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之夏一點小心得(筆於池內信人逝世45週年) - 日劇

By Kelly
at 2010-08-13T18:16
at 2010-08-13T18:16
Table of Contents
今天是池內信人逝世四十五週年,想到那個熱愛喝酒的白髮阿伯,
我忽然間就有點想寫些什麼的衝動,所以就寫了...?
(也算是為池內首相祈福吧)
上個月我在為全書收尾,寫到故事裡每個人最後的下場時,忽然有種異樣的東西
哽在胸口,特別是寫到以下這段的時候,那種感覺更加強烈:
===============================================
庭野:在《官僚之夏》故事的結尾因病入院,
此後又因為堅持國內纖維業者利益,而被迫辭去纖維局長一職,1988年逝世。
牧順三:就任次官後,在田中角榮的麾下活躍一時,至今已九十高齡,仍然健在。
片山泰介:官僚之夏故事後,他被任命為通商局長;
庭野被貶逐後,日美纖維談判最後終於在他手上完成。
牧辭職後,他接任空缺的次官一職,隨後又轉任三井物產的要職,至今仍然健在。
===============================================
"那是不公平的!!!!!"
不知為什麼,我很想這樣大喊。
在官僚之夏裡面,我最喜歡的其實不是風越,而是庭野,其次就是池內阿伯了:)
最早喜歡庭野貴久的原因,當然是因為堺桑好帥(大心),
但實際讀過原著再看過電視之後,我發現自己並不單是因為堺桑的緣故,
而是真正喜歡上庭野貴久的那種"執著"。
跟風越的"執著"不一樣,庭野的執著是出自於更多的關懷與憐憫。
風越一天到晚念茲在茲的是"俺要把國家社稷經營成怎樣怎樣",
但庭野的想法則是,"國家社稷的根本,就是無數辛苦工作的小民";
風越要的是這個國家的強盛,但庭野要的則是讓那些辛勤工作的人,
都能夠不用活在擔心會丟掉飯碗的恐懼之中。
在電視版裡面,他一直在為那些可能倒閉的廠商尋找出路,挨老拳都在所不惜,
而在真實世界裡,他拚得就更猛烈,即使腎出了毛病住進醫院也不改其志,
到最後甚至不惜跟牧對幹,以致於被牧和須藤給狠狠拔掉...
丈夫不改其志,就是這麼一回事吧!
既有關懷之心,又願意為此奮戰到底,這就是庭野貴久。
說到庭野,我當然又想到另一件事,那就是:
就算有風越在那邊惹人嫌,但如果池內還在的話,
庭野或許不至於被牧欺負到這種地步(被狠狠拔掉換上片山)吧!
池內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人,他第一次跟庭野見面的時候就是:
"來啊,上美酒全餐!!!!!"(庭野:冏)
"做官啊,就是要無限量、無止境的工作!"這是池內的名言。
池內/庭野,其實和須藤/片山正好是有意思的對照組;
前面一組是為了國家可以很熱切的工作到付出生命的熱血型,
後面一組則是工作之餘不忘玩樂的才子型。(兩個愛打高球的傢伙)
雖然池內常常和風越吵架(廢話,風越那人跟誰不吵翻?),
但他在本質上其實也是個一心為國的人,
儘管在電視版裡面給北大路阿伯一演,感覺起來就更嚴厲了,
但阿伯不愧是演技一流,讓人可以深刻感覺到他在冷面底下的熱心...
池內的退下與須藤的上台,其實也是風越那個時代終結的先聲。
(不過風越自己似乎太鈍感了,沒察覺到這點?)
心裡有所感觸,所以寫起來雜七雜八的,
但是想說今天是池內阿伯忌日,所以還是寫一下,
畢竟他們兩個是我在這故事裡最喜歡的人了...
是為記。
--
Tags:
日劇
All Comments

By Ivy
at 2010-08-18T17:09
at 2010-08-18T17:09

By Linda
at 2010-08-21T10:23
at 2010-08-21T10:23

By Jacob
at 2010-08-24T01:54
at 2010-08-24T01:54

By Mason
at 2010-08-29T00:38
at 2010-08-29T00:38

By Oscar
at 2010-09-01T08:52
at 2010-09-01T08:52

By Ula
at 2010-09-06T06:51
at 2010-09-06T06:51
Related Posts
螢之光2 第6集(雷)

By Agnes
at 2010-08-13T17:38
at 2010-08-13T17:38
(有雷)不被原諒的搜查官-Crime5

By Megan
at 2010-08-13T14:20
at 2010-08-13T14:20
ゲゲゲの女房 第20週 第119話

By Quanna
at 2010-08-13T14:14
at 2010-08-13T14:14
JOKER~不被原諒的搜查官 05

By Belly
at 2010-08-13T14:09
at 2010-08-13T14:09
天使的贈禮 05 結局

By Elizabeth
at 2010-08-13T13:55
at 2010-08-13T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