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逃殺光明面 - 電影

By Todd Johnson
at 2007-01-22T18:06
at 2007-01-22T18:06
Table of Contents
一點淺見,我就開宗明義講出來吧。
其實我覺得大逃殺在故事的安排上有闡述"智、仁、勇和團結"的味道,
而且它的存在是有板有眼、貫穿整個故事架構的。
我認為故事裡學生被分開成小團體或個人,然後被賦予致命的缺陷;
可以這樣說,大逃殺的過程裡淘汰掉有缺陷的團體或個人,
最後只有完滿的團體可以活下來。
開始舉例,先從那兩個呼籲和平的女生說起吧(請原諒我這樣形容方式,
因為我對演員的名字一個都不記得):
兩個女生站在山坡上大聲疾呼,讓人覺得似乎是一個溫暖的希望,
然而卻又不切實際得很危險。
她們愛好和平,而且有勇氣挺身而出,但是她們欠缺判斷現實情況的智慧,
誤以為別人和她們都是一樣的想法。
現實的結果,她們的失敗是因為缺乏智慧。
再說到電腦神童那三個男生,他們並不是只想著怎樣自己活,
相反的還計畫攻入總部解救所有人,可見他們有仁愛的胸襟;
而且電腦神童擁有過人的科技及軍事知識,所以更是有智慧的團體;
乍看之下就像是一個好萊烏式的救世英雄集團,
然而在致命的關頭下終究還是暴露他們致命缺陷--怯懦和依賴;
三個人當中只有神童有挺身而出的勇氣和能力,
跟班因為太過依賴神童而產生虛幻的安全感,
導致轉學生殺來的時候一個跟班傻呼呼的暴露自己而被狙擊(死於他的安全感下),
另一個跟班手邊有滿車炸藥汽油彈卻只會嘮叨而不反擊(死於膽怯和依賴)。
結果危急時候發揮的不是三人的戰力,而是神童一人的戰力。
最終這個團體也失敗了,因為他們缺乏為同伴挺身而出的勇氣。
另外一個失敗的團體是燈塔裡的女孩,
失敗的原因是缺乏仁愛。
她們擁槍自重、有輪番守衛站崗、開槍殺人毫不遲疑、又處於堅固的燈塔至高點,
很明顯她們富於武勇的形象相當明顯;
而且她們在氣氛如此緊張的心理和外在壓力下,仍然能作飯、收養病人,
彷如在家裡生活一樣整潔有序,這也足以證明她們同樣擁有生存的智慧。
然而她們不信任同伴,一但危及自己生存利益則同伴關係亦不在。
下毒的小女孩自殺前說的話就說明了原因:
我忘了我是怎麼樣的愛著大家。
再來則說到主角的那一個團體,
他們就像一個智仁勇混雜,看似各個都不完美,
但是缺能運用各自的特質讓大家化險為夷的團體。
生存者(我這樣稱呼好人轉學生以便和另一個區別)主要特質是智慧,
很奇怪反倒不是勇敢,我這樣認為是因為電影中雖然他是個強人形象,
但是他卻很喜歡在化險為夷過後玩笑似說句:
"我會包紮,因為我爸是個醫生。" "我會煮飯,因為我爸是個廚師。"
"我會開船,因為我爸是個船長。"
他對現實環境判斷無誤,而且又有點無所不知的味道,
雖然他對槍械很依賴,但是真正幫助團體的是他對生存的智慧。
男主角是勇敢的代表,所表現的是為同伴挺身而出的決心;
代表場景是轉學生因為追殺別人而發現他們藏身的小屋,
開始用半自動步槍和手榴彈迫殺他們那一場。
當時他們被轉學生強大火力困迫在屋內,眼看情勢岌岌可危之時,
男主角突然丟下一句:"她就拜託你照顧了。"
然後便衝出屋子誘敵遠離---就是這一幕讓男主角的勇氣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儘管他不是個強人姿態的傢伙,他沒有一咬牙閉著眼開幾槍打死了轉學生,
也沒有讓每個人子彈耗盡開始肉搏戰去展現他的血氣之勇,
反倒是藉由逃跑-一種比白熱戰更令人害怕的槍靶子式的逃跑-描繪出他犧牲的勇氣。
女主角則是仁愛的代表,仁愛要如何讓團體化險為夷呢?
既不能像描寫智慧那樣馬蓋先式的劇情,
又不能像描寫勇氣那樣好萊烏式的場景;
所以它的代表場景是很抽象的情節,牽涉到她和老師之間的善良的愛,
有關老師和她的夢就是對女孩仁愛的描寫,
而仁愛的力量代表場景就是男主角從燈塔要去神社找女孩和生存者,
女孩突然冒雨外出找男孩卻遇到女殺人狂那一段,
老師的出現是女孩仁愛發揮力量的象徵。
稍微想一下,如果不是女孩冒雨外出找男孩而是男孩自己爬上山坡會發生什麼事?
滿身是傷的男孩恐怕一下就被女殺人狂作掉了吧!
要是這麼一來這個團體也會失敗的,
所以藉由這個場景完成了智、仁、勇分別帶領團體度過難關的"仁愛"那一部份。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神秘的人物,
他是隱約集智仁勇於一身而且縱貫全場的那位PDA小子(這樣稱呼有點怪,他就是拿著
可以看到別人的PDA那個人),
他在智仁勇三方面都有象徵;智的象徵物是PDA,他可以藉由PDA在島上綜觀全局而且
趨吉避凶,能善用PDA代表他有精確判斷現況的智慧;
勇的代表場景是男主角被轉學生追殺到海岸邊時PDA小子突然衝出去救了男主角一命那
一景,為了救人奮不顧身,是勇氣的表現;
仁的表現則是他走遍各處其實只為了保護他心愛的落單的女孩。時時為他人著想,甚至
對島上險惡的環境和自己必死的命運都不在乎,可以視作心中懷有仁愛的關係。
然而他死了,為什麼?
因為他孤獨。
他去過電腦神童的基地、他到過女孩們的燈塔、他也可能聽過兩個女孩的和平呼喚,
然而他始終不參與任何一方,也沒有要人參與他這一方。
他有智、仁、勇的特質,然而他的孤獨最後以這樣一句話作為註解:
"你怎麼都不跟我說(你愛我)?為什麼你從來沒跟我說過?"
即使面對心愛的人,他也是孤獨的。
這樣的結局安排是很單刀直入的,他的悲傷結尾純粹是出於他的孤獨性格。
藉由這個PDA小子,電影闡述為了生存要具備智、仁、勇之外的重要因素--"團結"。
以上--
這篇打下來比預計還要長一點,想說出一個不同的面向,
至少讓這部電影的某些安排看起來比較有條理可循而不只是拼湊出的恐怖故事,
或者讓這部以肅殺暴力聞名的電影多一點光明的思考空間。
不過我必須承認我沒有看過漫畫小說,連電影也是電視播到情侶自殺開始看起,
這樣以偏概全作解釋可能會冒犯到知道全貌的讀者,如果有誤導的地方請多包含。
--
其實我覺得大逃殺在故事的安排上有闡述"智、仁、勇和團結"的味道,
而且它的存在是有板有眼、貫穿整個故事架構的。
我認為故事裡學生被分開成小團體或個人,然後被賦予致命的缺陷;
可以這樣說,大逃殺的過程裡淘汰掉有缺陷的團體或個人,
最後只有完滿的團體可以活下來。
開始舉例,先從那兩個呼籲和平的女生說起吧(請原諒我這樣形容方式,
因為我對演員的名字一個都不記得):
兩個女生站在山坡上大聲疾呼,讓人覺得似乎是一個溫暖的希望,
然而卻又不切實際得很危險。
她們愛好和平,而且有勇氣挺身而出,但是她們欠缺判斷現實情況的智慧,
誤以為別人和她們都是一樣的想法。
現實的結果,她們的失敗是因為缺乏智慧。
再說到電腦神童那三個男生,他們並不是只想著怎樣自己活,
相反的還計畫攻入總部解救所有人,可見他們有仁愛的胸襟;
而且電腦神童擁有過人的科技及軍事知識,所以更是有智慧的團體;
乍看之下就像是一個好萊烏式的救世英雄集團,
然而在致命的關頭下終究還是暴露他們致命缺陷--怯懦和依賴;
三個人當中只有神童有挺身而出的勇氣和能力,
跟班因為太過依賴神童而產生虛幻的安全感,
導致轉學生殺來的時候一個跟班傻呼呼的暴露自己而被狙擊(死於他的安全感下),
另一個跟班手邊有滿車炸藥汽油彈卻只會嘮叨而不反擊(死於膽怯和依賴)。
結果危急時候發揮的不是三人的戰力,而是神童一人的戰力。
最終這個團體也失敗了,因為他們缺乏為同伴挺身而出的勇氣。
另外一個失敗的團體是燈塔裡的女孩,
失敗的原因是缺乏仁愛。
她們擁槍自重、有輪番守衛站崗、開槍殺人毫不遲疑、又處於堅固的燈塔至高點,
很明顯她們富於武勇的形象相當明顯;
而且她們在氣氛如此緊張的心理和外在壓力下,仍然能作飯、收養病人,
彷如在家裡生活一樣整潔有序,這也足以證明她們同樣擁有生存的智慧。
然而她們不信任同伴,一但危及自己生存利益則同伴關係亦不在。
下毒的小女孩自殺前說的話就說明了原因:
我忘了我是怎麼樣的愛著大家。
再來則說到主角的那一個團體,
他們就像一個智仁勇混雜,看似各個都不完美,
但是缺能運用各自的特質讓大家化險為夷的團體。
生存者(我這樣稱呼好人轉學生以便和另一個區別)主要特質是智慧,
很奇怪反倒不是勇敢,我這樣認為是因為電影中雖然他是個強人形象,
但是他卻很喜歡在化險為夷過後玩笑似說句:
"我會包紮,因為我爸是個醫生。" "我會煮飯,因為我爸是個廚師。"
"我會開船,因為我爸是個船長。"
他對現實環境判斷無誤,而且又有點無所不知的味道,
雖然他對槍械很依賴,但是真正幫助團體的是他對生存的智慧。
男主角是勇敢的代表,所表現的是為同伴挺身而出的決心;
代表場景是轉學生因為追殺別人而發現他們藏身的小屋,
開始用半自動步槍和手榴彈迫殺他們那一場。
當時他們被轉學生強大火力困迫在屋內,眼看情勢岌岌可危之時,
男主角突然丟下一句:"她就拜託你照顧了。"
然後便衝出屋子誘敵遠離---就是這一幕讓男主角的勇氣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
儘管他不是個強人姿態的傢伙,他沒有一咬牙閉著眼開幾槍打死了轉學生,
也沒有讓每個人子彈耗盡開始肉搏戰去展現他的血氣之勇,
反倒是藉由逃跑-一種比白熱戰更令人害怕的槍靶子式的逃跑-描繪出他犧牲的勇氣。
女主角則是仁愛的代表,仁愛要如何讓團體化險為夷呢?
既不能像描寫智慧那樣馬蓋先式的劇情,
又不能像描寫勇氣那樣好萊烏式的場景;
所以它的代表場景是很抽象的情節,牽涉到她和老師之間的善良的愛,
有關老師和她的夢就是對女孩仁愛的描寫,
而仁愛的力量代表場景就是男主角從燈塔要去神社找女孩和生存者,
女孩突然冒雨外出找男孩卻遇到女殺人狂那一段,
老師的出現是女孩仁愛發揮力量的象徵。
稍微想一下,如果不是女孩冒雨外出找男孩而是男孩自己爬上山坡會發生什麼事?
滿身是傷的男孩恐怕一下就被女殺人狂作掉了吧!
要是這麼一來這個團體也會失敗的,
所以藉由這個場景完成了智、仁、勇分別帶領團體度過難關的"仁愛"那一部份。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位神秘的人物,
他是隱約集智仁勇於一身而且縱貫全場的那位PDA小子(這樣稱呼有點怪,他就是拿著
可以看到別人的PDA那個人),
他在智仁勇三方面都有象徵;智的象徵物是PDA,他可以藉由PDA在島上綜觀全局而且
趨吉避凶,能善用PDA代表他有精確判斷現況的智慧;
勇的代表場景是男主角被轉學生追殺到海岸邊時PDA小子突然衝出去救了男主角一命那
一景,為了救人奮不顧身,是勇氣的表現;
仁的表現則是他走遍各處其實只為了保護他心愛的落單的女孩。時時為他人著想,甚至
對島上險惡的環境和自己必死的命運都不在乎,可以視作心中懷有仁愛的關係。
然而他死了,為什麼?
因為他孤獨。
他去過電腦神童的基地、他到過女孩們的燈塔、他也可能聽過兩個女孩的和平呼喚,
然而他始終不參與任何一方,也沒有要人參與他這一方。
他有智、仁、勇的特質,然而他的孤獨最後以這樣一句話作為註解:
"你怎麼都不跟我說(你愛我)?為什麼你從來沒跟我說過?"
即使面對心愛的人,他也是孤獨的。
這樣的結局安排是很單刀直入的,他的悲傷結尾純粹是出於他的孤獨性格。
藉由這個PDA小子,電影闡述為了生存要具備智、仁、勇之外的重要因素--"團結"。
以上--
這篇打下來比預計還要長一點,想說出一個不同的面向,
至少讓這部電影的某些安排看起來比較有條理可循而不只是拼湊出的恐怖故事,
或者讓這部以肅殺暴力聞名的電影多一點光明的思考空間。
不過我必須承認我沒有看過漫畫小說,連電影也是電視播到情侶自殺開始看起,
這樣以偏概全作解釋可能會冒犯到知道全貌的讀者,如果有誤導的地方請多包含。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Candice
at 2007-01-22T22:56
at 2007-01-22T22:56

By Ivy
at 2007-01-24T06:00
at 2007-01-24T06:00

By Kyle
at 2007-01-28T17:55
at 2007-01-28T17:55

By Sierra Rose
at 2007-01-28T22:22
at 2007-01-28T22:22

By Doris
at 2007-01-30T16:20
at 2007-01-30T16:20

By Joe
at 2007-02-02T14:40
at 2007-02-02T14:40

By Isabella
at 2007-02-05T07:57
at 2007-02-05T07:57

By Ula
at 2007-02-10T05:13
at 2007-02-10T05:13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7-02-12T20:54
at 2007-02-12T20:54

By Jacky
at 2007-02-13T21:24
at 2007-02-13T21:24

By Elvira
at 2007-02-15T14:34
at 2007-02-15T14:34

By Agnes
at 2007-02-20T01:36
at 2007-02-20T01:36

By Kyle
at 2007-02-24T08:37
at 2007-02-24T08:37

By Puput
at 2007-02-26T10:11
at 2007-02-26T10:11

By David
at 2007-02-27T21:38
at 2007-02-27T21:38

By Poppy
at 2007-03-02T22:52
at 2007-03-02T22:52

By Linda
at 2007-03-05T07:19
at 2007-03-05T07:19

By Steve
at 2007-03-07T17:38
at 2007-03-07T17:38

By Madame
at 2007-03-10T23:12
at 2007-03-10T23:12

By Daniel
at 2007-03-13T15:43
at 2007-03-13T15:43

By Audriana
at 2007-03-17T13:10
at 2007-03-17T13:10

By Edwina
at 2007-03-18T21:33
at 2007-03-18T21:33

By Valerie
at 2007-03-19T03:14
at 2007-03-19T03:14

By Barb Cronin
at 2007-03-20T23:36
at 2007-03-20T23:36

By Rae
at 2007-03-24T08:07
at 2007-03-24T08:07

By Xanthe
at 2007-03-29T05:47
at 2007-03-29T05:47

By Xanthe
at 2007-04-01T08:58
at 2007-04-01T08:58

By Faithe
at 2007-04-03T07:36
at 2007-04-03T07:36

By Ingrid
at 2007-04-03T18:31
at 2007-04-03T18:31

By Catherine
at 2007-04-06T12:13
at 2007-04-06T12:13

By Blanche
at 2007-04-09T23:09
at 2007-04-09T23:09

By Irma
at 2007-04-11T07:56
at 2007-04-11T07:56

By Dorothy
at 2007-04-16T06:21
at 2007-04-16T06:21

By Linda
at 2007-04-19T20:33
at 2007-04-19T20:33

By Yuri
at 2007-04-23T11:42
at 2007-04-23T11:42

By Hardy
at 2007-04-24T14:21
at 2007-04-24T14:21

By Franklin
at 2007-04-24T23:28
at 2007-04-24T23:28

By Eden
at 2007-04-28T18:09
at 2007-04-28T18:09

By Isla
at 2007-05-01T15:17
at 2007-05-01T15:17

By Agatha
at 2007-05-02T03:30
at 2007-05-02T03:30

By Todd Johnson
at 2007-05-05T05:57
at 2007-05-05T05:57

By Rosalind
at 2007-05-08T18:43
at 2007-05-08T18:43

By Elma
at 2007-05-12T12:19
at 2007-05-12T12:19

By Kelly
at 2007-05-14T07:30
at 2007-05-14T07:30

By Quanna
at 2007-05-16T13:31
at 2007-05-16T13:31

By John
at 2007-05-18T20:02
at 2007-05-18T20:02

By Vanessa
at 2007-05-21T04:28
at 2007-05-21T04:28

By Dinah
at 2007-05-22T05:21
at 2007-05-22T05:21

By George
at 2007-05-25T22:28
at 2007-05-25T22:28

By Jacky
at 2007-05-29T11:45
at 2007-05-29T11:45
Related Posts
《天空之城》by(時光之硯)

By Selena
at 2007-01-21T22:48
at 2007-01-21T22:48
"魔戒三部曲"加長版觀後感(內有劇情)

By Una
at 2007-01-21T11:06
at 2007-01-21T11:06
《百萬大飯店》by(時光之硯)

By Megan
at 2007-01-20T20:14
at 2007-01-20T20:14
<khpr非影評>唐人街

By Delia
at 2007-01-20T00:59
at 2007-01-20T00:59
洛基:老英雄的謝幕前奏

By Elizabeth
at 2007-01-19T20:36
at 2007-01-19T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