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倒數:Hitchcock式懸疑的另類實踐 - 藝術電影

By Olga
at 2010-08-04T15:38
at 2010-08-04T15:38
Table of Contents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11599214
去年入圍Venice影展且在今年拿下Oscar最佳影片的作品The Hurt
Locker(中譯:危機倒數),儘管在內容上常見的批評之一即又是一
個淪為大美國主義的故事,但在作為一個以拆除炸彈的部隊為題材的
層面上,基於題材本身所能夠製造出來的緊張感,使得整部片不斷充
滿張力。對於Hitchcock(中譯:希區考克)熟悉並且閱讀過Truffaut
(中譯:楚浮)所著的《Hitchcock/Truffaut對話錄》的影迷而言,
更可以清楚意識到這和Hitchcock在對話中提及如何製造懸疑的例子相
當相近。以下茲附上對話錄譯文(譯文引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p. 54):
Truffaut:現在,我想請您確定在懸疑(註)和驚奇之間
應該做出的區分。
Hitchcock:懸疑和驚奇之間的區分很簡單,我經常談到。
但是在電影中卻常常出現這兩個概念之間的混淆。
我們正在談話,在這張桌子底下也許有一顆炸彈。我
們的談話很普通,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突然,「砰」
的一聲,發生爆炸。觀眾很吃驚,但在爆炸之前,觀眾看
到的是一個絕對普通、毫無興味的場面。現在我們來看一
下懸疑。炸彈在桌子底下,觀眾知道了,或許觀眾看到了
無政府主義者把炸彈放在那裡。觀眾知道炸彈將在一點鐘
爆炸,還知道現在是一點差一刻-在背景上有一只鐘,同
樣的無足輕重的談話突然變得十分有趣,因為觀眾參與了
這個場面。觀眾想對銀幕上的人說:「你們不應該談論這
樣無關緊要的事,桌子底下有一顆炸彈呢,炸彈馬上就要
爆炸了。」在第一種情況下,爆炸時給觀眾十五秒鐘的驚
奇。在第二種情況下,我們給觀眾十五分鐘的懸疑。由此
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可能的話,必須事先告訴觀眾,除非
驚奇是一種出乎意料的轉折,也就是說,當意想不到的結
局構成一件軼事的精妙之處時,則是例外。
(註:簡體字譯本將suspense一詞譯為懸念,筆者經考慮
台灣語言習慣後改譯為懸疑。)
從這個區分中我們已經可以清楚瞭解到懸疑的效果是如何產生的
,而同樣的手法也構成了The Hurt Locker中許多任務給人感到的張力
:任務非常明確,就是要拆除炸彈,因此任務的過程絕大部分都在於
拆除炸彈的過程上,而炸彈的引爆與否也就構成了以上Hitchcock所提
到的懸疑。
除此之外,本片在拍攝以及其他手法上亦維持風格的統一:在拍
攝上模仿像是記者採訪時的拍攝手法,畫面雖然微微晃動,但還不至
於構成觀影上的困擾,因而形成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而在配樂上則
幾乎沒有配樂而大多以簡單的音效為主,以在聽覺上逼近寫實感。而
這或許也是這部作品為何會受到喜愛寫實風格的Venice影展的青睞的
原因。基於此一手法和題材上的高度結合,以及上述懸疑效果的成功
製造,整體所營造出的身歷其境感使得這部作品相當值得一看,且在
各大影展中獲得好評也就不那麼讓人意外了:)
--
去年入圍Venice影展且在今年拿下Oscar最佳影片的作品The Hurt
Locker(中譯:危機倒數),儘管在內容上常見的批評之一即又是一
個淪為大美國主義的故事,但在作為一個以拆除炸彈的部隊為題材的
層面上,基於題材本身所能夠製造出來的緊張感,使得整部片不斷充
滿張力。對於Hitchcock(中譯:希區考克)熟悉並且閱讀過Truffaut
(中譯:楚浮)所著的《Hitchcock/Truffaut對話錄》的影迷而言,
更可以清楚意識到這和Hitchcock在對話中提及如何製造懸疑的例子相
當相近。以下茲附上對話錄譯文(譯文引自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p. 54):
Truffaut:現在,我想請您確定在懸疑(註)和驚奇之間
應該做出的區分。
Hitchcock:懸疑和驚奇之間的區分很簡單,我經常談到。
但是在電影中卻常常出現這兩個概念之間的混淆。
我們正在談話,在這張桌子底下也許有一顆炸彈。我
們的談話很普通,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突然,「砰」
的一聲,發生爆炸。觀眾很吃驚,但在爆炸之前,觀眾看
到的是一個絕對普通、毫無興味的場面。現在我們來看一
下懸疑。炸彈在桌子底下,觀眾知道了,或許觀眾看到了
無政府主義者把炸彈放在那裡。觀眾知道炸彈將在一點鐘
爆炸,還知道現在是一點差一刻-在背景上有一只鐘,同
樣的無足輕重的談話突然變得十分有趣,因為觀眾參與了
這個場面。觀眾想對銀幕上的人說:「你們不應該談論這
樣無關緊要的事,桌子底下有一顆炸彈呢,炸彈馬上就要
爆炸了。」在第一種情況下,爆炸時給觀眾十五秒鐘的驚
奇。在第二種情況下,我們給觀眾十五分鐘的懸疑。由此
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可能的話,必須事先告訴觀眾,除非
驚奇是一種出乎意料的轉折,也就是說,當意想不到的結
局構成一件軼事的精妙之處時,則是例外。
(註:簡體字譯本將suspense一詞譯為懸念,筆者經考慮
台灣語言習慣後改譯為懸疑。)
從這個區分中我們已經可以清楚瞭解到懸疑的效果是如何產生的
,而同樣的手法也構成了The Hurt Locker中許多任務給人感到的張力
:任務非常明確,就是要拆除炸彈,因此任務的過程絕大部分都在於
拆除炸彈的過程上,而炸彈的引爆與否也就構成了以上Hitchcock所提
到的懸疑。
除此之外,本片在拍攝以及其他手法上亦維持風格的統一:在拍
攝上模仿像是記者採訪時的拍攝手法,畫面雖然微微晃動,但還不至
於構成觀影上的困擾,因而形成一種身歷其境的感覺;而在配樂上則
幾乎沒有配樂而大多以簡單的音效為主,以在聽覺上逼近寫實感。而
這或許也是這部作品為何會受到喜愛寫實風格的Venice影展的青睞的
原因。基於此一手法和題材上的高度結合,以及上述懸疑效果的成功
製造,整體所營造出的身歷其境感使得這部作品相當值得一看,且在
各大影展中獲得好評也就不那麼讓人意外了:)
--
Tags:
藝術電影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梁靜茹演上癮 想挑戰吻戲

By Odelette
at 2010-08-04T15:36
at 2010-08-04T15:36
《沒有男人,女人更美》緊揪李安心

By Hamiltion
at 2010-08-04T14:49
at 2010-08-04T14:49
《初戀紅豆冰》發酵 豆導感動說「讚」

By Lauren
at 2010-08-04T14:43
at 2010-08-04T14:43
活屍始祖力求突破 《活死人之島》入圍威尼斯影展

By Odelette
at 2010-08-04T14:39
at 2010-08-04T14:39
侯孝賢、肖風:電影該多元化 2則

By Connor
at 2010-08-03T10:18
at 2010-08-03T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