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電影節百萬精神的淪喪 - 台灣
By Emily
at 2009-07-01T19:44
at 2009-07-01T19:44
Table of Contents
台北電影節百萬精神的淪喪
文/林木材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10799837
自2008年起,台北電影節的「台北電影獎」的制度有了一些變化,往年象徵最高榮譽
的不分類百萬首獎改為只有「劇情長片」可以角逐,然後也在「劇情長片」的增設許
多過去所沒有的獎項,像是最佳編劇獎、最佳男女演員、最佳新人、美術、音樂、攝
影…等技術獎項。
換句話說,往年像短片《兩個夏天》、實驗片《星塵15749001》、動畫片《女子》、
紀錄片《無米樂》…等影片奪得百萬首獎的榮景將因為競賽規則的改變,而不會再出
現。紀錄片工會日前對這樣的情形發表了聲明,認為創作應該公平地被對待,並享有
公平的競爭機會。
過往,台北電影節總是被推崇和尊敬,那是因為影節存在著一種兼容並蓄、開放跨越
的精神。那種純粹看待影像創作,不因為類型偏好,不以資金多寡、不用技術成熟與
否做為評審先決考量的給獎方式,甚至成為一種典範和特色,讓更多人認識了不同類
型的影像創作,南方影展的首獎「南方獎」也有著與之看齊的類似意味。
也正是因為這份傳統如此重要,改變競賽辦法後的台北電影節,就彷彿立國精神消失
了一般,在定位上像極了「金馬獎」。雖然今年提供了50萬的評審團大獎給「非劇情
片」角逐,但這樣的措舉反而像是一種「降格」的表徵,一種用製作規模來取決電影
好壞的勢利標準。獨尊「劇情長片」,其餘免談!況且,假若改變百萬首獎競賽辦法
的原因是因為各類型影片難以相互比較,那麼,難道提供50萬的非劇情片獎金就符合
邏輯?
百萬首獎對許多影像創作者來說不只是榮譽,也有許多實質上的幫助。對劇情長片來
說,一百萬可能只是電影總預算的30分之一。但對台灣紀錄片、實驗片、動畫片、短
片來說,一百萬獎金甚至已經到了總預算的2分之一以上。假若獲獎了,無論在精神
上、在現實上,都能鼓勵並擔保著優秀創作者有足夠的資源能繼續創作下去!光是這
點,獎項的給予就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影展的宗旨之一,除了鼓勵優秀創作,刺激整體環境外,培育觀眾也是另一重要任務。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翻開節目手冊,競賽類的台灣影片裡,劇情長片的《渺渺》只放
映一場,其餘全都兩場;紀錄片共有十部影片入圍,但卻有六部影片只放映一場(
《赤陽》、《尋情歷險記》、《油症》、《西藏台北》、《練將》、《最遙遠的愛》)
,其餘放映兩場;而短片、動畫,每部片都會放映三次。
所謂公平原則在哪呢?觀眾票選獎是否有根植於外在的公平條件呢?難道影節不應該
公平對待影片,以及儘可能的推促台灣影像創作,建立與觀眾交流的平台嗎?
影展的每個細節,不只是各自表述的問題,更深層的來說,其實在在反映著主事者的
核心想法和思維。撇去執行上的問題先不談,台北電影節如此對待這些不是那麼主流
的「非劇情片長片」(特別是紀錄片),這樣的勢利心態,已持續的令人感到傷心與
遺憾。
--
紀錄片工會連署:http://blog.roodo.com/docunion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收看「紀工報」!
http://docworker.blogspot.com/
--
文/林木材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10799837
自2008年起,台北電影節的「台北電影獎」的制度有了一些變化,往年象徵最高榮譽
的不分類百萬首獎改為只有「劇情長片」可以角逐,然後也在「劇情長片」的增設許
多過去所沒有的獎項,像是最佳編劇獎、最佳男女演員、最佳新人、美術、音樂、攝
影…等技術獎項。
換句話說,往年像短片《兩個夏天》、實驗片《星塵15749001》、動畫片《女子》、
紀錄片《無米樂》…等影片奪得百萬首獎的榮景將因為競賽規則的改變,而不會再出
現。紀錄片工會日前對這樣的情形發表了聲明,認為創作應該公平地被對待,並享有
公平的競爭機會。
過往,台北電影節總是被推崇和尊敬,那是因為影節存在著一種兼容並蓄、開放跨越
的精神。那種純粹看待影像創作,不因為類型偏好,不以資金多寡、不用技術成熟與
否做為評審先決考量的給獎方式,甚至成為一種典範和特色,讓更多人認識了不同類
型的影像創作,南方影展的首獎「南方獎」也有著與之看齊的類似意味。
也正是因為這份傳統如此重要,改變競賽辦法後的台北電影節,就彷彿立國精神消失
了一般,在定位上像極了「金馬獎」。雖然今年提供了50萬的評審團大獎給「非劇情
片」角逐,但這樣的措舉反而像是一種「降格」的表徵,一種用製作規模來取決電影
好壞的勢利標準。獨尊「劇情長片」,其餘免談!況且,假若改變百萬首獎競賽辦法
的原因是因為各類型影片難以相互比較,那麼,難道提供50萬的非劇情片獎金就符合
邏輯?
百萬首獎對許多影像創作者來說不只是榮譽,也有許多實質上的幫助。對劇情長片來
說,一百萬可能只是電影總預算的30分之一。但對台灣紀錄片、實驗片、動畫片、短
片來說,一百萬獎金甚至已經到了總預算的2分之一以上。假若獲獎了,無論在精神
上、在現實上,都能鼓勵並擔保著優秀創作者有足夠的資源能繼續創作下去!光是這
點,獎項的給予就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
影展的宗旨之一,除了鼓勵優秀創作,刺激整體環境外,培育觀眾也是另一重要任務。
令人難以理解的是,翻開節目手冊,競賽類的台灣影片裡,劇情長片的《渺渺》只放
映一場,其餘全都兩場;紀錄片共有十部影片入圍,但卻有六部影片只放映一場(
《赤陽》、《尋情歷險記》、《油症》、《西藏台北》、《練將》、《最遙遠的愛》)
,其餘放映兩場;而短片、動畫,每部片都會放映三次。
所謂公平原則在哪呢?觀眾票選獎是否有根植於外在的公平條件呢?難道影節不應該
公平對待影片,以及儘可能的推促台灣影像創作,建立與觀眾交流的平台嗎?
影展的每個細節,不只是各自表述的問題,更深層的來說,其實在在反映著主事者的
核心想法和思維。撇去執行上的問題先不談,台北電影節如此對待這些不是那麼主流
的「非劇情片長片」(特別是紀錄片),這樣的勢利心態,已持續的令人感到傷心與
遺憾。
--
紀錄片工會連署:http://blog.roodo.com/docunion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收看「紀工報」!
http://docworker.blogspot.com/
--
Tags:
台灣
All Comments
By John
at 2009-07-04T17:01
at 2009-07-04T17:01
Related Posts
清大光陰影展 暑假看個夠
By Elma
at 2009-07-01T15:22
at 2009-07-01T15:22
2009(下)國片上映檔期含台灣參與製作(2010/01/01)
By Bennie
at 2009-07-01T04:21
at 2009-07-01T04:21
出售台北電影節護照(7/7-7/12)
By Ula
at 2009-07-01T01:56
at 2009-07-01T01:56
澤東電影New Star徵選
By Iris
at 2009-06-30T21:51
at 2009-06-30T21:51
經典國片影展【光陰,原來的故事】清大 …
By Dora
at 2009-06-30T19:44
at 2009-06-30T1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