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影突圍戰 - 台灣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14-03-22T17:37

Table of Contents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504833

彭博商業周刊 2014/03/21

1931年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南方,一支從來沒贏過的棒球隊「嘉農」,在日本教練嚴格
帶領下,從原來不被看好的漢人、原住民與日本人雞尾酒組合,一路站上象徵日本高校棒
球殿堂的甲子園;在一場關鍵比賽中,隊中主力投手吳明捷使勁揮著因受傷而鮮血淋漓的
右手,奮力投出每一球......大螢幕裡熱血澎湃,台下的觀眾也跟著頻頻拭淚,魏德聖
監製的這部結合棒球、勵志、歷史記憶與國族認同等元素的電影,又再一次擊中台灣觀眾
的心。


2014年2月底於台灣上映的《KANO》(即「嘉農」的日文發音),是2008年以《海角七號
》重振台灣電影市場的導演魏德聖,帶領果子電影團隊交出的第三部劇情長片。熱血題材
加上魏德聖這塊金字招牌,《KANO》上映前的包場放映已過百場,電影上映兩周後,《
KANO》的票房來到2億元台幣,整體而言票房表現不差。

《KANO》的話題與排場亦是更甚以往。自今年1月到3月,從娛樂、生活風格、職場到財經
雜誌,幾乎都能看到《KANO》的報道,有些雜誌甚至在封面印上斗大的「替台灣爭口氣」
字樣,魏德聖也一躍成為財經雜誌《今周刊》的封面人物;《KANO》參與的第一個影展選
在大阪,開幕首映隔日破天荒登上日本單日發行量超過一千萬份的《朝日新聞》頭版,美
國電影雜誌與網絡媒體紛紛刊出影評討論。


這部電影之所以引起關注,是因為它傾注了台灣電影人突破困境求復興的最新思考。在
1990年代的台灣新電影浪潮過後,台灣電影曾經歷一段跌至谷底的慘淡時光。而過去六年
以魏德聖為首的新生代導演崛起後,在荷李活與中港合拍片的夾殺下,雖然靠著本土熱血
魂的題材漸漸收復本地市場,但面對看似百花盛開、熱鬧繽紛的表象繁榮,他們也意識到
,本土題材落入窠臼、電影工業發展遲緩、海外市場難以開拓等困境仍有待突破。

魏德聖做出的新嘗試就是尋找人類共同的情感。作為果子電影出品的第三部作品,《KANO
》除了延續前兩部作品《海角七號》與《賽德克.巴萊》對於台灣歷史記憶的挖掘,更多
地試圖在本土題材中尋找世界各地都能理解與共鳴的情感;同時也在製作上力求跳脫台灣
電影傳統的手工業思維,企圖向先進國家的電影工業看齊。

台灣電影不能死守台灣市場,「一直炒本土,你不知道會不會有一天慢慢沒有,類型一定
要紮實去做,最後還是得回歸戲劇的魅力,」魏德聖與他的最佳拍檔、監製黃志明在《
KANO》上映前一周,一同在果子電影辦公室接受《彭博商業周刊 / 中文版》專訪時語重
心長的表示。如何說好一個故事,如何就電影本身的故事魅力打動觀眾,而不只是靠愛台
灣的本土話題動之以情,這正是兩度帶領台灣電影突圍的魏德聖團隊,在開拓本土電影市
場與拉高製作格局勇闖海外後,想以《KANO》回答的問題。

《KANO》是台灣電影這六年來第14部在本土市場突破一億台幣的影片。很難想像,不過十
多年前,台灣電影一直處於最艱困的嚴冬,2001年,國片票房市佔率甚至跌到0.2%,形同
於銷聲匿跡。然而,去年台灣本土片票房市佔率平穩回升到13.1%,2011年最盛還上升到
18%,那年金馬獎頒獎典禮時,影星劉德華拿下最佳男主角時感性地表示,他看到台灣電
影怎樣撐過這十幾年最低迷,「現在是我們香港電影最低迷的時候,我也希望我們這群人
能撐過去,跑到跟你們同樣的目標。」


回顧台灣電影復興歷程,2008年的《海角七號》是指標,但電影負責人、也是台灣現今重
要製片李亞梅觀察,2004年後,台灣電影界的氣氛漸轉,越來越多新導演試著找回跟觀眾
之間的連結,台灣電影變得更年輕化與活潑化。這些導演中,有些為台灣觀眾帶來貼近生
活與土地的紀錄片,例如描述921大地震災民故事的《生命》、描述台灣老農民樂天知命
的《無米樂》;有些導演則偏好貼近台灣人成長情懷的青春片,例如《十七歲的天空》、
《不能說的秘密》、《九降風》與《刺青》;還有如破例由美商華納兄弟大規模發行的《
練習曲》,是以單車環島的主題同時關照個人成長與台灣。

2008年,《海角七號》一舉衝出5.3億台幣的驚人票房,至今仍在台灣影史票房榜上名列
前茅,故事主線敘述失意音樂人離開台北回到屏東家鄉,在當地遇到同樣不如意的女主角
及鄉親,最後大家合力辦成一場溫馨的演場會;其間並穿插著一段發生在日治時期的愛情
故事。魏德聖以這部大歷史的背景映襯,同時巧妙掌握當代氛圍的音樂勵志類型電影證明
,台灣觀眾願意埋單「本土」加「勵志」的題材;而他在《海角七號》投下的五千萬台幣
,打破了當時國片平均一千萬的成本預算,豐碩的票房收入給了許多電影投資者希望,也
讓後續其他台灣電影有機會越玩越大。


綜觀這幾年在台灣勝出的片型,大致不脫「本土」加「勵志」的題材。除了作家九把刀的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暢銷小說改編,屬於2000年後台灣電影一直擅長且持續
耕耘的青春成長軸線;《愛》則是鈕承澤與中國大陸華誼兄弟合作的合拍片,是卡司雲集
的愛情小品,這兩部片在台灣以外的香港與中國大陸也開出很好的成績。其他像是《翻滾
吧!阿信》、《志氣》皆改編台灣真人真事,前者是迷途歸返的體操選手重新上場比賽,
後者是景美女中拔河隊拿下世界冠軍,聚焦於小人物翻身勵志的故事,都有不錯的票房與
口碑。

其他更多是《陣頭》、《雞排英雄》、《大尾鱸鰻》與《大稻埕》等台灣當地的賀歲片型
,資深喜劇導演陳玉勳的復出之作《總鋪師》走暑假檔,講的也是台灣的辦桌人情。這些
電影更將《海角七號》以來的本土喜劇推向草根的極致:選材上偏好民俗、夜市與黑幫,
選角上則大量起用台灣鄉親最熟悉的綜藝主持人豬哥亮與電視女星林美秀,這些都是台灣
人才懂,「俗夠有力」的台灣元素;因而也開發出以前不進戲院看電影的觀眾群。


聲色盒子負責人、金馬獎著名音效大師杜篤之指著工作室裡的海報,得意笑說,南部很多
戲院為了放映《陣頭》,本來幾乎要關門的反而換新設備來迎客。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林
文淇則觀察到,近來這些草根本土的電影一年接一部推出,已穩定建構賀歲檔的類型,成
為填補大眾娛樂的一個缺口,接近「秀場」的概念,一家大小進戲院同歡,電影好不好看
其次,看得懂、看得開心最重要。

不難發現,在這波復興浪潮中,電影中的「本土性」與「愛台灣」情結,一直扮演著關鍵
元素。隨著中國躍居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而且持續飆速增長,緊挨於側的台灣,面對的
不僅是同語言龐大市場的擠壓與誘惑,還有更深層、複雜且敏感的認同焦慮,隱隱牽連電
影文化產業的走向。「台灣真的很自由又開放,連帶也帶來一種危機感,」華人世界知名
影評人、金馬影展執委會行政總裁聞天祥指出,世界各地的民族電影都會有被淹沒的焦慮
,台灣特別強烈,一來是族群議題在台灣本來就是個容易發酵的話題,二來台灣不是電影
工業國家的主流;此時,在電影市場上什麼能跟荷李活抗衡?「可能就是『台灣性』,而
不只是『台北性』了。」



--
Tags: 台灣

All Comments

誠品選片-台灣電影的微光和志氣 兌換券

Charlie avatar
By Charlie
at 2014-03-18T17:27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JA15cSa ] 作者: epmt (epmt) 看板: movie 標題: [贈票] 誠品選片-台灣電影的微光和志氣 兌換券 時間: Tue Mar 18 17:26:59 2014 iLOOKER電影網邀您看電影! 「誠品選片-傳承X創新│台灣電影的微光和志氣 ...

製作助理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14-03-18T00:05
公司:黑色餅乾國際娛樂 製作公司 職缺:製片組助理/美術組實習生 薪資:面議 拍攝日期:四月中到七月中拍攝,目前前製期 內容:協助偶像劇拍攝/協助美術陳設或協助現場 需求:有機車駕照,汽車駕照優先選擇/不限 備註: 這次偶像劇題材特別,希望是了解網路電腦等的人。 最近劇開的多,製作助理缺很兇,所以 ...

魏德聖導演、黃志明製片與文創經紀人對話

Agnes avatar
By Agnes
at 2014-03-17T20:08
三月份(3/28晚上) IP Eco 文創經紀人講座特別邀請到魏德聖導演來與大家分享由導演角 色轉變為製片的甘苦與未來計畫, 更同時請到黃志明製片來共同分享多部國片擔任監製的 故事與他所專長跨國製作資源整合的經驗! 支持台灣電影Kano的朋友, 更不能錯過能與魏導、黃製片面對面暢談電影製片的機會。參 與辦法與 ...

「KANO」獲大阪電影節觀眾獎

Ivy avatar
By Ivy
at 2014-03-16T23:37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8/8551324.shtml 【聯合報╱記者項貽斐╱即時報導】2014.03.16 由魏德聖監製、馬志翔執導的「KANO」在大阪亞洲電影節中獲得觀眾獎,這也是繼兩年前 的「賽德克˙巴萊」之後,又一部果子電影出品影片 ...

潘壘影展開跑《颱風》失聲30分鐘

David avatar
By David
at 2014-03-16T14:05
中國時報 陳亭均/台北報導 2014年03月16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316000476-260112 電影資料館15日舉辦「潘壘影展」,播放35釐米膠卷的電影《颱風》,88歲的潘壘和當年 幕後團隊都到場,因膠卷年代久遠,前30分鐘幾乎聽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