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任堂29集:佳文轉貼分享 - 韓劇

By Wallis
at 2017-05-04T18:46
at 2017-05-04T18:46
Table of Contents
絕妙好文分享轉貼:
師任堂 光的日記 29集(台版)
作者: Kini Da
2017/5/4
29集 送應相望
“我兩的靈魂合而為一,我雖離去也非離去,如同被敲打的金箔,我兩只是相隔遙遠罷了
…
**這詩,早就夾在你的日記裡….
*咦,這是…宜城君,怎麼會這樣?你認識宜城君?
**雖然從未見過面,但是卻很熟悉,我在義大利發現您的日記。
*義大利?那是哪裡?
**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我還在那裡發現您的肖像,如果我推測的沒有錯,那是宜城君
為您畫的肖像。不,那肯定是他畫的!
*如果您真的來自未來,那…那..宜城君會怎麼樣?他因為我……
*宜城君,不能讓宜城君就這樣死了….但是我實在想不到有甚麼方法可以救他….
“至哀至悲極天,恨深而斷腸,不舍晝夜,流逝的歲月,不停催促著,無辜之人之命,這
悲切上達蒼天,故作此文記錄往日的回憶”:
正是這份至哀至極的斷腸情悲,哀痛以極直達蒼天的師任堂,在蒼茫天際中傳遞了自己最
深切的渴望之時昏厥了!
而同時,感受到宇宙中強力的懇切呼喊震撼以及潛意識裡必須要牢牢守護真蹟和某些東西
的心意,讓智允在幾近瘋狂守護畫作的過程摔下樓了!
就這樣,兩人在瀕死的痛苦中靈魂出竅,同時魂魄在猶如虛擬實境的投射裡,面容一模一
樣的古今分身,面對面相遇、相逢、相知、相許,對彼此的守護心做出了誓約,因為這個
癡情又才華洋溢的男子,是絕對值得師任堂乃至只是閱讀過壽進坊日記的智允(甚至是守
著此劇情從春寒到立夏的我們),一心一意專注珍惜與保護的!
是啊,當人的意志懇切並強大一個程度時,往往會有著出乎意料的靈動力來和宇宙的特殊
磁場相呼應,然後在心意決絕之下,推動著事情翻轉的進襲,就會有所謂的奇蹟發生。
這不,靈魂出竅的師任堂,都來到了這樣茫然無所適從的境界裡,心心念念卻依然是宜城
君的生死,面對這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女子,直覺的信任著、哭懷著、擔心著、無力著、
傾訴著,不知要如何拯救宜城君的心焦情切!
**您可以做得到,現在開始您要相信我說的話,才可以救活宜城君!
**讓宜城君逃離朝鮮,幫助他偷渡到明國,再從絲綢之路到達義大利!
*身為一個女人,我怎麼能?
**您可以做得到,您比您自己所想的要強大很多,要相信自己……
編導設計了一場穿越古今相似相彷的瀕死經驗,用著靈魂出竅乃至虛擬實境投射的分身對
話,讓智允的現代知識和策動力,以及來自拉德老大交付的穿著韓服的男子圖卡的鼓動力
,使得智允得以在短暫的幽靈境界的時空中,順利交代完”逃離朝鮮”、”偷渡明國”,
”絲綢之路”、”義大利”、再到”東方神秘畫家”的總總關鍵詞彙。而其中,”壬申年
五月之前”到達”天竺國--果阿”、方濟各傳教士(聖方濟楊F勿略)的重要指引(註1-2),
對應師任堂靈光一閃的出現中宗下令要流放李岒到現今濟州島的”耽羅”再給予賜死藥的
天賜良機,使得智允的這個建議,落實了這是一個經過劫獄進而偷渡的古代救援策動的動
線設計鋪陳。如此一來,偷渡與劫獄成了天時地利人和加上靈魂古今協力的安排,真的實
在是太棒啦!
此劇最後運用了上述的立論基礎帶出讓靈魂投射後的分身對話(詳見29-2註解),使得智允
的現代專業知能和被拉德老大鼓勵起的勇氣,一併從而讓師任堂回到古代策動了一場無人
知曉的救援,最後影響了比翼鳥原生的宿命因緣。
這樣也應了那句:”勇氣是祈禱後的恐懼”之哲理,在與天地呼應上自己悲切的心聲後,
得到自己靈魂分身的指引,雖然恐懼著自己無法完成,卻依然帶著昏厥中清明示現的分身
勇氣和決然心志回到朝鮮壬寅年處理了古代的宿命糾葛,為糾纏了近20多年的政治糾結,
做個清明的了斷!
據此,劇情裡設計這樣的對話,呈現了部份靈魂與部份真實時間的虛擬實境投射,將古今
師任堂兩者之間可以互相影響著靈魂平面進而完美的重建在溝通中。
同時,因著”草帽花手鍊”、”辭別詩”等等物件的一起穿越,讓一個通常跟超自然、超
現實主義才有關係的概念融合了大事紀史則考究的精神之餘,更是寫實的滲入了具有超心
理學、靈魂學、神祕學的等等立論的溫情演示。真的讓KINI無法不為這場”搶救李岒”的
靈魂戲碼,大大的讚賞與喝采!
懇切的祈禱讓師任堂靈魂穿越,急切的聲聲呼喚讓智允離開瀕死狀態回到現代,
這一場終極穿越,終於在短短的魂魄感應與交流中結束。時間軸回到古代,師任堂醒了之
後不可置信的看著手鍊與辭詩,雖然並不明白這場昏厥發生甚麼事,但是腦中清晰可見的
關鍵詞彙,讓師任堂立即揮筆牢記所有可以救出李岒的線索,而無論是人、是神、亦或是
鬼魂所交代的事項,這救命繩就這樣出現了,而師任堂抓住了它!
一定要特別一提的是,李演員無論是樣貌上私毫不見歲月留痕的高雅氣質,還是演到現在
近30集裡,比過去以往多了更接近”平凡女性”的細膩自然,都讓整套劇洋溢著特別飽和
的”女性意識”,在古今的兩分身角色裡頭更是栩栩如生的揮灑開來。無論是現代智允的
小興奮和決斷力以及專業能力的立馬推算和交代鼓勵,還是古代師任堂從心慌情切的屢屢
啜泣和恐懼自己能力的不足,再到被鼓舞後醒來時的立即付諸行動的總總勇敢與智慧,李
演員的詮釋不但直指人心,熨貼故事核心,毫不矯情浮誇的深切的感情傳達,更標誌了一
個超越現實的戲劇作品在創作企圖上的新高度。而,這也間接地讓KINI深刻體現到,在這
個古代賢母的故事中,”穿越”的不只是劇中人物跌宕悲喜的宿命與遇合,除此之外,還
有著透過李演員的兩個分身角色,貫穿古今的女性自覺、自救、自省的覺醒意識的勇氣,
那樣的高雅思維、超然的價值觀與對生命渴求的尊嚴,呈現出一種特別讓KINI動容的信念
。雖然,這樣的戲劇手法失了播映上的先機,但是,因著李演員的優雅詮釋、編劇考究艮
古的好功力,還是讓KINI愛不釋手的喜歡這最後倒數救援行動的創意來源!
結束了緊張又超現實的魂魄溝通,劇情回到正常節奏:
*現代的智允被和古代長得一模一樣的丈夫救回生命,但是持續昏迷…
*現代的惠政和尚賢對話裡可以知道,真蹟被藏是早有防範的作法,閔教授此番並未得手
,到是智允當時的守護現況,讓人覺得有異狀!
*在被已經繳掉的醫藥費裡,發現了似乎是拉德老大的俊秀身影….
然後,時序回到古代,師任堂決心展開救援李岒的行動:
*首先,師任堂拿出中宗贈詩的唯一手抄副本交給世子以明自己了斷前禍的心志,同時希
望世子協助救出李岒!
*師任堂繼之開始召集紙所流民、李岒的草莽好友籌畫營救行動,同時向負責進行與明朝
外交的重要使臣遊說,協助偷渡事宜!
就這樣,李岒在牢獄之中獨思舊情、緊握著比翼鳥印章而暗自神傷流淚的同時,
師任堂完成所有的部屬,準備營救李岒!
很棒的是,這樣的部屬與安排相當緊湊,襯著李岒憔悴卻又安然的幾行清淚的流淌中,讓
轉場的救贖行動,因著宋演員真摯又深刻又悠然傷懷的表情,以及師任堂專注調節與斡旋
勸說狀態,和一眾親友種種眾志成城的感人樣貌,少了腹黑調性的阻撓,而多了離愁哀怨
的悲悽和人性無私共鳴的真情真義,相當引人入勝!
救贖行動中,貴人紛紛出現,眾人的意志集中到了一個高點。此時,時光流淌回到現代智
允病房,昏迷中的他並不知道丈夫安然無恙,而私下偷偷的赴醫院探視。同時,他也被惠
正發現帶回家中和一家老小團聚,而善美術館館長的自責與悔悟,也對未來揭發醜惡真像
、保護真蹟的逆轉情勢,提供了曙光乍先的希望。
或許是智允決不放棄對丈夫生還的意志力以及後來自覺是師任堂的守護者的召喚吧,現代
智允的渴望與祈禱,某些部分已經達成心願,而時間在智允指尖微動的生機裡,很快的對
應上了古代師任堂的祈禱與策動:
世子終於燒掉那張禍害,並且交代禁衛長要救出李岒,因此,在師任堂的人馬被錯誤引導
路線,在中宗決計中途殺掉李岒的命令中,禁衛長犧牲自己的性命,換取了自己對李岒的
慈心救贖,以及對中宗的誓死效忠的精神長存!
看著禁衛長一刀刺向自己之時,KINI不禁反覆思考,到底所謂誓死效忠的精神意義何在?
雖然可以想見的是,禁衛長若不犧牲自己性命,恐怕中宗不會輕易善罷甘休,但是這樣一
個極其晦暗的政治領袖,讓接下來近幾個朝代都陷入一個恐怖的外戚干政的局面,甚是讓
世子登基後只活了8個月,這些明顯可見的中宗政治效應,都落實了一個王權毀民殃國的
現象,真是看得心神俱傷呢!
救贖行動在中宗無力再尋屍首的棄言與長嘆聲中黯然神傷的結束了。
暗夜中,皎潔的月光灑落了一面江海的離愁,一葉扁舟上昏黃的小燈、依傍在沙洲上依依
難捨的心情與情意,都讓人無法不傷懷。
尤其,李岒面對師任堂立即握手邀約一起離去的深情與懇切、師任堂泰然篤定卻又暗藏無
盡悲悽的搖頭心思,讓繼之以對的話別更顯生死兩茫茫的酸楚與感傷。
*您該走了,到達彼岸後再換更大的船之後,宜城君就是朝鮮不存在的人了….
*願您在更廣闊的世界中自由的生活…
聽懂了師任堂的心願,李岒悠然拿出自己完成的比翼鳥印章,訴說著自己最後終於在經過
20年才完成早就應該遵守的誓約情章,而師任堂一句”現在才終於是成為完美的一對”的
深情以對話語,讓情起往事而究竟心意中的感情溫度,隨著李岒的長嘆、清淚,以及師任
堂深眸中款款關切的情絲,纏繞與熨貼出不一樣的離別景致:
**與你相遇,我真的很幸福!
*以後您一定要更幸福…
船夫的催促中、兄弟相望、遙遙一拜的情義裡,李岒上了船怎樣也無法回身的痴痴望著岸
上堅持轉身不相應眼神的師任堂,這讓KINI不禁想起一首詩人曹植對於送別應氏兄弟的詩
句(送應氏其二),其中的:”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那種敘寫著對朋友的依戀之情
,此去猶如山川阻且遠的遙遙無期;加上”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比喻出師任堂和
李岒之間純潔的愛戀,此番離別正如比翼鳥一般的將彼此的情絲與懷念,寄語的遙遙的想
望與祝福,劇情賞來更是讓人覺得盪氣迴腸,感人至深。
而接下來在李岒走闖天涯的歷程中,編導各式各樣的山水沙漠與船行千里的分鏡敘寫,則
是活脫脫上演著古代《木蘭詩》中云的:”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劇情樂曲。那種
詩樂裡頭屢屢陳述的離人”出塞入塞”的情懷,過場裡頭描繪的風塵僕僕、明月出天山、
蒼茫雲海間的長風幾萬里之旅程紀實感,不但描繪渲染了遊子一定要達成故人交付的信約
心志,同時鋪墊回首了現代與古代劇情裡頭尾盡皆示現的義大利古堡的再發現,讓總總離
人引起的情思纏綿與浪漫在李岒策馬來到莊園的同時,盡皆揮灑殆盡!
劇情裡雖然滿滿是敘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怔人西行所見,那種”我聞
斯人語,倚戶獨長嘆,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註6)的孤獨與寂寥情緒,就很容易感
深受到。同時,這是KINI認為,編導為著李岒和師任堂最後如何效法蝴蝶夢引的出體境界
,從而比翼魂魄雙飛時,做了最好的歸宿鋪陳!
尤其,整個江岸送別到李岒輾轉行走蒼茫的過程,劇情配曲用著Zia演唱的”為何如此”
的女聲送情款款心意,以及The One男聲特殊嗓音的”向你走去”的淒苦詮釋,歌曲動人
淒美,深情泣訴款款震撼著人心深處,搭配著主人物渺渺艱難又互相堅持的感人口白、天
地之大意欲尋找”有所意指”的棲息之處的側寫,讓一整個客座他鄉的游子情懷,藉由情
、景、詩、畫,還有深情難卻的繡花荷包、詩文、手製衣裳,呈現出一種”蒼茫天涯是我
摯愛”的綿綿傳情之意。而兩個國度之間完美的敘寫情景與交錯出的生活細膩之處,更是
讓師任堂和李岒兩人之間那種”相望兩不見、情絲還纏繞”,千帆到盡處、柔光相隨續”
,所示現的種種相依純的聖潔情懷浸潤了整個劇情的溫度與氛圍。
這種感情太美、這種思念太傷、這樣的堅持太孤單,但是可以想見的是,好好活著,讓彼
此留下一個念想,在生命中有個伴兒把心事默默交換,當孤單隨著時空歲月飄蕩時,彼此
就會是對方的唯一的希望!
古有精衛鳥,相傳為炎帝女,因為在東海游泳,不幸溺亡,經常銜西山之木去填東海,這
就是精衛填海的傳說,也是執著於人生目標的一個精神典型。好似李岒,師任堂再到智允
和拉德老大,都為了這份亙古的傳世情緣、歷史之美,永遠堅守著”執著守護”的心意。
劇行至此可以知道的是,或許李岒與師任堂終生堅守執著的強大意識,就是他們人生最大
的收穫。而能守護他們的美好紀念,應該就是智允此生最大的責任與幸福了!
大結局的果實未必美好甜美,但是境界勢必悠然出眾,期待最終回,芍藥與蝶魂縈處,比
翼靈動共雙飛!
註
1-1.在KINI推算最接近劇情時間索引的壬寅年的大事紀中(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出現了1542年,5月6日:沙勿略抵達印度果阿的紀錄。
以下詳細記錄:
*1541年4月7日,沙勿略和卡瑪利諾(M. P. de Camerino)和曼西亞(F. Mansillas)從
葡萄牙里斯本出發。
*1542年5月6日,沙勿略抵達葡萄牙在印度的中心地果阿(Goa)。剛到不久,沙勿略連學
習地方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的時間都沒有,便在印度德干半島東南沿海的漁村給成千上
萬的人付洗。
1545年一月,方濟各楊F勿略寫了這樣一封信說:「在一個月之內,我付洗的人超過一萬
。我的方法是:當我來到那些要皈依基督的外教人的村莊時,我把所有的男人和小孩子都
聚集在同一個地方,以宣呼天主聖父、聖子和聖神的聖名為開始,並讓他們作三次十字聖
號,呼求天主聖 之名,承認只有一位天主。接著,我們誦念《悔罪經》、《信經》、《
天主十誡》、《天主經》、《聖母經》和《讚頌聖母經》。在兩年之內,我把這些祈禱經
文都譯成他們的語言,我自己也會背誦。….
其他詳文請自行參閱維基百科的沙勿略生平!
*1545年-1547年,沙勿略到馬六甲和摩鹿加群島傳教。
這也就呼應上了劇中智允交代李岒能安全離開朝鮮到義大利,就要在”壬申年五月”之前
到達天竺國的果阿的考究說法(中國古代對印度的稱謂之一)。雖然劇情在發展時和故事裡
頭事件的實際紀錄時間都有些出入(請參照KINI27集劇文的歷史考證列述),但現今反果為
因來推算,劇情裡頭紀錄在上的1520年兩人初遇、1540年師任堂遷居兩人相會、再到李岒
出外遊歷2年、如今再來回頭看這樣的時間序,現在正是古代李岒生死交關的1542年,而
一直對於李岒的卒年時間無法有很正確和實際的紀錄可考,在這裡也就隱喻的帶出,這個
偷渡到東方的神祕畫家的真實身分應該就是被流放半路就被宣稱死亡,而實際是偷渡到明
朝再到印度-果阿後,尋見聖方.沙勿略後,再轉戰絲路之旅,從而抵達義大利的宜城君。
同時這樣就考究上鲁本斯1617-1618年,所畫的Miracles of St. Francis Xavier,那畫
作中有一個穿著奇異服裝(像韓服)的男子的樣貌,都和此番救援偷渡行動、李岒前往義大
利之行有著實質上的呼應和比對意義。編導這份心思,KINI真是佩服!
1-2.李岒被判流放時間劇情裡頭其實並沒有說明當時是不是壬寅年,但是若是以當年是壬
寅年來論,5月15日雖然超過了5月4日,但是依據註1資料顯示,沙勿略抵達葡萄牙在印度
的中心地果阿(Goa)應該待了一段不算太短的時間時,因此,就算流放時間比5月6日晚
,當晚出發偷渡再到印度,還是可以尋到沙勿略的。
另外,在靈魂出竅的溝通中,智允只能記得年份月份已經算是相當專業的急智推算,故意
製造的日期時間差,或者就是編劇刻意營造的留白想像吧!
1-3.其實KINI一直以為中宗生病就是已經到了1544年了,但是此番智允和師任堂靈魂相遇
智允建議師任堂,要幫助宜城君到義大利去。並說:宜城君如果想要安全抵達義大利,壬
寅年五月之前,要到天竺國一個名叫果阿的地方。而問題是那時代的「壬寅年」為1542年
或1602年,因此可以想見,前面的劇情隱射年份和史實上的紀錄是有些出入的,但是在這
一集,或者就可以大膽推論,進而確實的將此次流放和營救時間,定調為1542年!
2.在較早之前的劇情裡李岒剛剛返回朝鮮時候,述說遊歷現為馬來西亞的麻六甲習俗、看
見藍眼珠的人之遊歷,除了巧妙的呼應上劇情裡頭智允收到小卡的魯本斯的「穿韓服的男
子」的鋪陳,在這一集也終於知道,智允同時提議要李岒偷渡是其來有自的(李岒有遊歷
四方的經驗),而在此時提到的聖方濟楊F勿略,則是西班牙籍天主教傳教士,首先將天主
教信仰傳播到亞洲的麻六甲和日本的這種和李岒之後偷渡的因果關係,讓古今情緣落實在
一份艮古傳奇、靈魂出竅的救援行動裡,然後再體現在古代李岒的後來定居義大利的生活
況味,真是安排的既有所本又相當神奇巧思的讓KINI很是佩服!
3.耽羅(韓語: ),是曾位於今日濟州島的古國名。耽羅國首次出現在歷史上,是記
載在中國的《三國志》當中。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4.《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奇跡》(Miracles of St. Francis Xavier),1617-1618年,魯
本斯。目前收藏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5.送應氏二首其二,朝代:魏晉,作者:曹植,全詩如下: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願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親暱並集送,置酒此河陽。
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願爲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送應氏》第二首在寫作上有自己的特色。它主要的特色就是全鬣緊緊圍繞一個"情"字。
詩人寫送別的筵宴,先不寫其場面和盛況,而是從當時的時勢著筆,造成一種聚會難得、
機不可失的氣氛,領起全篇。接著,正面描寫對應氏兄弟的祝願和歡送。這裡,雖然交代
了歡送筵宴,但仍未具體描寫,只是用"中饋豈獨薄"來反襯,最後以比翼鳥比喻。全詩虛
寫聚會,實寫歡送惜別之情,虛實相生,用意宛轉,曲曲入情。此外,對偶句的運用也純
熟自然,恰到好處。比如,"清時難屢得,為會刁:可常"和"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等
旬式,對偶工整、朋審慎,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其一賞此作於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應氏指應場、應璩兄弟。應場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時年二十歲,被封為平原侯,應場被任為平原侯庶子。同年七月,曹植隨其父曹操西
征馬超,途經洛陽。當時應場也在軍中。之後不久,應場受命為五官將文學,行將北上,
曹植設宴送別應氏,寫了兩苗詩。這苕寫洛陽遭董卓之亂後的殘破景象。
詩人從清時難得、嘉會不常寫起,引起人生短促的感慨,再寫歡送宴會,最後以比翼鳥展
翅高翔作結,表現了朋友間離別之情和對友人的慰勉。
KINI特意此詩,與以此劇所闡述的”比翼情”之深意,最完美最深刻的媒合境寓!
5.”我聞斯人語,倚戶獨長嘆: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是一首宋朝白體詩,出自王禹
之手,他也被宋人當作白體詩人。可是,他的詩風與李、徐鉉的風格有異。雖然他自國小
習白體詩,又多寫唱和詩,但他更重視白居易的諷諭詩。
當他居住在商州時,他學習了白居易新樂府詩的創作精神,利用自己作品來反映社會現實
。充滿關心疾苦的詩篇有《畲田詞》、《秋霖二首》、《烏啄瘡驢歌》等。《感流亡》的
“老翁與病嫗,頭鬢皆皤然。呱呱三兒泣,一夫鰥”描寫感染疾病的不幸,“襁負且乞丐
,凍餒復險艱。惟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間”以對他們深表同情。其中他聯想到自己:“我
聞斯人語,倚戶獨長嘆,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來表達自己的同理心,可見有別于
無病呻吟之作。
與白居易的創作歷程相反,王禹早年多寫閒適詩,而晚年多寫諷諭詩。他自編的《小畜集
》就是收錄諷諭詩,表現出自省意識,擺脫了白體詩人的群體,慢慢進而學習杜甫風格。
總的來說,王禹的詩淺白流暢,語言自然,情感含蓄,優雅古樸,別樹一幟。KINI用此詩
句描述李岒客居他鄉的心情,也意味著他身為神秘東方畫家的思鄉感嘆之情!
-2.劇情中發文相關專業知識索引
1.靈魂出竅( Out-of-body experience/OBE/OOBE),又稱出體經驗,是神秘學中,靈魂
離開了生物的肉體,在肉體外活動的行為及經驗。很多人聲稱擁有出體經驗,也有人聲稱
任何人透過訓練也可獲得出體能力,但至目前為止尚沒有正式科學理據支持。
「靈魂出竅」通常包括身體的浮游狀態,有時候,經歷這種現象的人還會在身體以外的地
方看到其肉體。十個人當中,大約有一個人聲稱曾經有靈魂出竅的經驗。有些人的經驗是
自發獲得的,有些人的經驗則與某些危險行為扯上關係,例如夢遊,瀕死經驗,或者是精
神科藥物。有些人可以在冥想或清醒夢當中獲取靈魂出竅的經驗。新近的研究,發現可以
藉刺激右腦顳葉的角回來獲得靈魂出竅的經驗。
經歷靈魂出竅的人通常是自發性出體或非自發地發現靈魂離開肉體(事前常有麻痺現象)
。在某些情況下,出體經驗者在事發後才猛然醒覺;而在出體過程中,他們有時候會意外
地看見自己的肉體。
2.瀕死經驗
出體經驗的另一種形式發生在人瀕死的時候。瀕死經驗(NDE)的現象包括生理、心理、
及超自然因素。例如出體的主觀印象,目睹已故親人或宗教人物,超越自我與時空邊界及
其他超然經驗(Lukoff, Lu & Turner, 1998; Greyson, 2003)。這種經驗通常跟隨一個
特定模式或過程,首先會感覺到懸浮於自己的肉體之上,看見四周事物,然後會感覺到穿
越一條隧道,遇見已故親人,在終結時感受到光。(Morse, Conner & Tyler, 1985)。
3.靈魂出竅的數種型態
**自發性出體
自發性出體是靈魂有企圖地離開生物肉體的一種經驗,是否真有其事尚在爭議中。有報告
指出靈魂出竅的經驗者在回溯出體過程中所遇到以前從未碰面的人或從未到過的地方,在
調查後發現它們的確真實地存在。[來源請求]
很多聲稱擁有出體經驗的人也有過創傷性經歷,如車禍。很多時候,他們對車禍的回憶,
都是以汽車外的某客觀視點出發,就如在汽車外目擊事發經過一樣。
**睡夢中出體/睡眠癱瘓症
出竅經驗通常會透過清醒夢發生,雖然也有很多其他種類的開始途徑。在很多時候,人們
在睡夢中、夢與醒的邊緣出體,或在出體前短時間內曾經入睡。這類個案大部份都是指睡
眠狀態不是特別深沉的時候(由於疾病,噪音,精神壓力,疲勞等)。在大部份情況下,
出竅經驗者會在出竅後感覺到「醒來」,約一半會有睡眠癱瘓的感覺。
這種出體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包括清醒夢,出體者會感到身處虛擬世界,或身處一個
擁有與現實世界不相容甚或不可能出現的特點的空間中。第二種經驗比較真實,出體者身
處一個感覺與現實世界一致或相容的空間,它被稱為「超凡經驗」。這一種經驗可以使人
害怕,因為出體者可以感到極度真實的肉體觸感,通常包括磁力與震盪現象,失去平衡力
和感到迷茫。出體者會相信他已經清醒,如果發現自己可以穿牆過壁,有時候會感到恐慌
。
在狀態的轉變過程中可以有一次或不止一次的過渡期;在過渡期中或會有清醒的感覺,而
且通常會感到麻痺,以及微痛感。
**虛擬實境投射
部份靈魂與部份真實時間(如上文提述),多數被稱為虛擬實境投射,是當一個投射者在
一個物理平面上移動時,同時互相影響著靈魂平面。舉例說,如果一個人走進一張「真實
的」海報或照片,他便能夠透過全神貫注的經驗和每個旁觀者對該海報的概念的理解,被
轉移至這地方或世界的一個「完美的」重建中。這是很多人嘗試這種投射的部份原因,但
只有很少數人能夠做到。這個概念通常跟超自然和新紀元運動扯上關係,在科學圈子中,
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同。
**靈魂投射是出體經驗早期最常見的名稱。直至近年,「出體經驗」一詞才被超心理學家
Charles Tart提出並成為標準名稱。其它名稱包括:
分身(德語:Doppelg鄚ger,「面貌極相似的人」、doppelga(e)nger、分身體、雙生靈
、二重身、生魂)本意是指某一生者在二地同時出現,由第三者目睹另一個自己的現象。
該存在與本人長得一模一樣,但不限定為善或惡。民間傳說當自己見到自己的分身,代表
「其人壽命將盡」。在歷史記載上,據說美國第16屆總統亞伯拉罕楫L肯與日本作家芥川
龍之介等名人曾經見過自己的分身。
***另一種說法是:罹患腦癌的病人喪失了自我認識的感覺,而會感受到好像有肉體以外
的「另一個自己」存在。換句話說也可以想成是腦部發生某種功能障礙,死期將盡的人看
到了分身,而出現「見到另一個自己的人將會不久於人世」這樣的說法。不過該說法仍然
只是推測,因為有過「由第三者目擊到分身」的案例,與前述說法會有不合邏輯的部分。
總體而言,分身大抵上被視為神秘學的現象。
4. 靈魂投射(或者星光投射、太空投射)是一種以存在著「星光體」離開物理體而能夠
出體旅行的假定所詮釋的出體體驗。超自然學說聲稱魂魄是肉體的複製品(只是更為精細
),是所謂的在死後安息的那個物體。更進一步說,在特殊的情境下,魂魄能隨意地從肉
體中分離出來。如在睡夢中、出神狀態或昏迷中、麻醉劑或毒品的影響下,或者是在遭遇
意外傷害時,它還能無意識地從肉體中分離出來。
超自然現象研究者把「在兩地同時出現」的概念與「魂靈投射」聯繫在了一起。「在兩地
同時出現」意味著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的能力。由於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
因此對於這種情況的可能解釋就是,物質身體在一個地方,而魂魄在另一個地方。將死之
人的魂魄常常會在肉體死亡幾個月前被投射到其所愛之人面前。這種現象據稱是產生於將
死之人想要見到某人或被某人看到的強烈願望。一些人認為,在主觀試驗中,隨意地投射
魂魄是可能的。但是,魂魄的存在還沒有得到主流科學的證實。
曾有很多關於「靈魂投射」的案例被報導出來。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概J魯考就研究了數百
個案例,這些案例都是人們在活著時靈魂離開肉體後,又以不可見的魂魄的形式重返到肉
體中。在著作《魂魄的投射》(The Projection of the Astral Body)中,西爾萬楣那?
頓(en:Sylvan Muldoon)等人和赫里沃德極d林頓(en:Hereward Carrington)提出了三
種類型的投射:意識投射(在這種投射中。投射的主體是清醒的)、半意識投射和無意識
投射。無意識投射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類是不能移動的靈魂投射,這是發生在坐著或站
著時的無意識魂魄的僵硬投射;另一類是可移動靈魂投射,這種投射發生在主體躺著的時
候。馬爾等人和卡林頓也報導了一些隨意經歷靈魂投射的技術。這些技術都需以投射自己
魂魄的簡單而強烈的欲望為前提。
註1-4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靈魂學、神祕學
5.安東尼奧.高麗(Antonio Corea):
據韓國高麗大學崔官教授考證道:壬辰倭亂後,在長崎大村的奴隸市場,日本的諸侯和葡
萄牙商人之間進行了大規模的奴隸買賣。當時在義大利旅行家弗朗西斯科.卡萊蒂(France
sco Carletti)的記錄中提到,作為最廉價商品被賣到世界各地的無數朝鮮人中,留名至
今、為後人傳頌的人物唯有賣到義大利的安東尼奧.高麗(Antonio Corea) 。據推測,著
名畫家魯本斯畫中的「穿韓服的男子」,可能就是以安東尼奧為模特的畫作。
資料引用:壬辰倭亂:四百年前的朝鮮戰爭,(韓)崔官著.
6.智允提到的聖方濟楊F勿略:
*聖方濟楊F勿略是西班牙籍天主教傳教士,也是耶穌會創始人之一,首先將天主教信仰傳
播到亞洲的麻六甲和日本。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是「傳教士的主
保」。天主教會同時尊其為中國、日本,以及果阿、澳門兩個教區之主保,瞻禮定於每年
12月3日。
*方濟沙勿略是耶穌會的一位司鐸,他可以說是繼聖保祿之後最偉大的傳教士,並被視為
是外方傳教的主保,素有印度與日本的宗徒之稱。
*他誕生於1506年的10月7日,屬於西班牙納瓦雷(Navarre)的沙勿略家族。年輕時就讀
於法國巴黎大學,並在1528年時獲得了博士學位。24歲即開始在巴黎大學任教。橫擺在眼
前的,是大學教授的優渥生活保證,是成功、尊榮、極富聲望的遠景。但是,在一次機會
中,他認識了聖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of Loyola),在這位朋友的循循善誘下
,這位年輕人最後終於為基督所降伏。稍後,方濟沙勿略在依納爵的指導下,做完了一次
「神操」,並在1534年時加入了依納爵的團體(還在草創階段的耶穌會)。他們一起在Mo
ntmatre矢發貧窮、貞潔、服從聖願,並決議依循宗座的意願從事使徒服務。
*1537年,方濟沙勿略在威尼斯領受了司鐸聖制,隨後即轉往里斯本,從該處搭船前往印
度,落腳在印度西岸的沃亞(Goa)。接下來的十年,他致力於將信仰帶給這些四散的印
度人、馬來西亞人與日本人。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7.聖方濟・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的奇蹟,紀錄上是1616-1617年所畫,是為耶
穌會教堂創作的,畫面表現一個日本女子被前往傳道的耶穌會修士聖方濟‧沙勿略和醫生
阿爾梅達(Luis de Almeida)救活的盛事。畫面上方表現耶穌從神性榮耀中顯現出的光
輝偉大形象,效果震撼。
資料來源:17世紀的義大利美術史。
--
師任堂 光的日記 29集(台版)
作者: Kini Da
2017/5/4
29集 送應相望
“我兩的靈魂合而為一,我雖離去也非離去,如同被敲打的金箔,我兩只是相隔遙遠罷了
…
**這詩,早就夾在你的日記裡….
*咦,這是…宜城君,怎麼會這樣?你認識宜城君?
**雖然從未見過面,但是卻很熟悉,我在義大利發現您的日記。
*義大利?那是哪裡?
**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我還在那裡發現您的肖像,如果我推測的沒有錯,那是宜城君
為您畫的肖像。不,那肯定是他畫的!
*如果您真的來自未來,那…那..宜城君會怎麼樣?他因為我……
*宜城君,不能讓宜城君就這樣死了….但是我實在想不到有甚麼方法可以救他….
“至哀至悲極天,恨深而斷腸,不舍晝夜,流逝的歲月,不停催促著,無辜之人之命,這
悲切上達蒼天,故作此文記錄往日的回憶”:
正是這份至哀至極的斷腸情悲,哀痛以極直達蒼天的師任堂,在蒼茫天際中傳遞了自己最
深切的渴望之時昏厥了!
而同時,感受到宇宙中強力的懇切呼喊震撼以及潛意識裡必須要牢牢守護真蹟和某些東西
的心意,讓智允在幾近瘋狂守護畫作的過程摔下樓了!
就這樣,兩人在瀕死的痛苦中靈魂出竅,同時魂魄在猶如虛擬實境的投射裡,面容一模一
樣的古今分身,面對面相遇、相逢、相知、相許,對彼此的守護心做出了誓約,因為這個
癡情又才華洋溢的男子,是絕對值得師任堂乃至只是閱讀過壽進坊日記的智允(甚至是守
著此劇情從春寒到立夏的我們),一心一意專注珍惜與保護的!
是啊,當人的意志懇切並強大一個程度時,往往會有著出乎意料的靈動力來和宇宙的特殊
磁場相呼應,然後在心意決絕之下,推動著事情翻轉的進襲,就會有所謂的奇蹟發生。
這不,靈魂出竅的師任堂,都來到了這樣茫然無所適從的境界裡,心心念念卻依然是宜城
君的生死,面對這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女子,直覺的信任著、哭懷著、擔心著、無力著、
傾訴著,不知要如何拯救宜城君的心焦情切!
**您可以做得到,現在開始您要相信我說的話,才可以救活宜城君!
**讓宜城君逃離朝鮮,幫助他偷渡到明國,再從絲綢之路到達義大利!
*身為一個女人,我怎麼能?
**您可以做得到,您比您自己所想的要強大很多,要相信自己……
編導設計了一場穿越古今相似相彷的瀕死經驗,用著靈魂出竅乃至虛擬實境投射的分身對
話,讓智允的現代知識和策動力,以及來自拉德老大交付的穿著韓服的男子圖卡的鼓動力
,使得智允得以在短暫的幽靈境界的時空中,順利交代完”逃離朝鮮”、”偷渡明國”,
”絲綢之路”、”義大利”、再到”東方神秘畫家”的總總關鍵詞彙。而其中,”壬申年
五月之前”到達”天竺國--果阿”、方濟各傳教士(聖方濟楊F勿略)的重要指引(註1-2),
對應師任堂靈光一閃的出現中宗下令要流放李岒到現今濟州島的”耽羅”再給予賜死藥的
天賜良機,使得智允的這個建議,落實了這是一個經過劫獄進而偷渡的古代救援策動的動
線設計鋪陳。如此一來,偷渡與劫獄成了天時地利人和加上靈魂古今協力的安排,真的實
在是太棒啦!
此劇最後運用了上述的立論基礎帶出讓靈魂投射後的分身對話(詳見29-2註解),使得智允
的現代專業知能和被拉德老大鼓勵起的勇氣,一併從而讓師任堂回到古代策動了一場無人
知曉的救援,最後影響了比翼鳥原生的宿命因緣。
這樣也應了那句:”勇氣是祈禱後的恐懼”之哲理,在與天地呼應上自己悲切的心聲後,
得到自己靈魂分身的指引,雖然恐懼著自己無法完成,卻依然帶著昏厥中清明示現的分身
勇氣和決然心志回到朝鮮壬寅年處理了古代的宿命糾葛,為糾纏了近20多年的政治糾結,
做個清明的了斷!
據此,劇情裡設計這樣的對話,呈現了部份靈魂與部份真實時間的虛擬實境投射,將古今
師任堂兩者之間可以互相影響著靈魂平面進而完美的重建在溝通中。
同時,因著”草帽花手鍊”、”辭別詩”等等物件的一起穿越,讓一個通常跟超自然、超
現實主義才有關係的概念融合了大事紀史則考究的精神之餘,更是寫實的滲入了具有超心
理學、靈魂學、神祕學的等等立論的溫情演示。真的讓KINI無法不為這場”搶救李岒”的
靈魂戲碼,大大的讚賞與喝采!
懇切的祈禱讓師任堂靈魂穿越,急切的聲聲呼喚讓智允離開瀕死狀態回到現代,
這一場終極穿越,終於在短短的魂魄感應與交流中結束。時間軸回到古代,師任堂醒了之
後不可置信的看著手鍊與辭詩,雖然並不明白這場昏厥發生甚麼事,但是腦中清晰可見的
關鍵詞彙,讓師任堂立即揮筆牢記所有可以救出李岒的線索,而無論是人、是神、亦或是
鬼魂所交代的事項,這救命繩就這樣出現了,而師任堂抓住了它!
一定要特別一提的是,李演員無論是樣貌上私毫不見歲月留痕的高雅氣質,還是演到現在
近30集裡,比過去以往多了更接近”平凡女性”的細膩自然,都讓整套劇洋溢著特別飽和
的”女性意識”,在古今的兩分身角色裡頭更是栩栩如生的揮灑開來。無論是現代智允的
小興奮和決斷力以及專業能力的立馬推算和交代鼓勵,還是古代師任堂從心慌情切的屢屢
啜泣和恐懼自己能力的不足,再到被鼓舞後醒來時的立即付諸行動的總總勇敢與智慧,李
演員的詮釋不但直指人心,熨貼故事核心,毫不矯情浮誇的深切的感情傳達,更標誌了一
個超越現實的戲劇作品在創作企圖上的新高度。而,這也間接地讓KINI深刻體現到,在這
個古代賢母的故事中,”穿越”的不只是劇中人物跌宕悲喜的宿命與遇合,除此之外,還
有著透過李演員的兩個分身角色,貫穿古今的女性自覺、自救、自省的覺醒意識的勇氣,
那樣的高雅思維、超然的價值觀與對生命渴求的尊嚴,呈現出一種特別讓KINI動容的信念
。雖然,這樣的戲劇手法失了播映上的先機,但是,因著李演員的優雅詮釋、編劇考究艮
古的好功力,還是讓KINI愛不釋手的喜歡這最後倒數救援行動的創意來源!
結束了緊張又超現實的魂魄溝通,劇情回到正常節奏:
*現代的智允被和古代長得一模一樣的丈夫救回生命,但是持續昏迷…
*現代的惠政和尚賢對話裡可以知道,真蹟被藏是早有防範的作法,閔教授此番並未得手
,到是智允當時的守護現況,讓人覺得有異狀!
*在被已經繳掉的醫藥費裡,發現了似乎是拉德老大的俊秀身影….
然後,時序回到古代,師任堂決心展開救援李岒的行動:
*首先,師任堂拿出中宗贈詩的唯一手抄副本交給世子以明自己了斷前禍的心志,同時希
望世子協助救出李岒!
*師任堂繼之開始召集紙所流民、李岒的草莽好友籌畫營救行動,同時向負責進行與明朝
外交的重要使臣遊說,協助偷渡事宜!
就這樣,李岒在牢獄之中獨思舊情、緊握著比翼鳥印章而暗自神傷流淚的同時,
師任堂完成所有的部屬,準備營救李岒!
很棒的是,這樣的部屬與安排相當緊湊,襯著李岒憔悴卻又安然的幾行清淚的流淌中,讓
轉場的救贖行動,因著宋演員真摯又深刻又悠然傷懷的表情,以及師任堂專注調節與斡旋
勸說狀態,和一眾親友種種眾志成城的感人樣貌,少了腹黑調性的阻撓,而多了離愁哀怨
的悲悽和人性無私共鳴的真情真義,相當引人入勝!
救贖行動中,貴人紛紛出現,眾人的意志集中到了一個高點。此時,時光流淌回到現代智
允病房,昏迷中的他並不知道丈夫安然無恙,而私下偷偷的赴醫院探視。同時,他也被惠
正發現帶回家中和一家老小團聚,而善美術館館長的自責與悔悟,也對未來揭發醜惡真像
、保護真蹟的逆轉情勢,提供了曙光乍先的希望。
或許是智允決不放棄對丈夫生還的意志力以及後來自覺是師任堂的守護者的召喚吧,現代
智允的渴望與祈禱,某些部分已經達成心願,而時間在智允指尖微動的生機裡,很快的對
應上了古代師任堂的祈禱與策動:
世子終於燒掉那張禍害,並且交代禁衛長要救出李岒,因此,在師任堂的人馬被錯誤引導
路線,在中宗決計中途殺掉李岒的命令中,禁衛長犧牲自己的性命,換取了自己對李岒的
慈心救贖,以及對中宗的誓死效忠的精神長存!
看著禁衛長一刀刺向自己之時,KINI不禁反覆思考,到底所謂誓死效忠的精神意義何在?
雖然可以想見的是,禁衛長若不犧牲自己性命,恐怕中宗不會輕易善罷甘休,但是這樣一
個極其晦暗的政治領袖,讓接下來近幾個朝代都陷入一個恐怖的外戚干政的局面,甚是讓
世子登基後只活了8個月,這些明顯可見的中宗政治效應,都落實了一個王權毀民殃國的
現象,真是看得心神俱傷呢!
救贖行動在中宗無力再尋屍首的棄言與長嘆聲中黯然神傷的結束了。
暗夜中,皎潔的月光灑落了一面江海的離愁,一葉扁舟上昏黃的小燈、依傍在沙洲上依依
難捨的心情與情意,都讓人無法不傷懷。
尤其,李岒面對師任堂立即握手邀約一起離去的深情與懇切、師任堂泰然篤定卻又暗藏無
盡悲悽的搖頭心思,讓繼之以對的話別更顯生死兩茫茫的酸楚與感傷。
*您該走了,到達彼岸後再換更大的船之後,宜城君就是朝鮮不存在的人了….
*願您在更廣闊的世界中自由的生活…
聽懂了師任堂的心願,李岒悠然拿出自己完成的比翼鳥印章,訴說著自己最後終於在經過
20年才完成早就應該遵守的誓約情章,而師任堂一句”現在才終於是成為完美的一對”的
深情以對話語,讓情起往事而究竟心意中的感情溫度,隨著李岒的長嘆、清淚,以及師任
堂深眸中款款關切的情絲,纏繞與熨貼出不一樣的離別景致:
**與你相遇,我真的很幸福!
*以後您一定要更幸福…
船夫的催促中、兄弟相望、遙遙一拜的情義裡,李岒上了船怎樣也無法回身的痴痴望著岸
上堅持轉身不相應眼神的師任堂,這讓KINI不禁想起一首詩人曹植對於送別應氏兄弟的詩
句(送應氏其二),其中的:”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那種敘寫著對朋友的依戀之情
,此去猶如山川阻且遠的遙遙無期;加上”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比喻出師任堂和
李岒之間純潔的愛戀,此番離別正如比翼鳥一般的將彼此的情絲與懷念,寄語的遙遙的想
望與祝福,劇情賞來更是讓人覺得盪氣迴腸,感人至深。
而接下來在李岒走闖天涯的歷程中,編導各式各樣的山水沙漠與船行千里的分鏡敘寫,則
是活脫脫上演著古代《木蘭詩》中云的:”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的劇情樂曲。那種
詩樂裡頭屢屢陳述的離人”出塞入塞”的情懷,過場裡頭描繪的風塵僕僕、明月出天山、
蒼茫雲海間的長風幾萬里之旅程紀實感,不但描繪渲染了遊子一定要達成故人交付的信約
心志,同時鋪墊回首了現代與古代劇情裡頭尾盡皆示現的義大利古堡的再發現,讓總總離
人引起的情思纏綿與浪漫在李岒策馬來到莊園的同時,盡皆揮灑殆盡!
劇情裡雖然滿滿是敘寫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設身處地體會這是怔人西行所見,那種”我聞
斯人語,倚戶獨長嘆,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註6)的孤獨與寂寥情緒,就很容易感
深受到。同時,這是KINI認為,編導為著李岒和師任堂最後如何效法蝴蝶夢引的出體境界
,從而比翼魂魄雙飛時,做了最好的歸宿鋪陳!
尤其,整個江岸送別到李岒輾轉行走蒼茫的過程,劇情配曲用著Zia演唱的”為何如此”
的女聲送情款款心意,以及The One男聲特殊嗓音的”向你走去”的淒苦詮釋,歌曲動人
淒美,深情泣訴款款震撼著人心深處,搭配著主人物渺渺艱難又互相堅持的感人口白、天
地之大意欲尋找”有所意指”的棲息之處的側寫,讓一整個客座他鄉的游子情懷,藉由情
、景、詩、畫,還有深情難卻的繡花荷包、詩文、手製衣裳,呈現出一種”蒼茫天涯是我
摯愛”的綿綿傳情之意。而兩個國度之間完美的敘寫情景與交錯出的生活細膩之處,更是
讓師任堂和李岒兩人之間那種”相望兩不見、情絲還纏繞”,千帆到盡處、柔光相隨續”
,所示現的種種相依純的聖潔情懷浸潤了整個劇情的溫度與氛圍。
這種感情太美、這種思念太傷、這樣的堅持太孤單,但是可以想見的是,好好活著,讓彼
此留下一個念想,在生命中有個伴兒把心事默默交換,當孤單隨著時空歲月飄蕩時,彼此
就會是對方的唯一的希望!
古有精衛鳥,相傳為炎帝女,因為在東海游泳,不幸溺亡,經常銜西山之木去填東海,這
就是精衛填海的傳說,也是執著於人生目標的一個精神典型。好似李岒,師任堂再到智允
和拉德老大,都為了這份亙古的傳世情緣、歷史之美,永遠堅守著”執著守護”的心意。
劇行至此可以知道的是,或許李岒與師任堂終生堅守執著的強大意識,就是他們人生最大
的收穫。而能守護他們的美好紀念,應該就是智允此生最大的責任與幸福了!
大結局的果實未必美好甜美,但是境界勢必悠然出眾,期待最終回,芍藥與蝶魂縈處,比
翼靈動共雙飛!
註
1-1.在KINI推算最接近劇情時間索引的壬寅年的大事紀中(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出現了1542年,5月6日:沙勿略抵達印度果阿的紀錄。
以下詳細記錄:
*1541年4月7日,沙勿略和卡瑪利諾(M. P. de Camerino)和曼西亞(F. Mansillas)從
葡萄牙里斯本出發。
*1542年5月6日,沙勿略抵達葡萄牙在印度的中心地果阿(Goa)。剛到不久,沙勿略連學
習地方語言、文化、風俗習慣的時間都沒有,便在印度德干半島東南沿海的漁村給成千上
萬的人付洗。
1545年一月,方濟各楊F勿略寫了這樣一封信說:「在一個月之內,我付洗的人超過一萬
。我的方法是:當我來到那些要皈依基督的外教人的村莊時,我把所有的男人和小孩子都
聚集在同一個地方,以宣呼天主聖父、聖子和聖神的聖名為開始,並讓他們作三次十字聖
號,呼求天主聖 之名,承認只有一位天主。接著,我們誦念《悔罪經》、《信經》、《
天主十誡》、《天主經》、《聖母經》和《讚頌聖母經》。在兩年之內,我把這些祈禱經
文都譯成他們的語言,我自己也會背誦。….
其他詳文請自行參閱維基百科的沙勿略生平!
*1545年-1547年,沙勿略到馬六甲和摩鹿加群島傳教。
這也就呼應上了劇中智允交代李岒能安全離開朝鮮到義大利,就要在”壬申年五月”之前
到達天竺國的果阿的考究說法(中國古代對印度的稱謂之一)。雖然劇情在發展時和故事裡
頭事件的實際紀錄時間都有些出入(請參照KINI27集劇文的歷史考證列述),但現今反果為
因來推算,劇情裡頭紀錄在上的1520年兩人初遇、1540年師任堂遷居兩人相會、再到李岒
出外遊歷2年、如今再來回頭看這樣的時間序,現在正是古代李岒生死交關的1542年,而
一直對於李岒的卒年時間無法有很正確和實際的紀錄可考,在這裡也就隱喻的帶出,這個
偷渡到東方的神祕畫家的真實身分應該就是被流放半路就被宣稱死亡,而實際是偷渡到明
朝再到印度-果阿後,尋見聖方.沙勿略後,再轉戰絲路之旅,從而抵達義大利的宜城君。
同時這樣就考究上鲁本斯1617-1618年,所畫的Miracles of St. Francis Xavier,那畫
作中有一個穿著奇異服裝(像韓服)的男子的樣貌,都和此番救援偷渡行動、李岒前往義大
利之行有著實質上的呼應和比對意義。編導這份心思,KINI真是佩服!
1-2.李岒被判流放時間劇情裡頭其實並沒有說明當時是不是壬寅年,但是若是以當年是壬
寅年來論,5月15日雖然超過了5月4日,但是依據註1資料顯示,沙勿略抵達葡萄牙在印度
的中心地果阿(Goa)應該待了一段不算太短的時間時,因此,就算流放時間比5月6日晚
,當晚出發偷渡再到印度,還是可以尋到沙勿略的。
另外,在靈魂出竅的溝通中,智允只能記得年份月份已經算是相當專業的急智推算,故意
製造的日期時間差,或者就是編劇刻意營造的留白想像吧!
1-3.其實KINI一直以為中宗生病就是已經到了1544年了,但是此番智允和師任堂靈魂相遇
智允建議師任堂,要幫助宜城君到義大利去。並說:宜城君如果想要安全抵達義大利,壬
寅年五月之前,要到天竺國一個名叫果阿的地方。而問題是那時代的「壬寅年」為1542年
或1602年,因此可以想見,前面的劇情隱射年份和史實上的紀錄是有些出入的,但是在這
一集,或者就可以大膽推論,進而確實的將此次流放和營救時間,定調為1542年!
2.在較早之前的劇情裡李岒剛剛返回朝鮮時候,述說遊歷現為馬來西亞的麻六甲習俗、看
見藍眼珠的人之遊歷,除了巧妙的呼應上劇情裡頭智允收到小卡的魯本斯的「穿韓服的男
子」的鋪陳,在這一集也終於知道,智允同時提議要李岒偷渡是其來有自的(李岒有遊歷
四方的經驗),而在此時提到的聖方濟楊F勿略,則是西班牙籍天主教傳教士,首先將天主
教信仰傳播到亞洲的麻六甲和日本的這種和李岒之後偷渡的因果關係,讓古今情緣落實在
一份艮古傳奇、靈魂出竅的救援行動裡,然後再體現在古代李岒的後來定居義大利的生活
況味,真是安排的既有所本又相當神奇巧思的讓KINI很是佩服!
3.耽羅(韓語: ),是曾位於今日濟州島的古國名。耽羅國首次出現在歷史上,是記
載在中國的《三國志》當中。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4.《聖方濟各.沙勿略的奇跡》(Miracles of St. Francis Xavier),1617-1618年,魯
本斯。目前收藏在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5.送應氏二首其二,朝代:魏晉,作者:曹植,全詩如下: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
願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親暱並集送,置酒此河陽。
中饋豈獨薄?賓飲不盡觴。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願爲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送應氏》第二首在寫作上有自己的特色。它主要的特色就是全鬣緊緊圍繞一個"情"字。
詩人寫送別的筵宴,先不寫其場面和盛況,而是從當時的時勢著筆,造成一種聚會難得、
機不可失的氣氛,領起全篇。接著,正面描寫對應氏兄弟的祝願和歡送。這裡,雖然交代
了歡送筵宴,但仍未具體描寫,只是用"中饋豈獨薄"來反襯,最後以比翼鳥比喻。全詩虛
寫聚會,實寫歡送惜別之情,虛實相生,用意宛轉,曲曲入情。此外,對偶句的運用也純
熟自然,恰到好處。比如,"清時難屢得,為會刁:可常"和"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等
旬式,對偶工整、朋審慎,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
其一賞此作於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應氏指應場、應璩兄弟。應場為"建安七子"之一
曹植時年二十歲,被封為平原侯,應場被任為平原侯庶子。同年七月,曹植隨其父曹操西
征馬超,途經洛陽。當時應場也在軍中。之後不久,應場受命為五官將文學,行將北上,
曹植設宴送別應氏,寫了兩苗詩。這苕寫洛陽遭董卓之亂後的殘破景象。
詩人從清時難得、嘉會不常寫起,引起人生短促的感慨,再寫歡送宴會,最後以比翼鳥展
翅高翔作結,表現了朋友間離別之情和對友人的慰勉。
KINI特意此詩,與以此劇所闡述的”比翼情”之深意,最完美最深刻的媒合境寓!
5.”我聞斯人語,倚戶獨長嘆: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是一首宋朝白體詩,出自王禹
之手,他也被宋人當作白體詩人。可是,他的詩風與李、徐鉉的風格有異。雖然他自國小
習白體詩,又多寫唱和詩,但他更重視白居易的諷諭詩。
當他居住在商州時,他學習了白居易新樂府詩的創作精神,利用自己作品來反映社會現實
。充滿關心疾苦的詩篇有《畲田詞》、《秋霖二首》、《烏啄瘡驢歌》等。《感流亡》的
“老翁與病嫗,頭鬢皆皤然。呱呱三兒泣,一夫鰥”描寫感染疾病的不幸,“襁負且乞丐
,凍餒復險艱。惟愁大雨雪,僵死山谷間”以對他們深表同情。其中他聯想到自己:“我
聞斯人語,倚戶獨長嘆,爾為流亡客,我為冗散官”,來表達自己的同理心,可見有別于
無病呻吟之作。
與白居易的創作歷程相反,王禹早年多寫閒適詩,而晚年多寫諷諭詩。他自編的《小畜集
》就是收錄諷諭詩,表現出自省意識,擺脫了白體詩人的群體,慢慢進而學習杜甫風格。
總的來說,王禹的詩淺白流暢,語言自然,情感含蓄,優雅古樸,別樹一幟。KINI用此詩
句描述李岒客居他鄉的心情,也意味著他身為神秘東方畫家的思鄉感嘆之情!
-2.劇情中發文相關專業知識索引
1.靈魂出竅( Out-of-body experience/OBE/OOBE),又稱出體經驗,是神秘學中,靈魂
離開了生物的肉體,在肉體外活動的行為及經驗。很多人聲稱擁有出體經驗,也有人聲稱
任何人透過訓練也可獲得出體能力,但至目前為止尚沒有正式科學理據支持。
「靈魂出竅」通常包括身體的浮游狀態,有時候,經歷這種現象的人還會在身體以外的地
方看到其肉體。十個人當中,大約有一個人聲稱曾經有靈魂出竅的經驗。有些人的經驗是
自發獲得的,有些人的經驗則與某些危險行為扯上關係,例如夢遊,瀕死經驗,或者是精
神科藥物。有些人可以在冥想或清醒夢當中獲取靈魂出竅的經驗。新近的研究,發現可以
藉刺激右腦顳葉的角回來獲得靈魂出竅的經驗。
經歷靈魂出竅的人通常是自發性出體或非自發地發現靈魂離開肉體(事前常有麻痺現象)
。在某些情況下,出體經驗者在事發後才猛然醒覺;而在出體過程中,他們有時候會意外
地看見自己的肉體。
2.瀕死經驗
出體經驗的另一種形式發生在人瀕死的時候。瀕死經驗(NDE)的現象包括生理、心理、
及超自然因素。例如出體的主觀印象,目睹已故親人或宗教人物,超越自我與時空邊界及
其他超然經驗(Lukoff, Lu & Turner, 1998; Greyson, 2003)。這種經驗通常跟隨一個
特定模式或過程,首先會感覺到懸浮於自己的肉體之上,看見四周事物,然後會感覺到穿
越一條隧道,遇見已故親人,在終結時感受到光。(Morse, Conner & Tyler, 1985)。
3.靈魂出竅的數種型態
**自發性出體
自發性出體是靈魂有企圖地離開生物肉體的一種經驗,是否真有其事尚在爭議中。有報告
指出靈魂出竅的經驗者在回溯出體過程中所遇到以前從未碰面的人或從未到過的地方,在
調查後發現它們的確真實地存在。[來源請求]
很多聲稱擁有出體經驗的人也有過創傷性經歷,如車禍。很多時候,他們對車禍的回憶,
都是以汽車外的某客觀視點出發,就如在汽車外目擊事發經過一樣。
**睡夢中出體/睡眠癱瘓症
出竅經驗通常會透過清醒夢發生,雖然也有很多其他種類的開始途徑。在很多時候,人們
在睡夢中、夢與醒的邊緣出體,或在出體前短時間內曾經入睡。這類個案大部份都是指睡
眠狀態不是特別深沉的時候(由於疾病,噪音,精神壓力,疲勞等)。在大部份情況下,
出竅經驗者會在出竅後感覺到「醒來」,約一半會有睡眠癱瘓的感覺。
這種出體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包括清醒夢,出體者會感到身處虛擬世界,或身處一個
擁有與現實世界不相容甚或不可能出現的特點的空間中。第二種經驗比較真實,出體者身
處一個感覺與現實世界一致或相容的空間,它被稱為「超凡經驗」。這一種經驗可以使人
害怕,因為出體者可以感到極度真實的肉體觸感,通常包括磁力與震盪現象,失去平衡力
和感到迷茫。出體者會相信他已經清醒,如果發現自己可以穿牆過壁,有時候會感到恐慌
。
在狀態的轉變過程中可以有一次或不止一次的過渡期;在過渡期中或會有清醒的感覺,而
且通常會感到麻痺,以及微痛感。
**虛擬實境投射
部份靈魂與部份真實時間(如上文提述),多數被稱為虛擬實境投射,是當一個投射者在
一個物理平面上移動時,同時互相影響著靈魂平面。舉例說,如果一個人走進一張「真實
的」海報或照片,他便能夠透過全神貫注的經驗和每個旁觀者對該海報的概念的理解,被
轉移至這地方或世界的一個「完美的」重建中。這是很多人嘗試這種投射的部份原因,但
只有很少數人能夠做到。這個概念通常跟超自然和新紀元運動扯上關係,在科學圈子中,
並沒有得到廣泛認同。
**靈魂投射是出體經驗早期最常見的名稱。直至近年,「出體經驗」一詞才被超心理學家
Charles Tart提出並成為標準名稱。其它名稱包括:
分身(德語:Doppelg鄚ger,「面貌極相似的人」、doppelga(e)nger、分身體、雙生靈
、二重身、生魂)本意是指某一生者在二地同時出現,由第三者目睹另一個自己的現象。
該存在與本人長得一模一樣,但不限定為善或惡。民間傳說當自己見到自己的分身,代表
「其人壽命將盡」。在歷史記載上,據說美國第16屆總統亞伯拉罕楫L肯與日本作家芥川
龍之介等名人曾經見過自己的分身。
***另一種說法是:罹患腦癌的病人喪失了自我認識的感覺,而會感受到好像有肉體以外
的「另一個自己」存在。換句話說也可以想成是腦部發生某種功能障礙,死期將盡的人看
到了分身,而出現「見到另一個自己的人將會不久於人世」這樣的說法。不過該說法仍然
只是推測,因為有過「由第三者目擊到分身」的案例,與前述說法會有不合邏輯的部分。
總體而言,分身大抵上被視為神秘學的現象。
4. 靈魂投射(或者星光投射、太空投射)是一種以存在著「星光體」離開物理體而能夠
出體旅行的假定所詮釋的出體體驗。超自然學說聲稱魂魄是肉體的複製品(只是更為精細
),是所謂的在死後安息的那個物體。更進一步說,在特殊的情境下,魂魄能隨意地從肉
體中分離出來。如在睡夢中、出神狀態或昏迷中、麻醉劑或毒品的影響下,或者是在遭遇
意外傷害時,它還能無意識地從肉體中分離出來。
超自然現象研究者把「在兩地同時出現」的概念與「魂靈投射」聯繫在了一起。「在兩地
同時出現」意味著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的能力。由於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
因此對於這種情況的可能解釋就是,物質身體在一個地方,而魂魄在另一個地方。將死之
人的魂魄常常會在肉體死亡幾個月前被投射到其所愛之人面前。這種現象據稱是產生於將
死之人想要見到某人或被某人看到的強烈願望。一些人認為,在主觀試驗中,隨意地投射
魂魄是可能的。但是,魂魄的存在還沒有得到主流科學的證實。
曾有很多關於「靈魂投射」的案例被報導出來。英國科學家羅伯特概J魯考就研究了數百
個案例,這些案例都是人們在活著時靈魂離開肉體後,又以不可見的魂魄的形式重返到肉
體中。在著作《魂魄的投射》(The Projection of the Astral Body)中,西爾萬楣那?
頓(en:Sylvan Muldoon)等人和赫里沃德極d林頓(en:Hereward Carrington)提出了三
種類型的投射:意識投射(在這種投射中。投射的主體是清醒的)、半意識投射和無意識
投射。無意識投射有兩種不同的形式:一類是不能移動的靈魂投射,這是發生在坐著或站
著時的無意識魂魄的僵硬投射;另一類是可移動靈魂投射,這種投射發生在主體躺著的時
候。馬爾等人和卡林頓也報導了一些隨意經歷靈魂投射的技術。這些技術都需以投射自己
魂魄的簡單而強烈的欲望為前提。
註1-4資料來源:維基百科、靈魂學、神祕學
5.安東尼奧.高麗(Antonio Corea):
據韓國高麗大學崔官教授考證道:壬辰倭亂後,在長崎大村的奴隸市場,日本的諸侯和葡
萄牙商人之間進行了大規模的奴隸買賣。當時在義大利旅行家弗朗西斯科.卡萊蒂(France
sco Carletti)的記錄中提到,作為最廉價商品被賣到世界各地的無數朝鮮人中,留名至
今、為後人傳頌的人物唯有賣到義大利的安東尼奧.高麗(Antonio Corea) 。據推測,著
名畫家魯本斯畫中的「穿韓服的男子」,可能就是以安東尼奧為模特的畫作。
資料引用:壬辰倭亂:四百年前的朝鮮戰爭,(韓)崔官著.
6.智允提到的聖方濟楊F勿略:
*聖方濟楊F勿略是西班牙籍天主教傳教士,也是耶穌會創始人之一,首先將天主教信仰傳
播到亞洲的麻六甲和日本。天主教會稱之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傳教士」;是「傳教士的主
保」。天主教會同時尊其為中國、日本,以及果阿、澳門兩個教區之主保,瞻禮定於每年
12月3日。
*方濟沙勿略是耶穌會的一位司鐸,他可以說是繼聖保祿之後最偉大的傳教士,並被視為
是外方傳教的主保,素有印度與日本的宗徒之稱。
*他誕生於1506年的10月7日,屬於西班牙納瓦雷(Navarre)的沙勿略家族。年輕時就讀
於法國巴黎大學,並在1528年時獲得了博士學位。24歲即開始在巴黎大學任教。橫擺在眼
前的,是大學教授的優渥生活保證,是成功、尊榮、極富聲望的遠景。但是,在一次機會
中,他認識了聖依納爵‧羅耀拉(St. Ignatius of Loyola),在這位朋友的循循善誘下
,這位年輕人最後終於為基督所降伏。稍後,方濟沙勿略在依納爵的指導下,做完了一次
「神操」,並在1534年時加入了依納爵的團體(還在草創階段的耶穌會)。他們一起在Mo
ntmatre矢發貧窮、貞潔、服從聖願,並決議依循宗座的意願從事使徒服務。
*1537年,方濟沙勿略在威尼斯領受了司鐸聖制,隨後即轉往里斯本,從該處搭船前往印
度,落腳在印度西岸的沃亞(Goa)。接下來的十年,他致力於將信仰帶給這些四散的印
度人、馬來西亞人與日本人。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7.聖方濟・沙勿略(St. Francois Xavier)的奇蹟,紀錄上是1616-1617年所畫,是為耶
穌會教堂創作的,畫面表現一個日本女子被前往傳道的耶穌會修士聖方濟‧沙勿略和醫生
阿爾梅達(Luis de Almeida)救活的盛事。畫面上方表現耶穌從神性榮耀中顯現出的光
輝偉大形象,效果震撼。
資料來源:17世紀的義大利美術史。
--
Tags:
韓劇
All Comments
Related Posts
《奇怪的搭檔》公開新劇照 南志鉉醉臥街頭

By Eden
at 2017-05-04T17:54
at 2017-05-04T17:54
韓國驚悚懸疑電影《一天》,公開預告海報

By Barb Cronin
at 2017-05-04T09:44
at 2017-05-04T09:44
5月新劇:《奇怪的搭檔》SBS

By Sarah
at 2017-05-04T03:07
at 2017-05-04T03:07
5月新劇:《君主-假面的主人》MBC

By Annie
at 2017-05-04T01:41
at 2017-05-04T01:41
《芝加哥打字機》將更改播出時段

By Adele
at 2017-05-03T23:06
at 2017-05-03T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