輩,他們如何表達母語,我們聽而不聞。這也同樣反映在劇場和電視劇
裡頭。除了台語劇和客語劇之外,母語已經被邊緣化了,而且邊緣化到大家認為國語戲裡
出現幾句台語或客語,可以製造笑料。對這樣的語言使用,我越來越難過。
這樣的語境表現從大眾媒體,再回過來影響年輕世代,所以目前的年輕世代,可以講一兩
句搞笑的台語,卻對自己父母和祖父母世代的台語或其他母語,沒有練習與使用的機會。
既然習慣單一國語語境,於是對於非國語的其他母語語境裡所產生的詞彙與所牽涉的生活
體驗,就越來越陌生。以致於當有劇場人在國語劇中使用台語時,聽起來很怪異,幾乎就
是都會青年標準國語的詞彙。
如果說這齣剪紙人,因為場面調度與演員如此傑出,喚起我一種「認同感」。那這種認同
感,就是去思考我看國外劇場時很少出現的「語境」與切身文化經驗。他們喚起我去看傳
統戲劇演出時,還無法滿足的神話關懷的「存在感」,對於失去「親情」的不捨與失落,
所幻化的再一次擁有,即使只是短暫。這種「親情」讓我聯想起台語一去不返的疏離。
藝術創作一方面讓我們產生觀看時與現實的距離,另一方面又讓我們更深入「現實「的內
裡。「親情」對我不是抽象的,它包含我與過世親人相處的回憶,當一去不返的悲傷被召
喚出來時,這悲傷卻被原本應該熟悉此時卻疏離的「國語」給擋住了。我跟過往的親人、
還有他們所傳給我的神話,透過目前依然活絡的民間信仰,所展現傳統儀式劇場,依然對
我散發微弱的神聖力量。例如對於「普渡」、「龍神」的敬畏,這些語境我參與時都是台
語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剪紙人國語語境本身。這部劇所講的國語,是電視劇、卡通裡配音員的
標準國語,或者說中產階級的國語,不是龍山村村民的國語語境,也不是我在台灣所遇到
的外省語境的國語。我們被教育用「標準」國語思考,讓生活語境不知不覺就變成單語,
而且是學校教育出來的「國語」。但是可能有人跟我一樣,父母、公嬤所傳下的習俗印象
,就是帶有農村氣息的台語語彙,以及在這些語彙網絡下的生活世界。所以每當想起兒時
聽過的虎姑婆、白賊七故事,都還是台語發音的。這些讓我看這齣神話傳奇時,對於台語
語境格外懷念。
但如果這齣戲換成台語會比較好嗎?我想這不只是族群語言的問題,還牽涉到即使是國語
,要問的是:那是哪一種階級身份的國語,是都會文藝青年的國語用詞呢?還是去好好觀
察一下村民所使用的語彙。即使這部劇是給兒童看的,但我相信講國語的老奶奶,口音也
不只是這樣,這種聲音的質感是卡通影片熟練的配音員口中的老奶奶,不是我遇到的外省
老奶奶。想想狄士尼和日本卡通裡的老人家的配音,他們的聲音不只有低沈裝老,老人家
的說話語氣很多樣的。台灣的劇場演員、包括電視劇,常常用年輕人去演老人,卻無法好
好去揣摩老人神情的豐富,好可惜哦。
剪紙人剪出不少我對母語在劇場消逝的鄉愁,感謝了!
--
Tags:
舞台劇
All Comments

By Irma
at 2010-09-13T05:50
at 2010-09-13T05:50

By Una
at 2010-09-15T22:52
at 2010-09-15T22:52
Related Posts
美國人真是太行了 蜘蛛人也可以變成音樂劇

By Queena
at 2010-09-12T10:29
at 2010-09-12T10:29
「貓」劇又來了 17日起巡演

By Zanna
at 2010-09-12T01:12
at 2010-09-12T01:12
不懂剪紙人

By Agatha
at 2010-09-11T17:39
at 2010-09-11T17:39
少女心

By John
at 2010-09-11T12:17
at 2010-09-11T12:17
話劇導演/指導

By Rebecca
at 2010-09-11T01:47
at 2010-09-11T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