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漫跨步大陸市場 兩岸三地合作共享優勢 - 動畫電影

By Caroline
at 2009-11-02T23:07
at 2009-11-02T23:07
Table of Contents
2009-11-02 旺報 【記者萬年生/台北報導】
在政策支持下,大陸各省市正積極發展動漫產業,今年此一「無煙囪工業」市場規模上看
800億人民幣(下同)。大陸動漫基地發展的背後,台灣人也提供不少襄助。未來只要兩
岸三地合作,就有望共享優勢,成為全球動漫市場的領先者。
動漫不只是給小孩看的,同樣是表現文化的方式,也能促進就業。」中國東方文化
研究會連環漫畫分會祕書長徐濤指出,大陸政府從2006年開始積極鼓勵動漫發展;各省市
政府也把動漫基地當作房地產投資,目前「比較多硬體,還缺軟件(軟體)」。
發展動漫 各省市遍地開花
不只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級城市,其他如杭州、福州、貴州等地也都遍地開花,
搶搭政策利多,積極吸納人才,期能快速發展出動漫產業的「亮點」。目前全中國大陸較
具規模的動漫基地,估計約有20至30座。
亞太漫畫協會理事長黃志湧指出,去年大陸國務院發布命令要全力發展動漫產業,
各地政府不只運用「科學園區」方式經營動漫基地,並紛紛投注龐大預算,金額從數十億
、甚至上百億元都有,如積極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動漫產業中心的北京,日前便注資百億元
要「振興動漫」。
他觀察說,除了北京、上海動漫產業發展向來不錯,廣州則在地緣上可享香港動漫
資源優勢,同時受惠包括金龍獎、中國國際漫畫節等動漫年度盛事,以及漫友集團人才培
訓、版權取得與國際合作經驗,未來發展可期。
黃志湧並認為,相較一級城市關注產業較多,包括福州、貴州與安徽等城市則集中
單一項目發展,起步往往也較快速而有效,如安徽剛簽下海外銷售成績亮眼的大陸作家;
至於杭州、成都等休閒觀光產業為主的城市,發展也很快速,目前杭州已經營出大陸規模
最大的國際動漫展。
台灣襄助大陸動漫發展
近幾年大陸如火如荼發展動漫產業,過程中來自台灣的業者與創作人也提供許多襄
助。認為兩岸是共生關係,中華動漫交流促進會理事長朱鴻琦就曾在2004年協助武漢建10
萬平方米的光谷園區。
黃志湧透露,近5年來,包括昆山、成都與安徽等地,陸續有10幾位台灣人獲邀擔
任當地動漫博物館籌備顧問,或協助各動漫基地組織創新與創意;其中有些因還在規畫階
段,大家相對低調,不願曝光。
據他所知,大陸各地正積極透過場地等優惠條件吸引國外人士進駐,不過當地在創
意、創作面提供的誘因不足,目前並無台灣人進駐。
「任何東西在大陸都是爆發性產業,只要有政府支持,一定迎頭趕上,」擁有多年
兩岸動漫交流經驗,黃志湧不只看好大陸動漫發展,更強調趨勢一定如此。他認為大陸動
漫發展目前排名較落後,不過2015年就有機會成為全球前五強。
爆發性產業 前景看好
他說,近幾年大陸還投資龐大資源培植主力動漫作家,甚至斥資1億元投資單一動
畫作品,「所有的創意都要經過練習,這種國家支持的練習非常可怕。」
黃志湧也進一步指出,由台灣經驗看未來大陸致富後,孩童消費動漫相關產品的成
長數字將有望上看500倍;且目前《機器貓小叮噹》(台譯《哆啦A夢》)等漫畫,光一集
實際盜版銷量就破3000萬、4000萬本,姑且不論創作者與出版社能否獲取版稅,至少代表
大陸漫畫銷售市場確實存在,潛力更是不容小覷,且盜版與正版差距還會逐漸拉近。
不過他也認為,受限文化傳承與經濟仍未均富等原因,包括人才、產業鏈與創作題
材都是當前大陸動漫產業發展亟需突破的關鍵。目前動漫在大陸仍屬生活育樂品,未來如
果能成為生活一部分,就是改變的契機。
看好大陸人口眾多、讀者群廣,出版社與作者多,且高校或大學設有動漫相關科系
者分別有500與200多所等發展條件,來自北京的徐濤提供第一手觀察,他同樣認為大陸動
漫發展「前景非常好」。
相較大陸動漫產業積極發展的前景,台灣市場則顯得缺乏生氣,9成以上漫畫來自
日本,原創性不足,產業發展動能也不足。徐濤觀察說,業界希望有更好的生存環境,台
灣漫畫家到大陸發展其實已有很長一段歷史了。
對此黃志湧並不諱言,早在15年前,「大陸就是台灣漫畫家唯一的發展生路」,知
名漫畫家確實陸續登陸。
台灣漫畫家成功轉戰大陸
呆頭呆腦的大師兄、古靈精怪的小師弟,無厘頭又搞笑的蔡捕頭與胖師父、瘦師父
……,在80年代的台灣,敖幼祥的《烏龍院》可是不少大小朋友的精神食糧。
2002年轉戰大陸市場,敖幼祥同樣表現不俗。
相較大陸暢銷漫畫家正版3萬、5萬本的月銷量,黃志湧說,目前常駐廣州的敖幼祥
,《烏龍院》系列從2003年開始每月就平均有50萬本成績。此外蔡志忠與朱德庸近幾年在
大陸也發展得有聲有色,備受杭州政府的禮遇。
「有2、3個賺大錢的漫畫家,代表背後也有2、3000個不賺錢的漫畫家,」黃志湧
指出,「台灣漫畫家為了生存,只要有邀稿,什麼漫畫都畫。」
正因兒童漫畫在大陸社會、家長支持度高,台灣漫畫家為取得優勢多由兒童題材切入
。
受限文化傳承,大陸動漫業目前編劇能力普遍較弱,題材多以改編文史故事為主,
台灣在創新方面仍有優勢。
「小孩只知道宮本武藏,不知道鄭成功,」剛忙完第10屆國際漫畫家大會,朱鴻琦
一方面指出目前台灣漫畫原創比率不到3%,擔憂台灣價值觀逐漸散失,另外他也認為自由
、開放,動漫題材多元、內容豐富是台灣的優勢,可結合大陸資源持續發揚。
看好兩岸文化相通的徐濤同樣認為台灣漫畫發展時間長,有許多優秀人才,而大陸
則獲政策支持、資源豐富且人才儲備充足,兩岸可共同努力推動動漫發展,改變目前受日
本影響、原創較弱的情形。
兩岸三地合作是新方向
而位處台陸樞紐的香港更是近水樓台,除自身動漫發展,也積極放眼大陸市場。如
改編自中國本土童話的中港合作動畫片《寶葫蘆的祕密》,就結合香港數碼港軟硬體資源
與香港影視經驗的先濤電影,加上「中國概念」吸引迪士尼投資,在大陸市場取得不錯成
績。
此外已有11年發展歷程的香港動漫電玩節,正向大陸推廣「香港動漫節模式」,期
能由品牌效應帶動香港與大陸動漫產業發展;包括日前首屆瀋陽東北亞動漫遊戲展,與第
3屆穗港澳動漫遊戲展,都是中港動漫交流的例子。
徐濤說,目前大陸有許多動漫相關活動,其中90%都可見台灣漫畫家身影;藉由作
品展覽、畫家簽名與座談等安排,能促進兩岸與港澳地區動漫業互相了解,他指出,「相
信友誼、感情面沒問題,再看後續有哪些合作措施與辦法。」
「兩岸三地合作才有優勢」,黃志湧強調,台灣人才必然要和大陸資源、機制合作
,不過仍需磨合期。技術面建議由深入當地文化的大陸作家負責,台灣與香港則提供創意
與創新,就有機會獲取較好成績。如上海美影廠動畫大片《隋唐英雄傳》邀請台灣漫畫家
高永參與,就是兩岸近年來動漫合作較成功的案例。
「台灣有最優秀的人才,但沒有市場與資金,只能淪為代工。大陸有龐大市場與資
金,可是沒有一流創意跟人才。」在黃志湧眼中,台灣具備一流創意等創新優勢,若能結
合大陸資源、相互合作就能共享優勢,成為動漫市場的領先者。
--
在政策支持下,大陸各省市正積極發展動漫產業,今年此一「無煙囪工業」市場規模上看
800億人民幣(下同)。大陸動漫基地發展的背後,台灣人也提供不少襄助。未來只要兩
岸三地合作,就有望共享優勢,成為全球動漫市場的領先者。
動漫不只是給小孩看的,同樣是表現文化的方式,也能促進就業。」中國東方文化
研究會連環漫畫分會祕書長徐濤指出,大陸政府從2006年開始積極鼓勵動漫發展;各省市
政府也把動漫基地當作房地產投資,目前「比較多硬體,還缺軟件(軟體)」。
發展動漫 各省市遍地開花
不只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級城市,其他如杭州、福州、貴州等地也都遍地開花,
搶搭政策利多,積極吸納人才,期能快速發展出動漫產業的「亮點」。目前全中國大陸較
具規模的動漫基地,估計約有20至30座。
亞太漫畫協會理事長黃志湧指出,去年大陸國務院發布命令要全力發展動漫產業,
各地政府不只運用「科學園區」方式經營動漫基地,並紛紛投注龐大預算,金額從數十億
、甚至上百億元都有,如積極著力打造國際一流動漫產業中心的北京,日前便注資百億元
要「振興動漫」。
他觀察說,除了北京、上海動漫產業發展向來不錯,廣州則在地緣上可享香港動漫
資源優勢,同時受惠包括金龍獎、中國國際漫畫節等動漫年度盛事,以及漫友集團人才培
訓、版權取得與國際合作經驗,未來發展可期。
黃志湧並認為,相較一級城市關注產業較多,包括福州、貴州與安徽等城市則集中
單一項目發展,起步往往也較快速而有效,如安徽剛簽下海外銷售成績亮眼的大陸作家;
至於杭州、成都等休閒觀光產業為主的城市,發展也很快速,目前杭州已經營出大陸規模
最大的國際動漫展。
台灣襄助大陸動漫發展
近幾年大陸如火如荼發展動漫產業,過程中來自台灣的業者與創作人也提供許多襄
助。認為兩岸是共生關係,中華動漫交流促進會理事長朱鴻琦就曾在2004年協助武漢建10
萬平方米的光谷園區。
黃志湧透露,近5年來,包括昆山、成都與安徽等地,陸續有10幾位台灣人獲邀擔
任當地動漫博物館籌備顧問,或協助各動漫基地組織創新與創意;其中有些因還在規畫階
段,大家相對低調,不願曝光。
據他所知,大陸各地正積極透過場地等優惠條件吸引國外人士進駐,不過當地在創
意、創作面提供的誘因不足,目前並無台灣人進駐。
「任何東西在大陸都是爆發性產業,只要有政府支持,一定迎頭趕上,」擁有多年
兩岸動漫交流經驗,黃志湧不只看好大陸動漫發展,更強調趨勢一定如此。他認為大陸動
漫發展目前排名較落後,不過2015年就有機會成為全球前五強。
爆發性產業 前景看好
他說,近幾年大陸還投資龐大資源培植主力動漫作家,甚至斥資1億元投資單一動
畫作品,「所有的創意都要經過練習,這種國家支持的練習非常可怕。」
黃志湧也進一步指出,由台灣經驗看未來大陸致富後,孩童消費動漫相關產品的成
長數字將有望上看500倍;且目前《機器貓小叮噹》(台譯《哆啦A夢》)等漫畫,光一集
實際盜版銷量就破3000萬、4000萬本,姑且不論創作者與出版社能否獲取版稅,至少代表
大陸漫畫銷售市場確實存在,潛力更是不容小覷,且盜版與正版差距還會逐漸拉近。
不過他也認為,受限文化傳承與經濟仍未均富等原因,包括人才、產業鏈與創作題
材都是當前大陸動漫產業發展亟需突破的關鍵。目前動漫在大陸仍屬生活育樂品,未來如
果能成為生活一部分,就是改變的契機。
看好大陸人口眾多、讀者群廣,出版社與作者多,且高校或大學設有動漫相關科系
者分別有500與200多所等發展條件,來自北京的徐濤提供第一手觀察,他同樣認為大陸動
漫發展「前景非常好」。
相較大陸動漫產業積極發展的前景,台灣市場則顯得缺乏生氣,9成以上漫畫來自
日本,原創性不足,產業發展動能也不足。徐濤觀察說,業界希望有更好的生存環境,台
灣漫畫家到大陸發展其實已有很長一段歷史了。
對此黃志湧並不諱言,早在15年前,「大陸就是台灣漫畫家唯一的發展生路」,知
名漫畫家確實陸續登陸。
台灣漫畫家成功轉戰大陸
呆頭呆腦的大師兄、古靈精怪的小師弟,無厘頭又搞笑的蔡捕頭與胖師父、瘦師父
……,在80年代的台灣,敖幼祥的《烏龍院》可是不少大小朋友的精神食糧。
2002年轉戰大陸市場,敖幼祥同樣表現不俗。
相較大陸暢銷漫畫家正版3萬、5萬本的月銷量,黃志湧說,目前常駐廣州的敖幼祥
,《烏龍院》系列從2003年開始每月就平均有50萬本成績。此外蔡志忠與朱德庸近幾年在
大陸也發展得有聲有色,備受杭州政府的禮遇。
「有2、3個賺大錢的漫畫家,代表背後也有2、3000個不賺錢的漫畫家,」黃志湧
指出,「台灣漫畫家為了生存,只要有邀稿,什麼漫畫都畫。」
正因兒童漫畫在大陸社會、家長支持度高,台灣漫畫家為取得優勢多由兒童題材切入
。
受限文化傳承,大陸動漫業目前編劇能力普遍較弱,題材多以改編文史故事為主,
台灣在創新方面仍有優勢。
「小孩只知道宮本武藏,不知道鄭成功,」剛忙完第10屆國際漫畫家大會,朱鴻琦
一方面指出目前台灣漫畫原創比率不到3%,擔憂台灣價值觀逐漸散失,另外他也認為自由
、開放,動漫題材多元、內容豐富是台灣的優勢,可結合大陸資源持續發揚。
看好兩岸文化相通的徐濤同樣認為台灣漫畫發展時間長,有許多優秀人才,而大陸
則獲政策支持、資源豐富且人才儲備充足,兩岸可共同努力推動動漫發展,改變目前受日
本影響、原創較弱的情形。
兩岸三地合作是新方向
而位處台陸樞紐的香港更是近水樓台,除自身動漫發展,也積極放眼大陸市場。如
改編自中國本土童話的中港合作動畫片《寶葫蘆的祕密》,就結合香港數碼港軟硬體資源
與香港影視經驗的先濤電影,加上「中國概念」吸引迪士尼投資,在大陸市場取得不錯成
績。
此外已有11年發展歷程的香港動漫電玩節,正向大陸推廣「香港動漫節模式」,期
能由品牌效應帶動香港與大陸動漫產業發展;包括日前首屆瀋陽東北亞動漫遊戲展,與第
3屆穗港澳動漫遊戲展,都是中港動漫交流的例子。
徐濤說,目前大陸有許多動漫相關活動,其中90%都可見台灣漫畫家身影;藉由作
品展覽、畫家簽名與座談等安排,能促進兩岸與港澳地區動漫業互相了解,他指出,「相
信友誼、感情面沒問題,再看後續有哪些合作措施與辦法。」
「兩岸三地合作才有優勢」,黃志湧強調,台灣人才必然要和大陸資源、機制合作
,不過仍需磨合期。技術面建議由深入當地文化的大陸作家負責,台灣與香港則提供創意
與創新,就有機會獲取較好成績。如上海美影廠動畫大片《隋唐英雄傳》邀請台灣漫畫家
高永參與,就是兩岸近年來動漫合作較成功的案例。
「台灣有最優秀的人才,但沒有市場與資金,只能淪為代工。大陸有龐大市場與資
金,可是沒有一流創意跟人才。」在黃志湧眼中,台灣具備一流創意等創新優勢,若能結
合大陸資源、相互合作就能共享優勢,成為動漫市場的領先者。
--
Tags:
動畫電影
All Comments

By Emma
at 2009-11-07T04:27
at 2009-11-07T04:27

By Candice
at 2009-11-08T17:06
at 2009-11-08T17:06
Related Posts
金融觀念動畫比賽 開始報名

By Eden
at 2009-11-01T21:25
at 2009-11-01T21:25
洛杉磯電影節登場 超級狐狸先生打先鋒

By Valerie
at 2009-10-31T16:16
at 2009-10-31T16:16
皮克斯動畫展中總裁講的一句話

By Thomas
at 2009-10-29T16:57
at 2009-10-29T16:57
太宰治 × 小畑健《人間失格》動畫將推出電影版

By Ursula
at 2009-10-28T23:31
at 2009-10-28T23:31
《天外奇蹟》榮獲2009年好萊塢電影獎年度最佳動畫

By Isabella
at 2009-10-28T23:28
at 2009-10-28T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