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Rang De Basanti 青春無敵 - 電影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09-06-08T13:39

Table of Contents

※ [本文轉錄自 India-movie 看板]

作者: lemonnice (issue) 看板: India-movie
標題: [好雷] Rang De Basanti
時間: Tue Jun 2 12:34:58 2009

《芭薩提的顏色 革命狂想詩》

以歌舞片文化聞名全球的印度寶萊塢,總是彌漫著歡樂和諧的氣氛,然而在歌舞昇平的主
流之下,仍出現猶如一則現代革命神話的作品《芭薩提的顏色》(Rang De Basanti),劇
中對於現代體制的直接批判,甚至引起國防部高度關切。即使話題爭議不斷,該片仍在海
內外創下極高票房,並於二○○六年全球印度電影獎中獲得八項大獎,充分展現出其獨特
與魅力所在。

《芭薩提的顏色》英文直譯為「paint it yellow」,黃色在此指的是印度國旗上的鵝黃
色,故有「為國犧牲」的深意,影像之間散發出對青春活力的全力揮霍,也因此台灣譯作
《青春無敵》。該片描述一名年輕的英國女電影人蘇,擁有一本來自爺爺在英國殖民印度
期間寫下的手記。書中描寫著當年爺爺在印度作為軍官時的所見所聞,字裡行間中流露出
即使身處敵對位置,仍不禁為當地青年革命情懷所動容的情感。同樣的感動也延續到蘇身
上,但在題材不被電影公司看好的情況下,蘇決定獨身一人前往印度,完成這部記錄三○
年代時,五名印度年輕革命家毅然身影的電影。

由於缺乏經費,蘇在友人的協助下,召募了一群德里大學的學生作為演員。這群無所事事
、生活毫無目標的年輕人,原先只抱持著嘗鮮的心態,對於劇本中的革命情節嗤之以鼻,
但隨著拍攝期的推展,他們逐漸了解前人的信念與意志,開始進入了各自扮演的角色。然
而,一場意外悲劇,讓他們開始模糊了電影與現實的界線,當對於這個社會的不滿達到臨
界點時,遂決心在現實中上演一場驚天動地、屬於自己的真實革命。


從旁觀到主角 從沉默到咆嘯


片長將近三小時的《芭薩提的顏色》,可說是一條從旁觀者到革命信徒的衝擊之路。最初
,這群大學生所呈現出的生活態度 ──林間飆車、燃火作樂彷彿是李歐卡霍(Leos
Carax)於《新橋戀人》(Les Amants du Pont-Neuf)中主人翁帶著近乎毀滅心態的自溺與
頹廢;一句「腐敗簡直就刻在我們的基因裡」的自嘲,也帶著與丹尼鮑伊(Danny Boyle)
作品《猜火車》(Trainspotting)裡的年輕人一般無所適從,生命中的抉擇太多,而抉擇
代表著負責任,因此他們選擇了不選擇人生。

然而在悲劇發生後,切身之痛讓他們無法再對政府的無能與推託之詞保持沉默,從置身事
外到徬徨無助,接著體悟到「要開啟聾子的耳朵,需要有力的呼喊」,卻沒想到和平抗爭
仍招致更多傷害。深刻感受到自由被剝奪與想法不被重視的苦痛後,這群終於有了「感覺
」的年輕人,本著「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顧,兩者皆可拋」的心志,他們
拋棄掉忍受現況的過活方式,決定運用激烈手段來捍衛自己的信念,用血發聲,企圖改變
令人失望的社會。

三○年代真實存在的印度獨立運動,於片中並未客觀詳實地描述其歷史背景,而是運用手
記主人──英國殖民軍官的第一人稱口吻,細細吟誦出這些革命份子的愛國熱忱,參雜著
身分上微妙且矛盾的情感,營造出奇特的張力。延伸至與其孫女蘇交錯陳述故事的手法,
拉開時空的縱深,將相隔七、八十年之久的兩個世代做出巧妙的相映,也透過該角色中介
橋樑的作用,並運用一人分飾兩角的方式讓五個主人翁與當時革命家得以「結合」。當電
影與現實的影像交相疊映,在真真假假之間,戲中戲味道明顯卻不唐突,形成完美的對應
空間。


抽離傳統 大膽揭露政治險惡


印度寶萊塢素有「無歌舞不成戲」的慣例,相對而言,《芭薩提的顏色》做出嘗試,抽離
掉了大比例的舞蹈場面,只出現在狂歡與遊玩時的合理場合中,但對於歌曲的部分則投注
了更大的心力。經由印度國寶級的電影配樂大師A. R. Rahman之手,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敘
事技巧,透過一首首悠揚而多元的曲調,加上字字斟酌的歌詞,配合主觀的第一人稱獨白
敘事,凝成一篇富含音樂性與詩意的革命扉頁。

以一場靜坐抗議卻被暴力驅離的場景為例,透過慢速畫面造成的殘影效果,配上人聲吟唱
著:「為了現況有所改變/血液在流淌/從我眼睛的反射裡/血液在流淌/從這身軀滴落
/附著這大地/從街道小巷往外擴散、流過/為了創造新色彩/血液在流淌/隨著這敞開
的傷口/伴隨著抽蓄的疼痛/慢慢地、慢慢地/質疑的手指/回應的卻是拳頭/與此同時
/血液在流淌/血液在噴湧、血液在噴湧、血液在噴湧……」,悠揚的音符恰似在撫慰傷
痛,但歌詞間卻在在透露著溫柔底下的殘酷,畫面中警棍一次次的揮動都伴隨著人們的倒
下,充分展現出人民被奪取發聲權的無助與被動。雖不及經典名片《波坦金戰艦》中「奧
迪薩石階」橋段的衝擊與震撼,卻透過音符揉合出另一種暴力美學的幽然。

導演拉凱什翁普拉卡梅拉(Rakesh Omprakash Mehra)於電影的準備製作期間,曾經做過調
查,他發現印度許多有名的革命家,已經不復見於當下年輕人的記憶中,這樣的結果甚至
讓他有一度想放棄拍片的計畫。然而最後在《芭薩提的顏色》裡所呈現的,不僅帶入英國
殖民時期的歷史脈絡,更針砭了當代缺失的社會體制──政治上指鹿為馬、權力取向的陋
習,官方無止盡的推託諉過,以及不肖商人以利為先的醜惡嘴臉,都不避諱地暴露其短;
對於情節發展的設計,雖然幾乎到了離經叛道的程度,卻不失為一種大膽嘗試。然而在種
族、宗教這項亙古的難題上,即使也企圖深及觸角,但略顯流於一廂情願,實屬可惜之處


愛國主義已然模糊的一代,年輕人對於未來的茫然失措,一直是近代電影特別著重探討的
議題之一,雖然該片代入了印度當地的歷史記憶,卻也在面對社會強權如何自處的議題上
,製造了相當程度的普世性。或許《芭薩提的顏色》恐有偏激之嫌,其中也存在著倫常觀
念、非法正義等諸多有待商榷之處,但傳達出勇於對抗不合理脅迫的意念卻讓人難以漠視
,亦如同義大利的現代革命史詩作品《燦爛時光》(The Best of Youth),對於這些這些
從渾渾噩噩中覺醒的年輕人而言,抱持著「沒有國家是完美的,只能讓它變得更好」的心
境,為自己而揮舞旗幟的時刻才是最美好的燦爛時光。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天使與魔鬼之小說電影再探討

Edith avatar
By Edith
at 2009-06-05T15:39
我將我上一篇所發的超大雷做了些修改   這次並加入了電影的故事整理...   將兩者做了更詳實的比較~^^   鑑於小說和電影由於不能一開始就說明幕後指使者是誰~   得藉著主角層層抽絲剝繭慢慢揭曉~   因此這篇文章是試圖在「已經知道幕後指使者是誰」的條件下...   回頭來看整篇故事,並推敲當時的各個階 ...

想請問電影名稱

Caroline avatar
By Caroline
at 2009-06-04T01:46
大約是在描述一位出色情書刊的人物遭到判決的片子 是美國真人真事改編 引起公憤而上了無數次的法庭 其中主角在出庭時還遭到槍及導致下半身癱瘓 描述的很不詳盡 請問有人知道這部電影的片名嗎 - ...

線上付費型影音平台使用行為研究

Candice avatar
By Candice
at 2009-06-01T18:01
各位版友好 我是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的研究生 目前正在做一份線上付費型影音平台使用行為的研究 想找尋曾使用過線上付費型影音平台、電視的電影頻道和電影院觀看電影的人 在線上付費型影音平台收看免費電影也可填寫問卷 如果您恰巧符合上述條件 可否請您撥空為我填寫問卷 問卷:http://www.my3 ...

有一個叫影廬的地方

Leila avatar
By Leila
at 2009-05-30T01:11
白頭宮男話當年。 20多年前,1980年代, MTV包廂剛崛起時,台北市南京東路(三段吧?)有一個叫『影廬』的地方, 一間專門蒐集歐洲片的MTV店家。 雖然我們看過站在櫃台裡的老闆,但不知他是何方神聖。總之他很有心。 裡面片子非常多,點個飲料,就可以到包廂度過一部好片(或鳥片)。 記得有一部『 ...

天網送走終結者的時機

Skylar DavisLinda avatar
By Skylar DavisLinda
at 2009-05-29T06:01
T1開始就註定天網的敗北 在T1的世界裡 凱爾瑞斯被送回1984年 到時光機設定的年代。 意即,1984年以後發生的人事物全部消失, 也可以說成是時光機之外的人事物全部物質重組, 所以凱爾瑞斯經歷的T1未來世界已不復存在, 新的未來世界在時光機的運作的同時就已經產生。 我在猜當初凱爾瑞斯所處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