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雜誌對心機掃瞄一片的評論 - 電影

Ula avatar
By Ula
at 2006-10-18T03:41

Table of Contents

首先很不好意思 因為心機掃瞄這部片離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但我恰巧是今天在圖書館閒晃時發現國外電影雜誌對這部片的評論
還有對作者以前影片及一貫拍片風格的介紹
並且也介紹了最他新的作品 Fast Food Nation
由於我覺得內容還滿深入的 就想說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這一本雜誌叫做Film Comment的樣子 有不有名我也不知道
畢竟沒有仔細閱讀過 當然 我翻譯的地方可能會有很多地方有很多錯誤
而且我並不是很熟這位導演過去的作品以及這部片的產製情境
有謬誤之處還請大家見諒並不吝指教 轉介如下

原訪問者:Gavin Smith

這是一部非常忠於K.Dick's於1977年所著小說的改編電影
記載了片末所附記的那些使用藥物同伴的故事
心機掃瞄(A Scanner Darkly)一片呈現了Richard Linklater深入探索那種疑神疑鬼
孤獨境界之靈魂狀態的過程
與他前一部同樣以動畫的 內省式手法呈現的電影Walking Life(中譯我忘了)相比
後者是一部具趣味性的 自由聯想性的
對於夢的邏輯 以及對於動態性的真實及存在本質的探索
心機掃瞄則是一個可怕的旅程 反映了當代因精神錯亂 用藥而昏沉的心靈
與一個失去秩序的美國之間的分崩離析
在這以脫軌及背叛為結局的故事裡 設定了一個擁有監視器坐落在任何街角的世界
電影的主角 Bob 由基努李維所飾演 是一個未來世界裡的探員
他同時失落了他自己以及與真實相連的細微自我意識
而他是否能重新甦醒仍是一個存疑的問題

雖然這部電影仍保持著他一貫的陰鬱及深沉風格
一般人可能會認為這部影片與Linlater以往作品大異其趣
然而真是如此嗎?
他大多數的作品都偏於一種對於意識與真實性和自我定義問題間相互角力的風格
這種角力可能來自於人類對於自己內在本性的質疑所驅使
經反覆思考以及渴望而去進行質問 要求 連結
在Walking Life一片中結局是令人感傷的
但這部影片正面的呈現了人類對於世界進行探究的無限可能性
在這一點上 它類似於Slacker(1991年)這部影片 在花了一天的時間遊歷德州的奧斯汀後
因發現了個人的無限多樣性而慶賀著 這正是Linklater影片的一貫基調
Before Sunrise(1995)和Before Sunset(2004)是他另外兩部拍過的影片
這兩部影片用不同的觀點去探究永不停歇的心靈
同樣是試圖對週遭的世界採取可能的探索路徑 並且試圖瞭解生命重大的問題
前一部電影表現的是充滿希望 且高度自省的心靈狀態
在九年之後的後一部電影 則是充滿悔恨及懷疑
Linklater的電影總是根植於一種信仰
認為自由想像的個人有能力能找尋到他們自身的道路 而非只是被動的接受刺激
同時 也如同Before Sunset這部電影所闡述
自省的能力並非隨意可得 迷失及幻覺也離我們不遠
心機掃瞄這部電影 就好像Linklater2001年所創作的數位實驗電影Tape
同樣的呈現了這些基本的問題 但這次 這些問題
是在一個生命被掏空 且未來看起來不再燦爛的墮落世界裡發生
"掃瞄器看起來是清晰的還是黑暗的呢?"
"是陰沉的" Bob在電影中做了如此的結論
紊亂和困頓 這從之前的作品Slacker中表現出來的 更深層的無政府主義及偏激獨角戲碼
也成了這部電影的主軸

回溯到那個時候 Slacker被認定是一部是"個人對政治治理"的抗拒 這或許是正確的
但若真要說到抗拒 Linklater在心機掃瞄之後緊接著要推出的作品 Fast Food Nation裡
是對於微薄薪水現實環境的描寫 並充滿著道德意識上的牽連
這是一部取材自Eric Schlosser的非科幻小說 卻以科幻方式拍成
它呈現的是一種全觀觀點 對於類似於麥當勞一類的企業公司內部進行描寫
採用一種寫實的手法 並不過份渲染 但仍富於諷刺性意味
影片徹底探討這種製造垃圾食物的企業 將整部片的敘事時間切割成三個描繪工作的場景
一個是在肉類處理的廠房 一個是在零售窗口 還有一個是在企業執行中心裡
影片僅僅呈現了一個建築物 就有效率的將整體社經體系和此一體系的價值觀鑲嵌在其中
(此價值觀為 機器已接手了我們的國家 如同此企業裡一執行長所言)
Fast Food Nation是Linklater在嘗試探究的深度及廣度上 最有野心的一部電影
在這裡 這一次 認同問題還有生命的意義奠基在被送上來的食物上 而這就形成了生活

Linkerlater的電影 從Dazed and Confused(1993)到School of Rock(2003)
就某部份而言 總是呈現了一種隱喻式的 對於美國的生活及價值觀不斷進行思考的反省
再一次的 Fast Food Nation和心機掃描 對於今日生活建構了一個多角度的政治視野
美國不再是昔日溫和親切的Mr.Nice Guy形象
異議不再被容忍 而剝削已是今日這場遊戲的名字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Kristin avatar
By Kristin
at 2006-10-22T02:47
借轉動畫電影版
Jake avatar
By Jake
at 2006-10-23T03:12
很感謝你的翻譯 :) 大推~~~!!!
Gary avatar
By Gary
at 2006-10-26T12:49
大推 很感謝:)
Sierra Rose avatar
By Sierra Rose
at 2006-10-26T18:05
film comment由紐約林肯中心出版 也是紐約影展主辦單位

盛夏光年-盛夏的距離 剩下的光年(雷)

Michael avatar
By Michael
at 2006-10-16T16:28
正行和守恆最近的距離,是在機車上守恆靠向正行背的那瞬間。   纏綿後趴在床上的正行,他的眼神好寂寞,這不是場真的做愛。   擁抱裡沒有相互的愛,只是好多好多徬徨,   有不想失去真正在乎的人的,   有不確定這樣對不對的,   有從小從以前就累積到如今的,   不敢面對自己真正心裡感受的徬徨。   盛夏的 ...

穿著Prada的惡魔──女孩的選擇申論題(雷)

Jessica avatar
By Jessica
at 2006-10-16T13:46
真好看!無冷場!絲毫沒有感覺到兩個小時過去了~~ 節奏明亮緊湊!紐約街頭、雜誌編輯部、派對、藝廊都化身為伸展台,上演一場場華麗的 時裝秀!不禁讓我聯想起近期最喜歡的節目:【決戰時裝伸展台】和【超級名模生死鬥】 ,也很有那種young版慾望城市的氣氛~~ 後來看了一下雜誌介紹,原來編導就是【慾望城市】、【我 ...

中年限定: 氣象人 The Weather Man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06-10-16T13:33
網誌: http://www.wretch.cc/blog/savvikandamp;article_id=11655769 以前在看紅豬的時候 導演宮崎峻說,這是拍給中年男人看的卡通。 時至中年 ( 雖然很想說自己心態其實還是熱血青年喔) 就會慢慢看到這部卡通以前沒注意到的一些人生韻味 The We ...

水中的女人-尋回聽故事的心

John avatar
By John
at 2006-10-16T00:08
曾幾何時我們不再相信故事 不再相信魔鏡、玻璃鞋 不再期盼聖誕禮物 不期待會有從天而降的正義使者 或許是因為故事總是美好的 總是有著正義,壞人都會被懲罰,而好人有著幸福結局 但現實生活卻不是 我們在生活中遭遇了許多不平與創痛 讓我們不再相信故事中的美好 受創傷的主角 靈異第六感的治療師 靈異象限的牧師 陰 ...

水中的女人

Carolina Franco avatar
By Carolina Franco
at 2006-10-15T22:48
自〔靈異象限〕給大家的不解與錯誤判讀,所造成褒少貶多之後, 不再相信片商的腦殘宣傳,來影響我進入電影院的意願;光是海報 的特殊色調與女主角的神秘性,加上奇幻童話的提材,就夠好奇去 一探這游泳池中究竟有如何的玄機了。 很好奇本場的觀眾是懷什樣的期待來看本片,而且小小的廳幾乎滿 場,不時有的笑聲,我想,或許大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