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觀察 PeoPo的下一步 更新時間:2008-04-24 21:42:25 - 紀錄片

By Charlotte
at 2008-04-27T22:45
at 2008-04-27T22:45
Table of Contents
(出自立報)
2008.4.24
■管中祥(世新大學助理教授)
媒體亂象在許多強調以新自由主義為發展方向、放任市場競爭的國家,是司空見慣的事,
公民社會除了透過行動批判與改造媒體,發展獨立/另類媒體是另一種常見的方式。此舉
不僅讓公民有更多的資訊選擇,對於受到主流媒體忽視或有意排擠的團體與族群,或是無
力近用主流媒體的市民,更是傳達意見的重要途徑。
透過網路及簡便的攝製工具建立獨立媒體,是近年許多社運團體及媒體改革者採取的手段
,這股力量在全球串連與擴大中。許多非營利、非商業性的媒體機構遍佈全球,規模與影
響力並不下於「主流媒體」,例如,NowPublic 在成立一年內,已經有3萬1千名記者,分
散在130個國家;Indymedia提供英、西、葡、阿、法、德、芬等多國語言出版,在全球超
過120個以上的據點;而OhmyNews至今超過3萬7千人註冊,經營版圖擴大到日語及英語地
區。
台灣的獨立媒體雖然沒有如此規模,但包括早期的另類錄影帶、地下電台,以至於近年來
的南方電子報、苦勞網、環境資訊電子報,對於台灣的社會與文化運動都有相當程度的貢
獻。
2007年4月30日,公共電視成立了台灣第一個以「公民新聞」為號召的「公廣集團公民新
聞影音網」(PeoPo),也是國內第一個公民自主影音新聞平台,不只提供blog服務,更
提供NGO以及對新聞編採有興趣的社會大眾實體教育訓練。
PeoPo的規模雖然無法和大型獨立媒體相較,但其定位與經營卻同樣實踐了「傳播公民權
」的理念,也挑戰了傳統新聞專業性的思維。
嚴格來說,PeoPo並不是真正的「獨立媒體」,但PeoPo的成立是其母體公廣集團的必要責
任,同時如何維護PeoPo公民記者的獨立性,促成更多公共議題的報導與討論,並且擴大
公共參與,更是作為公共媒體不能忽略的義務。
「自拍」對許多人而言是件越來越簡單的事,但如何讓議題與社會有更多的連繫?如何對
抗無所不在的權力機制?是有心推動公民新聞者必須進一步思考的面向。
PeoPo仍有許多需要思辨與調整之處。首先,取消目前身份証登記制,讓新移民、移工能
夠藉此發表意見;其次,加強與公廣集團新聞合作,分工報導在地議題,彼此學習;而對
於公民記者的培力,除了技術,更需要建立機制,促成公共議題的參與討論;最後則是強
化不同地區公民記者串連,舉辦跨區/跨界公民記者論壇,深化議題,分享在地經驗,形
成更大結集力量。
PeoPo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度過第一年,雖已成為許多國家公共媒體參照仿傚的對象,但
不能以此為滿足。如何讓更多公民發聲,促成公民社會的自主與多元,是公廣集團主事者
必要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進一步來看,公共媒體不應只將觀眾視為「觀眾」,而是公共媒體的共同建造者,甚至是
主體,因此需要釋放更多權力與空間讓公民參與公共媒體的生產,讓公共媒體成為真正的
公民媒體。
--
2008.4.24
■管中祥(世新大學助理教授)
媒體亂象在許多強調以新自由主義為發展方向、放任市場競爭的國家,是司空見慣的事,
公民社會除了透過行動批判與改造媒體,發展獨立/另類媒體是另一種常見的方式。此舉
不僅讓公民有更多的資訊選擇,對於受到主流媒體忽視或有意排擠的團體與族群,或是無
力近用主流媒體的市民,更是傳達意見的重要途徑。
透過網路及簡便的攝製工具建立獨立媒體,是近年許多社運團體及媒體改革者採取的手段
,這股力量在全球串連與擴大中。許多非營利、非商業性的媒體機構遍佈全球,規模與影
響力並不下於「主流媒體」,例如,NowPublic 在成立一年內,已經有3萬1千名記者,分
散在130個國家;Indymedia提供英、西、葡、阿、法、德、芬等多國語言出版,在全球超
過120個以上的據點;而OhmyNews至今超過3萬7千人註冊,經營版圖擴大到日語及英語地
區。
台灣的獨立媒體雖然沒有如此規模,但包括早期的另類錄影帶、地下電台,以至於近年來
的南方電子報、苦勞網、環境資訊電子報,對於台灣的社會與文化運動都有相當程度的貢
獻。
2007年4月30日,公共電視成立了台灣第一個以「公民新聞」為號召的「公廣集團公民新
聞影音網」(PeoPo),也是國內第一個公民自主影音新聞平台,不只提供blog服務,更
提供NGO以及對新聞編採有興趣的社會大眾實體教育訓練。
PeoPo的規模雖然無法和大型獨立媒體相較,但其定位與經營卻同樣實踐了「傳播公民權
」的理念,也挑戰了傳統新聞專業性的思維。
嚴格來說,PeoPo並不是真正的「獨立媒體」,但PeoPo的成立是其母體公廣集團的必要責
任,同時如何維護PeoPo公民記者的獨立性,促成更多公共議題的報導與討論,並且擴大
公共參與,更是作為公共媒體不能忽略的義務。
「自拍」對許多人而言是件越來越簡單的事,但如何讓議題與社會有更多的連繫?如何對
抗無所不在的權力機制?是有心推動公民新聞者必須進一步思考的面向。
PeoPo仍有許多需要思辨與調整之處。首先,取消目前身份証登記制,讓新移民、移工能
夠藉此發表意見;其次,加強與公廣集團新聞合作,分工報導在地議題,彼此學習;而對
於公民記者的培力,除了技術,更需要建立機制,促成公共議題的參與討論;最後則是強
化不同地區公民記者串連,舉辦跨區/跨界公民記者論壇,深化議題,分享在地經驗,形
成更大結集力量。
PeoPo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度過第一年,雖已成為許多國家公共媒體參照仿傚的對象,但
不能以此為滿足。如何讓更多公民發聲,促成公民社會的自主與多元,是公廣集團主事者
必要面對與思考的問題。
進一步來看,公共媒體不應只將觀眾視為「觀眾」,而是公共媒體的共同建造者,甚至是
主體,因此需要釋放更多權力與空間讓公民參與公共媒體的生產,讓公共媒體成為真正的
公民媒體。
--
Tags:
紀錄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世新廣電製作短片《海邊》徵演員

By Irma
at 2008-04-26T13:01
at 2008-04-26T13:01
我們學校要畢業展囉~

By Dinah
at 2008-04-26T01:25
at 2008-04-26T01:25
不願面對的真相-HBO熱映中

By Genevieve
at 2008-04-25T23:04
at 2008-04-25T23:04
想請問那裡可以借得到紀錄片

By Skylar Davis
at 2008-04-25T18:06
at 2008-04-25T18:06
<烏干達天空下>團體購票資訊

By Doris
at 2008-04-25T00:10
at 2008-04-25T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