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德瑪瓦蒂"的歷史背景 - 電影

Margaret avatar
By Margaret
at 2022-10-15T14:45

Table of Contents

電影預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_5_BLt76c0

《帕德瑪瓦蒂》是2018年上映的印度史詩電影,
拙文探討了電影劇情與歷史事實的對應和真實性,以
及帕德瑪瓦蒂故事本身的發展脈絡。

以下防雷。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2/05/blog-post.html

--


帕德米妮傾城蓮


在印度的文化傳統中經常將女性分為蓮(Padmini, lotus)、藝(Chitrini, art)、螺
(Sankhini, conch)、象(Hastini, elephant)四個類型,並以蓮花比喻最完美的女人。


象:有著大象本質的女性,大頭大腳,胸窄腰粗,乳房中有發情的體液(rutting
humor),步態如象一般。她把生命奉獻給其他男人而毫不在乎其丈夫,吃得多調情也多,
不愛打扮也不愛衛生。她的汗液腥濃有如發情,引誘所有人而毫無羞恥。


螺:她十分有力氣卻吃得少,胸部很大腰卻很細,充滿傲氣鮮少猶豫。脾氣大的她視
人命如草芥,隨時準備殺夫。她打扮是為了取悅自己。她的腿脛上體毛多,體態豐滿愛吃
肉。她的眼光下視而非直視。在床上交歡時她的指甲如箭一般刺入對方胸膛,本質有如獅
子。


藝:非常乖巧機靈,體態優美修飾卻少,愛乾淨講衛生,不知發怒是何物,懂得如何
崇拜丈夫從一而終,她的本質是愛情。面頰如月,笑容如白荷,步態如天鵝般優雅;吃得
少,白米牛奶粥最對味口,極為熱衷廚藝與花藝。她的四肢總有香味。


蓮:天神賜與她蓮花香氣,蜜蜂簇擁。她不高也不矮,穠纖合度,有著令人狂喜的飄
逸長髮、頎長手指與脖頸,眼神深遂,鼻子如劍般挺直,薄唇豐頰,齒牙如金剛鑽,窄額
頭如半月;乳房小,如檸檬般突出,肚臍小,散發著檀香味,腰桿纖細,好像沒有腸臟。


上述的分類版本來自於16世紀著名的蘇菲派(Sufism)詩人札雅席(Malik Muhammad
Jayasi),陳述於他的成名史詩《帕德瑪瓦蒂》(Padmavat)當中 。他的四大分類版本自然
是為了《帕德瑪瓦蒂》的情節所作的舖墊──《帕德瑪瓦蒂》說的是絕代佳人帕德瑪瓦蒂
王后的故事,而王后的本名便喚作帕德米妮,就是蓮花的意思。目前流傳最廣的故事梗概
是如此這般:


13、14世紀之交,正值德里蘇丹諸王朝的第二個朝代戛爾吉(Khalji)王朝、第二代蘇
丹阿老瓦丁‧戛爾吉(Alauddin Khalji)在位。作為一代雄主,阿老瓦丁不但多次擊退入
侵的蒙古大軍(1292、1304、1306、1307),向次大陸未臣服的南方擴張自不在話下。1294
年,阿老瓦丁打出了他的成名之役:經過兩個月南向長途奔襲,他麾下的七千騎兵奇襲了
德干高原上的印度教王國丟格爾(Deogīr),
乘著敵方主要兵力隨著太子前往聖地朝拜的空檔,輕鬆擊敗了印度教徒倉促集結起來的三
千兵馬,大肆擄掠;單是黃金就搜刮了1,400磅(635公斤)。剽掠了15天整,丟格爾王國主
力回援,兵力優勢下一度將阿老瓦丁逼向失敗邊緣;但此時阿老瓦丁後續萬餘援軍適時趕
到戰場,再度擊潰對手。為了求和,丟格爾國王被迫付出大批賠款,包括白銀28,250磅
(12,814公斤)、黃金17,250磅(7,824公斤)、珍珠200磅(91公斤)、其他寶鑽58磅(26公斤)
、絲綢一千匹等等。這些財富名副其實地成為他稱號的本錢;1296年阿老瓦丁自稱蘇丹、
隨即進軍德里,一路上用弩砲(balista)將黃金白銀拋撒進人群中收買人心,兵不血刃即
位稱帝;接著馬不停蹄南征北討,阿老瓦丁給自己上了「亞歷山大第二」(Sikander
Sani, Second Alexander)的尊號 。


在亞歷山大第二的征途之上,德里南方的拉賈斯坦(Rajasthan)諸王國中有個名為梅
瓦爾(Mewar)的小邦,其王后(頭銜為Rara,國王則稱為Rana)帕德米妮的美貌舉世無雙名
聞遐邇。阿老瓦丁不僅垂涎梅瓦爾,也垂涎帕德米妮的美色,1303年蘇丹揮兵南下,將梅
瓦爾的首都齊陀爾戛爾(Chittorgarh,或簡稱為Chittor)團團包圍。然而當時穆斯林的諸
般兵甲並不比對手堅利 ,阿老瓦丁也沒帶上攻城器械 ,堅城久圍不下,師老財匱;阿老
瓦丁心生一計,要求一睹帕德米妮其人風采,若得償一願大兵便撤圍。讓陌生人褻瀆天顏
在拉吉普特戰士看來已屬奇恥大辱,但久戰疲敝之下也顧不得這許多,冗長的討價還價後
,終於談好了只讓阿老瓦丁看一眼帕德米妮從鏡中反映的餘光,由好幾面鏡子層層接遞反
射。為表誠意,阿老瓦丁不帶侍從,大著膽子單騎入城,終於一睹為快;這下卻一眼萬年
,驚鴻一瞥之下完全著了魔,蘇丹下定決心非得到帕德米妮不可。


梅瓦爾的國王拉坦‧辛(Rattan Singh)正將阿老瓦丁護送出城門,蘇丹忽然一聲令下
,拉坦‧辛便被捉拿來作了人質,一路直架回德里。阿老瓦丁放話,要帕德米妮作交換。
帕德米妮委屈求全勉從其意,但別有但書;作為一國王后,排場不能寒傖,她要求700具6
人抬的花轎載著她的侍女丫環隨侍,不得任人騷擾,並讓她見丈夫最後一面。阿老瓦丁允
其所請,正放進700抬花轎;花轎內坐的卻不是如花美眷,而是最精銳的拉吉普特
(Rajput)戰士與諸般器械,加上轎夫近5,000人,突然齊舉兵仗開殺,一路護送國王王后
殺出重圍。蘇丹這才回過神,急急調兵追擊在後,拉吉普特人卻分成數小股一路散布,斷
後抵敵,每股戰士都死戰不退直至全員犧牲,拖住了德里蘇丹大軍的腳步,終於將國君與
王后齊齊送回齊陀爾戛爾城。


一路追躡而來的阿老瓦丁再度兵臨城下展開圍攻。儘管在勇士巴達爾(Badal)與戈喇
(Gora)的率領下梅瓦爾奮力抵敵,之前幾乎全數被殲滅的近五千戰士證明是無法彌補的損
失,齊陀爾戛爾城危如累卵。眼見城破在即,為免遭人侮辱,帕德米妮領著城內將士的妻
女走入鋪材積薪的地宮,數千人引火自焚,此種集體自焚是為「照華爾」(Jauhar)。其餘
將士則全數出城決一死戰;他們沒有生還的權利,不被敵人殺死就自殺,有死之榮無生之
辱,號為「剎劫」(Shaka)。佳人灰飛煙滅,阿老瓦丁只得到了一座空城;而拉吉普特人
、甚可以說全印度,卻從此繼承了精神不屈的楷模──齊陀爾後來在1535年、1568年二度
、三度舉城踐行了「照華爾」與「剎劫」 。


這是個鼓舞人心的故事,尤其在各派宗教雜處、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對立激化的當今印
度,相關情節理所當然地成為印度抵抗外來侵略的歷史縮影,帕德米妮也化為反抗精神的
具體象徵。然而在講究證據、傾向於脫去人物光環的歷史學家那裡,帕德米妮的故事有很
多文獻不足徵處──最大的硬傷在於,事件發生的時
間點在14世紀初,但最早提及帕德米妮的文獻,就是前述蘇菲派詩人札雅席的《帕德瑪瓦
蒂》,已經是兩百年後16世紀初的事。撇開史詩本身的虛構性不說(《帕德瑪瓦蒂》或許
有其歷史原形),札雅席創作時所用的語言是北印度印地語的方言之一阿瓦德(Avadh)語,
不但拉吉普特人不講這種話,該方言盛行的地區還遠離事發地點600英哩(966公里)以上。
阿老瓦丁在位時期編纂的史籍當中雖然有提及齊陀爾的圍城與陷落,好比說曾經與阿老瓦
丁一同圍城、身與其役的庫斯老(Amir Khusrau),後來編纂了講述該役的《勝利寶藏》
(Khazainul Futuh, Treasuries of Victories),但書中壓根沒出現過帕德米妮的名號。
同作者並非不解風情之人,他還給阿老瓦丁寫了一本羅曼史傳述蘇丹與古佳拉特
(Gujarat)公主間的風流韻事;書中再次提及齊陀爾之役,唯獨不見帕德米妮。


史料上帕德米妮王后的登場比事件本身還晚了兩個世紀,那麼其人若亡若存,是否真
實存在就有待更多證據的發掘。可信度出問題的不僅僅是紅顏,也包括英雄;現有的反證
說明札雅席的作品很可能搞混了(或者取材自)比他同時代稍早的其他事件──15世紀末瑪
爾華(Malwa)國的蘇丹吉雅撒‧丁‧戛爾吉(Ghiyath al-Din Khalji)性好漁色獵豔,也在
找尋「帕德米妮」,不過這裡的「帕德米妮」只是前述印度傳統意義上最高級別的美人,
並非真實存在的某國后妃。無巧不巧,這位與阿老瓦丁撞名的戛爾吉在1488年被某個拉吉
普特酋長(chief)擊敗於戰場,酋長的名字就叫作巴達爾-戈喇(Badal-Gora)──看來巴
達爾與戈喇原本不是兩戰士,根本同一人。甚至男主角也是兩版本巧合雷同──1527年至
1532年間統治齊陀爾的國王和1303年的國王撞名,都叫作拉坦‧辛;正是在1535年、拉坦
‧辛駕崩後不久,與他兩百年前的前任一樣,齊陀爾再度遭劫,「照華爾」與「剎劫」了
。至於花轎奇襲的妙計,也是當代的事:1537年什爾沙(Sher Shah Sur)攻陷難攻不落的
婁塔斯(Rohtas)山城,靠著就是轎中偷藏壯漢、兵刃奇襲敵城。而札雅席的主要贊助者
,正是在什爾沙麾下效勞、拉吉普特的戰士與酋長們。


帕德米妮的故事追本溯源,大批反證之外再難找到更堅實的史實根源;不過一段故事
能流傳下來,最初的文本固然是基礎,後世如何加油添醋、甚至魔改二創以應對當下讀者
聽眾的口味順應時代潮流,或許是故事能否流布更關鍵的因素。在札雅席創作的當下,
1540年代的拉吉普特那(Rajputana)還未流傳帕德米妮的傳說,但從16世紀末到18世紀,
類似的傳說開始在當地的編年史或家譜中大量湧現;這段時期也經歷了拉吉普特人種姓
(Jati)的漸次定型,血統的來源與純正與否在在影響種姓階序中的升降。不過,在拉吉普
特那流傳的故事中,視聽眾需求也流傳著不同版本:國王版或酋長版。當時拉吉普特那的
各小邦國當中國王並沒有絕對的權柄,需要其下各支酋長們的支持與結盟;而結盟的具體
方式則是聯姻,酋長們將女兒們送入國王後宮,既能透過嬪妃干政,國王也能藉由後宮佳
麗的規模誇耀結盟之多、勢力之強。札雅席的原作史詩中,前半部份全都在描述拉坦‧辛
如何追求帕德米妮,這種對完美女人的追求是蘇非派隱喻追尋真理的慣用技法;但在拉吉
普特那的版本中,拉坦‧辛不再低聲下氣,而是炫耀其三宮六院嬪妃之眾,說帕德米妮這
般匹配的婚娶他已有十三宗,強迫帕德米妮的父王嫁女兒。


從16世紀後半葉開始蒙兀兒帝國的統治逐漸鞏固,拉吉普特那的各小邦與其中的戰士
階級被吸納到帝國中,無論是國王要統治酋長,還是酋長們抗議國王濫權,都少不了向蒙
兀兒朝廷討公道、尋求支持、請求仲裁。既然兩廂都有機會尋求更大勢力的介入而不是互
相合作支持,國王與酋長間的摩擦也加劇了,迎合雙方觀點的版本應運而生。在酋長愛聽
的版本中,戰士巴達爾與戈喇英勇無雙,拯救了全王國,國王拉坦‧辛則只是交代過場之
外沒用的背景。而在講給國王聽的版本中,歷代諸王才是英主;為防止酋長們尾大不掉,
巴達爾與戈喇最後還被拉坦‧辛親手斬殺。至於帕德米妮與數千女眷壯烈的「照華爾」,
無論是國王版還是酋長版,只以單句數語帶過。


到了19世紀,帕德米妮的故事又經歷了一番重塑,這主要是英國東印度公司軍官透德
(James Tod)的「功勞」;其人1829年首次出版的《拉賈斯坦的年鑑與古蹟》(Annals
and Antiquities of Rajasthan)收羅了各類文獻與口頭傳說,是他任職當地期間親自調
查、採訪、學習所得,難得的第一手見聞,當時被譽為「拉吉普特人新歷史的基礎」,即
便到現在也有很大參考價值。此時英國已取代蒙兀兒成為拉吉普特人新的宗主,為了遏制
俄羅斯在中亞的擴張,有必要扶持可充作兵力來源與緩衝的拉吉普特諸國,國王的權威也
藉著東印度公司的加持而增強了──國王與酋長間的土地糾紛通常以土地被國王沒收作收
,透德本人就經常居間斡旋,要求酋長們將地產「歸還」國王,間接導致了日後的變節─
─許多失去土地的酋長們支援了後來的印度兵起義(Sepoy Mutiny, 1857)。過去後宮干政
的機制也因而被削弱了,英國人本來就反感這些女王母后們攪和政治。


那麼透德筆下怎麼寫的帕德米妮?透德似乎完全沒注意到札雅席的史詩原作,也不太
清楚他主要的文獻來源為何;他可能參考了本地吟遊詩人的版本,國王也從拉坦‧辛換成
了拉坦‧辛的兄弟拉亢席(Lakhamsi)。透德或許有採信此說的理由,然而吟遊詩人的版本
中國王之所以換人,主要因為齊陀爾竟然因為王后的關係而陷落,有辱王室,所以乾脆將
帕德米妮開除后籍,也間接表示斷後的拉坦‧辛只是王室旁支,王室血脈並未斷絕,現在
的王室是真正傳承血統純正。至於以往版本中國王與酋長間的聯姻結盟、摩擦衝突等等,
被透德完全無視;他主要描述了王室的偉業,畢竟支持國王才是公司的方針。帕德米妮的
美貌、以及她堅拒阿老瓦丁的意志,也被透德完全忽略;難以忽略的「照華爾」悲劇對透
德來說也很尷尬,畢竟他與其他英國人一樣,反對寡婦自投火中殉夫的薩蒂(Sati)陋習,
只好迴護說這是拒絕野蠻人的侵犯保全貞操、沒辦法下的辦法。


透德讚揚拉吉普特戰士的頌歌後來被孟加拉的知識份子繼承過來,進一步進行改造。
先是1857年印度兵變掀起了一波反對殖民者的高峰,1870年代以後由於教育逐漸普及,孟
加拉原本替東印度公司、後來替英帝國效勞的商人、律師、教師、醫師等等中產階級日興
月盛,人才庫日益增長,帝國衙門能提供的職位卻只有那麼多,更別說其中許多是保留給
殖民者的。那些擠不進窄門的知識份子滿腹牢騷,種族歧視之下自然舉起民族主義的旗幟
,現代化與改良的主張則是據以反擊殖民者優越感的基底,至少得先學會用歐洲人的主張
來反對歐洲人。殖民當局向來詬病印度的一夫多妻制,本地精英則把婚姻嫁娶歸類到西方
所謂的私領域,私人事務自然不是公權力該插手的。為了證明印度民族並非劣等,改良工
程不僅限於現實當下,也需要針對歷史進行改造。印度人之所以妻妾成群是被「帶壞」的
,允許多娶老婆的伊斯蘭教成了罪魁禍首,雅利安老祖宗時代的女性則被美化為自由、智
慧的伴侶(像歐洲一樣),並非(穆斯林)男人的奴隸。基於愛情而自願獻身才是寡婦殉夫自
焚的真諦,在「薩蒂」被法律禁止後(1829年)這種浪漫化的觀點成了主流。


因此,在孟加拉被重新改寫為劇本、在劇院上演的帕德米妮傳說,全都抹消掉了當時
一夫多妻的現實。在愛戀的偉大情操之下,像「薩蒂」一樣,「照華爾」也成了加意描寫
的全劇高潮,是為了愛情、愛國等等超越性的信仰所作出的獻祭。20世紀激發民族主義的
帕德米妮傳說最初的源頭在此 。


當代的帕德米妮也與其淵源一樣,在講述以往故實的同時免不了摻雜進講述者自身周
遭的歷史現實;21世紀開拍的電影《帕德瑪瓦蒂》(Padmaavat)在拍攝期間便風波不斷。
由於電影中蘇丹阿老瓦丁同王后帕德米妮曖昧的橋段事先流出,在拉吉普特人當中、後來
在全印度掀起了巨大的抵制聲浪;群起抗議不說,片場還遭人搗毀,導演也遭人襲擊。儘
管導演事後澄清,阿老瓦丁與帕德米妮調情的劇情並不存在,乘機蹭人氣的政黨要人與地
方選舉勢力則不斷推波助瀾,攻擊該片「違背史實」──不是歷史學家所說的「違背史實
」;正如前述,依史料所見,帕德米妮其人很可能不存在。大部分民間團體則認為帕德米
妮實有其人,但否認偉大的女英雄會有凡人的七情六慾,阿老瓦丁當然是絕對不可以,甚
至不應該給阿老瓦丁正面形象。在禁映的威脅下,電影名稱從Padmavati(皇后之名)改為
Padmaavat(札雅席史詩之名),刻意在片首加註、宣稱本片乃虛構作品,並刪去若干橋段
,《帕德瑪瓦蒂》才終於在2018年順利公映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All Comments

Odelette avatar
By Odelette
at 2022-10-16T04:08
辛苦了
Ophelia avatar
By Ophelia
at 2022-10-15T15:32
這部電影的根源還可以追溯到濕婆跟薩蒂的故事
這部電影剛在印度上映時,我在印度看過一次,沒想到
Skylar Davis avatar
By Skylar Davis
at 2022-10-16T04:55
台灣居然有人看過還分享,太厲害了
Kelly avatar
By Kelly
at 2022-10-15T15:32
很有意思,謝謝分享

想神一個跳舞的片

Tracy avatar
By Tracy
at 2022-10-15T14:38
各位大神好,想要來找一個很久以前看過的片。 具體的劇情不太記得了 依稀記得當時看完的時候整體的心情是還蠻不錯的 內容主要是關於跳舞的。 好像是一群小孩子小時候有跳舞,然後最後老了之後再重新合體 每個人出場好像有一個自己的台詞 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個黑人他的出場是喊 pop pppppp pop corn ...

2022 第59屆金馬獎 入圍作品觀看管道

George avatar
By George
at 2022-10-15T13:56
來更新一下上映時程 正在排金馬片單的板友可以考慮是否要PASS會上映的入圍片 已上映 可於OTT平台觀看 《咒》 《素還真》 《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 目前已知映期 實際以片商為準 《罪後真相》10/21-23口碑場 10/28正式上映 《大俠胡金銓》一部曲10/21上映 二部曲10/28 ...

電影最有魅力的男角色

Connor avatar
By Connor
at 2022-10-15T12:47
好奇問一下 大家看電影 看到最有魅力的男角色是? 我自己是覺得是2046裡面 梁朝偉所扮演的周慕雲 感覺真的對女生很有魅力 還有什麼魅力男角色嗎? - ...

[好雷]天使的孩子

Jacky avatar
By Jacky
at 2022-10-15T12:17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這部片是1999年拍攝的,改編自作者法蘭西斯麥考特的 ...

魏德聖親解退休誤會曝未來藍圖 除《臺灣三部曲》還有神祕新作

Sarah avatar
By Sarah
at 2022-10-15T11:53
新聞網址:https://tinyurl.com/35z45f8x 魏德聖親解退休誤會曝未來藍圖 除《臺灣三部曲》還有神祕新作 壹蘋新聞網 2022年10月15日 週六 上午12:02 【記者鍾雨璉/台北報導】53歲導演魏德聖2008年以《海角七號》開啟國片新世代,2011 年執導電影《賽德克・巴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