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劇場觀眾是這樣流失的! - 舞台劇

By Linda
at 2010-09-11T00:54
at 2010-09-11T00:5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wolf01 (南野狼)》之銘言:
: 快速看完了板上的文章之後
: 鮮少在此發表自己意見的我 在思索有關"實驗性"一詞
: 大家表示雖然名為"實驗" 但也應該是嚴謹的
: 還有 實驗劇究竟應該實驗給自己看還是實驗給觀眾看(收費)呢?
: 我聯想到貝克特的作品, 如 呼吸 舞台上只有垃圾還有30秒的呼吸聲
(還有開頭和結尾的尖叫。)
: 還有 "沒有狗", "一顆子彈" .....等作品 (應該是貝克特的吧 沒記錯?)
: 這些作品的確很據實驗性 而貝克特也被譽為戲劇大師
: 但很想知道大家若是花錢買了票 卻只有30秒的呼吸聲
: 大家會有甚麼想法呢?
這的確是很有趣的問題。
我想說的是,"實驗劇場"既然是用"劇場"這個媒介提出一個問題
或是一個假說,然後以演出為實驗結果,那當然沒有不考慮觀眾
的道理。沒有觀眾的劇場,至少對我而言不是劇場。就算一齣戲
的實驗重點在於忽視觀眾的存在,至少也得先設定"觀眾存在"為真。
至於w同學提出貝克特的例子,我想在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下,實際上並不會有
任何劇團或是製作人會專門為了一場三十秒鐘的演出賣票叫觀眾來看。我有看過
的貝克特短篇演出,都是包裝成多個短篇其中之一的。就像出版社並不會單賣極短篇。
雖然wikipedia的可信度總要打點折,但關於"呼吸"的文章看來引文還算嚴謹,
給大家參考一下: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eath_(play)
呼吸首演是在1969年的紐約,是一個revue其中的一段。當時觀眾反應不得而知,
但上面連結裡連了一篇本劇在1999年的演出劇評,也是跟krapp's last tape
一起演出的。99年的演出的確有觀眾的幹聲,但並非因為劇太短,而是覺得過於做作。
: 當時的觀眾應該也是幹聲連連吧???
: 或是 有沒有人知道當年演出類似的戲的時候 觀眾有甚麼想法
: 以及 為甚麼這一類劇作的作者 仍保有大師的地位呢?
就貝克特來說,他在形式上的實驗重點是"精簡",是剔除多餘的東西,不管是舞台設計
,語言或演員本身,但就內容而言,還是跟"人"和"生命"息息相關。他的大師地位並不
在於用30秒的長度挑釁觀眾(這句話乍看之下好色),而是因為他用前人沒有用過的方法
問了一個很難回答,但又非常重要的問題。
至於實驗重點在挑釁觀眾的作品如john cage的4:33,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呼吸發表時貝克特已獲諾貝爾獎
: 但"沒有狗"和"一顆子彈"的發表年分我就不知道了 應該也是在等待果陀之後)
--
: 快速看完了板上的文章之後
: 鮮少在此發表自己意見的我 在思索有關"實驗性"一詞
: 大家表示雖然名為"實驗" 但也應該是嚴謹的
: 還有 實驗劇究竟應該實驗給自己看還是實驗給觀眾看(收費)呢?
: 我聯想到貝克特的作品, 如 呼吸 舞台上只有垃圾還有30秒的呼吸聲
(還有開頭和結尾的尖叫。)
: 還有 "沒有狗", "一顆子彈" .....等作品 (應該是貝克特的吧 沒記錯?)
: 這些作品的確很據實驗性 而貝克特也被譽為戲劇大師
: 但很想知道大家若是花錢買了票 卻只有30秒的呼吸聲
: 大家會有甚麼想法呢?
這的確是很有趣的問題。
我想說的是,"實驗劇場"既然是用"劇場"這個媒介提出一個問題
或是一個假說,然後以演出為實驗結果,那當然沒有不考慮觀眾
的道理。沒有觀眾的劇場,至少對我而言不是劇場。就算一齣戲
的實驗重點在於忽視觀眾的存在,至少也得先設定"觀眾存在"為真。
至於w同學提出貝克特的例子,我想在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下,實際上並不會有
任何劇團或是製作人會專門為了一場三十秒鐘的演出賣票叫觀眾來看。我有看過
的貝克特短篇演出,都是包裝成多個短篇其中之一的。就像出版社並不會單賣極短篇。
雖然wikipedia的可信度總要打點折,但關於"呼吸"的文章看來引文還算嚴謹,
給大家參考一下: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eath_(play)
呼吸首演是在1969年的紐約,是一個revue其中的一段。當時觀眾反應不得而知,
但上面連結裡連了一篇本劇在1999年的演出劇評,也是跟krapp's last tape
一起演出的。99年的演出的確有觀眾的幹聲,但並非因為劇太短,而是覺得過於做作。
: 當時的觀眾應該也是幹聲連連吧???
: 或是 有沒有人知道當年演出類似的戲的時候 觀眾有甚麼想法
: 以及 為甚麼這一類劇作的作者 仍保有大師的地位呢?
就貝克特來說,他在形式上的實驗重點是"精簡",是剔除多餘的東西,不管是舞台設計
,語言或演員本身,但就內容而言,還是跟"人"和"生命"息息相關。他的大師地位並不
在於用30秒的長度挑釁觀眾(這句話乍看之下好色),而是因為他用前人沒有用過的方法
問了一個很難回答,但又非常重要的問題。
至於實驗重點在挑釁觀眾的作品如john cage的4:33,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呼吸發表時貝克特已獲諾貝爾獎
: 但"沒有狗"和"一顆子彈"的發表年分我就不知道了 應該也是在等待果陀之後)
--
Tags:
舞台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原來劇場觀眾是這樣流失的!

By Edward Lewis
at 2010-09-10T22:23
at 2010-09-10T22:23
漫遊者旗艦版--愛,就是要漫遊!

By Dora
at 2010-09-10T18:03
at 2010-09-10T18:03
Sucker Punch in London

By Jack
at 2010-09-10T17:40
at 2010-09-10T17:40
Les Miserables 劇情

By Jessica
at 2010-09-10T17:29
at 2010-09-10T17:29
原來劇場觀眾是這樣流失的!

By Dorothy
at 2010-09-10T17:10
at 2010-09-10T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