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形記憶(二)│憂傷三房 - 紀錄片

Steve avatar
By Steve
at 2006-10-27T22:14

Table of Contents

山形記憶(二)│憂傷三房

圖文: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article_id=4905262

擁有事實時,記憶便變得不相關。但當事實不再被擁有後,它們將成為記億,
並且是獨一無二的記憶。

影展進行的第二天,在同行夥伴都仍搞不清楚哪幾部片錯過可惜時,我們展開
分組,分頭對影片進行偵查。我和L到達了一間頗為現代化的電影院,觀看的影
片為探討俄羅斯與車臣戰爭的《The 3 Rooms of Melancholia》(直譯:憂鬱
的三個房間)。

在此之前,我們天真的以為戰爭紀錄片不就那麼一回事嗎?苦難,批判,與無
止境的悲情。但這部影片卻讓我徹底改觀,並且在心中深深一震,至今許多影
像仍歷歷在目。

影廳的燈已暗去,正片開始。一個個沉睡中的小男童映入畫面,接著鈴聲大作
,全體起床梳洗,嚴肅而壓迫的男聲以命令的口氣對這些男童們訓示。原來,
他們正處於一個俄羅斯的軍事訓練營。(海軍學校)

這一個個面無表情的小男童,年紀約都在10至14歲之間。在刻意的大特寫之下,
他們蒼白的臉龐填滿了整個螢幕,漠然、慌張卻堅強的眼神直視著前方。導演的
特寫像是凝視,故意要撇去孩童們所處的大環境與背景似的,最後才藉由沉緩而
無感情的女聲旁白一一介紹這些孩童的姓名、歲數、出生地和家庭。

他們幾乎全都是流落街頭的孤兒(父母不詳、因戰而死、或家中經濟無法養育)
。當沉緩的女聲提到這一點時,我的心開始糾結。

這究竟怎麼一回事呢?在這裡,沒有笑容,沒有嬉戲。軍隊式的管理奪取了孩童
們的童稚,而這卻可能是他們唯一得以溫飽的生存方式。他們受訓成為戰爭的執
行者,戰爭成為他們揮之不去(還是習以為常)的包袱。關於戰爭和家庭,他們
如何能應付這種矛盾和刺痛呢。

攝影機是一把鑰匙,透過靜靜的觀察和凝視,透視了孩童們的心靈裂痕,領著觀
眾窺視了這極度悲傷的第一個房間。

沒有複雜的政治經濟學理分析,也不是藉由傳統的採訪報導,影片以一種近乎不
可思議的超然視角,安緩的不對被攝者進行任何干擾,只是紀錄呈現著這海軍學校
裡的一切軍事教育課程。然後,帶著我們來到第二個房間內,看看另一個世界,看
看原生家庭(母親)。

影片色調從原本的彩色變成黑白,一片灰灰蒼茫的建築物映入眼簾,這是車臣
(Chechen)的首都格羅尼斯(Groznyi)。

我們循著一位婦女進入戰難傾圮的屋。敲門後,一個可愛的男童前來應聲。他的母
親躺在床上動彈不得,因為她受了戰爭的毒氣影響,臥病在床。這位婦女正是類似
育幼院的老師,她要將這些孩子們帶到較好的環境生活,並給予他們妥善的照料。
而當孩童們得知要離開母親,臥在母親的床上哭了。大伙們撘上車,婦女手裡捧著
嬰娃,略帶哀怨的眼神彷彿透露著對戰爭的厭倦和無奈。在遙晃前往育幼院的途中
,我們透過窗外看見路邊的軍人、戰車,建築物的傾倒和崩毀。

當紀錄片呈現了俄羅斯與車臣各自因戰爭的傷害後,第三個場景帶著觀眾來到了邊
界,一個回教部落印古什(Ingushetia)。

這裡沒有高聳的建築物,幾個帳棚和平房,反而像是收容難民的臨時住所。當鏡頭
又瞄準孩童時,那沉緩的女聲一一介紹了這些孩子的背景。孤兒,俄羅斯人;孤兒
,車臣人。但在這裡,他們都是朋友。

其中有一個19歲的車臣少女,因戰爭被俄羅斯士兵蹂躪因而生育,她抱著孩子,因
宗教信仰而使她心生不安,始終擔憂著孩子的「原罪」。

砲聲、轟炸聲在這片美的像畫的土地上不停的出現。羊群、馬匹、山林、霧氣,在
導演赤裸、殘酷,不帶任何情感的鏡頭下,竟瀰漫著鬼魅式的超現實氛圍,在聲聲
轟炸聲的催促下,卻又給人極度的不安感。我迷惑了,這是現實還是夢境?戰爭居
然顯得如此可笑與荒謬。

由於此片拍攝的主角皆是孩童,導演Pirjo Honkasalo用這種只是靜靜的觀看、凝視
的拍攝方式似乎曾引起評論者的非難,認為有剝削孩童之嫌。但在我看來,影片不
利用辯證或是口述的方式直指戰爭的謬誤,也不借用任何「蒙太奇」的剪接手段以
達到目的,只是在長時間鏡頭的關注下,透過詩意與極特殊的風格產生力量,並將
觀眾與影片拉遠距離,彷彿隔著一層厚重的毛玻璃觀看。

就是這樣的做法使影片遠遠跳脫了傳統戰爭紀錄片的刻板印記。影像的建構不再為
了某種目的而服務,電影於是超越了表面的存在,得以在銀幕的範圍之外繼續生存
,擁有了各種開放性的解讀可能。 大概也正因如此,在這部非常「重」的作品裡,
所帶給我的不再單單只是對戰爭的批判與對苦難的悲情描寫。片中那些孩童的臉龐
、詭異不帶情感的女聲旁白、超現實的場景…等等畫面,在我觀看此片一年之後,
仍不時在我腦裡回盪。

今年,這部影片將在即將舉行的台灣紀錄片雙年展與南方影展進行放映。台灣觀眾
很幸運,因為這將會是一部令人永生難忘的憾人紀錄片。 而且我必須說,這是一
部屬於大螢幕的紀錄片。

--
台灣紀錄片雙年展片名譯為《憂傷三部曲》:http://tidf.tmoa.gov.tw/2006/

南方影展譯為《憂鬱的三個房間》:http://cfma.tnnua.edu.tw

我看完的當下一直想起俄國導演塔可夫斯基,
或許他如果來拍這題材的紀錄片,就會是個這樣子吧。
有機會請別錯過。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訂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

All Comments

極限運動紀錄短片心得

Vanessa avatar
By Vanessa
at 2006-10-27T17:08
畢製分組,我選擇用文字紀錄社會中形形色色的人生 我的部分同學則是選擇用影像去紀錄那些令人感動的,我們未曾了解過的生活 我很佩服他們一直找素材參考的精神 把這些他們分享的參考跟大家一起分享.... XGAME,極限運動,玩滑板,玩腳踏車特技... 這些對我來說真是遙不可及,甚至,會覺得,賣弄,不要命 但是當我認 ...

[推薦]For More Sun《夢想無限》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06-10-27T01:00
前文恕刪 這部片子 我到梅花戲院看的 剛好有看到 前一場散場的觀眾 有位先生看完片子 之後 問電影院的工作人員 夢想無限 以後會不會出dvd 當下覺得 也許 跑大老遠來看 應該很有價值 是的 看完這部片子 很感動 特別是 他們在澳洲的休息站 看到電視轉撥 前幾名到終點 的狀況 看完 ...

今晚十點公視放映"樂生"

Audriana avatar
By Audriana
at 2006-10-26T15:18
就像我們都覺得 蘭嶼的核廢料問題是個不公平的過程與政府粗暴的對待 但不放在蘭嶼 難道要放在你我的家園嗎? 於是同樣的矛盾也出現在樂生問題 想著and#34;樂生的阿伯阿母很可憐 可是政府說保存樂生 捷運的發展就會大受影響耶and#34; 到底要不要假裝聽不到達悟族人的怒吼?? 到底要不要假裝看不到樂生老人 ...

今晚十點公視放映"樂生"

Cara avatar
By Cara
at 2006-10-26T15:17
作者 Muhchyng (After 17) 看板 movie 標題 [心得] 入圍本屆國際紀錄片雙年展《樂生》(雷) 時間 Thu Oct 26 12:39:06 2006 ────────────────────── ...

紀錄片雙年展 威尼斯大獎--《東》搶票最後機會

Eden avatar
By Eden
at 2006-10-25T17:30
威尼斯大獎《東》搶票最後機會!! 賈樟柯導演 來台灣囉~~ 2006TIDF選片撇步四-威尼斯金獎加持‧不能不看 對台灣喜愛影像的影迷們來說,「賈樟柯」這三個字絕對是擲地有聲,再加上他剛以《三 峽好人》在威尼斯影展奪下金獅獎,國際聲勢更是浩大。在2006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