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努力向庫柏力克看齊的傑作 - 電影

By Damian
at 2013-10-23T01:41
at 2013-10-23T01:41
Table of Contents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53592230
(因為有許多貼圖,故建議直接點閱blog)
儘管是昨天在戲院看的IMAX-3D,但在寫這篇文章時想到第一次能
在院線時見證這麼偉大的作品,至今還是感到激動不已。庫柏力克(Kubrick
)的《2001太空漫遊》豎立了那麼高的里程碑,並且力圖讓科幻片不
只是科幻片,因而在作品努力試圖想像探索人類的起源以及和科技的
關係,並且透過他傑出的配樂功力勾勒出一個儘管和現實無涉但卻自
給自足的2001年的樣貌;《地心引力》的導演Alfonso Cuaron儘管未
必能像庫柏力克那般做出那麼大膽的嘗試,但卻依然有意識地向庫柏
力克致敬並且挑戰,因而以他自己的方式結合當今的電影技術建立了
屬於自己的里程碑。
整部片的第一個鏡頭是一顆長鏡頭,開始時鴉雀無聲。我們都知
道太空中因為沒有空氣因此也就沒有聲音,所有科幻片在太空中的音
效其實都是為了戲劇效果而添加的,但導演仍然在整部片一開始試圖
保留一點點時間讓我們感受一下外太空鴉雀無聲的狀態;且導演也力
圖透過長鏡頭來在視覺上營造像是外太空無重力狀態的氣氛:因為當
分鏡過多時,分鏡切換的碎裂感就無法像緩慢漂浮游移的長鏡頭那樣
,可以做出輕飄飄的感覺。
就像《雨果的冒險》中衝出畫面的火車那樣,3D技術的發明讓視
覺效果彷彿回到電影剛被發明時帶給人類的視覺震撼;《地心引力》
在使用3D效果上更加大膽,當外太空的機械殘骸紛紛向觀眾迎面而來
時,這部由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獨挑大樑幾乎可以說是
獨角戲的作品,正是要試著利用這樣的效果把我們帶入主角的視角(
而音效也非常傑出地努力做出這樣的效果);甚至可以說這部作品可
能就是為了要努力做出這樣的效果,因此在一開始的劇本撰寫上便所
試圖把劇本鎖定為幾乎是以獨角戲為主的劇本,好讓劇本可以和電影
手法緊密結合。
本片實在是太多向庫柏力克致敬之處了,想必看過《2001太空漫
遊》的觀眾一定可以馬上就發現一些刻意的安排,當然最明顯的莫過
於那隻不斷在艙內漂浮的筆,畢竟在《2001》裡這可是庫柏力克在當
時的電影技術上做出的四兩撥千金的精彩效果,而不論是片中或是其
他各式海報也都有許多和《2001》的相近之處(見圖);甚至當主角
在太空艙裡身子蜷曲時,因為太多的致敬之處甚至讓人不免想到《2001
》中那個可能是暗喻《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
)中精神三變裡的嬰孩。
不得不承認劇情很簡單,甚至也因為幾乎是獨角戲,因此整部片
無疑地就是主角一個人的求生過程;雖然不像庫柏力克那樣把科幻片
帶到另一個層次,但Cuaron在視覺效果上的營造依然是不容否定的;
且主角在心態的轉折上毋寧也是在精神上變得茁壯的過程:她從原本
近乎懦弱的沒有自信,最後到情急生智絕地逢生成功生還。當她重新
踏上地面時,因為突然又必須重新適應地心引力而顯得踉蹌;但這一
幕彷彿就像演化史一般:從海洋到陸地,最終兩腳站立而成為能夠面
臨種種危難而處變不驚的人類。就像《2001》試圖想要探索的那樣,
Cuaron由於有意識地向其致敬,以至於最後一幕不禁讓人想到查拉圖
斯特拉所言的超人(Uebermensch)。
而Cuaron在本片中做的種種嘗試和努力,在在表示了他能夠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儘管未必能夠超越之,但仍然努力開創了嶄新的價值
和視野,因而能夠與之並駕齊驅。
--
其餘電影短文請見:http://www.facebook.com/taiwanewavers
--
(因為有許多貼圖,故建議直接點閱blog)
儘管是昨天在戲院看的IMAX-3D,但在寫這篇文章時想到第一次能
在院線時見證這麼偉大的作品,至今還是感到激動不已。庫柏力克(Kubrick
)的《2001太空漫遊》豎立了那麼高的里程碑,並且力圖讓科幻片不
只是科幻片,因而在作品努力試圖想像探索人類的起源以及和科技的
關係,並且透過他傑出的配樂功力勾勒出一個儘管和現實無涉但卻自
給自足的2001年的樣貌;《地心引力》的導演Alfonso Cuaron儘管未
必能像庫柏力克那般做出那麼大膽的嘗試,但卻依然有意識地向庫柏
力克致敬並且挑戰,因而以他自己的方式結合當今的電影技術建立了
屬於自己的里程碑。
整部片的第一個鏡頭是一顆長鏡頭,開始時鴉雀無聲。我們都知
道太空中因為沒有空氣因此也就沒有聲音,所有科幻片在太空中的音
效其實都是為了戲劇效果而添加的,但導演仍然在整部片一開始試圖
保留一點點時間讓我們感受一下外太空鴉雀無聲的狀態;且導演也力
圖透過長鏡頭來在視覺上營造像是外太空無重力狀態的氣氛:因為當
分鏡過多時,分鏡切換的碎裂感就無法像緩慢漂浮游移的長鏡頭那樣
,可以做出輕飄飄的感覺。
就像《雨果的冒險》中衝出畫面的火車那樣,3D技術的發明讓視
覺效果彷彿回到電影剛被發明時帶給人類的視覺震撼;《地心引力》
在使用3D效果上更加大膽,當外太空的機械殘骸紛紛向觀眾迎面而來
時,這部由珊卓‧布拉克(Sandra Bullock)獨挑大樑幾乎可以說是
獨角戲的作品,正是要試著利用這樣的效果把我們帶入主角的視角(
而音效也非常傑出地努力做出這樣的效果);甚至可以說這部作品可
能就是為了要努力做出這樣的效果,因此在一開始的劇本撰寫上便所
試圖把劇本鎖定為幾乎是以獨角戲為主的劇本,好讓劇本可以和電影
手法緊密結合。
本片實在是太多向庫柏力克致敬之處了,想必看過《2001太空漫
遊》的觀眾一定可以馬上就發現一些刻意的安排,當然最明顯的莫過
於那隻不斷在艙內漂浮的筆,畢竟在《2001》裡這可是庫柏力克在當
時的電影技術上做出的四兩撥千金的精彩效果,而不論是片中或是其
他各式海報也都有許多和《2001》的相近之處(見圖);甚至當主角
在太空艙裡身子蜷曲時,因為太多的致敬之處甚至讓人不免想到《2001
》中那個可能是暗喻《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
)中精神三變裡的嬰孩。
不得不承認劇情很簡單,甚至也因為幾乎是獨角戲,因此整部片
無疑地就是主角一個人的求生過程;雖然不像庫柏力克那樣把科幻片
帶到另一個層次,但Cuaron在視覺效果上的營造依然是不容否定的;
且主角在心態的轉折上毋寧也是在精神上變得茁壯的過程:她從原本
近乎懦弱的沒有自信,最後到情急生智絕地逢生成功生還。當她重新
踏上地面時,因為突然又必須重新適應地心引力而顯得踉蹌;但這一
幕彷彿就像演化史一般:從海洋到陸地,最終兩腳站立而成為能夠面
臨種種危難而處變不驚的人類。就像《2001》試圖想要探索的那樣,
Cuaron由於有意識地向其致敬,以至於最後一幕不禁讓人想到查拉圖
斯特拉所言的超人(Uebermensch)。
而Cuaron在本片中做的種種嘗試和努力,在在表示了他能夠站在
巨人的肩膀上,儘管未必能夠超越之,但仍然努力開創了嶄新的價值
和視野,因而能夠與之並駕齊驅。
--
其餘電影短文請見:http://www.facebook.com/taiwanewavers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Rebecca
at 2013-10-23T15:45
at 2013-10-23T15:45

By Hedda
at 2013-10-24T07:43
at 2013-10-24T07:43

By Charlotte
at 2013-10-29T06:35
at 2013-10-29T06:35

By Mason
at 2013-10-30T20:08
at 2013-10-30T20:08

By Todd Johnson
at 2013-11-01T13:33
at 2013-11-01T13:33

By Linda
at 2013-11-04T01:40
at 2013-11-04T01:40

By Liam
at 2013-11-08T03:50
at 2013-11-08T03:50

By Linda
at 2013-11-08T20:41
at 2013-11-08T20:41

By Bennie
at 2013-11-09T12:23
at 2013-11-09T12:23

By Una
at 2013-11-13T23:10
at 2013-11-13T23:10

By Queena
at 2013-11-18T14:08
at 2013-11-18T14:08

By James
at 2013-11-19T16:27
at 2013-11-19T16:27
Related Posts
廣告演員

By Selena
at 2013-10-23T01:16
at 2013-10-23T01:16
鋼鐵墳墓 之 看美劇的人超有感!!

By Joe
at 2013-10-23T01:08
at 2013-10-23T01:08
地心引力抓不住你

By Vanessa
at 2013-10-23T00:58
at 2013-10-23T00:58
電影課上到的某部電影

By Frederic
at 2013-10-23T00:47
at 2013-10-23T00:47
現場‧戰場‧夢工場

By Jacky
at 2013-10-23T00:08
at 2013-10-23T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