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 - 紀錄片
![Elvira avatar](/img/cat5.jpg)
By Elvira
at 2013-01-11T15:41
at 2013-01-11T15:41
Table of Contents
原來標題: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
新聞來源: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0010904/112012122300066.html
文/張士達
一個終年在外流浪、出生入死的戰地記者,他的妻子讓我們看到的不是擔憂或無
助,而是以實際行動為丈夫的創作提供後盾與適時的對話。
高齡70的法國攝影大師雷蒙德帕東,年輕時以攝影記者出身,走訪全球各地捕捉
歷史時刻,隨後更成為風格獨具的攝影大師與紀錄片導演。《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
》由德帕東與他的妻子克勞蒂努加共同完成,不僅整理了他自1960年代以來作品中的
重要時刻,更透過這對夫婦間的感情與默契,讓觀眾一窺一個偉大創作者的私密心靈。
靈魂愛流浪 鏡頭寫歷史
雷蒙德帕東在長年在外流浪之後,回到家鄉法國,拍攝對他來說似乎熟悉卻又陌
生的祖國,妻子克勞蒂不愛跟他長途舟車勞頓,在家整理出他從年輕至今拍下的創作
,促成了這部《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的誕生。片中透過克勞蒂的旁白與德帕東的
自述,在過去影像紀錄與德帕東的法國拍攝過程中交互跳接。從片中德帕東於21歲跑
到委內瑞拉去拍攝當地動亂,已經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熱愛流浪到世界任何陌生角落的
靈魂。他鏡頭下的世界從奈及利亞法國傭兵,到查德的叛軍以及蘇聯入侵布拉格,為
20世紀後半許多重要國際事件提供了見證。
沉靜踏戰地 無聲捍人道
許多人對德帕東攝影作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種沉靜凝定的風格,而在他早期
的戰地記者生涯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這個影像紀錄者冷靜自持,並與被攝者永遠保
持適當距離的行事作風。他的鏡頭毫無畏懼地直視每一個被他捕捉到的人物,並隨著
興趣的改變迅速遊走,看似大膽窺視,卻又維持著並不攻擊侵入的觀察者角色。他透
過鏡頭以沉默而固執的姿態與被攝者對峙,提出的卻往往都是最困難的問題,例如法
國人質、中非獨裁者,或是法國的司法制度與總統大選。人道精神的聲音,在他的鏡
頭之下彷彿無聲卻又振聾發聵。
對焦窺視者 用快門自省
德帕東鏡頭下的人物,當然也包括亞蘭德倫與曼德拉等名人。但他在《記者》一
片中,將鏡頭轉向平常都在拍攝別人的攝影記者們,彷彿螳螂捕蟬一般地窺視這些平
日以窺視別人為業的專業窺視者,更展現出他跳脫出自身位置觀察自省的趣味觀點。
不論在坎城影展的星光大道或政治人物出入的場合,這些攝影記者面對目標宛如動物
獵食般的直覺與本能,以及對於所需素材挑三揀四的現實嘴臉,讓相關行業工作者看
了應該都會會心一笑。
德帕東的妻子克勞蒂同樣委婉而冷靜的旁白,則為這部紀錄片提供了另一個更加
耐人尋味的角度。對這樣一個終年在外流浪且出生入死的愛人,這個妻子讓我們看到
的卻不是她為他擔心憂慮或思念無助的心情,而是以實際行動為丈夫的創作提供後盾
與適時的對話。
創作伴侶 感情令人艷羨
克勞蒂本身也是電影收音師,片中也出現了她曾為侯麥的《綠光》工作的片段,
後來她更成了德帕東的收音師與製作人。德帕東當年騙她正在測試機器,其實卻是在
偷拍她。兩人年輕時鏡頭無法從對方臉上移開的熱戀心情,後來轉化為工作上更加緊
密的合作與默契。《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所見證的不僅是這對創作伴侶令人艷羨
的感情,更是一個藝術家一路走來依然無畏的創作靈魂。
--
新聞來源:
http://showbiz.chinatimes.com/showbiz/10010904/112012122300066.html
文/張士達
一個終年在外流浪、出生入死的戰地記者,他的妻子讓我們看到的不是擔憂或無
助,而是以實際行動為丈夫的創作提供後盾與適時的對話。
高齡70的法國攝影大師雷蒙德帕東,年輕時以攝影記者出身,走訪全球各地捕捉
歷史時刻,隨後更成為風格獨具的攝影大師與紀錄片導演。《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
》由德帕東與他的妻子克勞蒂努加共同完成,不僅整理了他自1960年代以來作品中的
重要時刻,更透過這對夫婦間的感情與默契,讓觀眾一窺一個偉大創作者的私密心靈。
靈魂愛流浪 鏡頭寫歷史
雷蒙德帕東在長年在外流浪之後,回到家鄉法國,拍攝對他來說似乎熟悉卻又陌
生的祖國,妻子克勞蒂不愛跟他長途舟車勞頓,在家整理出他從年輕至今拍下的創作
,促成了這部《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的誕生。片中透過克勞蒂的旁白與德帕東的
自述,在過去影像紀錄與德帕東的法國拍攝過程中交互跳接。從片中德帕東於21歲跑
到委內瑞拉去拍攝當地動亂,已經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熱愛流浪到世界任何陌生角落的
靈魂。他鏡頭下的世界從奈及利亞法國傭兵,到查德的叛軍以及蘇聯入侵布拉格,為
20世紀後半許多重要國際事件提供了見證。
沉靜踏戰地 無聲捍人道
許多人對德帕東攝影作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種沉靜凝定的風格,而在他早期
的戰地記者生涯中,我們已經可以看出這個影像紀錄者冷靜自持,並與被攝者永遠保
持適當距離的行事作風。他的鏡頭毫無畏懼地直視每一個被他捕捉到的人物,並隨著
興趣的改變迅速遊走,看似大膽窺視,卻又維持著並不攻擊侵入的觀察者角色。他透
過鏡頭以沉默而固執的姿態與被攝者對峙,提出的卻往往都是最困難的問題,例如法
國人質、中非獨裁者,或是法國的司法制度與總統大選。人道精神的聲音,在他的鏡
頭之下彷彿無聲卻又振聾發聵。
對焦窺視者 用快門自省
德帕東鏡頭下的人物,當然也包括亞蘭德倫與曼德拉等名人。但他在《記者》一
片中,將鏡頭轉向平常都在拍攝別人的攝影記者們,彷彿螳螂捕蟬一般地窺視這些平
日以窺視別人為業的專業窺視者,更展現出他跳脫出自身位置觀察自省的趣味觀點。
不論在坎城影展的星光大道或政治人物出入的場合,這些攝影記者面對目標宛如動物
獵食般的直覺與本能,以及對於所需素材挑三揀四的現實嘴臉,讓相關行業工作者看
了應該都會會心一笑。
德帕東的妻子克勞蒂同樣委婉而冷靜的旁白,則為這部紀錄片提供了另一個更加
耐人尋味的角度。對這樣一個終年在外流浪且出生入死的愛人,這個妻子讓我們看到
的卻不是她為他擔心憂慮或思念無助的心情,而是以實際行動為丈夫的創作提供後盾
與適時的對話。
創作伴侶 感情令人艷羨
克勞蒂本身也是電影收音師,片中也出現了她曾為侯麥的《綠光》工作的片段,
後來她更成了德帕東的收音師與製作人。德帕東當年騙她正在測試機器,其實卻是在
偷拍她。兩人年輕時鏡頭無法從對方臉上移開的熱戀心情,後來轉化為工作上更加緊
密的合作與默契。《如果在法國。一個旅人》所見證的不僅是這對創作伴侶令人艷羨
的感情,更是一個藝術家一路走來依然無畏的創作靈魂。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乘著市場去旅行—台灣紀錄片上院線的省思
![George avatar](/img/cat2.jpg)
By George
at 2013-01-03T17:03
at 2013-01-03T17:03
台灣特色影展指南
![Jake avatar](/img/dog2.jpg)
By Jake
at 2013-01-03T16:41
at 2013-01-03T16:41
唯一電影,Taiwan Docs紀錄片資料庫誕生
![Jack avatar](/img/elephant.jpg)
By Jack
at 2013-01-03T15:16
at 2013-01-03T15:16
從鏡頭看世界 學童自辦影展
![Connor avatar](/img/cat1.jpg)
By Connor
at 2013-01-03T09:47
at 2013-01-03T09:47
楊紫瓊監製紀錄片《綠色足跡》
![William avatar](/img/cat4.jpg)
By William
at 2013-01-02T19:57
at 2013-01-02T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