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遙控器 新風格講述你我遇過的家庭 - 臺劇

By Quintina
at 2018-07-09T10:38
at 2018-07-09T10:38
Table of Contents
轉風傳媒 陳憶慈的文章
文章連結:http://www.storm.mg/lifestyle/437613
因標題和內容前面大段,都是劇透重點
所以轉錄後段探討這社會現象的部分
如果好奇不怕雷,可以去網站看全文
雖然我還沒看過,但先看到這文字的劇情
很直擊人心、感同身受,
十分貼近學生時期的生活,或是說台灣父母的價值觀下的行為
既期待也害怕劇情趨於老套和解,
希望有合理或是新穎的收尾。
不過用恐怖片和格林童話般包裝的《孔雀》(另一篇也同樣大劇透孔雀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50085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系列看來是很新鮮的用各種風格
講述父母、子女、獨立、學歷、金錢至上等主題
------------------------------防雷---------------------------
聽到「你恨我沒關係,你以後一定會感謝我」的家長教養金句,總是令人起雞皮疙瘩。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媽媽的遙控器〉單元中,小偉媽媽失控的母愛更讓孩子感
到窒息,她勒索了兒子的情緒、課業、生活,乃至整個人生。
小偉媽媽或許極端,但她卻傳神得演繹出了當代的虎爸虎媽。在「強勢父母」的軀殼下,
其實是一群焦慮、好面子、恐懼不安的家長。他們當然愛孩子,但這個愛是有前提的,就
是他們自己也不能受傷。因此,孩子就像是他們的「作品」,表現差、在親友面前丟臉、
拿不出像樣的成績時,家長就彷彿自己被「攻擊」般顏面掃地、自尊受創。並反過來責怪
孩子、對孩子展開控制,只為了避免孩子再讓自己丟臉。
所以,「我是為你好」、「你以後一定會感謝我」強勢父母想把孩子改造成他們心中「認
可」的好孩子,說穿了,其實只是愛自己罷了!
在台灣,虎爸虎媽的情節,也從來沒有少過。每當新學期開始時、期中考期末考過後,許
多高材生選擇從這個世界解脫。人們常常對著新聞感嘆:「這些孩子真傻,還有大好的前
程等著他們,學生時期的壓力算得了什麼!」但他們真的抗壓性差嗎?
大家都忽略了,那個跳樓的北一女學生、自殺的碩士生、尋短的醫科生...每個人都是「
紀培偉」,揹負著父母期待、人生「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紀培偉。他們跟小偉一樣,
非常體貼、不願意反抗,因為他們懂得讀取父母臉上的表情,更能感知到父母的期望,總
是犧牲自己來配合父母。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爸媽的愛、討他們歡心。
然而,許多社會憾事也循著這部戲劇的軌跡,家長執迷不悟,孩子真的倦了,用「自我犧
牲」作為最後的反抗。小偉媽媽駭人的「育兒」過程,不過是在提醒家長們:孩子是你生
的沒錯,不過孩子真的不是屬於「你的」。
--
文章連結:http://www.storm.mg/lifestyle/437613
因標題和內容前面大段,都是劇透重點
所以轉錄後段探討這社會現象的部分
如果好奇不怕雷,可以去網站看全文
雖然我還沒看過,但先看到這文字的劇情
很直擊人心、感同身受,
十分貼近學生時期的生活,或是說台灣父母的價值觀下的行為
既期待也害怕劇情趨於老套和解,
希望有合理或是新穎的收尾。
不過用恐怖片和格林童話般包裝的《孔雀》(另一篇也同樣大劇透孔雀
http://www.storm.mg/lifestyle/450085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系列看來是很新鮮的用各種風格
講述父母、子女、獨立、學歷、金錢至上等主題
------------------------------防雷---------------------------
聽到「你恨我沒關係,你以後一定會感謝我」的家長教養金句,總是令人起雞皮疙瘩。在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媽媽的遙控器〉單元中,小偉媽媽失控的母愛更讓孩子感
到窒息,她勒索了兒子的情緒、課業、生活,乃至整個人生。
小偉媽媽或許極端,但她卻傳神得演繹出了當代的虎爸虎媽。在「強勢父母」的軀殼下,
其實是一群焦慮、好面子、恐懼不安的家長。他們當然愛孩子,但這個愛是有前提的,就
是他們自己也不能受傷。因此,孩子就像是他們的「作品」,表現差、在親友面前丟臉、
拿不出像樣的成績時,家長就彷彿自己被「攻擊」般顏面掃地、自尊受創。並反過來責怪
孩子、對孩子展開控制,只為了避免孩子再讓自己丟臉。
所以,「我是為你好」、「你以後一定會感謝我」強勢父母想把孩子改造成他們心中「認
可」的好孩子,說穿了,其實只是愛自己罷了!
在台灣,虎爸虎媽的情節,也從來沒有少過。每當新學期開始時、期中考期末考過後,許
多高材生選擇從這個世界解脫。人們常常對著新聞感嘆:「這些孩子真傻,還有大好的前
程等著他們,學生時期的壓力算得了什麼!」但他們真的抗壓性差嗎?
大家都忽略了,那個跳樓的北一女學生、自殺的碩士生、尋短的醫科生...每個人都是「
紀培偉」,揹負著父母期待、人生「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紀培偉。他們跟小偉一樣,
非常體貼、不願意反抗,因為他們懂得讀取父母臉上的表情,更能感知到父母的期望,總
是犧牲自己來配合父母。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爸媽的愛、討他們歡心。
然而,許多社會憾事也循著這部戲劇的軌跡,家長執迷不悟,孩子真的倦了,用「自我犧
牲」作為最後的反抗。小偉媽媽駭人的「育兒」過程,不過是在提醒家長們:孩子是你生
的沒錯,不過孩子真的不是屬於「你的」。
--
Tags:
臺劇
All Comments

By Franklin
at 2018-07-13T08:58
at 2018-07-13T08:58
Related Posts
台劇中令人反感的男女主角

By Puput
at 2018-07-09T00:42
at 2018-07-09T00:42
媽媽吉利小叮噹

By Jacky
at 2018-07-08T23:51
at 2018-07-08T23:51
人際關係事務所隨意聊(有vip小雷)

By Poppy
at 2018-07-08T23:14
at 2018-07-08T23:14
奇蹟的女兒-她們把生命都縫了進去。

By Audriana
at 2018-07-08T21:23
at 2018-07-08T21:23
三明治女孩的逆襲 第13集(台視日十)

By Joseph
at 2018-07-08T21:15
at 2018-07-08T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