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在黑暗中存在的光:談「黑暗騎士三 - Nolan
By Olga
at 2019-10-09T13:17
at 2019-10-09T13:17
Table of Contents
只能在黑暗中存在的光:談「黑暗騎士三部曲」的英雄與反派雙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黑暗騎士三部曲」,我們根本不可能忽視那些與蝙蝠俠拉扯對立的反派,因為他們在
英雄電影裡的地位,被諾蘭翻轉、抬升至完全超越劇情工具的層次,當中最有名、最狂傲
的,當然是小丑。
文:孫雅為
《黑暗騎士》問世十年有餘。這些日子以來,好萊塢每年都讓我們見識好幾位超級英雄,
「英雄主義」對大眾而言,已經從新奇的話題漸漸變成日常色彩,甚至可以說:現在正是
最適合「討論」它的時機。不過回首審視,真正將英雄主義作為一個議題認真談的,仍然
只有「黑暗騎士三部曲」。
這系列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創造了以英雄類型
片為糖衣、實為包裹著現實現象的可能性。所以英雄與反派不再是憑空出現、不據理而力
爭的奇幻人物,「超級英雄」有存在的理由,所謂「超級反派」的形塑也有來自現實世界
的成因。三部曲給了這些反派從人性與社會中提煉的「惡」,和看似站得住腳的意義,卻
又賦予其站不住腳的辯證。 這同時,諾蘭的下筆如有神,仍重重滿足了觀眾企盼的氣力
磅礡。是什麼樣的社會需要蝙蝠俠?當法治失靈,而最低的道德限度只是選項之一、不是
必要的時候。如果法律本身已不足為正義的充分條件,官方執法並無阻遏犯罪猖獗的效力
,甚至上下交相賊,那此時超級英雄就得透過違反法律來補充法律莫及的極端狀態,供給
這個昏暗失常的城市一個「英勇的法律例外」。
於是我們看到片中,高譚市的官僚、司法與檢警體系無一不被惡勢力滲透,或根本是互溶
共生。甚至隨著劇情發展,為了強化英雄存在的合理性,整個體制不但沒有為切割自己身
上的毒瘤付出,還極力排拒與蝙蝠俠兼容,使得身處在例外狀態的布魯斯、身在體制底層
的高登隊長、還有身在體制頂部(變成雙面人之前)的哈維,都成為高譚市走入腐敗的棄
嬰,用盡力氣只成全了單打獨鬥的徒勞。 值得提醒的是,蝙蝠俠超脫體制的特殊存在應
該限縮於社會嚴重失常的例外狀態,高譚市被罪犯統治、受邪惡掌控,甚至時有「恐怖分
子」起亂,這確實足以構成例外,但現世無法仰仗蝙蝠俠長久的推動與撐托,人民也不能
永遠依賴它。
整個三部曲鋪設了超級英雄的起源,卻也要否定英雄主義能與當代的法治精神並存,因此
布魯斯一再為這之間細膩幽微的拿捏而陷入矛盾,他必須時刻自省,甚或戒慎恐懼地鞭笞
自己,保有人性的同時,放下過於感性的救世主情結。 再加上,只要蝙蝠俠的裝束還框
住他一天,他就不能恢復凡人的身分與所愛的人在一起、單純自由地生活在所愛的城市。
一個超級英雄被自己的能力與重擔刨起如此深的寂寞,這是蝙蝠俠最迷人,也最可憐之處
所以《蝙蝠俠:開戰時刻》的布魯斯.韋恩,先是以血肉之軀踏進高譚市最晦暗的街道,
再讓自己被關入監獄,用貼近到幾乎黏著、又不合而為一的距離體察罪犯的心態。化身蝙
蝠俠之後,一方面他不再是韋恩企業的小開,也不是為父報仇的孤兒,而是人們應當相信
的正義象徵;另一方面他最終的目標,仍是讓法律秩序回歸正軌,使其能自行運作。他深
信英雄終究只是人民心中的希望,一旦城市度過了混亂階段,就不應該繼續長存和干預它
。 這也造就了三部曲都要傳達的同一概念:「蝙蝠俠」並非是一個需要被人民膜拜的個
體,而是一種在黑暗中還要看見光的精神。就算此刻看不見,也要相信會有那麼一天。這
也是何以他甘作一名黑暗騎士,去成就哈維.丹特這樣一位能以無須偽裝的公眾面孔、體
現英雄主義的白色騎士,一旦法治的力量恢復了,水到渠成,蝙蝠俠放棄法律例外身分的
時刻就到了。
然而,那一刻卻被小丑延宕了。小丑旋起恐慌的風暴,連正直的哈維也不能倖免,於是蝙
蝠俠「被迫」承擔雙面人犯下的罪行,淪為罪無可赦的通緝犯。從劇情層面理解,我們當
然知道這是悲劇性地替壞人背黑鍋,只為留給人民繼續投射希望的理由;但是從概念層面
去挖掘,會發現頂罪並不只是情急下逼不得已,這一份「湊巧」其實是有意義的「設定」
:藉由把自己「反派化」,蝙蝠俠同時也終結了超級英雄的特殊存在,讓它不致無限擴張
。這呼應了諾蘭想表達「英雄主義終究與常規法治結構不相容」的提醒,也揭示了超級英
雄與超級反派其實均是現實社會的例外份子,是荒謬體制下的產物。他們竟然座落於相似
的象限。
所以談「黑暗騎士三部曲」,我們根本不可能忽視那些與蝙蝠俠拉扯對立的反派,因為他
們在英雄電影裡的地位,被諾蘭翻轉、抬升至完全超越劇情工具的層次了。他們被賦予的
,其實是現世各種現象的象徵。諾蘭以他所理解的現實本質作為地心引力,無須逆水行舟
發想浮誇的惡,只需要向這個有文明、有法治、有體制,罪惡素材卻依然飽滿的社會借一
點黑暗就行。
或許可以說,諾蘭所做的只是輕輕一推(”All it takes is a little push.”)。 那
句經典的「你完整了我(You complete me.)」,不只是小丑因為蝙蝠俠的存在讓自己「
有場可鬧」,而對其深情疾呼,更是創作者向豐富了英雄故事的反派們言謝。唯有透過他
們的不斷衝撞,超級英雄才能在慌亂中砌起原本未臻成熟的信念,「完整了」自我價值的
建立。畢竟只有單薄地橫向擴散義舉,沒有縱向地把足夠深厚的信仰根植在內心,很可能
不敵外侮的次次攻擊,而終究會潰散。
《黑暗騎士》的小丑有了希斯.萊傑(Heath Ledger)自帶魂魄的演技,與讓人又愛又恨
的瘋狂理論,儼然成為多數影迷心中最斬不斷、忘不了的反派面孔。若說貫穿三部曲的邪
角「稻草人」釋放毒氣,是為了讓每個人被自己深怕的形體吞噬,進而陷入慌茫,那小丑
那廉價可笑的妝容,則映射出所有人集體相通的某種心態。
所以稻草人漫散的恐懼因人迥異,小丑激活潛藏人們血液的瘋癲,卻是單一。你看著他撕
裂的嘴咀嚼著空無,聽著不斷快溢出的唾液軟爛的聲響,那滿臉怪笑反映的正是在這時代
,許多人「戴上了面具」後的樣貌—— 當人們看不慣(如蝙蝠俠一般積極導正惡性的)
所謂「正能量」時,有人會藏躲在鍵盤後面逞快放箭,也有人處處肆無忌憚地大放厥詞,
甚至有人推波助瀾想證明善的限度……因為我們跟小丑一樣,都有嗜見混亂的血性。
觀眾愛《黑暗騎士》的小丑,正是因為他釋放了我們心底某塊被牢鎖住的魂。 而且小丑
毫無信念可言,這是他與蝙蝠俠(以及所有英雄)根本的不同。他對這世界沒有任何願景
,社會理想的狀態和合理的秩序,都叫他嗤之以鼻。他認定人是偽善的,一旦碰上困難就
會輕易放棄道德觀。他製造混亂(chaos),這是他向蝙蝠俠唱反調的籌碼,想證明每個
人都是披著良善假象的小丑,共同演出一齣「我會遵守規則與秩序」的鬧劇。
而「白色騎士」哈維.丹特的崩潰,雖然是由小丑直接造成,他所做的也不過是間接促成
創傷,就足以「輕輕一推」,使哈維用盡一生築起的價值觀全盤墜落。就像《牯嶺街少年
殺人事件》中,主角小四所仰仗的父親原本還能開朗地說出「你要相信,你的未來是可以
由你自己的努力決定的」,當這樣的理想主義與小四的種種經歷背道而馳,堅信希望的父
親變得喪氣失志,在愛情裡也無法成為他人的寄託,小四的世界就瓦解了。
當哈維的硬幣不再是兩面白淨,他已經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沒能以英雄之姿死去,只好
看著自己淪為惡棍苟活。且一如小四的家人無法相信他殺了人,高譚市民也無法接受他們
的英雄墮落的真實。 但小丑所沒有的、雙面人哈維所失去的「信念」,卻是那麼重要。
蝙蝠俠相信:自己的價值不是由他人的眼光、與自我的感覺定義的,所以他不怕被安上私
刑者或殺人兇手的污名。
真正可以定義自己的,是我們選擇做出怎樣的行為,信念決定行動,而行動反映個人的信
仰。不必欺騙自己所有人都是百分之百的良善,因為惡與善以不同的比例,佔據每個人心
中,由每一次的選擇體現它們的存在。這是我們每個人要為自己打的仗。 所以即使布魯
斯.韋恩的父親,被自己一心救助的市民槍殺,死前仍然告訴兒子:「不要害怕。」在活
著的最後一刻,他最想傳達的不是「我愛你」,而是要繼續相信善的體現永遠比惡還多。
不要因為父親的死而仇恨人性、畏懼人心。
那麼,布魯斯自己的仗呢?《蝙蝠俠:開戰時刻》的他被恐懼與憤怒挾持,於是化身自己
最害怕的蝙蝠,以為從此無堅不摧了,卻在《黑暗騎士》發現了蝙蝠俠仍然有弱點:他不
能忍受被痛恨。要到了此集最後,他學會超脫自己扮演的英雄角色,才能退居成為沉默的
守護者。再到《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布魯斯意識到在真正的黎明來臨前,不僅高譚市
亟需要蝙蝠俠,蝙蝠俠也必須與這座城市互動,否則無法功成身退。 最終曲的畫板,讓
了好大的位給蝙蝠俠自我意義的完成,因為我們不再需要看這位英雄與反派打仗來填滿留
白了。
我們需要的是,看他如何為自己打完這場仗。我們看他墜落,看他沈潛,又看他昇起,當
布魯斯終於完整了自己,我們就都不再需要英雄,不是因為英雄存在每個人心中,而是能
夠自癒的城市本身,就是英雄。
然後,身為觀眾的我也可以滿足地闔上屏幕,不帶遺憾地離開座位,想像自己去了一趟佛
羅倫斯,在亞諾河畔的小酒館選了個位子小酌一杯,隨意地,向別桌望去。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5570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黑暗騎士三部曲」,我們根本不可能忽視那些與蝙蝠俠拉扯對立的反派,因為他們在
英雄電影裡的地位,被諾蘭翻轉、抬升至完全超越劇情工具的層次,當中最有名、最狂傲
的,當然是小丑。
文:孫雅為
《黑暗騎士》問世十年有餘。這些日子以來,好萊塢每年都讓我們見識好幾位超級英雄,
「英雄主義」對大眾而言,已經從新奇的話題漸漸變成日常色彩,甚至可以說:現在正是
最適合「討論」它的時機。不過回首審視,真正將英雄主義作為一個議題認真談的,仍然
只有「黑暗騎士三部曲」。
這系列最重要的價值,就在於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創造了以英雄類型
片為糖衣、實為包裹著現實現象的可能性。所以英雄與反派不再是憑空出現、不據理而力
爭的奇幻人物,「超級英雄」有存在的理由,所謂「超級反派」的形塑也有來自現實世界
的成因。三部曲給了這些反派從人性與社會中提煉的「惡」,和看似站得住腳的意義,卻
又賦予其站不住腳的辯證。 這同時,諾蘭的下筆如有神,仍重重滿足了觀眾企盼的氣力
磅礡。是什麼樣的社會需要蝙蝠俠?當法治失靈,而最低的道德限度只是選項之一、不是
必要的時候。如果法律本身已不足為正義的充分條件,官方執法並無阻遏犯罪猖獗的效力
,甚至上下交相賊,那此時超級英雄就得透過違反法律來補充法律莫及的極端狀態,供給
這個昏暗失常的城市一個「英勇的法律例外」。
於是我們看到片中,高譚市的官僚、司法與檢警體系無一不被惡勢力滲透,或根本是互溶
共生。甚至隨著劇情發展,為了強化英雄存在的合理性,整個體制不但沒有為切割自己身
上的毒瘤付出,還極力排拒與蝙蝠俠兼容,使得身處在例外狀態的布魯斯、身在體制底層
的高登隊長、還有身在體制頂部(變成雙面人之前)的哈維,都成為高譚市走入腐敗的棄
嬰,用盡力氣只成全了單打獨鬥的徒勞。 值得提醒的是,蝙蝠俠超脫體制的特殊存在應
該限縮於社會嚴重失常的例外狀態,高譚市被罪犯統治、受邪惡掌控,甚至時有「恐怖分
子」起亂,這確實足以構成例外,但現世無法仰仗蝙蝠俠長久的推動與撐托,人民也不能
永遠依賴它。
整個三部曲鋪設了超級英雄的起源,卻也要否定英雄主義能與當代的法治精神並存,因此
布魯斯一再為這之間細膩幽微的拿捏而陷入矛盾,他必須時刻自省,甚或戒慎恐懼地鞭笞
自己,保有人性的同時,放下過於感性的救世主情結。 再加上,只要蝙蝠俠的裝束還框
住他一天,他就不能恢復凡人的身分與所愛的人在一起、單純自由地生活在所愛的城市。
一個超級英雄被自己的能力與重擔刨起如此深的寂寞,這是蝙蝠俠最迷人,也最可憐之處
所以《蝙蝠俠:開戰時刻》的布魯斯.韋恩,先是以血肉之軀踏進高譚市最晦暗的街道,
再讓自己被關入監獄,用貼近到幾乎黏著、又不合而為一的距離體察罪犯的心態。化身蝙
蝠俠之後,一方面他不再是韋恩企業的小開,也不是為父報仇的孤兒,而是人們應當相信
的正義象徵;另一方面他最終的目標,仍是讓法律秩序回歸正軌,使其能自行運作。他深
信英雄終究只是人民心中的希望,一旦城市度過了混亂階段,就不應該繼續長存和干預它
。 這也造就了三部曲都要傳達的同一概念:「蝙蝠俠」並非是一個需要被人民膜拜的個
體,而是一種在黑暗中還要看見光的精神。就算此刻看不見,也要相信會有那麼一天。這
也是何以他甘作一名黑暗騎士,去成就哈維.丹特這樣一位能以無須偽裝的公眾面孔、體
現英雄主義的白色騎士,一旦法治的力量恢復了,水到渠成,蝙蝠俠放棄法律例外身分的
時刻就到了。
然而,那一刻卻被小丑延宕了。小丑旋起恐慌的風暴,連正直的哈維也不能倖免,於是蝙
蝠俠「被迫」承擔雙面人犯下的罪行,淪為罪無可赦的通緝犯。從劇情層面理解,我們當
然知道這是悲劇性地替壞人背黑鍋,只為留給人民繼續投射希望的理由;但是從概念層面
去挖掘,會發現頂罪並不只是情急下逼不得已,這一份「湊巧」其實是有意義的「設定」
:藉由把自己「反派化」,蝙蝠俠同時也終結了超級英雄的特殊存在,讓它不致無限擴張
。這呼應了諾蘭想表達「英雄主義終究與常規法治結構不相容」的提醒,也揭示了超級英
雄與超級反派其實均是現實社會的例外份子,是荒謬體制下的產物。他們竟然座落於相似
的象限。
所以談「黑暗騎士三部曲」,我們根本不可能忽視那些與蝙蝠俠拉扯對立的反派,因為他
們在英雄電影裡的地位,被諾蘭翻轉、抬升至完全超越劇情工具的層次了。他們被賦予的
,其實是現世各種現象的象徵。諾蘭以他所理解的現實本質作為地心引力,無須逆水行舟
發想浮誇的惡,只需要向這個有文明、有法治、有體制,罪惡素材卻依然飽滿的社會借一
點黑暗就行。
或許可以說,諾蘭所做的只是輕輕一推(”All it takes is a little push.”)。 那
句經典的「你完整了我(You complete me.)」,不只是小丑因為蝙蝠俠的存在讓自己「
有場可鬧」,而對其深情疾呼,更是創作者向豐富了英雄故事的反派們言謝。唯有透過他
們的不斷衝撞,超級英雄才能在慌亂中砌起原本未臻成熟的信念,「完整了」自我價值的
建立。畢竟只有單薄地橫向擴散義舉,沒有縱向地把足夠深厚的信仰根植在內心,很可能
不敵外侮的次次攻擊,而終究會潰散。
《黑暗騎士》的小丑有了希斯.萊傑(Heath Ledger)自帶魂魄的演技,與讓人又愛又恨
的瘋狂理論,儼然成為多數影迷心中最斬不斷、忘不了的反派面孔。若說貫穿三部曲的邪
角「稻草人」釋放毒氣,是為了讓每個人被自己深怕的形體吞噬,進而陷入慌茫,那小丑
那廉價可笑的妝容,則映射出所有人集體相通的某種心態。
所以稻草人漫散的恐懼因人迥異,小丑激活潛藏人們血液的瘋癲,卻是單一。你看著他撕
裂的嘴咀嚼著空無,聽著不斷快溢出的唾液軟爛的聲響,那滿臉怪笑反映的正是在這時代
,許多人「戴上了面具」後的樣貌—— 當人們看不慣(如蝙蝠俠一般積極導正惡性的)
所謂「正能量」時,有人會藏躲在鍵盤後面逞快放箭,也有人處處肆無忌憚地大放厥詞,
甚至有人推波助瀾想證明善的限度……因為我們跟小丑一樣,都有嗜見混亂的血性。
觀眾愛《黑暗騎士》的小丑,正是因為他釋放了我們心底某塊被牢鎖住的魂。 而且小丑
毫無信念可言,這是他與蝙蝠俠(以及所有英雄)根本的不同。他對這世界沒有任何願景
,社會理想的狀態和合理的秩序,都叫他嗤之以鼻。他認定人是偽善的,一旦碰上困難就
會輕易放棄道德觀。他製造混亂(chaos),這是他向蝙蝠俠唱反調的籌碼,想證明每個
人都是披著良善假象的小丑,共同演出一齣「我會遵守規則與秩序」的鬧劇。
而「白色騎士」哈維.丹特的崩潰,雖然是由小丑直接造成,他所做的也不過是間接促成
創傷,就足以「輕輕一推」,使哈維用盡一生築起的價值觀全盤墜落。就像《牯嶺街少年
殺人事件》中,主角小四所仰仗的父親原本還能開朗地說出「你要相信,你的未來是可以
由你自己的努力決定的」,當這樣的理想主義與小四的種種經歷背道而馳,堅信希望的父
親變得喪氣失志,在愛情裡也無法成為他人的寄託,小四的世界就瓦解了。
當哈維的硬幣不再是兩面白淨,他已經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沒能以英雄之姿死去,只好
看著自己淪為惡棍苟活。且一如小四的家人無法相信他殺了人,高譚市民也無法接受他們
的英雄墮落的真實。 但小丑所沒有的、雙面人哈維所失去的「信念」,卻是那麼重要。
蝙蝠俠相信:自己的價值不是由他人的眼光、與自我的感覺定義的,所以他不怕被安上私
刑者或殺人兇手的污名。
真正可以定義自己的,是我們選擇做出怎樣的行為,信念決定行動,而行動反映個人的信
仰。不必欺騙自己所有人都是百分之百的良善,因為惡與善以不同的比例,佔據每個人心
中,由每一次的選擇體現它們的存在。這是我們每個人要為自己打的仗。 所以即使布魯
斯.韋恩的父親,被自己一心救助的市民槍殺,死前仍然告訴兒子:「不要害怕。」在活
著的最後一刻,他最想傳達的不是「我愛你」,而是要繼續相信善的體現永遠比惡還多。
不要因為父親的死而仇恨人性、畏懼人心。
那麼,布魯斯自己的仗呢?《蝙蝠俠:開戰時刻》的他被恐懼與憤怒挾持,於是化身自己
最害怕的蝙蝠,以為從此無堅不摧了,卻在《黑暗騎士》發現了蝙蝠俠仍然有弱點:他不
能忍受被痛恨。要到了此集最後,他學會超脫自己扮演的英雄角色,才能退居成為沉默的
守護者。再到《黑暗騎士:黎明昇起》,布魯斯意識到在真正的黎明來臨前,不僅高譚市
亟需要蝙蝠俠,蝙蝠俠也必須與這座城市互動,否則無法功成身退。 最終曲的畫板,讓
了好大的位給蝙蝠俠自我意義的完成,因為我們不再需要看這位英雄與反派打仗來填滿留
白了。
我們需要的是,看他如何為自己打完這場仗。我們看他墜落,看他沈潛,又看他昇起,當
布魯斯終於完整了自己,我們就都不再需要英雄,不是因為英雄存在每個人心中,而是能
夠自癒的城市本身,就是英雄。
然後,身為觀眾的我也可以滿足地闔上屏幕,不帶遺憾地離開座位,想像自己去了一趟佛
羅倫斯,在亞諾河畔的小酒館選了個位子小酌一杯,隨意地,向別桌望去。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25570
--
Tags:
Nolan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希斯萊傑奪冠!爛蕃茄票選21年來最佳電
By Mia
at 2019-08-23T11:24
at 2019-08-23T11:24
《中土世界:魔多之影》前身原是諾蘭版
By Donna
at 2019-07-31T11:36
at 2019-07-31T11:36
其它:近期逛到的書籍分享
By Robert
at 2019-07-28T15:22
at 2019-07-28T15:22
Tenet現場照
By Tracy
at 2019-06-13T14:05
at 2019-06-13T14:05
亞倫泰勒強森、肯尼斯布萊納、米高肯恩
By Sandy
at 2019-05-23T13:35
at 2019-05-23T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