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時代:河流般的時間 - 電影

By Tristan Cohan
at 2015-05-20T21:14
at 2015-05-20T21:14
Table of Contents
年少時代
出版:環球
導演:理察林克萊特 演員:艾拉柯川、伊森霍克
其實這篇影評寫好一段時間了啦,只是突然想把文章PO上
其實也沒有特別好讀板:http://longvictor.blogspot.tw/2015/02/003.html
看過理察林克萊特的《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兩部作品(加上
《愛在午夜希臘時》就是他廣為人知的愛在三部曲,也開起了《愛在OOXX時》的片名濫觴
)。但它不同,對我來說它真的不同。它不但空降了我2014年最喜愛的電影,也從此會鑲
嵌進我的血肉裡頭,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年少時代》的一大賣點是它橫跨了十二年的拍攝過程,每年趁著兩個小演員(
其中飾演莎曼沙的就是導演女兒)寒暑假時進行拍攝,在事前沒有全盤式的計畫,想到什
麼就加些什麼。這樣的拍片方式若非功力高強,可以時時不忘主題,否則很容易面臨劇
情單薄、結構鬆散的窘境。導演硬是把這個只進不退的單線敘事故事說得動人雋永,在看
似流水帳的三個小時,台詞和畫面刻劃的都是時間和感情的交互作用。
它的故事並不複雜,就是個德州男孩從七歲到十九歲與父母從青年到中年的成長故事
,這樣簡單的故事也造成了部分期待故事結構華麗的影評對它的不滿:我們幹嘛要看一個
奧斯丁男孩的成
長史?可是誠如上段末句所言,故事的重點本來就不是故事結構,而是在故事結構後面的
時間。時間一直不停前進:莎曼沙與梅森從稚氣未脫到懂得彼此照顧、母親的三次婚姻到
獨身自主、父親從年少輕狂的浪子到沉穩持重……
最迷人的角色大概就是伊森霍克演的父親了。他很自由,可以到阿拉斯加去採礦
;他的心很開放,從不對他的兒女設下限制。年輕的時候他不被任何事情所綑綁,年歲成
長之後又穩重了不少。在兒女的成長過程裡頭,他亦父亦友,甚至比起父親,與母親離異
的他更像是一個久久見面一次,疼愛而不溺愛他們的朋友──可能就是久久見面一次讓父
子女關係少了生活太接近而產生的摩擦,也更珍惜每一次的相處機會(但另一方面也可當
成是沒有責任感,母親可累死了),使父親在故事中比一般電影更跳脫框架。
整部片並不高潮迭起,都是以許多可能發生在你我周遭的經驗串在一起,比如棒
球比賽、轉學前的「我們要時常保持連絡」等等生命裡的小事。許多經過渲染之後就足夠
鋪成一部電影長度的故事,在片中就這麼輕描淡寫的過去了,讓它們在角色的生命裡潛移
默化的作用著,讓它成為角色們成長的一部份。
《年少時代》拍的是時間,而片中流動的時間,像一條河:你朝時間這條大河丟
石子,時間的流向會因為激起的水花而改變麼?事件會濺起它的波紋,可是終歸平靜,逝
者如斯夫,大河仍自若優雅的向前流去,時間並不在乎,世界並不在乎;一顆、兩顆、三
顆石子,直到大大小小的石子沉入水中,才又會發現,河面平靜無波,河床底下的洶湧暗
流卻早已改變。每顆石子早已影響了大河的流向。但大河仍自若優雅的向前流去,導演用
了一百六十五分鐘濃縮了十二年的一去不復返,用最深刻的平淡紀錄了下來。最能說明此
節的,大概就是在子女將要離巢時,母親的反應了。至於反應是什麼,這個就容我為了劇
情賣個關子了,能說的是,在時間面前沒人能夠真正做些什麼。沒有配樂,生活中遇到再
怎麼樣的離別,空氣中又有誰會奏起配樂呢?
常見的電影聚焦在關鍵的一個漣漪、或幾個漣漪;理察林克萊特坐在河岸上(導
演讓梅森與大學同學坐在父親曾帶他去過的國家公園時也有這種味道),卻把鏡頭給拉遠
了,拉遠到整條生命的河流,他朝著河流不停的扔石子,而河流不負導演期待的,只管優
雅流過。
--
出版:環球
導演:理察林克萊特 演員:艾拉柯川、伊森霍克
其實這篇影評寫好一段時間了啦,只是突然想把文章PO上
其實也沒有特別好讀板:http://longvictor.blogspot.tw/2015/02/003.html
看過理察林克萊特的《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兩部作品(加上
《愛在午夜希臘時》就是他廣為人知的愛在三部曲,也開起了《愛在OOXX時》的片名濫觴
)。但它不同,對我來說它真的不同。它不但空降了我2014年最喜愛的電影,也從此會鑲
嵌進我的血肉裡頭,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年少時代》的一大賣點是它橫跨了十二年的拍攝過程,每年趁著兩個小演員(
其中飾演莎曼沙的就是導演女兒)寒暑假時進行拍攝,在事前沒有全盤式的計畫,想到什
麼就加些什麼。這樣的拍片方式若非功力高強,可以時時不忘主題,否則很容易面臨劇
情單薄、結構鬆散的窘境。導演硬是把這個只進不退的單線敘事故事說得動人雋永,在看
似流水帳的三個小時,台詞和畫面刻劃的都是時間和感情的交互作用。
它的故事並不複雜,就是個德州男孩從七歲到十九歲與父母從青年到中年的成長故事
,這樣簡單的故事也造成了部分期待故事結構華麗的影評對它的不滿:我們幹嘛要看一個
奧斯丁男孩的成
長史?可是誠如上段末句所言,故事的重點本來就不是故事結構,而是在故事結構後面的
時間。時間一直不停前進:莎曼沙與梅森從稚氣未脫到懂得彼此照顧、母親的三次婚姻到
獨身自主、父親從年少輕狂的浪子到沉穩持重……
最迷人的角色大概就是伊森霍克演的父親了。他很自由,可以到阿拉斯加去採礦
;他的心很開放,從不對他的兒女設下限制。年輕的時候他不被任何事情所綑綁,年歲成
長之後又穩重了不少。在兒女的成長過程裡頭,他亦父亦友,甚至比起父親,與母親離異
的他更像是一個久久見面一次,疼愛而不溺愛他們的朋友──可能就是久久見面一次讓父
子女關係少了生活太接近而產生的摩擦,也更珍惜每一次的相處機會(但另一方面也可當
成是沒有責任感,母親可累死了),使父親在故事中比一般電影更跳脫框架。
整部片並不高潮迭起,都是以許多可能發生在你我周遭的經驗串在一起,比如棒
球比賽、轉學前的「我們要時常保持連絡」等等生命裡的小事。許多經過渲染之後就足夠
鋪成一部電影長度的故事,在片中就這麼輕描淡寫的過去了,讓它們在角色的生命裡潛移
默化的作用著,讓它成為角色們成長的一部份。
《年少時代》拍的是時間,而片中流動的時間,像一條河:你朝時間這條大河丟
石子,時間的流向會因為激起的水花而改變麼?事件會濺起它的波紋,可是終歸平靜,逝
者如斯夫,大河仍自若優雅的向前流去,時間並不在乎,世界並不在乎;一顆、兩顆、三
顆石子,直到大大小小的石子沉入水中,才又會發現,河面平靜無波,河床底下的洶湧暗
流卻早已改變。每顆石子早已影響了大河的流向。但大河仍自若優雅的向前流去,導演用
了一百六十五分鐘濃縮了十二年的一去不復返,用最深刻的平淡紀錄了下來。最能說明此
節的,大概就是在子女將要離巢時,母親的反應了。至於反應是什麼,這個就容我為了劇
情賣個關子了,能說的是,在時間面前沒人能夠真正做些什麼。沒有配樂,生活中遇到再
怎麼樣的離別,空氣中又有誰會奏起配樂呢?
常見的電影聚焦在關鍵的一個漣漪、或幾個漣漪;理察林克萊特坐在河岸上(導
演讓梅森與大學同學坐在父親曾帶他去過的國家公園時也有這種味道),卻把鏡頭給拉遠
了,拉遠到整條生命的河流,他朝著河流不停的扔石子,而河流不負導演期待的,只管優
雅流過。
--
Tags:
電影
All Comments

By Hazel
at 2015-05-21T15:06
at 2015-05-21T15:06

By Sandy
at 2015-05-23T01:45
at 2015-05-23T01:45

By Hedy
at 2015-05-23T18:48
at 2015-05-23T18:48

By Rae
at 2015-05-25T07:07
at 2015-05-25T07:07

By Suhail Hany
at 2015-05-26T08:37
at 2015-05-26T08:37

By Bennie
at 2015-05-29T12:46
at 2015-05-29T12:46

By Rae
at 2015-05-30T14:15
at 2015-05-30T14:15

By Belly
at 2015-06-01T19:11
at 2015-06-01T19:11
Related Posts
喬治米勒透露 瘋狂麥斯 不死老喬 的秘密

By Hamiltion
at 2015-05-20T21:04
at 2015-05-20T21:04
《腦筋急轉彎》好評 有望問鼎奧斯卡

By Emily
at 2015-05-20T20:47
at 2015-05-20T20:47
坎城拳擊片熱賣 下半年3連發

By Steve
at 2015-05-20T20:46
at 2015-05-20T20:46
經典老片 似曾相識 Somewhere In Time

By Doris
at 2015-05-20T20:08
at 2015-05-20T20:08
伍迪艾倫的片推薦

By James
at 2015-05-20T19:13
at 2015-05-20T19:13