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動物園:管(關)你愛不愛 - 電影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16-03-20T01:46

Table of Contents

If anything characterizes modern democracy as opposed to classical

democracy, then, it is that modern democracy presents itself from the

beginning as a vindication and liberation of zoe, and that it is constantly

trying to transform its own bare life into a way of life and to find, so to

speak, the bios of zoe. Hence, too, modern democracy's specific aporia: it wants

to put the freedom and happiness of men into play in the very place --

"bare life" --that marked their subjection.

Homo Sacer--Giorgor Agamben


On the contrary, sex is the most speculative, most ideal, and most internal

element in a deployment of sexuality organized by power in its grip on bodies,

and their materiality, their forces, energies, sensations, and pleasures.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Michel Foucault

------------------------------------------

單身動物園劇情也簡單,就是「政府要你不得單身」,一旦恢復單身生活,就得被送到

配對飯店去找伴侶,否則將變成動物。

這樣的劇情,其實看得出來,原作者勢必對於國家機器(state apparatus),

訓誡與懲罰(discipline and punishment),以及性與性慾(sex and sexuality)的關切,

體現(embody)在該電影裡面。

首先,為何是變成「動物」,而人和動物的差異又何在?

要先了解「動物的生命」和「人類的生命」是不同的,從我的第一個引言,

阿岡本(Agamben)陳述了古希臘文在「生命」上有兩種詞彙:ZOE和BIO,

ZOE是「僅僅生活的存在」(simple fact of living common to all living beings)

而BIO則是「個人或團體適當的生活」(the form or way of living proper to an

individual or a group)。看到這裡,就可以知道,為何「動物園」英文叫做Zoo,

動物生活的地方,便是源自於ZOE,而跟人類相關的「生命」會是用BIO,如「自傳」

(biography),而不是zoology(動物學)。

不過,更重要的是,人跟動物的生命之所以不同,在於人有其追求幸福目標的潛能,

而這也是進入現代性(modernity)後,政府的職責和權利的範圍,換言之,「生命」進

入了「政治」,也就是傅科所說的「生命政治學」(biopolitics)。政府掌管生命,

要人民能夠繁殖,有利於國家和人類的福祉,這和政府對待動物的態度是不同的。

動物界,是個自我求生存的領域,有其自然的法則,而非人類的生命政治,由政府來

制定規則。

不過,別忘了人跟動物其實不是一黑一白的劃分,當大衛被送到飯店裡面,電影便

呈現了這 人/動物 二元對立的矛盾,其實人跟動物在追求生存時,並無二異。例如:

打獵,是人去獵殺人,獵捕到單身的人,則有多一天的單身日子,其實這和動物獵捕

動物沒有差別,為了求得一頓飽餐。但是人終究是人,在一次次的打獵後,還是會回到

飯店過著像人一樣的生活,為了生存下去而求偶,找出甚至是偽裝出「共通點」來打動

對方:如同樣容易流鼻血、同樣冷酷無情、同樣是瘸子。透過自我的展演(performance)

或是社會的踐履(performativity)有意識或是無意識的來達成政府的要求和期待。

換言之,這群在飯店裡的人,解構了 Zoe/Bio 的二元對立,進入了一個例外狀態(a state

of exception),那便是「裸命」(bare life)。所謂的裸命,就是一個「被排出的包含」

(excluded inclusion),既被政府所摒除,卻還在政府的權利範圍內,身陷雙重束縛

(double bind)。

然而,找到伴侶就夠了嗎?政府思慮縝密,人自然會為了想要回到城市過生活,

隨便找個伴侶,或是騙個伴侶便可以。為了預防此狀況,配對成功後,還要有同房期兩週

和遊艇期兩週,最後幸福回到成市。換言之,這裡把愛情變成「科學實驗」,透過

「反覆驗證」(repeated trials)來證明真愛和幸福。

而雖然配對成功的大衛,沒有通過這反覆驗證的考驗,他的「人性」顯然無法抵抗

這科學反覆的驗證,他可以去人性化(dehumanize himself),假裝不在乎、冷酷,但是

很諷刺的,面對他的寵物,狗,卻透露的他的人性(betray his humanity)。

變成「裸命」的大衛,往樹林跑,追求「單身」。到這裡已經出現了明顯的領域分割:

城市-伴侶 飯店-半侶 森林-單身

不過電影對這樣的分割當然是不滿足的,一切都有灰色地帶(twilight zone),

如果城市裡會有伴侶變成半侶被送到飯店裡,那一樣森林裡也有單身者要變成伴侶。

懲罰是「血吻」和「血交」。如果在飯店裡面是無法自慰的情慾酷刑,那森林裡則變成

血腥的肉慾酷刑。一個是憋著的痛,另一個則是開放的痛。

這裡就是我第二個引言的

sex is the most speculative, most ideal, and most internal

element in a deployment of sexuality organized by power in its grip on bodies,

and their materiality, their forces, energies, sensations, and pleasures.

(性是最具思慮的、理想的、最內部的元素,在權力對性慾的部屬中,控制

身體和其形體,他們的力量、能量、感受和愉悅。)

換言之,性慾是用來控制身體的手段,甚至是變成「訓誡和懲罰」的機制。

透過性慾的控制,也同時行塑了「主體」(subject)和身份(identity)。性慾不是

一個單單獨立的能動力(autonomous agency),而是成為權力的載體(vector)。

電影中權力的「性慾化」(sexualize power),其實在一開始大衛在選擇「性向」的時候,

已經暗示了,雖然這飯店看似可以選擇異性戀和同性戀,卻不能選擇雙性戀,然而更重要

的是,在考慮之後,大衛還是選擇了異性戀,目的很簡單,異性戀的成功機率較高,

換言之,性慾(sexuality)已經變成控制大衛的國家機器的化身(embodiment),

其實大衛看似有得選,其實沒選擇,這是一個「強迫異性戀」(compulsory

heterosexuality) 的政府。

大衛即便以假伴侶的方式回到城市裡,只要是一個人走在路上,便會被警察盤查,

鑑定其身份,看他們的手腳有沒有「泥土」,為何?因為單身的人在森林,從森林中

跑回城市的人,勢必還沾黏著單身的土。

城市-伴侶 飯店-半侶 森林-單身 的三「位」一體

當然電影劃分了三個「地」「位」,但是其實難以分割,就如大衛一樣,他從城市-伴侶

過度到 飯店-半侶 逃跑到 森林-單身 ,最後努力要回到 城市-伴侶。

最後電影留給我們一個開放式的結局,到底大衛是否會犧牲自己的視力,還換得

伴侶。不管是在 城市-伴侶 飯店-半侶 森林-單身 都一樣,人都是「裸命」(bare

life),時時刻刻都受到政府權力的捕捉,因為失去伴侶可以非常突然,毫無預警,

在飯店裡面,也能被獵捕時時刻刻都是生命在倒數,變成動物,而在森林裡,單身

不能求助他人,遇到補鼠夾也要自己扳開,可能會因此流血過多而死。當然,就如

森林裡的頭領所說,要 digging your own grave(自掘墳墓),但是這樣的行為

在城市和飯店何嘗有所不同,有了伴侶失去自由,何嘗不是自掘墳墓;飯店半侶倒數

變成動物的日子也是自掘墳墓。

最後,回到電影的一開頭,為何一開始要拍一位女老婦人開槍打死一隻驢子?

別忘了,動物的生命叫做Zoe,人的生命叫做Bio,介於兩著之間叫做「裸命」(bare life)

殺死一隻驢子,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政府不太會去追究犯罪者。但是殺死人

那就是犯法了。然而,這部電影說著,人人其實都是「裸命」,隨時隨地都可能變成單

身,成為動物,到時生命便一文不值,只能交配。

如阿岡本說,「裸命」

Homo sacer, or those reduced to bare life, could be killed with

impunity, a death that would constitute neither homicide nor sacrifice.

(被降為裸命的人,可以任由殺之而不受懲罰,這樣的死亡既不構成殺人罪

也不構成犧牲。)

簡單來說,生命就是如此赤裸,隨時隨地都受著外來暴力的威脅。

當然在電影裡,呈現的是受到「國家性慾暴力的威脅」(the threatening sexualized

violence of state apparatus)。

不管在城市-飯店-森林裡,人都得依「法」行事,各地也皆有「法」可行。

然而,英文的 law ,有 1. 法律、法令、治安 也有

2. (自然的)定律、規律 像是 the law of the jungle

(叢林法則),也就是弱肉強食法則。如飯店定期的打獵和在單身森林的存活。

也就是說,不管在哪裡,都是lawful(法律的、定律的)世界,也是law-full(充滿法律)

的地方。法網恢恢,無處可逃。

電影最後留給我們「在逃中」(being at large) 結局,因為只有在逃跑中,才能

深刻感受到自由和幸福。

--

All Comments

Ivy avatar
By Ivy
at 2016-03-23T06:56
謝謝您的深度解析
Rachel avatar
By Rachel
at 2016-03-28T02:48
Hazel avatar
By Hazel
at 2016-03-28T16:52
Ida avatar
By Ida
at 2016-04-02T13:11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哪!這已不是個人同意融入社會的相互
契約,而是命定的、單向的賣身契。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16-04-06T14:22
喜歡這篇影評 很社會學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16-04-07T14:41
非常喜歡也認同您的觀點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16-04-09T14:03

分歧者3赤誠者:再忙也別忘了看蕃茄指數

Harry avatar
By Harry
at 2016-03-20T01:21
圖文版:http://tcypost.blogspot.tw/2016/03/divergent-3.html Divergent 3赤誠者:人生,再忙也別忘了看一下蕃茄指數 London has fallen蕃茄得分25%,我想近期應該不會再有更低了。哪知道, 只要有心, ...

分歧者3:赤誠者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16-03-20T00:49
比第2集好不少 進步點在於音樂和科技感風格呈現,甚至還有點遺落戰境的感覺 還有因為走出牆外,場景終於比較多變 酷炫.新穎的視覺衝擊,一直是我想在這系列看到的 這集故事本質也比2有看頭, 雖然新編劇在細節轉折上還是很瞎,但實驗者/被實驗者間矛盾的主軸,有講出來 當然,這系列無法回到1那種新鮮感已成事 ...

淺談《單身動物園》

Joseph avatar
By Joseph
at 2016-03-20T00:45
單身動物園 The Lobster 導演:尤格藍西莫 演員:Colin Farrell、Lea Seydoux、Rachel Weisz 其實目前也沒有廣告只是衝流量自爽網誌板: http://goo.gl/CrGeqC 在白色情人節前隻身去看的一部電影,影廳中有不少情侶跑來看了這部探討單身 ...

天才導演?

Todd Johnson avatar
By Todd Johnson
at 2016-03-20T00:42
庫柏力克所導的許都電影都具有不受時 間羈絆的不朽性 對於人性也有深刻的探 討 《2001:太空漫遊》具有哲學命題的經 典科幻電影 製片技術與電影配樂在當時 相當傑出 庫柏力克的攝影和剪接也很厲害~ 之前看過奧森威爾斯的《大國民》 威爾斯親自擔任男主角、導演、製片 編劇 《大國民》的深焦 ...

請教一部女特務失憶的片名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16-03-20T00:07
大約十多年前的電影 一個女特務好像車禍失憶,變成普通的家庭主婦 但生活中發現自己許多不平常的地方 像刀工很強之類的 後來跟小女兒一起把壞人幹掉 請問片名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