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限制中創作-計程人生Taxi - 電影
By Heather
at 2016-05-14T16:45
at 2016-05-14T16:45
Table of Contents
純心得
***
從這片得了2015柏林影展金熊獎之後,就聽老師的影評人朋友的推薦,
注意相關消息,期待著它上映。
終於等到,幾個朋友相約,卻沒有喬好時間。
第二週,常去的電影院只剩下一場,
而且不巧是我需要工作的時間。
眼看就要錯過的第三週,卻在放假回高雄的時候,
發現駁二in 89居然還有三場(時間皆美妙)。
馬上揪了常看電影的朋友們,衝去支持。
電影82分鐘,由遭伊朗政府禁拍的導演賈法潘納希化身計程車司機,
以計程車上的特殊攝影機自導自演、若虛若實地拍下某一日的日常。
透過各色各樣的乘客與他們之間的對話,
帶我們觀看、感受和想像伊朗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狀況。
在明快的節奏、有趣的人物、奇特的場景與幽默的對話背後,
我們感受到的是真實和深沉的現實。
形式與拍攝手法,大概是最容易被注意和討論的部分。
看完之後,回頭看了些心得影評,
卻仍不確定這部電影是「紀錄片」還是「偽紀錄片、真劇情片」,
又或者如同行朋友所說,
導演的用意即在模糊這之間的分野,使它可以包容並且被討論。
如果它是一部精巧剪裁的「紀錄片」,
那麼我佩服真實世界的戲劇情,
真有一種「真實比戲劇更戲劇化」之感。
在這樣短短一天,呈現出如此多的精彩的人物對話,
能以那麼幽默的方式抓住伊朗社會的面貌,
並且展現出創作者獨立思考的反叛精神。
如果它是「偽紀錄片、真劇情片」,
給我的感覺一點也不會失色,
而是更強烈感覺到一個有能量的創作者如何竭盡所能地跨出限制,
找到一個突破困境的方式,去完成他的作品。
假使是在一個開放自由的社會,
有人在計程車上裝上這樣的攝影機,拍了一部這樣的電影。
我們可能會覺得他是在尋求形式的突破,
希望找到什麼方式去「仿擬真實」,
讓人注意到、讓人討論。
賈法潘納希的這部片,卻讓人更多把注意力轉向整個社會,
自然地引導觀眾去想、去問:
是怎樣的社會,讓一個導演需要用這樣的方式,拍攝他的電影?
我實在很喜歡導演姪女與導演對話的部分,
喜歡送花的女士對著鏡頭說話的部分,
也喜歡整部片「真實與虛構」互文的部分。
朋友說這是「當代藝術」的特質,
我其實不太了解「當代」所指涉的時間與意涵,
跟「藝術」也不太熟,
但聽朋友的說明加上網上的資訊,
我想像這樣的特質指的是「不同於現代」
(也許也不是「後現代」)、
此時此刻正在被發展的藝術方式-
它們表達或行動來回應
更多時代、國家、民族、地區性等種種不斷變動的問題,
而不以創造「永恆」、「經典」為依歸。
因此,我想給這部片最好的肯定,
不是說它將成為一部經典,
而是關注這世界正在發現的事,去發現、去思考、去看清楚一個社會。
--
這裡是我的樂園:
http://tzuyang1222.blogspot.tw/2016/05/taxi.html#more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Charlotte
at 2016-05-16T21:56
at 2016-05-16T21:56
By Odelette
at 2016-05-17T11:15
at 2016-05-17T11:15
Related Posts
禁愛世界-深刻隱喻,在愛流感之後!
By Dora
at 2016-05-14T16:45
at 2016-05-14T16:45
國片沒有金錢怪獸這樣的題材嗎?
By Yuri
at 2016-05-14T16:27
at 2016-05-14T16:27
關於美3
By Andrew
at 2016-05-14T16:15
at 2016-05-14T16:15
制服,冰裸殺,為幸福沾染鮮血吧~
By Isla
at 2016-05-14T16:05
at 2016-05-14T16:05
[美隊3]拍得好,所以粉絲也內戰了
By Tracy
at 2016-05-14T15:56
at 2016-05-14T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