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亨小傳--為愛執著之下包裝的美國夢 - 電影

By Rosalind
at 2014-02-13T14:12
at 2014-02-13T14:12
Table of Contents
原文刊於<螞蟻水上漂>http://blog.wyyminc.com/
---------------------------------------------------------------------------
擅長塑造時代氛圍的巴茲魯曼(Baz Luhrmann),繼<紅磨坊>與<澳大利亞>後,將名作家費
茲傑羅名著<大亨小傳>改編電影。其打造之20年代初期經濟大蕭條前紐約繁華墮落的上流
社會生活,不僅令觀眾猶如身歷當代風華,其華麗富饒的場景構築在視覺效果上也令人眩
目沉醉。
故事主述是一名不出名的作家Nick Carraway,猶如費茲傑羅自身形象的投射,以倒敘的
方式呈現他因憂鬱症求助心理治療時,在治療師的會談室中用第三者旁觀的角度,回憶起
那個讓他對紐約大都會從渴望、醉心徹底變成厭惡一切的迷幻經歷。
Carraway 1922年來到紐約市。此時的紐約是個股市飛漲、私酒商氾濫、沉迷於爵士樂與
美酒享樂的繁華都會。Carraway住在西卵,位在神秘大富豪傑Gatsby那夜夜笙歌的城堡隔
壁,那是他所渴慕的一切;而隔了海灣的東卵岸邊剛好就是他表妹Daisy與其馬球退役選
手Buchanan的家。
某天他意外收到Gatsby派對的邀請函,當他既興奮又期待地赴約時,發現竟然只有他是受
邀前來的。如同所有人對Gatsby的好奇,Carraway對於他所耳聞的、Gatsby自述的,以及
天天舉行的豪華嘉年華派對的真假虛實感到迷惑卻又著迷。直到Daisy的朋友透露他才得
知原來每天對外開放派對是希望吸引Gatsby等待已久、曾經有過一段情的Daisy前來。而
他選擇定居在這棟城堡,也是因為這個位置正對著海灣對面Daisy家船塢的綠光,讓他可
以夜夜看著光思念她。Carraway被他的執著打動,透過他的協助順利讓Daisy和Gatsby見
面,而Daisy也再次因為他的紳士以及他現在擁有的富豪生活吸引。但Daisy在強勢的老粗
丈夫與堅持要擁有她全部的Gatsby之間猶豫不決,最終因為她的貪心與軟弱不僅害死一個
女人(恰好是Buchanan背地裡的情婦),破碎一對夫妻,甚至害死了Gatsby。
許多(特別是女性觀眾)會把這個故事定義為”愛情電影”。但我從作品裡感受到的遺憾不
是來自深愛不能相守,而是來自被渴慕地位與財富吞噬的悲劇;撼動我的不是他對愛情的
專一,而是對內心構築的華麗未來的執著。我認為,愛情只是在他表淺的意識中,或是故
事表面文字上,象徵性的符號;但被象徵的那個意識底下真正的嚮往,不是愛情本身,而
是浮華的個人成就,或可以說是當代浮泛的美國夢。單方面的愛情之所以令人感動,是因
為愛得純粹、深切,但另一方卻不為所動,或是有苦衷無法相守。在Gatsby的故事裡並非
如此。
在片頭,Carraway提到了他父親總是對他說: “試著看每個人的優點。”也因此他總不會
去批判任何人,但即使是他也有極限。這段話暗示了這個故事存在著批判,但立場是誰?
在他開頭對治療師吐露”離開紐約時厭惡那裡的所有事、所有人…除了Gatsby。”時,就
明確地表明了身為主述者的立場了。然而,整個作品的角色定位經改編後卻少了足夠的力
道支持這個立場。電影拍出了Daisy的美麗與嬌貴,但把她在原著中的沉迷虛榮修飾得含
蓄許多。雖然初登場時那樣的慵懶、輕佻態度,以及”黃金女郎”的封號,有帶出一些浮
華拜金形象。只是這個形象到後來越來越不鮮明,例如中間提到她五年前收到Gatsby的信
希望她等到他飛黃騰達的那一天,因此結婚當天曾鬧著不願結婚,但還是在家人安撫下嫁
了;以及五年後對Gatsby的舊愛重燃,夜夜遠赴他家,甚至希望拋下一切和他私奔,逃離
相互欺瞞的婚姻。因此劇情到了中間,想要把”負心”形象套在她身上實在略顯不足,直
到最後一段,因為她的優柔寡斷間接造成了車禍悲劇,又因為她的懦弱不敢為錯負起責任
間接害死Gatsby,才又讓人對於她的自私無情感到寒心。
Gatsby所投注的愛也不是純粹的愛。他是個單純的人,單純在他所追求的美國夢是純粹的
,沒有墮入糜爛、失去道德、背叛愛。但就愛情的層面而言,那份對Daisy的執著並非純
粹愛她為人最原始的樣貌。Carraway如是說: ”Gatsby相信那盞綠燈,相信它代表極樂未
來,雖然這個目標一年又一年地在眼前倒退。未來曾經從我們手中溜走,不過,無所謂—
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手臂會伸得更長….總有那麼一天……但我們仍奮力向前,即使像
逆流的小船,不斷被浪推回過去。(Gatsby believed in the green light, the
orgastic future that year by year recedes before us. It eluded us then, but
that’s no matter – 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
… And one fine morning –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他所夜夜渴盼的綠光,意識裡是對Daisy的投射,
潛意識裡卻是Daisy所象徵的那份高貴的出身,那個能夠成為他內心所構築富麗堂皇未來
的最後一塊拼圖—城堡、富豪、與他美麗雍容、出身不凡妻子。這個觀點也在Daisy懇求
他一同私奔,卻被他拒絕的動作可見一般。他在城堡旁的花園裡,指著身後的豪宅與裡頭
的盛大派對告訴Daisy他不能沒有這些,他要的是Daisy放掉一切一起住進這裡,而不是一
起離開。於是當有些人認為,Daisy的自私害死Gatsby的時候,我不禁疑惑真正自私的人
是誰呢? 也因為如此,我無法因為他所謂的愛而感動,反而覺得對於自己未察覺的層面執
著得有些病態—那是對於名利富貴的執著,是充滿意識形態的愛。當然這種感覺是相對的
,或許在原著裡Daisy虛榮貪婪的人格形象更鮮明時,觀眾下意識選擇立場時就會比較傾
向撻伐Daisy顯而易見的負面觀感,而忽略Gatsby內隱於心裡其實無不同的情懷。
公寓一場戲是本片的最高潮,三個人互為衝突的個性(Daisy的兩面倒、Buchanan的小心眼
與尖酸刻薄、Gatsby藏在侵略性之下對出身卑微的自卑)使得箭在弦上的情勢更加緊繃。
三個人之間形成一個相互迫使的循環: 兩人的曖昧惹怒Buchanan;Buchanan的尖酸刺激了
Gatsby,使他強奪的態度更堅決;Gatsby的過於積極卻讓對Buchanan還有情的Daisy卻步
;Daisy的猶豫更強化兩個男人的劍拔弩張。最後Buchanan擊破這個僵局是因為他揭發了
Gatsby極力想洗刷隱藏的貧賤出身。這是Gatsby內心最根本的缺口,努力建立這一切成就
、對Daisy的執著,都是為了藉由擁有而去填補的缺口。如躁狂般發怒的Gatsby也在Daisy
的眼中崩塌了,不論是他看似紳士的品格或是坐擁財富的神秘假象,華麗泡沫被戳破的失
序也引發了後續的悲劇。
在眼科招牌底下的車禍悲劇,”上帝之眼”一如往常沉默地觀察著人類的爭奪、慾望、貪
婪、以及最終的死亡,看似放棄了這個世界使之沉淪,卻又像是報應般地上演,身為元配
的Daisy不知情地意外撞死了Buchanan的情婦,而做他人情婦的女人正想叛離自己的丈夫
逃走,誤以為來車是情人就失心瘋衝上前被撞身亡。只是悲劇總是留給有情卻沒有權力的
人,愛錯人死去的情婦,心碎的丈夫,與為愛背黑鍋的Gatsby,這些人玩到最後全成了紐
約的金權遊戲最大的輸家—一個人得不到情人眷顧還因此喪生;一個人生活一貧如洗最後
連摯愛都失去,悲慟之下手染鮮血錯找Gatsby復仇;一個人則花了一輩子拼了命想往上爬
,最後卻連命都賠上了。遊戲裡最後能夠全身而退的贏家終究是在這個浮華世界裡原本就
坐享資源、操弄資源的人們。
Gatsby的葬禮只有Carraway一個人到場。只有存有真心才會在對方已經一無所有時仍留下
來關心他,而這個世界上還保有”真心”的人,除了已經離去的Gatsby就只剩他了。那些
曾經浮光掠影存在Gatsby的人生裡,曾經重要或不重要的人,逐水草而居、逐放縱享樂而
活的人,即樹倒猴孫散。甚至連曾經愛得驚天動地、互許終身的人,為了隱藏自身的罪甚
至連最後一眼的垂憐都不願意給。
如果說改編電影的劇情和核心價值是原著的貢獻,那麼華麗斑斕的視覺饗宴就是屬於巴茲
魯曼獨到的眼光。把紐約的紙醉金迷、豪宅裡不可思議如嘉年華般的奢華派對、壯闊繽紛
的煙火在Gatsby身後展開,以及夾在東西卵之間、如煉獄般的灰燼城,冷冷看著荒誕人性
的上帝之眼,將費茲傑羅以文字傳達的象徵符號用幾近奇幻的方式具體呈現在大螢幕,宛
如重返20年代美國爵士時代的風華。
--
Franziska
個人部落格 http://blackash.pixnet.net/blog
--
---------------------------------------------------------------------------
擅長塑造時代氛圍的巴茲魯曼(Baz Luhrmann),繼<紅磨坊>與<澳大利亞>後,將名作家費
茲傑羅名著<大亨小傳>改編電影。其打造之20年代初期經濟大蕭條前紐約繁華墮落的上流
社會生活,不僅令觀眾猶如身歷當代風華,其華麗富饒的場景構築在視覺效果上也令人眩
目沉醉。
故事主述是一名不出名的作家Nick Carraway,猶如費茲傑羅自身形象的投射,以倒敘的
方式呈現他因憂鬱症求助心理治療時,在治療師的會談室中用第三者旁觀的角度,回憶起
那個讓他對紐約大都會從渴望、醉心徹底變成厭惡一切的迷幻經歷。
Carraway 1922年來到紐約市。此時的紐約是個股市飛漲、私酒商氾濫、沉迷於爵士樂與
美酒享樂的繁華都會。Carraway住在西卵,位在神秘大富豪傑Gatsby那夜夜笙歌的城堡隔
壁,那是他所渴慕的一切;而隔了海灣的東卵岸邊剛好就是他表妹Daisy與其馬球退役選
手Buchanan的家。
某天他意外收到Gatsby派對的邀請函,當他既興奮又期待地赴約時,發現竟然只有他是受
邀前來的。如同所有人對Gatsby的好奇,Carraway對於他所耳聞的、Gatsby自述的,以及
天天舉行的豪華嘉年華派對的真假虛實感到迷惑卻又著迷。直到Daisy的朋友透露他才得
知原來每天對外開放派對是希望吸引Gatsby等待已久、曾經有過一段情的Daisy前來。而
他選擇定居在這棟城堡,也是因為這個位置正對著海灣對面Daisy家船塢的綠光,讓他可
以夜夜看著光思念她。Carraway被他的執著打動,透過他的協助順利讓Daisy和Gatsby見
面,而Daisy也再次因為他的紳士以及他現在擁有的富豪生活吸引。但Daisy在強勢的老粗
丈夫與堅持要擁有她全部的Gatsby之間猶豫不決,最終因為她的貪心與軟弱不僅害死一個
女人(恰好是Buchanan背地裡的情婦),破碎一對夫妻,甚至害死了Gatsby。
許多(特別是女性觀眾)會把這個故事定義為”愛情電影”。但我從作品裡感受到的遺憾不
是來自深愛不能相守,而是來自被渴慕地位與財富吞噬的悲劇;撼動我的不是他對愛情的
專一,而是對內心構築的華麗未來的執著。我認為,愛情只是在他表淺的意識中,或是故
事表面文字上,象徵性的符號;但被象徵的那個意識底下真正的嚮往,不是愛情本身,而
是浮華的個人成就,或可以說是當代浮泛的美國夢。單方面的愛情之所以令人感動,是因
為愛得純粹、深切,但另一方卻不為所動,或是有苦衷無法相守。在Gatsby的故事裡並非
如此。
在片頭,Carraway提到了他父親總是對他說: “試著看每個人的優點。”也因此他總不會
去批判任何人,但即使是他也有極限。這段話暗示了這個故事存在著批判,但立場是誰?
在他開頭對治療師吐露”離開紐約時厭惡那裡的所有事、所有人…除了Gatsby。”時,就
明確地表明了身為主述者的立場了。然而,整個作品的角色定位經改編後卻少了足夠的力
道支持這個立場。電影拍出了Daisy的美麗與嬌貴,但把她在原著中的沉迷虛榮修飾得含
蓄許多。雖然初登場時那樣的慵懶、輕佻態度,以及”黃金女郎”的封號,有帶出一些浮
華拜金形象。只是這個形象到後來越來越不鮮明,例如中間提到她五年前收到Gatsby的信
希望她等到他飛黃騰達的那一天,因此結婚當天曾鬧著不願結婚,但還是在家人安撫下嫁
了;以及五年後對Gatsby的舊愛重燃,夜夜遠赴他家,甚至希望拋下一切和他私奔,逃離
相互欺瞞的婚姻。因此劇情到了中間,想要把”負心”形象套在她身上實在略顯不足,直
到最後一段,因為她的優柔寡斷間接造成了車禍悲劇,又因為她的懦弱不敢為錯負起責任
間接害死Gatsby,才又讓人對於她的自私無情感到寒心。
Gatsby所投注的愛也不是純粹的愛。他是個單純的人,單純在他所追求的美國夢是純粹的
,沒有墮入糜爛、失去道德、背叛愛。但就愛情的層面而言,那份對Daisy的執著並非純
粹愛她為人最原始的樣貌。Carraway如是說: ”Gatsby相信那盞綠燈,相信它代表極樂未
來,雖然這個目標一年又一年地在眼前倒退。未來曾經從我們手中溜走,不過,無所謂—
明天我們會跑得更快,手臂會伸得更長….總有那麼一天……但我們仍奮力向前,即使像
逆流的小船,不斷被浪推回過去。(Gatsby believed in the green light, the
orgastic future that year by year recedes before us. It eluded us then, but
that’s no matter – tomorrow we will run faster, stretch out our arms farther
… And one fine morning –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 他所夜夜渴盼的綠光,意識裡是對Daisy的投射,
潛意識裡卻是Daisy所象徵的那份高貴的出身,那個能夠成為他內心所構築富麗堂皇未來
的最後一塊拼圖—城堡、富豪、與他美麗雍容、出身不凡妻子。這個觀點也在Daisy懇求
他一同私奔,卻被他拒絕的動作可見一般。他在城堡旁的花園裡,指著身後的豪宅與裡頭
的盛大派對告訴Daisy他不能沒有這些,他要的是Daisy放掉一切一起住進這裡,而不是一
起離開。於是當有些人認為,Daisy的自私害死Gatsby的時候,我不禁疑惑真正自私的人
是誰呢? 也因為如此,我無法因為他所謂的愛而感動,反而覺得對於自己未察覺的層面執
著得有些病態—那是對於名利富貴的執著,是充滿意識形態的愛。當然這種感覺是相對的
,或許在原著裡Daisy虛榮貪婪的人格形象更鮮明時,觀眾下意識選擇立場時就會比較傾
向撻伐Daisy顯而易見的負面觀感,而忽略Gatsby內隱於心裡其實無不同的情懷。
公寓一場戲是本片的最高潮,三個人互為衝突的個性(Daisy的兩面倒、Buchanan的小心眼
與尖酸刻薄、Gatsby藏在侵略性之下對出身卑微的自卑)使得箭在弦上的情勢更加緊繃。
三個人之間形成一個相互迫使的循環: 兩人的曖昧惹怒Buchanan;Buchanan的尖酸刺激了
Gatsby,使他強奪的態度更堅決;Gatsby的過於積極卻讓對Buchanan還有情的Daisy卻步
;Daisy的猶豫更強化兩個男人的劍拔弩張。最後Buchanan擊破這個僵局是因為他揭發了
Gatsby極力想洗刷隱藏的貧賤出身。這是Gatsby內心最根本的缺口,努力建立這一切成就
、對Daisy的執著,都是為了藉由擁有而去填補的缺口。如躁狂般發怒的Gatsby也在Daisy
的眼中崩塌了,不論是他看似紳士的品格或是坐擁財富的神秘假象,華麗泡沫被戳破的失
序也引發了後續的悲劇。
在眼科招牌底下的車禍悲劇,”上帝之眼”一如往常沉默地觀察著人類的爭奪、慾望、貪
婪、以及最終的死亡,看似放棄了這個世界使之沉淪,卻又像是報應般地上演,身為元配
的Daisy不知情地意外撞死了Buchanan的情婦,而做他人情婦的女人正想叛離自己的丈夫
逃走,誤以為來車是情人就失心瘋衝上前被撞身亡。只是悲劇總是留給有情卻沒有權力的
人,愛錯人死去的情婦,心碎的丈夫,與為愛背黑鍋的Gatsby,這些人玩到最後全成了紐
約的金權遊戲最大的輸家—一個人得不到情人眷顧還因此喪生;一個人生活一貧如洗最後
連摯愛都失去,悲慟之下手染鮮血錯找Gatsby復仇;一個人則花了一輩子拼了命想往上爬
,最後卻連命都賠上了。遊戲裡最後能夠全身而退的贏家終究是在這個浮華世界裡原本就
坐享資源、操弄資源的人們。
Gatsby的葬禮只有Carraway一個人到場。只有存有真心才會在對方已經一無所有時仍留下
來關心他,而這個世界上還保有”真心”的人,除了已經離去的Gatsby就只剩他了。那些
曾經浮光掠影存在Gatsby的人生裡,曾經重要或不重要的人,逐水草而居、逐放縱享樂而
活的人,即樹倒猴孫散。甚至連曾經愛得驚天動地、互許終身的人,為了隱藏自身的罪甚
至連最後一眼的垂憐都不願意給。
如果說改編電影的劇情和核心價值是原著的貢獻,那麼華麗斑斕的視覺饗宴就是屬於巴茲
魯曼獨到的眼光。把紐約的紙醉金迷、豪宅裡不可思議如嘉年華般的奢華派對、壯闊繽紛
的煙火在Gatsby身後展開,以及夾在東西卵之間、如煉獄般的灰燼城,冷冷看著荒誕人性
的上帝之眼,將費茲傑羅以文字傳達的象徵符號用幾近奇幻的方式具體呈現在大螢幕,宛
如重返20年代美國爵士時代的風華。
--
Franziska
個人部落格 http://blackash.pixnet.net/blog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George
at 2014-02-15T06:54
at 2014-02-15T06:54

By Caroline
at 2014-02-19T06:55
at 2014-02-19T06:55

By Ophelia
at 2014-02-23T05:53
at 2014-02-23T05:53

By Lydia
at 2014-02-26T08:40
at 2014-02-26T08:40

By Franklin
at 2014-02-27T17:51
at 2014-02-27T17:51

By Jessica
at 2014-03-01T03:46
at 2014-03-01T03:46

By Ethan
at 2014-03-04T20:13
at 2014-03-04T20:13

By Belly
at 2014-03-08T22:01
at 2014-03-08T22:01

By Mia
at 2014-03-12T07:22
at 2014-03-12T07:22

By Agatha
at 2014-03-14T12:48
at 2014-03-14T12:48

By Caroline
at 2014-03-18T22:15
at 2014-03-18T22:15

By Jessica
at 2014-03-22T02:06
at 2014-03-22T02:06

By Joseph
at 2014-03-26T00:52
at 2014-03-26T00:52

By Catherine
at 2014-03-26T16:56
at 2014-03-26T16:56

By William
at 2014-03-30T09:32
at 2014-03-30T09:32

By Anonymous
at 2014-04-02T15:31
at 2014-04-02T15:31

By Genevieve
at 2014-04-05T03:58
at 2014-04-05T03:58

By Jacky
at 2014-04-07T00:22
at 2014-04-07T00:22

By David
at 2014-04-09T17:19
at 2014-04-09T17:19

By George
at 2014-04-12T16:03
at 2014-04-12T16:03

By Daph Bay
at 2014-04-16T18:24
at 2014-04-16T18:24

By Cara
at 2014-04-21T06:42
at 2014-04-21T06:42

By Cara
at 2014-04-23T05:35
at 2014-04-23T05:35

By Harry
at 2014-04-27T00:47
at 2014-04-27T00:47

By Brianna
at 2014-04-29T05:45
at 2014-04-29T05:45

By James
at 2014-05-02T21:43
at 2014-05-02T21:43

By Jacob
at 2014-05-07T08:14
at 2014-05-07T08:14

By Mia
at 2014-05-08T20:40
at 2014-05-08T20:40

By Yuri
at 2014-05-13T06:39
at 2014-05-13T06:39

By Anonymous
at 2014-05-13T23:39
at 2014-05-13T23:39

By Ursula
at 2014-05-17T10:49
at 2014-05-17T10:49

By Caitlin
at 2014-05-17T17:27
at 2014-05-17T17:27
Related Posts
一個歐洲宮廷古裝劇

By Emma
at 2014-02-13T13:13
at 2014-02-13T13:13
請問關於RUSH的最後決賽(有雷)

By Frederica
at 2014-02-13T13:07
at 2014-02-13T13:07
人x戀的題材大家都買單嗎?

By Agatha
at 2014-02-13T13:03
at 2014-02-13T13:03
不覺得地心引力值得看

By Hazel
at 2014-02-13T13:03
at 2014-02-13T13:03
不覺得地心引力值得看

By Queena
at 2014-02-13T12:43
at 2014-02-13T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