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曲顛倒聽 /藍祖蔚 - 電影配樂

By Ula
at 2006-06-25T01:53
at 2006-06-25T01:53
Table of Contents
http://blog.infocom.yzu.edu.tw/twlai/archives/2006/06/20060614.html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聽貝多芬音樂的孩子呢?
同一首歌,你唱我也唱,可是場景不一,情況不一,意境可能就南轅北轍。
庫布立克的名片《發條桔子》曾經因為題材和表現手法都太過驚世駭俗,在英國上映時
引發衝突,公映三十多年後,還有魅力能被美國娛樂周刊選為影史上爭議電影第二名,
可見該片的前衛手法至今依然教人膛目結舌。
《發條桔子》的影像是大膽且前衛的,但是音樂的革命性做法,不論是顛覆名曲,或者
用音樂來質疑人性,膽識與遠見,直到今天依然很有參考價值。
首先,就是「Singing In The Rain」這首歌。
早在《萬花嬉春》之前,「Singing In The Rain」就已經是好萊塢歌舞片的輕快之作,
只是最初是大合唱,一群女孩子穿著雨衣,左搖右擺,搖頭幌腦地唱著這首歌,動聽有餘
,感人不足,一直到要《萬花嬉春》由金.凱利又舞又跳後,風情和魅力就完全不同了。
《萬花嬉春》中的金.凱利是默片紅星,第一次嘗試有聲電影演出,頻頻出糗,心情備受
打擊,但是三個臭皮匠徹夜商量,想出了歌舞電影的新點子,人生突然就明亮了起來,
當晚,滿心激動的金.凱利從愛人黛比.雷諾回家,天上下著雨,街上四處是積水,
好心情的他完全不受影響,踩著水花和節拍,把「Singing In The Rain」演出成精彩的
踢踏舞典範,垂名影史。
然而,同一首「Singing In The Rain」到了《發條桔子》卻完全變了,由Malcolm
McDowell飾演的叛逆青年亞歷山大,心態與和舉止都只能以怪異形容,他的不良夥伴經常
夜襲出遊,路見不順眼的男男女女,就暴力相向,越是出力兇狠,他唱的「Singing In
The Rain」聽來就格外刺耳:人家金.凱利是喜上眉梢,隨歌起舞,他卻是用歡樂情歌來
替暴力加持包裝,而且用行動証明,只有唱著這首歌,他的暴力人生才滿足。問題是,
好好的一首歌,頓時成了邪門歪歌,作曲家嘔不嘔?
顛覆,其實只是特立獨行的基本動作,庫布立克還有調皮的一面。
做為花心大少,Malcolm McDowell在片中也曾去誘拐妙齡女郎,帶回家後,就在床上演出
三P床戲,庫布立克這時採用的是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最後三分鐘的快板音樂,光聽
節奏,就有了萬馬奔騰的力量,這時候,庫布立克採用了抽格剪輯法,讓三P床戲變成
極度荒謬的男女體位遊戲,可是音樂節奏又準確反應了男女性愛的動作節拍,既認真,
又嘲諷的戲劇效果,讓人啞然失笑。
質疑與批判,則是庫布立克的第三個音樂態度。
人們都相信,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科學家也常說古典音樂可以安撫情緒,美化心靈,
問題是崇拜暴力,無惡不作的Malcolm McDowell,臥室裡就點有貝多芬的海報,後來他被
警方送去強制治療,醫生採用的治療法就是撐著他的雙眼,用夾子夾緊,不讓他眨眼,
不讓他休息,強迫觀看納粹德國的英勇、威武及屠殺、毀滅的帝國暴力紀錄片,但是耳朵
裡卻一直聽著貝多芬的「快樂頌」……。
眼睛看著人間暴力,耳朵聽著人間絕美,極度的矛盾,極度的不協調,撕裂了人格、意識
和自尊,Malcolm McDowell從此只要聽到「快樂頌」,就無能無力,整個人都萎了,
貝多芬鼓舞人心的聖樂,竟然有這款反效果,恐怕也大出他的意料吧?
希特勒是日耳曼人,貝多芬也是日耳曼人,一位是劊子手,一位是樂聖,同樣的血統,
極度的矛盾,人生從來不是黑白判然的簡單邏輯可以交代清楚的,以日耳曼文化來檢視
日耳曼暴行,影迷能不歎息嗎?
--
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聽貝多芬音樂的孩子呢?
同一首歌,你唱我也唱,可是場景不一,情況不一,意境可能就南轅北轍。
庫布立克的名片《發條桔子》曾經因為題材和表現手法都太過驚世駭俗,在英國上映時
引發衝突,公映三十多年後,還有魅力能被美國娛樂周刊選為影史上爭議電影第二名,
可見該片的前衛手法至今依然教人膛目結舌。
《發條桔子》的影像是大膽且前衛的,但是音樂的革命性做法,不論是顛覆名曲,或者
用音樂來質疑人性,膽識與遠見,直到今天依然很有參考價值。
首先,就是「Singing In The Rain」這首歌。
早在《萬花嬉春》之前,「Singing In The Rain」就已經是好萊塢歌舞片的輕快之作,
只是最初是大合唱,一群女孩子穿著雨衣,左搖右擺,搖頭幌腦地唱著這首歌,動聽有餘
,感人不足,一直到要《萬花嬉春》由金.凱利又舞又跳後,風情和魅力就完全不同了。
《萬花嬉春》中的金.凱利是默片紅星,第一次嘗試有聲電影演出,頻頻出糗,心情備受
打擊,但是三個臭皮匠徹夜商量,想出了歌舞電影的新點子,人生突然就明亮了起來,
當晚,滿心激動的金.凱利從愛人黛比.雷諾回家,天上下著雨,街上四處是積水,
好心情的他完全不受影響,踩著水花和節拍,把「Singing In The Rain」演出成精彩的
踢踏舞典範,垂名影史。
然而,同一首「Singing In The Rain」到了《發條桔子》卻完全變了,由Malcolm
McDowell飾演的叛逆青年亞歷山大,心態與和舉止都只能以怪異形容,他的不良夥伴經常
夜襲出遊,路見不順眼的男男女女,就暴力相向,越是出力兇狠,他唱的「Singing In
The Rain」聽來就格外刺耳:人家金.凱利是喜上眉梢,隨歌起舞,他卻是用歡樂情歌來
替暴力加持包裝,而且用行動証明,只有唱著這首歌,他的暴力人生才滿足。問題是,
好好的一首歌,頓時成了邪門歪歌,作曲家嘔不嘔?
顛覆,其實只是特立獨行的基本動作,庫布立克還有調皮的一面。
做為花心大少,Malcolm McDowell在片中也曾去誘拐妙齡女郎,帶回家後,就在床上演出
三P床戲,庫布立克這時採用的是羅西尼「威廉泰爾序曲」最後三分鐘的快板音樂,光聽
節奏,就有了萬馬奔騰的力量,這時候,庫布立克採用了抽格剪輯法,讓三P床戲變成
極度荒謬的男女體位遊戲,可是音樂節奏又準確反應了男女性愛的動作節拍,既認真,
又嘲諷的戲劇效果,讓人啞然失笑。
質疑與批判,則是庫布立克的第三個音樂態度。
人們都相信,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科學家也常說古典音樂可以安撫情緒,美化心靈,
問題是崇拜暴力,無惡不作的Malcolm McDowell,臥室裡就點有貝多芬的海報,後來他被
警方送去強制治療,醫生採用的治療法就是撐著他的雙眼,用夾子夾緊,不讓他眨眼,
不讓他休息,強迫觀看納粹德國的英勇、威武及屠殺、毀滅的帝國暴力紀錄片,但是耳朵
裡卻一直聽著貝多芬的「快樂頌」……。
眼睛看著人間暴力,耳朵聽著人間絕美,極度的矛盾,極度的不協調,撕裂了人格、意識
和自尊,Malcolm McDowell從此只要聽到「快樂頌」,就無能無力,整個人都萎了,
貝多芬鼓舞人心的聖樂,竟然有這款反效果,恐怕也大出他的意料吧?
希特勒是日耳曼人,貝多芬也是日耳曼人,一位是劊子手,一位是樂聖,同樣的血統,
極度的矛盾,人生從來不是黑白判然的簡單邏輯可以交代清楚的,以日耳曼文化來檢視
日耳曼暴行,影迷能不歎息嗎?
--
Tags:
電影配樂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電影音樂 / 【X戰警 2 】:嶄新變奏與人聲圍攏

By Rosalind
at 2006-06-25T01:37
at 2006-06-25T01:37
棋王(有點久了= =")

By Tom
at 2006-06-25T00:42
at 2006-06-25T00:42
有人知道異形 四 的配樂嗎...(第二三集的部分)

By Anonymous
at 2006-06-24T23:21
at 2006-06-24T23:21
有人知道異形 四 的配樂嗎?(或對他有興趣?)

By Agnes
at 2006-06-24T23:05
at 2006-06-24T23:05
Xmen系列配樂

By Isabella
at 2006-06-24T23:00
at 2006-06-24T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